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小孩學字】小孩順著情緒走,那我呢?

2018/11/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幾篇文章寫了小孩想上課與不想上課的狀況,這篇來寫一下我的狀況。
為什麼要特別寫「我的狀況」?因為我發現,小孩有不想上課的時候,我也有覺得上不下去的時候。但畢竟我不是小孩啊,所以我想把自己的狀態理一理。
儘管已經知道,小孩會因為各種原因,想上課或不想上課。但是,看著小孩在課堂上跑走,或下了課不想回來上課,因為玩得很開心,然後大人必須不斷說著「上課時間到囉!」儘管沒有強迫,但心裡知道小孩其實想繼續玩──心裡有一種很衝突的感覺。
那種衝突是,我們好像在拜託小孩上課。可是小孩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為什麼要拜託小孩上課?
今天,看著跟課的家長們,費盡心思的call小孩回來上課,但才剛回到桌子邊,小孩又跑走了。我突然有一種情緒,那麼不想上課,那就不要上課好了。上課時間大概還剩下13分鐘(我當時看了時間),我開始收拾東西;我說,我要走了。
小孩其實沒有什麼反應,反而是大人好像有點緊張。「廖瞇要走了耶!」大人說。「喔,好,掰掰。」小孩說。
當下的心情超矛盾,我覺得自己很白痴。我的情緒往心裡去,小孩卻一點感覺也沒有,小孩根本不知道我的感受,或是不在意。我覺得生出情緒的我好像笨蛋,跟小孩生氣,一點用也沒有。
而且其實我根本沒有生氣的理由。
反而是大人來關心我:「是因為他們回來又跑掉,回來又跑掉,所以……」後面我沒聽清楚。但聽起來是,她想知道我怎麼了。
我也想知道自己怎麼了。
說生氣不精準,應該是挫折。挫折是什麼,措折是遇到困難了,但當下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困難是什麼?小孩不想上課,但我希望小孩上課。
小孩「不想上課」,不是不想學習。學習這種事情是自然的,只要他們進入文字遊戲中,他們很自然的就開始學。或是,就算不是在課堂上,他們也很自然的一直在「學習」。「不想上課」也不是「完全不想上課」,他們有時候想,有時候不想,開心的時候想,不開心的時候不想;覺得好玩的時候想,跟同學吵架的時候不想。
所以小孩「不想上課」很自然,他們只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走。可是,順著情緒走的結果,就是上課的時間變得很少。上課時間變得很少,老實說小孩是不在意的,但大人在意。
我說,我花了一個小時騎車來,又花一個小時騎車回去(其實沒那麼久,我說得誇張了),來這裡上兩個小時的課,中間卻休息了快一個小時,只上到一個小時的課。我想說的是,我花好多時間來準備。但我說完後想,這關小孩什麼事?又不是他們拜託我來上課的。
我們為什麼希望小孩上課?今天騎車回家時,我一邊騎一邊想。
我在想,因為我們希望小孩「多學一點」,所以安排了課程。但「課程」這種形式,真的適合小孩嗎?我說的是四到六歲的小孩。
今天的後來,在我說我要走了之後,突然意識到自己這樣的行為像個笨蛋。我站在門邊,情緒一邊起伏,一邊看著小孩玩得很開心。我想,有很多事情我還想不通,還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我可能需要先跟小孩說說話。
我說,我有話想跟你們講耶!然後,在我說我自己的感覺之前,我先問小孩,你們對上課的感覺是什麼?
小煦說,我有時候想上課,有時候不想。我的好朋友不想上課的時候,我就不想上。因為我怕她會不想跟我玩。
小尋說,我覺得你們還是太快了。還有,為什麼小茶可以在旁邊做自己的事?不用上課?
小茶說,我想上課,但同時想做其他的事。
波波說,我喜歡快一點。
今天聽他們講,我突然有一種跟以前不太一樣的想法,我不確定我的想法對不對(可能也沒有所謂的對錯)。但我先講出來,想想看──
上課這種事情,要嘛就是完全不要上課,我的意思是完全沒有「課程」這種東西──我說的不只是內容,還包括時間地點,所有的學習都是在生活裡的自然發生。但是,如果大人「做不到」,或是因為許多現實考量等綜合因素,選擇了「課程」這種形式,可能就要跟小孩討論出一套「課程得以進行」的方式。
應該是這麼說,既然選擇了課程的形式,卻用非常隨興和隨機的方式,「等待」小孩上課,我覺得非常耗能;那對小孩來說呢?老實說我不曉得對小孩到底是怎樣,但我猜小孩之間因為情緒的交互作用,會影響他們上課的意願。
不過我可以感受到,小孩一旦進入課程,學習就在發生,所以「課程要如何得以繼續進行」,似乎是個思考的方向。但這個進入與進行又不能強迫,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有可能討論出一種,減低他們可能因為情緒而跑掉的方法?
我問小煦,那上課兩個小時,你想休息多久?小煦說,休息半個小時。我說那是一次半個小時嗎?還是兩次共半個小時?小煦說,如果可以的話,其實她想要休息更久。
我問小尋,我們下次來討論一種看看大家有沒有可能不要那麼快的方式?小尋說沒辦法啦!我已經講很多次了。我說,下次再來討論一次看看啦。
下次上課有沒有可能討論出個什麼方法或規則來?我不知道。但對我自己來說,我可能要提醒自己一點──課程是大人安排的,我就必須要意識到,我就是得跟小孩這樣來來回回──不要再有「你們不想上就不要上」的想法了。大人安排了課程,而小孩還處於玩最大的年齡,小孩已經很配合我們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廖瞇
廖瞇
廖瞇,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著創作。大學讀了七年,分別是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畢業後賴以為生的工作一直與文字有關。2013年移居台東鹿野,繼續用文字過著生活,養活自己。著有詩集《沒用的東西》、長篇散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