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小孩學字】小孩順著情緒走,那我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幾篇文章寫了小孩想上課與不想上課的狀況,這篇來寫一下我的狀況。

為什麼要特別寫「我的狀況」?因為我發現,小孩有不想上課的時候,我也有覺得上不下去的時候。但畢竟我不是小孩啊,所以我想把自己的狀態理一理。

儘管已經知道,小孩會因為各種原因,想上課或不想上課。但是,看著小孩在課堂上跑走,或下了課不想回來上課,因為玩得很開心,然後大人必須不斷說著「上課時間到囉!」儘管沒有強迫,但心裡知道小孩其實想繼續玩──心裡有一種很衝突的感覺。

那種衝突是,我們好像在拜託小孩上課。可是小孩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為什麼要拜託小孩上課?

今天,看著跟課的家長們,費盡心思的call小孩回來上課,但才剛回到桌子邊,小孩又跑走了。我突然有一種情緒,那麼不想上課,那就不要上課好了。上課時間大概還剩下13分鐘(我當時看了時間),我開始收拾東西;我說,我要走了。

小孩其實沒有什麼反應,反而是大人好像有點緊張。「廖瞇要走了耶!」大人說。「喔,好,掰掰。」小孩說。

當下的心情超矛盾,我覺得自己很白痴。我的情緒往心裡去,小孩卻一點感覺也沒有,小孩根本不知道我的感受,或是不在意。我覺得生出情緒的我好像笨蛋,跟小孩生氣,一點用也沒有。

而且其實我根本沒有生氣的理由。

反而是大人來關心我:「是因為他們回來又跑掉,回來又跑掉,所以……」後面我沒聽清楚。但聽起來是,她想知道我怎麼了。

我也想知道自己怎麼了。

說生氣不精準,應該是挫折。挫折是什麼,措折是遇到困難了,但當下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困難是什麼?小孩不想上課,但我希望小孩上課。

小孩「不想上課」,不是不想學習。學習這種事情是自然的,只要他們進入文字遊戲中,他們很自然的就開始學。或是,就算不是在課堂上,他們也很自然的一直在「學習」。「不想上課」也不是「完全不想上課」,他們有時候想,有時候不想,開心的時候想,不開心的時候不想;覺得好玩的時候想,跟同學吵架的時候不想。

所以小孩「不想上課」很自然,他們只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走。可是,順著情緒走的結果,就是上課的時間變得很少。上課時間變得很少,老實說小孩是不在意的,但大人在意。

我說,我花了一個小時騎車來,又花一個小時騎車回去(其實沒那麼久,我說得誇張了),來這裡上兩個小時的課,中間卻休息了快一個小時,只上到一個小時的課。我想說的是,我花好多時間來準備。但我說完後想,這關小孩什麼事?又不是他們拜託我來上課的。

我們為什麼希望小孩上課?今天騎車回家時,我一邊騎一邊想。

raw-image

我在想,因為我們希望小孩「多學一點」,所以安排了課程。但「課程」這種形式,真的適合小孩嗎?我說的是四到六歲的小孩。

今天的後來,在我說我要走了之後,突然意識到自己這樣的行為像個笨蛋。我站在門邊,情緒一邊起伏,一邊看著小孩玩得很開心。我想,有很多事情我還想不通,還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我可能需要先跟小孩說說話。

我說,我有話想跟你們講耶!然後,在我說我自己的感覺之前,我先問小孩,你們對上課的感覺是什麼?

小煦說,我有時候想上課,有時候不想。我的好朋友不想上課的時候,我就不想上。因為我怕她會不想跟我玩。

小尋說,我覺得你們還是太快了。還有,為什麼小茶可以在旁邊做自己的事?不用上課?

小茶說,我想上課,但同時想做其他的事。

波波說,我喜歡快一點。

今天聽他們講,我突然有一種跟以前不太一樣的想法,我不確定我的想法對不對(可能也沒有所謂的對錯)。但我先講出來,想想看──

上課這種事情,要嘛就是完全不要上課,我的意思是完全沒有「課程」這種東西──我說的不只是內容,還包括時間地點,所有的學習都是在生活裡的自然發生。但是,如果大人「做不到」,或是因為許多現實考量等綜合因素,選擇了「課程」這種形式,可能就要跟小孩討論出一套「課程得以進行」的方式。

應該是這麼說,既然選擇了課程的形式,卻用非常隨興和隨機的方式,「等待」小孩上課,我覺得非常耗能;那對小孩來說呢?老實說我不曉得對小孩到底是怎樣,但我猜小孩之間因為情緒的交互作用,會影響他們上課的意願。

不過我可以感受到,小孩一旦進入課程,學習就在發生,所以「課程要如何得以繼續進行」,似乎是個思考的方向。但這個進入與進行又不能強迫,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有可能討論出一種,減低他們可能因為情緒而跑掉的方法?

我問小煦,那上課兩個小時,你想休息多久?小煦說,休息半個小時。我說那是一次半個小時嗎?還是兩次共半個小時?小煦說,如果可以的話,其實她想要休息更久。

我問小尋,我們下次來討論一種看看大家有沒有可能不要那麼快的方式?小尋說沒辦法啦!我已經講很多次了。我說,下次再來討論一次看看啦。

下次上課有沒有可能討論出個什麼方法或規則來?我不知道。但對我自己來說,我可能要提醒自己一點──課程是大人安排的,我就必須要意識到,我就是得跟小孩這樣來來回回──不要再有「你們不想上就不要上」的想法了。大人安排了課程,而小孩還處於玩最大的年齡,小孩已經很配合我們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17
小克用粉紅色墨水筆,在紙上寫下「廖瞇笨」,寫完就在那邊偷笑。我把紙拿過來,用藍色的筆在「笨」字下方接字,我說:「「廖瞇笨得像天才」。小克一聽,笑得更大聲。我說笨得像天才,這樣是笨還是天才?皮蛋看我們兩個在寫字接龍,就說他也要寫......
Thumbnail
2021/11/17
小克用粉紅色墨水筆,在紙上寫下「廖瞇笨」,寫完就在那邊偷笑。我把紙拿過來,用藍色的筆在「笨」字下方接字,我說:「「廖瞇笨得像天才」。小克一聽,笑得更大聲。我說笨得像天才,這樣是笨還是天才?皮蛋看我們兩個在寫字接龍,就說他也要寫......
Thumbnail
2021/07/21
我說,這些文字圖都是用文字拼成的,你們可以觀察文字的造型,看像是什麼,「然後可以放大縮小,或是旋轉啊,或是複製啊。」「你們看有沒有想要做的點子,在空白頁開一個房間,在裡面進行創作。」最後小克開了四個房間,皮蛋也開了四間。小克是用「文字的意思」來組成畫面,而皮蛋則是用「文字的形狀」來創造幾何圖形。
Thumbnail
2021/07/21
我說,這些文字圖都是用文字拼成的,你們可以觀察文字的造型,看像是什麼,「然後可以放大縮小,或是旋轉啊,或是複製啊。」「你們看有沒有想要做的點子,在空白頁開一個房間,在裡面進行創作。」最後小克開了四個房間,皮蛋也開了四間。小克是用「文字的意思」來組成畫面,而皮蛋則是用「文字的形狀」來創造幾何圖形。
Thumbnail
2021/06/02
第二次視訊課,媒介換成goole meet。換goole meet的原因是,我發現它的白板功能可能很適合「拼字遊戲」,因為操作者可以自由移動便利貼,就可以看出字的組合。再來就是,這樣真的比較不浪費紙啦 XD
Thumbnail
2021/06/02
第二次視訊課,媒介換成goole meet。換goole meet的原因是,我發現它的白板功能可能很適合「拼字遊戲」,因為操作者可以自由移動便利貼,就可以看出字的組合。再來就是,這樣真的比較不浪費紙啦 XD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小孩跟媽媽說不想上課,媽媽開始緊張,也擔心不處理會更嚴重,因此循循善誘小孩說出害怕的原因,當小孩說了一個原因後,媽媽開始認為應該還有其他需要幫忙的,於是著手幫忙小孩解讀他自己的心情,也承諾小孩,會幫忙跟學校老師溝通...
Thumbnail
小孩跟媽媽說不想上課,媽媽開始緊張,也擔心不處理會更嚴重,因此循循善誘小孩說出害怕的原因,當小孩說了一個原因後,媽媽開始認為應該還有其他需要幫忙的,於是著手幫忙小孩解讀他自己的心情,也承諾小孩,會幫忙跟學校老師溝通...
Thumbnail
「媽媽,我不想上學... 」 在課堂上有些機會聽見一些關於孩子拒學的狀況 沒想到,我家孩子的拒學,竟也來得這麼快。 上週的某天早上出門上學之前 小一的燁哭著對我說:「媽咪…我不想去上學!」 - 面對孩子拒學,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會心急, 擔心孩子如果不學習,未來該怎麼辦? 因此我們可能會急著要孩子"重回
Thumbnail
「媽媽,我不想上學... 」 在課堂上有些機會聽見一些關於孩子拒學的狀況 沒想到,我家孩子的拒學,竟也來得這麼快。 上週的某天早上出門上學之前 小一的燁哭著對我說:「媽咪…我不想去上學!」 - 面對孩子拒學,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會心急, 擔心孩子如果不學習,未來該怎麼辦? 因此我們可能會急著要孩子"重回
Thumbnail
再延一週。孩子持續進入線上教室上課,而且很快就到學期末了。 我猜想,會不會下次同學們再見面,就是去參加期末考?隨即說聲暑假快樂,然後便快速升上一個年級。 感念著能安穩進教室上課的時光,雖然我知道總有些學生是舒舒服服躺在床上上課的,但至少能把國文課當作網路播客節目在聽,也是可以欣慰的地方了! ***
Thumbnail
再延一週。孩子持續進入線上教室上課,而且很快就到學期末了。 我猜想,會不會下次同學們再見面,就是去參加期末考?隨即說聲暑假快樂,然後便快速升上一個年級。 感念著能安穩進教室上課的時光,雖然我知道總有些學生是舒舒服服躺在床上上課的,但至少能把國文課當作網路播客節目在聽,也是可以欣慰的地方了! ***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廖瞇有沒有來上文字課對你來說有差嗎?」聽說小孩給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回答。我還不曉得小孩的想法。但當我看到這個提問時,還是緊張了一下。小孩會說什麼呢?我自己又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我把同樣的問題拿來問自己:「我有沒有繼續上文字課,『我覺得』對小孩來說有差嗎?」 「我有沒有繼續上文字課,對我來說有差嗎?」
Thumbnail
「廖瞇有沒有來上文字課對你來說有差嗎?」聽說小孩給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回答。我還不曉得小孩的想法。但當我看到這個提問時,還是緊張了一下。小孩會說什麼呢?我自己又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我把同樣的問題拿來問自己:「我有沒有繼續上文字課,『我覺得』對小孩來說有差嗎?」 「我有沒有繼續上文字課,對我來說有差嗎?」
Thumbnail
寫之前覺得自己好像快要壞了,開始寫的時候覺得自己漸漸好了。寫完的時候覺得根本就沒有什麼了。可是今天,今天好像又突然掉到水裡。可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那究竟是怎麼了?寫的雖然是自溺,但與上課有關。與上課有關,卻與教學無關。我之前寫了許多分析小孩狀態的文章,卻很少分析自己的狀態。
Thumbnail
寫之前覺得自己好像快要壞了,開始寫的時候覺得自己漸漸好了。寫完的時候覺得根本就沒有什麼了。可是今天,今天好像又突然掉到水裡。可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那究竟是怎麼了?寫的雖然是自溺,但與上課有關。與上課有關,卻與教學無關。我之前寫了許多分析小孩狀態的文章,卻很少分析自己的狀態。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