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瑞士特色的三代教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碧翠絲女士(化名)自八年前起,每週為了撥空照顧孫子,一早便搭公車換電車到城市的另一端,凡事親力親為直到小孫子上床睡覺了,她才回家。在這一天,她的女兒能出門工作、維持固定的工作量和社交,對一個小家庭來說,也省去了部分的經濟負擔。
性別平等的快樂家庭,是西歐社會高福利給世人的印象,瑞士在這一方面與其他國家議題相比,投注在托育政策的國家資源相對地少,托育機構不論是公家或私人機構的費用都相當昂貴,並非每個家庭都能接受,於是像碧翠絲女士一樣的祖母在瑞士相對常見。瑞士的家庭形象與社會處境,有別於其他西歐國家。
在瑞士育兒工作大量落在母親與祖母肩上,女性再度落入以家庭為重心的生活模式。

為現代女性付出的舊時代家長

瑞士的性別平等法自1996年施行至今,力求男女平等,但職場仍面臨兩性同工不同酬的困境。此外,因生育子女的生理限制,讓許多雇主更傾向於雇用男性。從性別平等的角度來看,育兒工作大量落在母親與祖母肩上,女性再度落入以家庭為重心的生活模式,無益於女性專業人才回流勞動市場。以瑞士人口性別分析,女性全職就業比例僅有25%,相對於59%的全職就業男性低了許多。為遷就家庭的完整與發展,女性接受兼職工作的比例也較男性高出24%,而完全無工作收入的女性更有37%之多。
儘管瑞士各個州在托育議題各有不同的補助,但0-12歲孩子的托育工作仍是家庭的責任。特別是0-3歲的孩子,需要成人的時刻陪伴,孩子越小、女性越難脫身。今日瑞士兩性受教育的機會與程度無甚差異,但婦女們卻因育兒致使無法一展長才,同時導致家庭收入短少,造成一定比例的瑞士婦女在現實與夢想間掙扎。男女尚未平等、男工女織的舊時代現象仍是瑞士的現在進行式。
就此,為了讓女兒或媳婦能在產後重回職場而願意照顧孫子的祖父母,在瑞士很是普遍,尤其單親家庭更是倚重家人協助育兒。據2014年的統計,92%家有幼子的父母認為:祖父母的照顧比托育機構更讓人安心。這份安心,保障了許多年輕的家庭,也讓幼小的孩子獲得了千金難買的安全感。
為了讓幼小的孩子獲得了千金難買的安全感,許多瑞士女性選擇全心為家。
根據瑞士國家統計局最新數字顯示,祖父母照顧孫子的時間高達每年1.6億小時,以每小時20法郎的低價鐘點費計算,是極高的商業產值。但事實上,這些長者們的無酬付出,省去了許多外包的人力成本。

天平兩端間的權衡

在瑞士,平均55歲升級祖字輩,女性更是平均53歲就當了祖母,儘管這個年紀的體力和精神尚好,但隨著年紀越大,體能與精神只會越走下坡。碧翠絲女士今年即將迎來第三個孫子,也將邁入七十歲,她明顯地感受到背痛加劇、身心各方面的忍耐已到了極限。她在一番掙扎後,仍不敢提出減少縮短照顧孫子時間的要求。最後是她的先生對其女兒女婿說:他們必須為大兒子和二女兒報名課後活動,以減少母親的負擔。女性為家庭付出已成慣性,從年輕到老年仍無法停止,有時需要家人從旁觀察並幫忙改變。
最後在家人協調後,碧翠絲女士將維持每週一次看顧小外孫的任務。和碧翠絲女士一樣,每週見兒孫一次的祖父母約占60%,從數據可看出,瑞士家庭裡家人如何彼此互助的緊密合作。講究家人相處、培養情感,是許多瑞士家庭不變的相處方式。
祖母效應與正反面形象
祖父母說的是祖父和祖母兩人,然而真正照顧孩子的工作,有80%落在了祖母身上。在依父系脈絡而生的社會習慣中,祖父若拒絕照顧孫子,被視為合理、可接受的,但祖母卻肩負著不同的社會期待。也由於祖母投入的比率比祖父高得多,在瑞士德語區的學術界也產生了一些新詞,如祖母效應(Der Grosi-Effekt )或者祖母托兒所 (die Krippe Grosi)。瑞士巴塞爾大學與蘇黎世大學都有相關的研究項目,來探討社會變遷中,家庭世代間如何維繫親子關係,以及祖父母對孩童的影響。
蘇黎世大學心理系之下專門研究孩童心理的機構。
有一類瑞士女性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並為此自豪,自然也非常樂意挪出時間照顧孫子們。這類的祖母有極大的動機,驅使自己再次為家庭投入心血,不僅是家庭血緣的驅動,也是自身心理的需求。祖母的慈愛與家庭緊密連繫著,長久下來給人親切可愛、溫暖安全的形象,但這形象的負面影響也波及了不想照顧孫子的祖母。照顧孩子所需的愛心與技巧,彷彿是每位祖母都應具備的天性。而拒絕照顧孫子的祖母與一般的形象迥異,極可能招致社會批評與壓力,就有些瑞士民眾將她們戲稱為烏鴉祖母(Rabengrossmutter)。反社會而行就必須付出代價,「拒絕」有時變得非常困難。
蘇珊女士(化名)就是一個勇於拒絕的祖母,她深刻體會女性角色長期與母職相繫,是一種無形的群眾壓力。與此同時她也承受烏鴉祖母的罵名,她說:「我最多就是一個月看一次我的兒孫,我也不接受我的孩子把他們的孩子放在我家就離開。教養孩子有許多的心理攻防戰和體能挑戰,與孩子整日相處並不容易,這是父母的責任、不該是祖父母的。我已經退休了,我真的想過我自己的生活。」慈愛與親和的祖母形象在蘇珊女士的身上並不明顯,她的家裡也沒有為孫子準備的餐具、玩具和衣物,就因這些不同,讓她被親朋好友多次詢問為何不願帶孫,以致她深感困擾。

瑞士政治光譜中的家庭觀

家庭政策在瑞士政治上的辯論,左右兩方各有看法。右派保守政黨的論述中,不刻意強調祖母效應(Der Grosi-Effekt )的產值與時間等數據,而是著重在老年人口在家庭中的無酬勞動是社會的一大支柱,具有更深層的社會意義,牢牢地繫著家庭的人際網,使得整體社會更為鞏固、穩定。
左派則認為:強調數值與研究精算,有助於我們理解祖父母投入家庭托育,對整體社會的實際效應。同時必須重視他們在家庭私領域的付出,不可將退休人口的實際社會勞動力視為理所當然。祖父母的無償托育補足的是國家政策的長期缺失,家庭政策是瑞士必須正視的迫切問題。這同時也體現,母親為家庭的長期付出也是無償的,甚至升格為祖母也無法離開社會對母職的期待。
在國家尚未有全盤的家庭政策支持與規劃時,家人間的互助是最實際的支持。

以瑞士特色守護家庭與影響政策

瑞士中央政府自2016年起,開始調查托育議題與家庭的種種現象,將祖父母的家庭志願服務量化。瑞士特有的托育現象也有區域性的差別,在政策較完善、地方政府補助較多、提供較多平價托育名額的地區,祖父母帶孫的比例就會相對下降。除了每週固定照顧孫子外,有的祖父母住得離孩子遠,他們也樂意提供週末或是假期的照顧服務。如此一來,年輕的父母在工作與家庭之餘,也能再為自己掙得一點自由與喘息的空間。
一般而言,瑞士社會給予「願意照顧孫子的祖父母」極高的肯定。尤其在「快樂的家庭能教育出孩子健康的人格、心智」此一前提之下,祖父母無私的愛,在步調快速的社會發展中,注入了凝聚家庭的力量。在國家尚未有全盤的家庭政策支持與規劃時,家人間的互助是最實際的支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根據統計,選擇在夏季出國度假的瑞士人佔了人口數的80%,意思是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留在國內,甚至只在家裡。史德先生(Hans Schild)就是一個喜歡留在家裡的人,他跟筆者說,他這一輩子沒有離開過瑞士。
   孩子能在農場中工作進行的活動選項很豐富,尤其是在帶領孩子認識動物和照顧動物時,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和動物的距離如此接近,所流露出的驚嘆與好奇,就是成功的自然教育。都市裡的人們已經離大自然甚遠,很習慣地將動物視為餐桌上的食物,而忽略了動物和人類一樣,也需要呵護與照顧;牠們不是人類生活的附屬品,而是
   在瑞士旅遊,旅人們的目光一定被許多小小的農場所吸引,自然恬靜。瑞士是世界乳製品大國,產品種類多,好品質帶來好口碑。現代農夫伍思在琉森鄉間一個叫瑞恩谷(Richenthal)的小地方經營自己的專業酪農場,同時也是瑞士乳製品全球行銷網中的一個小小螺絲釘。
女性在生完孩子後再度回到職場,男性也可享受自己照顧孩子的樂趣。這樣性別平等的快樂家庭,是西歐社會高福利給世人的印象,瑞士在這一方面的政策落在鄰國之後,也是每年母親節必定被提出來討論做文章的國家弱點。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是許多瑞士家庭的模式,女性即便再回到職場,多數仍以兼職工作為主顧全家庭。
四月天氣多變化,在期待春暖花開之際,生活裡總有變數。而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則是蘇黎世市民們歡聚期待的一天,大家期盼著老天賞臉,給個好天氣,在陽光普照的春日一起度過屬於蘇黎世的六鳴節。
Toni想念瑞士高山上的生活,但移往一個活得下去的地方是生存之必要。在寂寞的風浪中他唱起了山歌,引起了同行人的注意,用音樂結交了朋友。沉沉浮浮的海洋、各種語言的交雜間,他才了解和自己命運相同的人,在這世間有成千上萬,離開的人們心裡都帶著盼望。
根據統計,選擇在夏季出國度假的瑞士人佔了人口數的80%,意思是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留在國內,甚至只在家裡。史德先生(Hans Schild)就是一個喜歡留在家裡的人,他跟筆者說,他這一輩子沒有離開過瑞士。
   孩子能在農場中工作進行的活動選項很豐富,尤其是在帶領孩子認識動物和照顧動物時,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和動物的距離如此接近,所流露出的驚嘆與好奇,就是成功的自然教育。都市裡的人們已經離大自然甚遠,很習慣地將動物視為餐桌上的食物,而忽略了動物和人類一樣,也需要呵護與照顧;牠們不是人類生活的附屬品,而是
   在瑞士旅遊,旅人們的目光一定被許多小小的農場所吸引,自然恬靜。瑞士是世界乳製品大國,產品種類多,好品質帶來好口碑。現代農夫伍思在琉森鄉間一個叫瑞恩谷(Richenthal)的小地方經營自己的專業酪農場,同時也是瑞士乳製品全球行銷網中的一個小小螺絲釘。
女性在生完孩子後再度回到職場,男性也可享受自己照顧孩子的樂趣。這樣性別平等的快樂家庭,是西歐社會高福利給世人的印象,瑞士在這一方面的政策落在鄰國之後,也是每年母親節必定被提出來討論做文章的國家弱點。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是許多瑞士家庭的模式,女性即便再回到職場,多數仍以兼職工作為主顧全家庭。
四月天氣多變化,在期待春暖花開之際,生活裡總有變數。而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則是蘇黎世市民們歡聚期待的一天,大家期盼著老天賞臉,給個好天氣,在陽光普照的春日一起度過屬於蘇黎世的六鳴節。
Toni想念瑞士高山上的生活,但移往一個活得下去的地方是生存之必要。在寂寞的風浪中他唱起了山歌,引起了同行人的注意,用音樂結交了朋友。沉沉浮浮的海洋、各種語言的交雜間,他才了解和自己命運相同的人,在這世間有成千上萬,離開的人們心裡都帶著盼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摩梭人不論兒子或是女兒,在婚前或婚後,都是一直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一起。這樣的家庭結構和一般的父系家庭或是其他類型的母系社會都是非常不同的。那麼這樣的家庭結構如何產生下一代呢?這就有賴「走婚」文化,也就是互有好感的男女雙方在夜間於女方的「花房」會面,白天男方再回到自己母親家中,擔任舅舅的角色。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家長之間在育兒過程中亦須「溝通協調」,以有效率、有目標地使事務順利運作。身為母親經常扮演主要照顧者,但父親相較於母親,對於訂下的規則較能夠徹底執行,父母應做好示範。這篇文章強調共同配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摩梭人不論兒子或是女兒,在婚前或婚後,都是一直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一起。這樣的家庭結構和一般的父系家庭或是其他類型的母系社會都是非常不同的。那麼這樣的家庭結構如何產生下一代呢?這就有賴「走婚」文化,也就是互有好感的男女雙方在夜間於女方的「花房」會面,白天男方再回到自己母親家中,擔任舅舅的角色。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家長之間在育兒過程中亦須「溝通協調」,以有效率、有目標地使事務順利運作。身為母親經常扮演主要照顧者,但父親相較於母親,對於訂下的規則較能夠徹底執行,父母應做好示範。這篇文章強調共同配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