新時代象徵的魯迅,他的元配妻子卻是舊社會的犧牲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也是魯迅的遺物:朱安傳

在你的世界裡,我孤獨地老去.......

魯迅原配妻子朱安的完整傳記


朱安──魯迅的原配妻子,無愛、無後、無聲,也一生無安

許多人不知道魯迅其實有位原配妻子──朱安,雖然她是魯迅的妻子,但卻是有名無實,花了大半輩子在服侍魯迅之母,卻得不到魯迅的關愛。


中國新時代意識的象徵魯迅,他的妻子卻成為舊社會婚姻與禮教的犧牲品……

本書為朱安完整傳記,作者通過走訪後人、實地勘查、整理史料……等,追溯朱安69年的人生軌跡,讓我們依稀聽見一位舊時代女性的無聲之聲。


【本書特色】

●披露魯迅婚姻與生活諸多鮮為人知的生動細節。

●多幅實地拍攝照片和手繪佈局圖,提供更直觀的體驗。

●收錄朱安之書信及照片,大多珍藏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其中有些從未發表。

●附朱安家世簡表、魯迅家用賬、救助魯迅遺族與藏書的報導等珍貴史料


【落地的蝸牛】

不知是從哪一天起,朱安發現大先生的神情發生了某種變化。中秋節的時候,大先生和女學生們一起喝酒,在朦朧的醉意中拍打一個個女學生的頭;又某晚,大先生替借住在家中的許廣平剪頭髮……她第一次發現,一向冷峻的大先生竟然也有柔情的一面。而這,都是因為一個新女性的出現。

raw-image

察覺到這一點,朱安的內心肯定有種說不出的落寞。而魯迅這方面,內心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掙扎。魯迅對於女性的看法一度是萬分悲觀的。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他在女高師文藝會上發表題為〈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指出娜拉離開家庭後的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還有一條,餓死了」

據俞芳回憶,曾有不少人勸說過魯迅放棄朱安:「當時大先生的朋友、學生們都是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大多思想進步,特別是孫伏園、章川島、常維鈞等人,思想都很解放。他們都曾勸過大先生,有的直言不諱地說:既然沒有感情,就送她回娘家,負擔她的生活費,這是很客氣也很合理的辦法,何必為此苦惱著自己,和她一起做封建婚姻的犧牲品呢?」

確實,在對待婚姻的問題上,魯迅跟同時代知識份子如胡適、陳獨秀、徐志摩等相比,都要更為徬徨,更為矛盾。在巴金的小說《家》中,覺新身為高家的長子長孫,不得不犧牲掉個人的自主選擇,按照家族長輩的意思走進婚姻生活。「接受了新思想,卻生活在舊式的空氣中」—這正是魯迅那一代人命運的寫照。然而,就拿魯迅和胡適來說,他們的做法也不盡相同。作為「五四」時代名噪一時的新人物,魯迅與胡適的婚姻都是全憑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地地道道的舊式婚姻。但胡適與江冬秀的婚姻,在「五四」時期,曾經獲得社會上各種人物的贊許,特別得到許多舊人物的恭維,被認為是舊式婚姻中罕見的幸福的例子。對此,胡適在寫給好友胡近仁的信中曾有如下表白:「吾之就此婚事,全為吾母起見,故從不曾挑剔為難。(若不為此,吾決不就此婚,此意但可為足下道,不足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遷就,以博吾母歡心。」胡適出於對母親的孝心,對江冬秀的同情,奉母命成婚。這一點與魯迅並無不同。但他於婚後又「力求遷就」,極力表現閨房之愛,強以恩愛的外表,來掩飾無愛的內心,這魯迅是絕對做不到的。

魯迅的矛盾在於,他決定陪著無辜的女性做一世的犧牲,可同時他又不願意遷就朱安的那些缺點,不願違心地表示「虛偽的溫存」。當然,可能也因為這是「母親娶來的媳婦」,礙於母親的情面,考慮到母親的感情,他也很難有所決斷。二十年的時光,他就這樣帶著壓抑痛苦的心情步入中年,心理承受著巨大的煎熬,也把自己逼到了一個死角。但也許,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下,反而能獲得轉機。在一九二五年寫作的〈傷逝〉中,他反反覆覆地念叨著「新的路的開闢,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一同滅亡。」正如小說的主人公涓生,他的內心在苦苦地掙扎:

我同時豫期著大的變故的到來,然而只有沉默。
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責了,懺悔了。
新的生路還很多,我必須跨進去,因為我還活著。

一九二五年的魯迅,內心交戰著。「他」曾想到「她的死」,不想被「她」捶著衣角,一同滅亡。雖然他馬上萌生了一種罪惡感,自責而且懺悔。但畢竟,他曾希望過「她的死」,在心底裡宣告了「她的死」。

我們知道,最終促使魯迅「向著新的生路跨進第一步去」的人,是許廣平。經歷了女師大學潮、三.一八慘案後,魯迅對女性的評價明顯發生了變化。在發表於一九二六年四月的〈紀念劉和珍君〉中,他寫道:「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於去年,雖然是少數,但看那幹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至於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死傷者對於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這意義,不止是證明了中國女子的勇毅,而且也讓魯迅重新認識了女性的美好。


《我也是魯迅的遺物:朱安傳》──魯迅原配妻子朱安的完整傳記

「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

博客來 https://bit.ly/2mD2Hcs

金石堂 https://bit.ly/2uGsLb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好讀出版的沙龍
4會員
7內容數
好讀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12/10
《今古奇觀 一.十娘沉寶》 最具代表性、流傳最廣的中國短篇白話小說集《今古奇觀》 抱甕老人挑選「三言」、「兩拍」中四十卷精采佳作編成,故事有趣,劇情曲折動人,人物極富魅力。
Thumbnail
2018/12/10
《今古奇觀 一.十娘沉寶》 最具代表性、流傳最廣的中國短篇白話小說集《今古奇觀》 抱甕老人挑選「三言」、「兩拍」中四十卷精采佳作編成,故事有趣,劇情曲折動人,人物極富魅力。
Thumbnail
2018/12/05
詩文名家──樸月作品:《漫漫古典情2:詩詞這一刻》【遠古至隋】 詩文名家「樸月」作品── 精選「遠古至隋」43句經典詩詞,娓娓道來背後精彩故事 
Thumbnail
2018/12/05
詩文名家──樸月作品:《漫漫古典情2:詩詞這一刻》【遠古至隋】 詩文名家「樸月」作品── 精選「遠古至隋」43句經典詩詞,娓娓道來背後精彩故事 
Thumbnail
2018/05/11
《環島浪漫:曾文誠800公里的人生完賽》 第一步跨了出去,就有了完賽的力量! 與台灣的一場最浪漫互動,收錄57歲的曾公、36天徒步環島的文字、照片全記錄,不僅探索台灣景物與風情,也是曾公回顧成長點滴,完成一場自己與台灣的浪漫之旅。
Thumbnail
2018/05/11
《環島浪漫:曾文誠800公里的人生完賽》 第一步跨了出去,就有了完賽的力量! 與台灣的一場最浪漫互動,收錄57歲的曾公、36天徒步環島的文字、照片全記錄,不僅探索台灣景物與風情,也是曾公回顧成長點滴,完成一場自己與台灣的浪漫之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羅雨儂是盛開的紅玫瑰,毫無修飾,一叢叢野開著,正如她餐桌上擺得那一大捧幾十朵的紅玫瑰;蘇慶儀就像是精心修剪過的插枝白玫瑰,正如她家裡花架上,特意修枝插放的優雅白玫瑰。 女人如花,花開花落,自己應作是自己的惜花人。
Thumbnail
羅雨儂是盛開的紅玫瑰,毫無修飾,一叢叢野開著,正如她餐桌上擺得那一大捧幾十朵的紅玫瑰;蘇慶儀就像是精心修剪過的插枝白玫瑰,正如她家裡花架上,特意修枝插放的優雅白玫瑰。 女人如花,花開花落,自己應作是自己的惜花人。
Thumbnail
朱天文同時提到「創作不能民主化」,縱然文學獎是個民主機制,比如朱天文名山之作《荒人手記》決審會議,就有一位評審獨排眾議極力反對,但《荒人手記》最終仍在另四位評審的支持下獲獎。創作這件事的本質不是「大家一致同意」,它幾乎就是「一個人的聖戰」,朱天文說:「你是很孤獨的,孤獨地面對,沒有一個人可以幫你。」
Thumbnail
朱天文同時提到「創作不能民主化」,縱然文學獎是個民主機制,比如朱天文名山之作《荒人手記》決審會議,就有一位評審獨排眾議極力反對,但《荒人手記》最終仍在另四位評審的支持下獲獎。創作這件事的本質不是「大家一致同意」,它幾乎就是「一個人的聖戰」,朱天文說:「你是很孤獨的,孤獨地面對,沒有一個人可以幫你。」
Thumbnail
改編自香港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說《我的前半生》的熱播,使大家再度掀起對亦舒小說中當代女性價值觀的探索與思考。小說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命運,無疑是對話魯迅曾爲女性“出走”結局的兩種選擇,提供第三種選擇的可能性。經濟地位的獨立,使得當代女性在實現自我、追求自我的同時,又能迴歸自我,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主體價值,而不
Thumbnail
改編自香港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說《我的前半生》的熱播,使大家再度掀起對亦舒小說中當代女性價值觀的探索與思考。小說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命運,無疑是對話魯迅曾爲女性“出走”結局的兩種選擇,提供第三種選擇的可能性。經濟地位的獨立,使得當代女性在實現自我、追求自我的同時,又能迴歸自我,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主體價值,而不
Thumbnail
「結婚」是古今中外的人類共同煩惱,舊觀念與新思想激烈碰撞,撞得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渾身是傷。正逢新舊觀念交替期的日治時代,矛盾的力量更加明顯,自由戀愛是近乎禁忌的話題,但是新思潮不斷湧起,鼓勵婦女的思想啟蒙,誕生出新時代女性,以及專門「生產」有現代思維的女孩:高等女校,aka. 新娘養成學校。
Thumbnail
「結婚」是古今中外的人類共同煩惱,舊觀念與新思想激烈碰撞,撞得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渾身是傷。正逢新舊觀念交替期的日治時代,矛盾的力量更加明顯,自由戀愛是近乎禁忌的話題,但是新思潮不斷湧起,鼓勵婦女的思想啟蒙,誕生出新時代女性,以及專門「生產」有現代思維的女孩:高等女校,aka. 新娘養成學校。
Thumbnail
魯迅到底是用什麼心情來揮別舊中國的種種美好回憶呢?好奇的讀者請來讀這本「朝華夕拾」找解答
Thumbnail
魯迅到底是用什麼心情來揮別舊中國的種種美好回憶呢?好奇的讀者請來讀這本「朝華夕拾」找解答
Thumbnail
今天無意之中讀到了魯迅的失戀打油詩,雖然寫的年代跟現在相差甚遠,但現在讀起來,諷刺當時人們在愛情裡的怪現象,放到2021年的今天同樣貼切,刀刀見骨的戳破人們在關係裡頭的「過度美化」與「選擇性自溺」,能把失戀寫得如此文采飛揚的大概也只有魯迅了。 這首失戀詩的重點就是,女方是一個極度羅曼蒂克的女孩兒,
Thumbnail
今天無意之中讀到了魯迅的失戀打油詩,雖然寫的年代跟現在相差甚遠,但現在讀起來,諷刺當時人們在愛情裡的怪現象,放到2021年的今天同樣貼切,刀刀見骨的戳破人們在關係裡頭的「過度美化」與「選擇性自溺」,能把失戀寫得如此文采飛揚的大概也只有魯迅了。 這首失戀詩的重點就是,女方是一個極度羅曼蒂克的女孩兒,
Thumbnail
“離別、放棄、生死、善惡,人的一生一直在做選擇。”人的一生一直在做選擇,但唯一無法選擇的一題,是我們的出生。無法選擇家庭、也無法選擇父母…而對孩子來說,這輩子最親近、最依靠的母親,更是發生問題時的一個想要尋求幫助的,如果那個母親拋棄了你、傷害了你,你能原諒她嗎?
Thumbnail
“離別、放棄、生死、善惡,人的一生一直在做選擇。”人的一生一直在做選擇,但唯一無法選擇的一題,是我們的出生。無法選擇家庭、也無法選擇父母…而對孩子來說,這輩子最親近、最依靠的母親,更是發生問題時的一個想要尋求幫助的,如果那個母親拋棄了你、傷害了你,你能原諒她嗎?
Thumbnail
我其實不把《悲情城市》當作一個歷史片來看,而是把它當作80年代末「後戒嚴」的當代寓言,「這個城市」之所以「悲情」,歸根究底,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是家庭的崩壞,其崩壞的原始裂紋就出在父親這個角色上。同理《牯嶺街》是以50年代台北的公教人員張家為核心舞台所鋪墊出的一部史詩電影,其核心,也是父親的崩壞
Thumbnail
我其實不把《悲情城市》當作一個歷史片來看,而是把它當作80年代末「後戒嚴」的當代寓言,「這個城市」之所以「悲情」,歸根究底,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是家庭的崩壞,其崩壞的原始裂紋就出在父親這個角色上。同理《牯嶺街》是以50年代台北的公教人員張家為核心舞台所鋪墊出的一部史詩電影,其核心,也是父親的崩壞
Thumbnail
魯迅的寫作起點是,他有話要說。他要透過寫作抒發他對國家的熱情和關愛,醫治同胞麻木了的心和靈魂。這份深情,跟司馬遷編寫《史記》,屈原創作《離騷》相近。他們同是身處黑暗動盪,小人當道的世代,他們看見不公平不公義的現象,心中鬱結難抒,惟有將萬鈞情感寄托在文字裡,借論述政治現實為自己立言之餘,影響讀者,感染
Thumbnail
魯迅的寫作起點是,他有話要說。他要透過寫作抒發他對國家的熱情和關愛,醫治同胞麻木了的心和靈魂。這份深情,跟司馬遷編寫《史記》,屈原創作《離騷》相近。他們同是身處黑暗動盪,小人當道的世代,他們看見不公平不公義的現象,心中鬱結難抒,惟有將萬鈞情感寄托在文字裡,借論述政治現實為自己立言之餘,影響讀者,感染
Thumbnail
《 我也是魯迅的遺物:朱安傳 》 在你的世界裡,我孤獨地老去....... 魯迅原配妻子朱安的完整傳記
Thumbnail
《 我也是魯迅的遺物:朱安傳 》 在你的世界裡,我孤獨地老去....... 魯迅原配妻子朱安的完整傳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