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追求 I:英國瘋什麼?

2018/12/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想用輕鬆的語調,來談談民主的追求。為什麼用「追求」呢?因為,民主從來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如果民主可以從天上掉下來,那大家應該會張開嘴巴,拼命接吧!
民主的形成,其實是一塊剎車皮,避免國王或皇帝的暴衝!這天,國王心情不好,於是殺無赦,人民飽受苛捐雜稅,苦不堪言。「君權神授」,是國王的自圓其說,但在那個年代,國王以上帝的代言人自居。
交錯時空,習近平的一席:「舉頭三尺有神明」,正大大顯示出,沒有民主制度下的國家,只能用因果報應,來威嚇與心生警惕,並沒有一個有效的制衡策略,避免國王的濫權及倒行逆施....
英國是最早施行君主立憲的國度。很有趣的,英國走向自治的過程,不曾流過一滴血!跟歐洲各國很不同,英國老早就擺脫舊教與新教間的戰爭,讓土地維持完整,得以快速加快改革幅度。
1509年,亨利八世不甩義大利教皇的束縛,獨自成立英國國教。掌握政教合一的大權後,英國躍上近代國家之門。這就好比,沒有藍、綠的統獨問題,就能齊一為台灣這塊土地發聲,加快進步的腳步!
然而,在當時的歐洲大陸上,正是舊教與新教間鬥得不可開交的時刻。分裂的歐洲,對比團結的英國。英國先達到了做出改變的契機。1534年英國成立國民的教會,接著從伊莉莎白女皇之後的45年,不斷增加領土與收入!
其後的詹姆斯。查理一世,可就沒有像伊莉莎白如此的「開明專制」,並專心國政。他一方面遵循伊莉莎白的經貿方式,一方面又主張絕對的君權神授,認為他只需要對上帝負責即可!
妙的是,英國民眾很不吃這一套。當商業為英國賺進大把的鈔票之後,中產階級擁有足夠的財富,他們認為:「金權可以跟神權對抗!」吃飽了,就能爭取更多的權力,也因此,查理一世在不久之後,被送上了斷頭台....
克倫威爾時期,是英國的動盪時期。清教徒進行恐怖的鎮壓,引起群眾的不滿,這段時期,直到1658年,克倫威爾逝世.... 接後的查理二世,因為不是英國人,又八竿子不懂的皇室的規矩。也讓18世紀初開始的「代議政治」形成!
由國會所形成的「內閣」,決定國家的大小事,是英國在查理二世統治時,出現的特殊現象。在沒有國王,國家照樣能運轉的情況下,強大的內閣團隊,就形成「為人民負責」的行政組織,如此就能避免不幸的革命。
獨特的養分,在英國這塊島嶼上萌芽與形成。英國走出一條,與歐洲大陸迥異的道路。這來自「海洋國度」的獨特性、包容性!然而,英國人是相當以自己為傲的。或許,你會覺得英國人驕傲、難以相處。但,英國人用他的智慧,避免了流血與社會的撕裂。這是最讓人敬佩的....
當法國還存在許多貧困、飢餓的難民時。英國人已經西裝畢挺,用他們在國際各處掠奪來的財富,振興他們的國家了!在守住海洋的制高點上,他代替許多新教朋友們,去逞罰邪惡的舊教敵人。如果說,英國跟台灣有何相似的地方?我會說:「因為我們都是海洋的國度,我們有著更寬廣的心胸,來看待事物....」
英國是最早施行君主立憲的國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黃宗玄
    黃宗玄
    喜歡閱讀, 畫畫, 寫作的物理治療師 用抽換的視角看世界 讓複雜的知識, 理論變得簡單, 有趣, 好玩 最愛創造故事 期待我的故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