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生意|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铃叮当裆,传来了阵阵声响。固定的节奏重复着。试图召唤着什么。人们开始走出家门往外观望。意料中的眼神,带着期盼。手上拿着一些小鈔。

一辆载着一个银色箱子的摩多车缓缓停下。是售卖面包的印度大兄。

小孩口中最熟悉的马来文或许就那几句,“roti satu。”“mahu kaya。”“tak mahu butter。”


记得小时候,新村也有两辆来自城区的面包车,各有不同的喇叭声,大家可以凭声知道。当然一份口传的时间表也能让大家安排时间点出来守候。


不知道为何,这种个体性流动式的经营,至今依然是印裔的最爱,像目前还常见的印度Rojak档口,(一般与Mee rebus面类和Jandol杂冰配套经营)。而华人的趋向更多是群体性的经营,比如摆pasar malam或pagi的早晚墟市。


虽然本地小贩形式慢慢从二轮进化至流动卡车。但我依然臆想有一日有个古早墟市,聚集了本地所有的老流动小贩。因为,小贩如何把他们的稼生精化浓缩一体,可是非常美丽的一道人文景色,和智慧精华。


比如载有可爱的小碳炉的现烤肉干面包,挂满面包的面包车,nasi kandar小贩等等。再有,印度人卖Putu mayam 用白钢箱子,印度人特爱。华人猪肠粉,用木箱,木质感非常。一支支酱料有专属的小盒子,疗愈感非常。马来人贩卖Laksa,载着一个大陶锅,来自马来西亚陶制重镇,小小单车放上满满汤水的陶炉再加火红的炭炉。


哎哟,更多的已无法想象。因为都已濒危或绝种。 待日后有缘采集更多素材再细细分享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对美食的虔诚 ,是对生活的一种修行。的沙龍
7會員
36內容數
2021/03/20
板面檔口的麵多為自製麵 麵粉和水混一混 好像就成了那麼一回事 不像黃麵河粉 少了些器具會難操作 所以幾乎都是廠製 炒板面那回事 不懂大家熟悉麼 反正我是第一回試 Taman Bukit在幾年前給我的印象是 那個奇葩的炒Laksa Laksa以美味的湯水聞名作梗 卻有人大膽一改形式 非
Thumbnail
2021/03/20
板面檔口的麵多為自製麵 麵粉和水混一混 好像就成了那麼一回事 不像黃麵河粉 少了些器具會難操作 所以幾乎都是廠製 炒板面那回事 不懂大家熟悉麼 反正我是第一回試 Taman Bukit在幾年前給我的印象是 那個奇葩的炒Laksa Laksa以美味的湯水聞名作梗 卻有人大膽一改形式 非
Thumbnail
2021/03/04
其實這瀨粉與我雖都是霹靂人 但卻不熟悉 故鄉那頭是怡保北部,而這多聚於,金寶務邊等近打河區域 賴粉也有別名為老鼠粉 正是那現在也多見的,兩頭收尖約莫尾指長的大胖肚粉 還有一種就是沒有收尖,型態就像黃麵,但麵身和兩頭尖的老鼠粉相若 呈小半透明,澄粉的成份較多而至 口感清爽稍有嚼頭 麵狀的賴粉也叫lak
Thumbnail
2021/03/04
其實這瀨粉與我雖都是霹靂人 但卻不熟悉 故鄉那頭是怡保北部,而這多聚於,金寶務邊等近打河區域 賴粉也有別名為老鼠粉 正是那現在也多見的,兩頭收尖約莫尾指長的大胖肚粉 還有一種就是沒有收尖,型態就像黃麵,但麵身和兩頭尖的老鼠粉相若 呈小半透明,澄粉的成份較多而至 口感清爽稍有嚼頭 麵狀的賴粉也叫lak
Thumbnail
2021/03/02
近來 很多人看到這種景象 都會驚嘆 ‘啊,小時候的味道’ 說得自己好像剛剛出冊 離開社會三十載的人物那般 斯人還在 只是年少使人觸碰或說喜新厭舊 老師傅與這手藝還真的是入冊 打從第一天生起炭火那刻 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的重複 十年如一日 那堅持 或許為的就是幫我們保留那 被我們拋之腦後的 ‘小時候’
Thumbnail
2021/03/02
近來 很多人看到這種景象 都會驚嘆 ‘啊,小時候的味道’ 說得自己好像剛剛出冊 離開社會三十載的人物那般 斯人還在 只是年少使人觸碰或說喜新厭舊 老師傅與這手藝還真的是入冊 打從第一天生起炭火那刻 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的重複 十年如一日 那堅持 或許為的就是幫我們保留那 被我們拋之腦後的 ‘小時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門旅遊,除了看景點、吃大餐之外,我更喜歡壓壓馬路、逛逛市集、嚐嚐街頭小販的點心小吃,因為他們販售的東西天南地北、更接地氣。其實,這些街頭小販本身就是一種風景,在為你訴說當地的風土人情。 也許是因為那部「五星主廚快餐車」的電影,或者是拜近年網路之賜,之前到美國發現許多移動快餐車(food tr
Thumbnail
每次出門旅遊,除了看景點、吃大餐之外,我更喜歡壓壓馬路、逛逛市集、嚐嚐街頭小販的點心小吃,因為他們販售的東西天南地北、更接地氣。其實,這些街頭小販本身就是一種風景,在為你訴說當地的風土人情。 也許是因為那部「五星主廚快餐車」的電影,或者是拜近年網路之賜,之前到美國發現許多移動快餐車(food tr
Thumbnail
每週三營業的竹南中港夜市,人潮總在晝夜交錯的逢魔時刻漸漸地湧入,穿著制服的學生族,或兩人或三人成群的正在攤位前挑選著串物;機車族們則以最擅長走馬看花的時速五公里,穿梭在復興路與迎薰路的竹南中港夜市攤販中,然後發現目標後,便將機車立了個斜柱,呼喊了一聲老闆老闆娘,我要一份村蔥油餅加蛋。
Thumbnail
每週三營業的竹南中港夜市,人潮總在晝夜交錯的逢魔時刻漸漸地湧入,穿著制服的學生族,或兩人或三人成群的正在攤位前挑選著串物;機車族們則以最擅長走馬看花的時速五公里,穿梭在復興路與迎薰路的竹南中港夜市攤販中,然後發現目標後,便將機車立了個斜柱,呼喊了一聲老闆老闆娘,我要一份村蔥油餅加蛋。
Thumbnail
那是眷村後面的一條街,往小夜市的路上,小夜市是每週三小週末的獎勵,我們會牽著手嘻嘻鬧鬧的跟著外婆或外公一起走去,不是多長的時間,卻很開心。
Thumbnail
那是眷村後面的一條街,往小夜市的路上,小夜市是每週三小週末的獎勵,我們會牽著手嘻嘻鬧鬧的跟著外婆或外公一起走去,不是多長的時間,卻很開心。
Thumbnail
今天當計程車司機,乘客無理的要我開進人群滿滿的傳統市場裡買午餐,我說市場周圍不好找車位,換別家好嗎,乘客說好,我繼續開了一小段路,乘客嘴裡還一直唸著市場裡的麵店,我就爆炸了,為什麼一直鬼打牆? 找一天騎車去市場,我就想看看那家麵店到底是有多厲害?
Thumbnail
今天當計程車司機,乘客無理的要我開進人群滿滿的傳統市場裡買午餐,我說市場周圍不好找車位,換別家好嗎,乘客說好,我繼續開了一小段路,乘客嘴裡還一直唸著市場裡的麵店,我就爆炸了,為什麼一直鬼打牆? 找一天騎車去市場,我就想看看那家麵店到底是有多厲害?
Thumbnail
兩年多的自我保護隔離措施,準時關心下午兩點記者會的最新發展,通勤時維持著人與人微笑不失禮貌的適切間距,週休二日在家擺爛追劇配外送小吃,如此這般節制的行為都是為了共體時艱、報效國家的好公民作為。
Thumbnail
兩年多的自我保護隔離措施,準時關心下午兩點記者會的最新發展,通勤時維持著人與人微笑不失禮貌的適切間距,週休二日在家擺爛追劇配外送小吃,如此這般節制的行為都是為了共體時艱、報效國家的好公民作為。
Thumbnail
小時候,菜市場裏,風情多樣。 菜販瞇眼看著桿秤上的斤兩,手指頭微調著秤鉈,分寸挪移。 買菜的婦人也瞇眼盯著秤桿和秤鈎上自己買的菜, 為了桿尾些微高低,爭斤鬥兩, 你一嘴 ,我一舌。 秤鉈總會在多次上下搖擺後定住,主顧双方滿意一笑。給錢,收錢,找錢。 「 你賣那麼貴,我改吃鴨肉了。」
Thumbnail
小時候,菜市場裏,風情多樣。 菜販瞇眼看著桿秤上的斤兩,手指頭微調著秤鉈,分寸挪移。 買菜的婦人也瞇眼盯著秤桿和秤鈎上自己買的菜, 為了桿尾些微高低,爭斤鬥兩, 你一嘴 ,我一舌。 秤鉈總會在多次上下搖擺後定住,主顧双方滿意一笑。給錢,收錢,找錢。 「 你賣那麼貴,我改吃鴨肉了。」
Thumbnail
市場風光 架上雞鴨被剝光身軀 靈魂向另一輪迴而去 張大口的魚 再也無法 呼吸 吆喝叫賣聲彼落此起 媽媽的手 在蔬菜水果衣衫鞋襪間 挑過來 撿過去 心神留在前方那攤 各式各樣的玩具的 孩童 只能緊拉住媽媽衣角 恐被 沖散了足跡 人群來去 買賣交替 熙熙攘攘一篇 生活的 旋律
Thumbnail
市場風光 架上雞鴨被剝光身軀 靈魂向另一輪迴而去 張大口的魚 再也無法 呼吸 吆喝叫賣聲彼落此起 媽媽的手 在蔬菜水果衣衫鞋襪間 挑過來 撿過去 心神留在前方那攤 各式各樣的玩具的 孩童 只能緊拉住媽媽衣角 恐被 沖散了足跡 人群來去 買賣交替 熙熙攘攘一篇 生活的 旋律
Thumbnail
雖然超市買食材很方便,也可以很優雅的推著菜籃逛,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比較喜歡傳統市場那種感覺(當然,也會到超市採買)。 從小就跟伯母或媽媽逛市場的我,到現在還是喜歡去傳統市場晃晃,不知道大家會喜歡逛傳統市場嗎? 此篇曾於2021/4/20發佈於探路客
Thumbnail
雖然超市買食材很方便,也可以很優雅的推著菜籃逛,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比較喜歡傳統市場那種感覺(當然,也會到超市採買)。 從小就跟伯母或媽媽逛市場的我,到現在還是喜歡去傳統市場晃晃,不知道大家會喜歡逛傳統市場嗎? 此篇曾於2021/4/20發佈於探路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