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母親之間》推廣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情提要
筆者起初是看在懸疑分類才參加這次的非讀book試讀活動,否則在以為《在所有母親之間》主打媽媽抱怨文(誤)的情況下,筆者可能會放棄這個機會( ̄▽ ̄)。
沒想到本書雖然本質上確實是在為母親發聲,但是作者的寫法實在引人深思,筆者一度想要打破無雷的原則,跟大家討論本書的許多細節,然而畢竟要行推廣之用,終究還是忍住了......

書封(圖片來源:博客來)
我真的有能力成為好母親嗎?
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
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得像個小天使。布萊絲和丈夫談起女兒時被視為是胡思亂想,夫妻之間也逐漸產生裂縫。
直到弟弟山姆出生。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姊姊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一切看起來正在往好的方向進展。
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動了這一切。
不曉得你是否思考過對「母親」一職的看法?《在所有母親之間》為不具備「母親」身分的筆者,帶來了十分強勁的衝擊。
在看到書名的那一刻,筆者以為做好了心理準備,將要以一位「母親」的角度探索些什麼。可是其實筆者並不清楚該做怎麼樣的準備,因為儘管已經成年,「母親」的概念離筆者還是很遙遠。
印象中的「母親」是和譪的,犯錯時也會變得嚴厲,時常為孩子的吃穿用度、生活起居操心打理。但是有些時候,像是家庭面對困難而身心俱疲的時候,或是夜深人靜、適合獨處的時候,可能會偶然發現母親悄悄展露脆弱的一面。這時你才發現,「母親」只是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會受傷的一般人,她的強悍都是必須的偽裝
《在所有母親之間》以一位全職母親的角度,帶我們看到社會對「母親」這個角色所寄予的期望和要求。書中描述了母親和丈夫、母親和孩子、母親和母親...等等的對話情境。做母親似乎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當身為母親,有義務要為孩子擔責任的時候。
生下了一個孩子,所有人都會為你感到開心與喜悅,他們會想︰「一個母親!她會怎麼教養自己的小孩?」因為曾經血脈相連,母親與孩子的聯繫好像理所當然,從照顧孩子的生活所需,到關心孩子的情緒起伏,都該由母親一手包辦,至於父親只要偶爾逗逗孩子,甚至會替小孩包尿布就會令人訝異且受到讚賞。
雖然現在這樣的觀念不再牢不可破,也有越來越多家庭主夫的出現,但是一旦孩子出現什麼狀況,種種疑慮和指責還是首當其衝針對母親而來。
作者利用的正是這點,讓你很想相信布萊絲,卻又無法全然的放心,就像書中的其他人--布萊絲的丈夫弗克斯、心理治療師、其他母親...只是因為布萊絲「母親」的身分,認為她應該要愛護自己的孩子,於是那些負面情緒都是心理問題跟神經質的臆測。
這些他人加諸的想法使得布萊絲混亂不安,尤其因為她的家世,她更想證明自己可以做一個稱職的母親,沒想到第一個機會--薇歐列忒,撕毀了她想像中幸福的未來。因為書籍簡介,讀者可能會對薇歐列忒有所警惕,但另一個普遍的認知--孩子都是純真且美好的,會不斷動搖讀者的信心,使你不敢去猜想薇歐列忒究竟有沒有那般邪惡,就和弗克斯一樣,覺得「一定是愛不夠多」,卻不曾想過可能不是愛的問題。
書中薇歐列忒的情況自然是極端案例,布萊絲的家族三代也並非普遍情形,可是正是由於這些設定強烈的戲劇張力,讓人更加投入於小說情節,並在閱畢之後久久無法釋懷。看完《在所有母親之間》會強烈的感受到,我們(孩子)的所作所為同時代表了父母給予的教育,象徵了父母的稱職與否。即使本書特別強調母親所遭遇的困境,不過筆者認為大部分情況下,父親也是承擔著相同的世俗眼光。總之,下次再和父母起爭執的時候,或許可以多為對方著想,說不定父母默默扛起的,是你並不知情的壓力。

母親與孩子之間彷彿有天生的羈絆
後記
相較於前面的幾次推廣,個人覺得《在所有母親之間》算是十分沉重的一本書。儘管是小說,但若要說這個世界上的某處曾經有過布萊絲這樣一位母親,筆者也是相信的,正因如此,或許也可以把《在所有母親之間》歸類為探討社會現象一類的書籍,而非單純的虛構作品。
(偷偷講一下,筆者一度想到一部電影--「天魔」,這樣應該不算劇透吧?( ͡° ͜ʖ ͡°))

這次的心得到這邊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追蹤喔!
avatar-img
23會員
60內容數
本出版專題匯集Netflix影集《愛x死x機器人》的觀後感,因有劇透的可能,還未看過影集的讀者請酌情進入。 另外,《愛x死x機器人》為成人動畫劇集,其中部分選集含有暴力、血腥之類的元素,將標示為18禁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患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為2018年的烹飪實境秀《決戰餐桌:環球烹飪爭霸戰》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18年的烹飪實境秀《決戰餐桌:環球烹飪爭霸戰》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19年的動畫選集《愛x死x機器人》中,《天鷹座裂縫之外》的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19年的日本短篇故事合集《5分鐘後的意外結局:紅色惡夢》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15年的英語電影《不存在的房間》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21年的丹麥犯罪懸疑小說《栗子人殺手》推廣心得,無劇透,請放心閱讀。
本文為2018年的烹飪實境秀《決戰餐桌:環球烹飪爭霸戰》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18年的烹飪實境秀《決戰餐桌:環球烹飪爭霸戰》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19年的動畫選集《愛x死x機器人》中,《天鷹座裂縫之外》的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19年的日本短篇故事合集《5分鐘後的意外結局:紅色惡夢》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15年的英語電影《不存在的房間》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本文為2021年的丹麥犯罪懸疑小說《栗子人殺手》推廣心得,無劇透,請放心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帕達瓦諾家,如小婦人一樣,她們家也是四姊妹。家人彼此相親相愛,卻也各有各性格與陰影。 這是一本讓人停不下來的小說,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敘述流暢。角色所思所遇如同我們,彷彿是親近的人們的生活,並關心著他們之後的經歷,讓人追著一頁頁讀下去。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帕達瓦諾家,如小婦人一樣,她們家也是四姊妹。家人彼此相親相愛,卻也各有各性格與陰影。 這是一本讓人停不下來的小說,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敘述流暢。角色所思所遇如同我們,彷彿是親近的人們的生活,並關心著他們之後的經歷,讓人追著一頁頁讀下去。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