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地鐵上的紙本閱讀者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位在倫敦地鐵車廂內專心閱讀書本的小姊姊。
我首次到倫敦旅行是2016年1月底,那時候倫敦地鐵上還是有大量乘客閱讀書報雜誌的。
來到倫敦之前,從網路上接收過大量關於從搭乘地鐵時閱讀書報論倫敦居民的人文素養接著回頭批評台灣人花費太多時間低頭滑手機而不願閱讀、應該要多向倫敦人學習充實自己的"描述"。
這個"描述"在我的倫敦初體驗中得到證實,當時參加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遊學團(英國冬日天亮的晚、黑的早,早上八點天亮到下午三點就天黑是很令人煩悶的),住在倫敦外圍的寄宿家庭裡每天早晚跟著上班族一起擠地鐵到市區,的確,有超過半數的人都是拿著書本或免費的地鐵報或站或坐專心閱讀。
倫敦現今有兩款主要免費地鐵大報及幾間小報,早晨出刊的地鐵報Metro在近三百個地鐵車站裡都設有報箱讓乘客免費拿取,另一份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則於下午四點出刊,在乘客流動數量大的大型地鐵站有專人發派,這些報紙內容並不因為免費發送就顯得馬虎,不論是國內外新聞、政論、體育、藝文、星座運勢或數獨及填字小遊戲一個都不少,進車站時順手拿一份,搭車時閱讀,到站時當日大小事大多都已經掌握。除此之外車站外也常看到發放免費情報雜誌例如Time Out的工作人員,如果不想閱讀新聞,那些好吃好玩的推薦專欄也是個好選擇。
仔細觀察倫敦當地人不太在地鐵車廂裡交談,常常是坐定或站定後就進入自己的小世界,就算與其他人同行也一樣;曾有英國籍友人告訴我他們認為在車廂內交談是不禮貌的行為,所以車廂內行進聲通常是大過一切,會高聲交談的大多都是外來觀光客或是週末夜晚喝太多的醉漢。所以這時候手上能有個東西打發進入自己小世界後的時間很重要,書本與報紙就派上用場了,而且絕大多數的乘客並不會把自己手中那份報紙一起帶下車,而是直接至於座椅上方或椅背上,下一個乘客會見慣不怪的直接拿起閱讀,並在下車後將報紙遺留,像是約定俗成般,過了上下班尖峰時段後,到處是報紙的車廂就成了每日例行風景。
剛開始會好佩服倫敦人熱愛閱讀的行為,也受到激勵下定決心要好好把握零碎搭車時間閱讀,畢竟倫敦地大,出門搭個半小時地鐵算是近了,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交通上如果只是白白浪費也是可惜,但待久了後才慢慢發現這個熱愛閱讀行為背後有個更重大的成因是沒有網路。
雖然硬是要說,倫敦地鐵超過一半是建在地上的,但使用度頻繁位於市區的範圍通通紮實的被埋在好幾層樓深的地底,一走進車站、刷卡進入閘門下了手扶梯後就徹底與外界失去聯絡,那時候再怎麼網路依存、再怎麼想滑手機上臉書都沒辦法,於是並不是倫敦人多有人文素養多知道要把握搭車時間好好閱讀,而是在網路被剝奪的情況下只能回歸紙本。
但也不得不說的是,這個行為也開始慢慢有個改變,從2016年1月初我第一次來到倫敦看到超過半數乘客閱讀紙本到2018年9月中的今天我在車廂中環顧一圈發現只剩下極少數人閱讀書報,他們的手裡拿的換成了手機。
有電信公司推出了在深深地下也可以連接的無線網路後,在地鐵上上網以非不可能,並非使用該家電信公司的手機使用者,我常在車廂內觀察著,他們玩遊戲,或是離線瀏覽網頁,或是發呆,真正拿本書閱讀的人反而成了少數,以往車廂內集體閱讀的景象也不再復見。
說到此,似乎閱讀紙本只是倫敦人一個不得已的選擇,當科技與網路又回到身邊時,他們是頭也不回的奔向手機的,這麼想起來,也好久沒有在網路上讀到大力稱讚倫敦人在地鐵上閱讀的文章了,感覺到一陣悲傷,不知是因為科技最後終究勝利還是因為曾經竟是被如此理由批評沒有人文素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71內容數
我對故事上癮。電影、劇場、紙本與攝影,任何呈現故事的方式都讓我著迷不已,她們在我的生活中留下痕跡,而我在這裡為她們留下痕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山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一本台灣人寫的蘇格蘭留學經驗記錄書籍裡也提到了早上洗澡的事,他說早上第一堂課堂上不少同學都是洗好澡直接出門上課,坐在教室裡頭髮還是濕的,幸好英國空氣很乾,濕頭髮乾的快也不會太不舒服。
披薩的基底不就是餅皮與醬料,那為什麼還需要附加另外的醬料包?我一直無法理解。
今天是2018年10月28日、今年的第301天,歐盟倒數第二個夏令時間結束了,夜間重覆了兩次一點,日曆提醒大家記得將時鐘往回調整,遲來的補回了三月時少了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倫敦的夏天通常是晴雨交替的,先有個酷熱的一週接著天氣驟變開始下大雨,難怪人都說這裡的夏天只有一週。
在一本台灣人寫的蘇格蘭留學經驗記錄書籍裡也提到了早上洗澡的事,他說早上第一堂課堂上不少同學都是洗好澡直接出門上課,坐在教室裡頭髮還是濕的,幸好英國空氣很乾,濕頭髮乾的快也不會太不舒服。
披薩的基底不就是餅皮與醬料,那為什麼還需要附加另外的醬料包?我一直無法理解。
今天是2018年10月28日、今年的第301天,歐盟倒數第二個夏令時間結束了,夜間重覆了兩次一點,日曆提醒大家記得將時鐘往回調整,遲來的補回了三月時少了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倫敦的夏天通常是晴雨交替的,先有個酷熱的一週接著天氣驟變開始下大雨,難怪人都說這裡的夏天只有一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YES. You read it right. I'm probably the first person to say that London is boring. 大概只有我覺得倫敦無聊了吧。 這是第二次來倫敦,雖然是以遠距工作的方式,只有下午四點後才有下班後的探索時間,但好歹還在倫敦,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Day 7-5 在倫敦旅行的日子,最讓我懷念的除了美麗的風景、古老的建築、街道、美食之外,地鐵居然悄悄佔據了我旅遊回憶的一部分。 有的地鐵站不知道在地底到底挖了幾層,深不可測的恐怖。 有的地鐵站是熱門景點的出入口,永遠是人擠人的狀態。 有的地鐵站出口會擺了許多的鮮花,對於兩手空空準備
Thumbnail
這兩年在倫敦的生活跟當時在讀研究所的生活比起充實太多了,但現實總是偏難看(?) 5年前在讀研究所的時候,上課、排練、寫劇便是自由,已經是夢寐以求的生活了(到底誰想上班工作?),更別說座標是在曾經離我很遠的英格蘭。
Thumbnail
書,在哪裏都可以讀的。但在特定場域讀特定的書,總有無可取代之書卷氣。例如在台北紀要讀《世紀末的華麗》,在京都讀《古都》或《金閣寺》,在香港讀也斯、小思、西西⋯⋯ 在英國,不管你喜歡哪類文章,都適合閱讀。 不甘做麻瓜的人,會在蘇格蘭騎着掃帚穿梭於古城中尋找金探子; 如果你的童心不滅,牛津會化成仙境讓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記得2012年到西班牙念書時每次搭地鐵、公車時總會看到有人專注地沈浸在文字的世界裡...這些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前述的閱讀風氣也逐漸消逝,低頭滑手機成了日常景象。有人說,人手一機是造成人們閱讀的習慣改變,但螢幕真的是大家不再閱讀的主因嗎?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一探西班牙人的閱讀世界。
Thumbnail
有一天,我(媽媽)帶著大蕃薯去了海怡半島流動圖書館,發現了一本叫《London Block by Block》(London Block by Block) 的書。我真的很喜歡它,並不斷續借,直到圖書館拒絕為止(遺憾的是我沒能讀完)。 然後有一天我想,如果有港版不是很好嗎?這是我們社區的地圖,
Thumbnail
常和人說起,我擁抱英國的一切,包括經常為人詬病的天氣、食物,雖然因為習慣不同而偶有抱怨,但這都不會讓我討厭此地,唯獨交通,是至今仍每每讓我氣得咬牙切齒、覺得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要留在這個城市的必爆彈。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YES. You read it right. I'm probably the first person to say that London is boring. 大概只有我覺得倫敦無聊了吧。 這是第二次來倫敦,雖然是以遠距工作的方式,只有下午四點後才有下班後的探索時間,但好歹還在倫敦,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Day 7-5 在倫敦旅行的日子,最讓我懷念的除了美麗的風景、古老的建築、街道、美食之外,地鐵居然悄悄佔據了我旅遊回憶的一部分。 有的地鐵站不知道在地底到底挖了幾層,深不可測的恐怖。 有的地鐵站是熱門景點的出入口,永遠是人擠人的狀態。 有的地鐵站出口會擺了許多的鮮花,對於兩手空空準備
Thumbnail
這兩年在倫敦的生活跟當時在讀研究所的生活比起充實太多了,但現實總是偏難看(?) 5年前在讀研究所的時候,上課、排練、寫劇便是自由,已經是夢寐以求的生活了(到底誰想上班工作?),更別說座標是在曾經離我很遠的英格蘭。
Thumbnail
書,在哪裏都可以讀的。但在特定場域讀特定的書,總有無可取代之書卷氣。例如在台北紀要讀《世紀末的華麗》,在京都讀《古都》或《金閣寺》,在香港讀也斯、小思、西西⋯⋯ 在英國,不管你喜歡哪類文章,都適合閱讀。 不甘做麻瓜的人,會在蘇格蘭騎着掃帚穿梭於古城中尋找金探子; 如果你的童心不滅,牛津會化成仙境讓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記得2012年到西班牙念書時每次搭地鐵、公車時總會看到有人專注地沈浸在文字的世界裡...這些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前述的閱讀風氣也逐漸消逝,低頭滑手機成了日常景象。有人說,人手一機是造成人們閱讀的習慣改變,但螢幕真的是大家不再閱讀的主因嗎?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一探西班牙人的閱讀世界。
Thumbnail
有一天,我(媽媽)帶著大蕃薯去了海怡半島流動圖書館,發現了一本叫《London Block by Block》(London Block by Block) 的書。我真的很喜歡它,並不斷續借,直到圖書館拒絕為止(遺憾的是我沒能讀完)。 然後有一天我想,如果有港版不是很好嗎?這是我們社區的地圖,
Thumbnail
常和人說起,我擁抱英國的一切,包括經常為人詬病的天氣、食物,雖然因為習慣不同而偶有抱怨,但這都不會讓我討厭此地,唯獨交通,是至今仍每每讓我氣得咬牙切齒、覺得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要留在這個城市的必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