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穿透表相之聲《The Hunchback Quasimodo鐘樓怪人》1939

2018/10/0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From IMDb
Epic Agony. 〈The New York Times〉
"A human freak, a monstrous joke of Nature"1923年默片版本如此形容Quasimodo這個角色,而RKO電影製作公司在1939年適逢二次世界大戰開打之時拍攝有聲片版本,意外使本片在時代意義與描繪人性、宗教、種族、社會對立衝突之下更顯偉大不朽。
Quasimodo身形怪異且耳聾,除了聽覺之外,他的語言功能一切正常。這個角色作為教堂敲鐘者的象徵意義似乎非常奇異;受詛咒之人,透過獻身宗教而得到救贖。
教堂鐘聲與鈴噹聲的階級對比
1923年默片雖有鐘聲但以音樂配樂為主,1939年有聲片時代則有較多聲音細節的表現。例如相較於教堂鐘聲的政治正確,鈴噹聲顯然意義相當不同。鈴噹最先出現在廣場嘉年華上,Quasimodo「被」獲選為"King of Fools"最愚蠢的人。鑲嵌在王冠的裝飾鈴噹,襯著愚蠢醜惡之人稱號與台下民眾鼓譟歡呼,並非真值得令人稱讚或真能狂喜之聲。
另一次鈴鐺聲出現則是Gringoire(Edmond O'Brien飾)這位落難詩人被帶至吉普賽居集會所時,被要求以偷一件佈滿鈴噹外套的鈴童布偶(bellboy)做為入丐幫的入會測試。他嘴裡不斷祈禱著「Don't jingle」,對他而言,鈴噹響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因手拙而扯下鈴童使得鈴噹陣陣大響,再度引起一陣訕笑。
相較反派角色教堂主祭的親弟弟Frollo(Cedric Hardwicke飾),兩次鈴鐺聲在中下層社會現身的男子,對女主角Esmeralda(Maureen O'Hara飾)都不是典型救贖者的形象。一位是我很醜但我很溫柔的Quasimodo,另一位是堅信文字才是最有革命力量工具的落難詩人。他們內含著一種真善美、對抗某種力量的表徵。
Photo From IMDb
聲音作為表達自我意識的載體
不論是戴著愚蠢王的頭冠、又或是心儀Esmeralda徹夜不睡之時的雀躍,Quasimodo總在狂喜之時奮力拉扯教堂的大鐘。這份情感與黑澤明《Dodesukaden電車狂》中的小六有點相似,儘管不被理解、屬於被社會邊緣化的一群,但不論是從心底直通口中的狂放或是撼動莊嚴聖潔的教堂大鐘,血肉之軀透過聲音,他們毫無矯飾且真實。
1933年《 King Kong 》聲音音效的沿用
聲音設計上有個有趣片段是Quasimodo在教堂與負傷襲擊者對峙時,部分竄逃群眾聲音出自1933年《 King Kong 》的水手聲音。Esmeralda被行刑的場景,畫外音的尖叫聲被認為不夠毛骨悚然,因此配上《 King Kong 》女演員Fay Wray的尖叫聲。這個沿用相當有趣,不只是聲音上的運用,故事內容方面也同樣都是女主角與非典型英雄形象人物之間的情誼。
Photo From IMDb
配樂大師Alfred Newman為本片作曲
本片電影音樂作曲家Alfred Newman在電影配樂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共獲45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提名,參與作品包括卓別林《City Lights城市之光》、史詩巨作《How the West Was Won 西部開拓史》等數不清的大片,在早期電影音樂作曲上有重要地位。其子Thomas Newman與David Newman也均是當代電影知名音樂作曲家,可參考影評人藍祖蔚先生〈大衛紐曼:電影音樂家族〉一文。
圖左至右:Alfred Newman、David Newman、Thomas Newma
螢幕之外的真實
  1. 為真實詮釋聽障所不被各種環境聲音反應的狀況,演員Charles Laughton 在拍攝期間將耳朵以蠟(類似耳塞之用)塞住,為求不被其他無預期的聲音干擾而有非聽障人士的聽覺身體反應。
  2. Quasimodo為Esmerald在教堂鳴鐘的戲,拍攝當天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當日,演員Charles Laughton費盡氣力拉扯鳴鐘之時,心裡所投射得並非與Esmerald之間愛情的聯結;劇組、演員們想到是人們正為戰爭受苦。整部電影所代表在政治不正確下不同種族所受壓迫(畸形人、吉普賽女子)、不公平與欺壓,讓本片所代表之意義被拉高到更強大的層面。
國外評論認為,若此片在其他年份上映應會獲得演技或技術上的獎項,但1939年實在是電影史上太過精彩的一年,以奧斯卡金像獎為例,當年就有《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華府風雲》、《 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Stagecoach驛馬車》等巨作一同競逐。儘管只獲入圍提名但雖敗猶榮。
或許,更重要的是《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在歷經時代變遷下所仍能代表的普世價值─跨越種族、政治等假議題之下的真實。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影聲音隨筆Sounding A-Z】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黃鐘瑩
黃鐘瑩
受古典音樂啟蒙並熱愛聲音藝術(Sound Art),多次參與舞蹈劇場的聲音設計與電影講座分享,喜愛黑白片(Black & White FILM)電影。熱愛拆解國內外電影當中音樂以外的各種聲音、音效。目前經營「電影聲音隨筆Sounding A-Z」網站,歡迎來信邀稿、講座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