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鐘聲與鈴噹聲的階級對比 1923年默片雖有鐘聲但以音樂配樂為主,1939年有聲片時代則有較多聲音細節的表現。例如相較於教堂鐘聲的政治正確,鈴噹聲顯然意義相當不同。鈴噹最先出現在廣場嘉年華上,Quasimodo「被」獲選為"King of Fools"最愚蠢的人。鑲嵌在王冠的裝飾鈴噹,襯著愚蠢醜惡之人稱號與台下民眾鼓譟歡呼,並非真值得令人稱讚或真能狂喜之聲。
1933年《 King Kong 》聲音音效的沿用 聲音設計上有個有趣片段是Quasimodo在教堂與負傷襲擊者對峙時,部分竄逃群眾聲音出自1933年《 King Kong 》的水手聲音。Esmeralda被行刑的場景,畫外音的尖叫聲被認為不夠毛骨悚然,因此配上《 King Kong 》女演員Fay Wray的尖叫聲。這個沿用相當有趣,不只是聲音上的運用,故事內容方面也同樣都是女主角與非典型英雄形象人物之間的情誼。
Photo From IMDb
配樂大師Alfred Newman為本片作曲 本片電影音樂作曲家Alfred Newman在電影配樂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共獲45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提名,參與作品包括卓別林《City Lights城市之光》、史詩巨作《How the West Was Won 西部開拓史》等數不清的大片,在早期電影音樂作曲上有重要地位。其子Thomas Newman與David Newman也均是當代電影知名音樂作曲家,可參考影評人藍祖蔚先生〈大衛紐曼:電影音樂家族〉一文。
國外評論認為,若此片在其他年份上映應會獲得演技或技術上的獎項,但1939年實在是電影史上太過精彩的一年,以奧斯卡金像獎為例,當年就有《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華府風雲》、《 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Stagecoach驛馬車》等巨作一同競逐。儘管只獲入圍提名但雖敗猶榮。
或許,更重要的是《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在歷經時代變遷下所仍能代表的普世價值─跨越種族、政治等假議題之下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