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關於女兒》女兒身上的框架是母親的過度期待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身為女兒,妳符合母親的期望嗎?
身為母親,妳希望女兒符合自己的期望嗎?
身為女人,妳符合社會價值的期望嗎?



女性的價值何在?

身為女性,無論學歷多高或是事業多有成就,父母及社會對女性的評價總會放在「是否有結婚」、「是否生小孩」這兩點上,而母親過往無法一展長才的失落與被父權制度壓迫的委屈也容易在生了女兒之後寄託在其身上。一方面希望女兒可以力爭上游贏得眾人稱羨的學歷與成就,但一方面又希望女兒找到好歸宿生兒育女,雖然這兩者並沒有衝突,也確實有女性能完美達成,然而女性的一生,真的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事了嗎?如果沒有按照既定的人生流程走,是否過去的努力都成了泡影,人生也不再有意義了呢?

書中的主人翁是一位犧牲自我發展而辛勤扶養女兒長大的母親,希望女兒有個穩定的工作(公務員或教職)、足以負擔基本生活開銷的經濟能力、陪伴度過一生的伴侶(婚姻),無奈女兒的工作不順遂(流浪教師)、財政出現缺口(無力償還債務)之外,對母親打擊最大的是女兒是一位女同志。眼看女兒的人生一團混亂還必須要與伴侶依靠自己,身為母親的失落與憤怒油然而生,而這一切在女兒與伴侶搬來與母親同住之後達到白熱化的境界。


那些不相干的人與我何干?

小說中安排了另一位女性的角色則是這位母親在安養機構照顧的一位名女人,這位已經年邁的名女人在年輕時做了不少善事,幫助了一些與自己沒有血緣的孩子,然而晚年罹患了嚴重失智症卻沒有任何家屬來探望,讓這位母親感到不勝唏噓,不斷在心裡質疑著為什麼這位名女人要去幫助那些跟自己不相干的人呢?幫助別人的下場也不過如此,真的值得嗎?

而母親的吶喊源自於女兒即便工作與經濟不穩定,仍然投身於爭取同志權利運動,在街頭吶喊抗爭的模樣在母親的眼裡都是不務正業,為什麼要多事浪費時間在不相干的人身上呢?好好的過平凡生活難道不行嗎?但女兒的一番話震撼了我,她說:「像媽媽這樣的人在阻止,才讓我們什麼也做不了。」意思即是這個社會就是有這麼多人冷眼旁觀,才會讓少數人明明權益受損了卻還得不到眾人的支持,這也同時點出了女兒身為女同志所面臨社會的歧視與碾壓。

身為一個母親,不希望女兒去當志工、社會運動者,但當女兒身為少數的那一群人,當真還抱有相同的想法嗎?那所謂母親期待的「平凡生活」其實是極不平凡且費力才能爭取得到的,在那位名女人被任意對待丟棄的處置中,這位母親才意識到世俗的框架並非不可拿掉,要改變這世界的冷漠與敵意只需要挺身而出,曾經以為那是不相干的人事物,其實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理解到接納是一段過程

小說中也深刻描繪了身為一位母親對於女兒是同志所產生的諸多情緒,有自責、擔憂、恐懼等等,母親不能理解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讓女兒與結婚生子絕緣,更難以想像女兒與另一位女性同床共枕發生親密關係的情景,而這一切彷彿全盤否定了自己多年的養育辛勞,母親在對女兒產生反感的同時其實也在折磨自己,長期的失落感所造成的憂傷鬱結也是一種心理創傷。

若是身為父母的人可以先理解自己兒女與別人「不一樣」並不是一種罪過與失敗,並且把命運之繩慢慢交回子女的手中,我想這已經是一大突破,至於全然的接納則需要時間,不需要太過心急。


愛的寬度決定你的幸福

許多女性總認為自己辛苦懷胎生下的孩子,就應該是由我們自己精心打造,就好像是一件物品從無到有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形塑,如果做不好還能再重新打造一個直到滿意為止,但人可不比物品,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考與特質,若是不提早認清「孩子終究要過自己的生活」這一點,那身為母親的愛將會非常沈重,甚至會壓垮孩子而造成悲劇。打從幼兒時期該吃什麼東西、吃多少量、喝多少水都要控管的母親,這種焦慮若是延續到孩子長大成人還沒有減緩,那這樣的愛只會讓孩子遠離母親,不僅自己放諸在孩子身上的期望落空,還讓彼此的緣分越來越淺薄,這難道是身為母親的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作者金惠珍的這部小說探討的不只是女性所面臨的各種剝削,還有更多為人父母的求好心切與巨大失落,同時也挑戰了女性成為社會運動者的議題,呈現了現今社會出現的另一種女性樣貌,是很值得深思與探討的一部社會寫實小說,透過作者筆下的女性角色就彷彿說出了我們的心聲,不管是身為母親或是女兒的妳,希望我們都不要再感到自責與愧疚,只要記得任何過度的期望都比不上親人之間緊密的關係來得重要,在彼此互信互愛之餘也要多付出愛給其他更多需要的人們。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92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射手媽咪婷婷的書房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2會員
1.3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如果有一位女性的結婚的對象是挑媽媽喜歡的,需要呵護的時候仍渴望媽媽輕撫自己的頭,甚至希望媽媽是第一個看見自己孩子出生的人,這種凡事以媽媽為主的女兒,是美麗家庭的其中一個幸福角色,抑或是無法脫離母親羽翼之下的悲慘人物? 為何母女關係良好很可能招致不幸?我想原因就在於彼此之間的愛必須是要沒有條件的
Thumbnail
如果有一位女性的結婚的對象是挑媽媽喜歡的,需要呵護的時候仍渴望媽媽輕撫自己的頭,甚至希望媽媽是第一個看見自己孩子出生的人,這種凡事以媽媽為主的女兒,是美麗家庭的其中一個幸福角色,抑或是無法脫離母親羽翼之下的悲慘人物? 為何母女關係良好很可能招致不幸?我想原因就在於彼此之間的愛必須是要沒有條件的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身為女兒,妳符合母親的期望嗎? 身為母親,妳希望女兒符合自己的期望嗎? 身為女人,妳符合社會價值的期望嗎? 女性的價值何在? 那些不相干的人與我何干? 理解到接納是一段過程 愛的寬度決定你的幸福
Thumbnail
身為女兒,妳符合母親的期望嗎? 身為母親,妳希望女兒符合自己的期望嗎? 身為女人,妳符合社會價值的期望嗎? 女性的價值何在? 那些不相干的人與我何干? 理解到接納是一段過程 愛的寬度決定你的幸福
Thumbnail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Thumbnail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