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看見母親」:母愛.母職,以及未來家庭圖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此書單原刊於小小書房所發行的閱讀誌《本本》(已停刊)裡的小手冊,這個系列的紙上書展,有主文分析,亦有每本書的介紹。重刊於此將會陸續更新此主題的書,清單中將以「原書展」及「新增清單」來區分。原書展中,有些書已經絕版;還可訂購的,歡迎與小小聯繫:Line@ ID: @297wxsdi

多重的母親形象
以母親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多如牛毛,在小說作品中,母親的樣貌、形象各有不同,有如凱特.蕭邦(Kate Chopin)在《覺醒》(The Awakening)裡,因為被情人背叛而心神恍惚,以至於無法顧及幼年親子,走上絕路的愛德娜(Edna),或者像法國知名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花費數十頁回憶,每天睡前,為了等待母親從晚宴中離開,上樓給他臨睡前溫柔的一吻,是如何地輾轉難眠、折騰、痛苦又甜蜜。然而,類似愛德娜、普魯斯特的母親,這樣的女性,在當時,都有其身為女人/母親的掙扎,意即,作為一個獨立女性,或者作為被社會定義為,應當為家庭奉獻、付出的傳統慈母間的掙扎。

而呈現糾葛母子/女關係的作品,如母棄子、弒子、怨母、仇母等主題,也多有所在。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沙貓貓的貓與書與貓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沙貓貓的貓與書與貓
99會員
218內容數
每月,小小會精選一定量的選書,直送到選書成員的信箱裡。有不好朋友好奇,除此之外,要如何可以讀得到這些選書呢?除了選書之外,有時沙貓貓也會想要跟大家聊聊關於選書、閱讀的種種。在網路時代,是否你感覺到自己的閱讀其實變得越來越侷限呢?由書店老闆親選每月各類不同新書,一舉突破閱讀同溫層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有一位女性的結婚的對象是挑媽媽喜歡的,需要呵護的時候仍渴望媽媽輕撫自己的頭,甚至希望媽媽是第一個看見自己孩子出生的人,這種凡事以媽媽為主的女兒,是美麗家庭的其中一個幸福角色,抑或是無法脫離母親羽翼之下的悲慘人物? 為何母女關係良好很可能招致不幸?我想原因就在於彼此之間的愛必須是要沒有條件的
Thumbnail
如果有一位女性的結婚的對象是挑媽媽喜歡的,需要呵護的時候仍渴望媽媽輕撫自己的頭,甚至希望媽媽是第一個看見自己孩子出生的人,這種凡事以媽媽為主的女兒,是美麗家庭的其中一個幸福角色,抑或是無法脫離母親羽翼之下的悲慘人物? 為何母女關係良好很可能招致不幸?我想原因就在於彼此之間的愛必須是要沒有條件的
Thumbnail
最近接觸了一些課程,重新感受到母親在我們生命中存在的意義,在心理與靈性面來說,不管我們現實經驗中的母親是充滿掌控或是充滿疏離,又或者從來沒有對「母親」的印象,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仍然擁有一個將我們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來顯化的母性原型。
Thumbnail
最近接觸了一些課程,重新感受到母親在我們生命中存在的意義,在心理與靈性面來說,不管我們現實經驗中的母親是充滿掌控或是充滿疏離,又或者從來沒有對「母親」的印象,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仍然擁有一個將我們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來顯化的母性原型。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挑戰「女人天生是母親」、「母愛天生」這些被廣為接受的觀念,並不容易,即便是上述數百年來,將新生兒送給他人哺育的普遍現象,這種狀況依舊受到許多內科醫生及神學家的抨擊,認為新生兒應該要待在母親身邊,由母親直接哺育。對於「母職天生」提出批判,最為知名的
Thumbnail
挑戰「女人天生是母親」、「母愛天生」這些被廣為接受的觀念,並不容易,即便是上述數百年來,將新生兒送給他人哺育的普遍現象,這種狀況依舊受到許多內科醫生及神學家的抨擊,認為新生兒應該要待在母親身邊,由母親直接哺育。對於「母職天生」提出批判,最為知名的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母親成為一個像是外婆般的母親,而我從來沒有從孩子那個位置離開。每一次若是誰談起「母愛」這事,我總是無法確定「我媽那些行為到底算不算母愛?」
Thumbnail
母親成為一個像是外婆般的母親,而我從來沒有從孩子那個位置離開。每一次若是誰談起「母愛」這事,我總是無法確定「我媽那些行為到底算不算母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