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們都是我真的姊妹—陳栢青讀《理性與感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Photo by Simon Maage on Unsplash

Photo by Simon Maage on Unsplash

文/陳栢青(作家)

我愛上你了。

我已經,我早就,我必然……想替愛情加上時間量詞。珍.奧斯汀最初出版的兩部小說裡,少女們都在奔跑,瑪莉安.達希伍德一路從山頂跑回家中,伊莉莎白.班奈特在雨後的田園奔跑,鼻尖湧出熱氣、牙齒啣不住聲音,幾聲喘,靈魂像要跟不上身體,有個什麼像要自馬甲或寬檐帽束起底「淑女一樣的自己」掉出的那一刻,男孩在這時候出現。愛情都在這時候降臨。那應該是日本偶像劇的開場,或者我說顛倒了,一切的愛情故事從珍.奧斯汀的地平線上起跑,跑,不停跑,世界上所有嚮往愛情的女孩都在奔跑,但這一路跌跌撞撞,與其說是向前,不如說是往後—《理性與感性》中,大姊艾蓮娜在小說第三章便和青年愛德華互相意愛。二妹瑪莉安不出第十章便會邂逅紳士韋勒比—那之後姊妹們的愛情長跑,並不是往前,這麼長的冒險,動用全部理性與感性,只是不停回頭確認原初的愛。

對我來說,少女們的奔跑在羅曼史,或是小說的原野上犁出一條換日線來。這是我個人粗糙的公式,愛情來得非常快,可似乎越古老的故事,愛情發生得越早。而越靠近現代,那個「體認到愛」的瞬間被啟動得越慢。隨著小說史的演近,「愛」不是過去式,正逐漸成為現在式,乃至於未來式—我將會愛上你。越接近現代,愛成為小說的結果,而不是起因。

當然有很多因素,但我想,主要是「自我」的關係。那個小小的、可是不能被隨意丟棄的東西隨著時代被一點一點搭建起來。女孩要成為自己。要去選擇,選擇「我」是什麼,選擇「我」擁有什麼,選擇「我」該捨棄什麼,而那些選擇,就是「自我」的構成。愛與自我是這樣相糾結,彼此互為因果,而拉鋸在小說的地平面上。

理性與感性》出現得這麼早,它是珍.奧斯汀所有作品中最早接觸讀者的,乃至於書中的愛情,同樣出現得很早,早在角色登場之初,我們親愛的珍姨已經忙不更迭地幫你完成配對。

但如果「愛」已經在小說前幾頁告訴你了,那剩下來幾百頁篇幅要幹什麼?

這就是《理性與感性》好看的地方吧。書裡頭的愛情發生得這麼早,但你要為它憂慮到小說最末。它不放過你,你放不下愛。

事實是,你無法僅憑著愛,就和別人共度一生。

我以為這一個前提,隱藏在珍.奧斯汀所有小說中。

愛著,然後呢?

理性與感性》一書的「理性」,用的是「Sense」。我知道有更多關於「理性」的詞彙,例如「Rationality」就關於推論、推敲,傾向邏輯上的推演。而「Sense」涉及情緒與感官。或者「理性」與「感性」不是純邏輯與純感覺的對立,而其實是你如何規範自己的心,以現代行話來說,那就涉及情緒管理與感覺調適,也可以這麼說:自我覺察與控制。

只有孩子可以用力地哭號。但你們不是孩子了。你們必須長大。

長大是什麼?就是對自我的覺察和調適。現在該把情緒完全放出來嗎?你怎樣去處理生命中的大事件?你要怎麼表現自己,安置對方?在這個遲早會發現自己並不是中心的世界裡,你怎樣讓一切在該在的位置上?

理性與感性》的世界裡,長大是很困難的。因為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閨房、客廳、舞會、村莊與都會中豪宅。那樣狹小的、人際關係磕磕碰碰的地方。

人在這其中不容易長大。只是容易老了。被傷害,被笑。帶著一點遺憾,也就這樣了。那時候,少女們一下就老了。

珍.奧斯汀非常會寫少女。會寫的是她們的心。一間又一間的,也是個小小的房間,你會看到兩姊妹內心世界完全不同的裝潢格局。瑪莉安總是任意地釋放自己,門窗經常不關。而艾蓮娜把自己藏在很深的地方,窗簾掩得密不透風。瑪莉安太恣意,像是所有人的女兒,而艾蓮娜過度緊張,有時還以為她是大家的媽。

愛情,就是她們練習長大的方式。小說家安排一次又一次火車一樣駛過的愛情事件,車燈那樣照亮她們的房間,讓我們洞悉其內在情狀,又大地震那樣讓其中杯盤動搖,試圖改變內在房間的動線。

理性與感性》好看的地方在於,她善用對稱性:大姊戀愛了,二妹戀愛了。二妹失戀,大姊也失戀。你會看到姊妹們如何處理同一事件,做出不同反應。

而更珍貴的部分在,這兩個小房間是連在一起,是有隔壁的。艾蓮娜與瑪莉安,兩個不同生命格局的人緊密相連,並經常彼拜訪各自的房間。一個替另一個高興,一個為另一個擔憂。正是同一事件發生時,兩人在彼此房間的走位和各自房間裡的張演,展現了人心巧妙的情態,讓情緒管理與感覺調適有了必要性,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啊,你還有個姊姊或是妹妹,你總是考慮到她。理性與感性的練習,是長大的練習,而這個自我的長大,卻是透過至親之人存在。也就是,透過「隔壁」,反而走向自己內在的房間。

這是其他羅曼史或是愛情小說所罕見的,因為大部分小說裡的愛情,都是為了一個和自己沒有真正關係的人發動的,那時候,所謂的「自己」是隨時可以拋棄的,一咬牙,動不動做到絕、絕到底,愛就算很難,也變得容易感人。

但達希伍德姊妹的愛是高難度的,因為她們的感情狀態,不到絕,不能輕易到盡頭,在不停跑向對象,也是對向房間去愛人的同時,在隔壁,有另一個必須以不同方式愛著的人存在。這個「隔壁」,讓她們的愛有轉折,有轉彎,也就有了餘地。理性在此萌芽,感性在此發生。

作為珍奧斯汀最初面對廣大讀者的小說,珍顯現的成熟,並不只是在冷峻的文筆,或意在言外的幽默,反而好看在她未必那麼成熟上。

你會喜歡她的角色。達希伍德一家人,誰不愛?大姊理性,二妹感性。

但再來呢?

這樣想來,少女們的愛情開始太早了。一下她們就決定「這是我要的人」,輕易到她們會讓你說聲,活該。事實是,達希伍德家的情人們全都是惹事精。整本《理性與感性》並不是寄託在少女的幻想上:「王子來拯救公主」—相反的,這本小說裡的男人幾乎都是靠不住的,愛出包,唯一靠得住的男人,又太老了,與其說他是愛人,不如說是親人,想叫哥,還不如要他當爸。小說這麼熱熱鬧鬧,但那不是愛的甜美,而往往是愛的痛苦。珍.奧斯汀最早的小說,不是建築在愛有多美好上,她讓愛這麼早發生,「我已經愛上你了」,但然後呢?然後,你就開始失去,你悔恨,你崩潰,你二次崩潰,你一次一次懷抱希望,你又一次失望。

不成熟—─衝動的愛戀、每天在困惑與期待中反覆煎熬—反而更貼近現代的我們,時間過去這麼久了,我們學會很多東西,連「自己」都磨練得那樣厚實。可只有愛情還像是當初,還像是十九世紀的十八、九歲少女那樣,哪一代的愛情不是如此?誰的愛不是百孔千瘡,誰不曾在夜裡哭泣,每一次,都以為是這次了,誰知道,又是下一次。

那是我們的失敗及其偉大。

我曾經失敗地愛著。

很久以後想起,那也許是我這一生,最美好而偉大的時候。

我覺得《理性與感性》的現在式語法在這裡。那使得珍.奧斯汀變得現代。她讓古老的,受苦的心,一次又一次,和現代一樣跳動。

獻給二十一世紀珍的姊妹們。

開啟這本書,你們都是我真的姊妹。

《理性與感性》購書連結雅藏珍‧奧斯汀:逝世兩百周年紀念版套書

______________

愛的唯二態度

小心輕放戀情的姊姊╳勇往直前熱戀的妹妹

充滿喜劇色彩的人物描寫|展現奧斯汀不露聲色的諷刺才華|笑過哭過,才懂得什麼是真愛

艾蓮娜,她們家的長女,她的建議總是實事求是,性格明理、遇事決斷冷靜,儘管才十九歲已能勝任母親的諮詢對象;興沖沖的母親常常瞻前不顧後,為了她們所有人的福祉,她經常得攔著母親。她心地極好——溫柔多情,卻也懂得如何駕馭它們:這是她母親還沒學會的功課;而她其中一個妹妹則索性不學了。

就各方面來說,瑪莉安的能力並不輸艾蓮娜。她靈敏慧黠,但對每件事都是一頭栽進去:她的悲傷、她的喜悅,都不知何謂節制;她慷慨大方、平易隨和、有趣……集所有優點於一身,就是沒有謹慎。和母親簡直是同個模子刻出來的。

妹妹真是太感性了——艾蓮娜不無擔憂地看出來了,達希伍德太太卻視之為貴重且值得珍惜。

【雅藏珍‧奧斯汀:逝世兩百周年紀念版套書】版本特色

  1. 全新台灣譯者中譯
  2. 參照哈佛大學註解版等中外相關文獻,提供最新穎、全面而當代化的中文註解
  3. 系列總導讀:高瑟濡(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社會與人性的觀察家:談珍‧奧斯汀的長篇小說、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中研院歐美所合聘研究員)──我們的珍‧奧斯汀
  4. 台灣當代作家專文推薦
  5. 精采譯後記
  6. 融合經典與現代,風格統一的包裝:知名平面設計師 莊謹銘 操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木馬文化的沙龍
34會員
19內容數
木馬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4/16
《克雷的橋》講述鄧巴家五兄弟在母親病亡、父親離家出走的情況下,在這個「風吹即倒的悲慘一家」自生自滅的故事,透過橋的修建,讓家或家庭變得可被理解、被接納、被原諒、被包容,很多原本可能一碰即碎的生命以及關係,能被看見並微笑以對。
Thumbnail
2019/04/16
《克雷的橋》講述鄧巴家五兄弟在母親病亡、父親離家出走的情況下,在這個「風吹即倒的悲慘一家」自生自滅的故事,透過橋的修建,讓家或家庭變得可被理解、被接納、被原諒、被包容,很多原本可能一碰即碎的生命以及關係,能被看見並微笑以對。
Thumbnail
2019/04/16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2019/04/16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2019/04/16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2019/04/16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剖析珍‧奧斯汀經典作品與人物,原來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別人,真是一件不單純的事!
Thumbnail
★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剖析珍‧奧斯汀經典作品與人物,原來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別人,真是一件不單純的事!
Thumbnail
有情人終成眷屬是天下美事之一,但世間男男女女這麽多,不可能天上總是掉芝麻餡餅下來,任人隨意取得,一般人遇到的狀況多是,遇到看對眼的人,他可能喜歡別人;喜歡上你的,你根本對他沒感覺。但這僅僅表示,你們之間的緣分,還沒深到讓對方踏入自己的生活領域罷了,無需氣餒灰心。
Thumbnail
有情人終成眷屬是天下美事之一,但世間男男女女這麽多,不可能天上總是掉芝麻餡餅下來,任人隨意取得,一般人遇到的狀況多是,遇到看對眼的人,他可能喜歡別人;喜歡上你的,你根本對他沒感覺。但這僅僅表示,你們之間的緣分,還沒深到讓對方踏入自己的生活領域罷了,無需氣餒灰心。
Thumbnail
「親愛的不完美人生」之所以「親愛」, 是希望我們都可以和不完美的人生和解,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所謂真正的長大,是你知道日子衝滿挑戰與荊棘,還是張開雙臂擁抱,因為知道後頭有路,一切都值得期待。
Thumbnail
「親愛的不完美人生」之所以「親愛」, 是希望我們都可以和不完美的人生和解,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所謂真正的長大,是你知道日子衝滿挑戰與荊棘,還是張開雙臂擁抱,因為知道後頭有路,一切都值得期待。
Thumbnail
我們處在一個什麼事情都想「賦予意義」的時代。 愛情的定義是什麼?工作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甚至,人生活著有什麼意義? 《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就是一本不斷詢問、對話、賦予意義再親身實踐何謂真實的小說,我們嘗試對世間任何事情都要下定義,最後發現這不過都是「驗證」的過程。
Thumbnail
我們處在一個什麼事情都想「賦予意義」的時代。 愛情的定義是什麼?工作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甚至,人生活著有什麼意義? 《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就是一本不斷詢問、對話、賦予意義再親身實踐何謂真實的小說,我們嘗試對世間任何事情都要下定義,最後發現這不過都是「驗證」的過程。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愛讀什麼樣的書。我喜歡的書,的確訴說著我「公開的祕密」。《傲慢與偏見》是我讀過最多遍的書。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愛讀什麼樣的書。我喜歡的書,的確訴說著我「公開的祕密」。《傲慢與偏見》是我讀過最多遍的書。
Thumbnail
《勸服》寫給中年女人的故事,不在社會期待中隨波逐流,也許只是願意等候一個值得的人。或者說,她們願意成全那一個值得的自己。這是一個十九世紀的英國女人,教會我的事。
Thumbnail
《勸服》寫給中年女人的故事,不在社會期待中隨波逐流,也許只是願意等候一個值得的人。或者說,她們願意成全那一個值得的自己。這是一個十九世紀的英國女人,教會我的事。
Thumbnail
這就是我對於成為一位「有道德的」浪女的第一項深刻認知:自由是痛苦的。自由是沈重的。自由本身就代表了責任。
Thumbnail
這就是我對於成為一位「有道德的」浪女的第一項深刻認知:自由是痛苦的。自由是沈重的。自由本身就代表了責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