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在一個什麼事情都想「賦予意義」的時代。
愛情的定義是什麼?工作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甚至,人生活著有什麼意義?
《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就是一本不斷詢問、對話、賦予意義再親身實踐何謂真實的小說,我們嘗試對世間任何事情都要下定義,最後發現這不過都是「驗證」的過程。
繼《聊天記錄》、《正常人》探討為什麼要聊天?何謂正常人後,莎莉.魯尼再度將現代人相處的關係拉到我們眼前,從小說中四人的情感走向,尤其是兩位女主艾莉絲與愛琳長長的郵件中,來探討何謂「美麗的世界」。一如既往平易近人的語調,招牌式的碎念,無上下引號的對話,魯尼卻真的有本事將角色寫得不怎麼討喜卻不會讓我們真正討厭,因為他們有可能都是你跟我真實的樣貌,而我們向來隱藏不太敢願意面對。
在週五講座上嘉世強總編說千禧世代是「內心有門」的世代,依照不同人的相處深度來決定這門要開多少,或甚至是刻意包裝下想呈現的真實,但如果你想要透過我呈現的樣子來判斷我是什麼樣子的人,抱歉,先不要。
很矛盾我知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看完後都有種被刺中內心的感受。
沈浸故事卻又旁觀的寫作手法
魯尼將人們看透之深,讓你透過角色間極具張力的對話忍不住會投射其中,但這次很明顯的發現多了一個第三者鏡頭,比如我很喜歡第15章,從賽蒙尚未回到家裡的場景描寫,到與愛琳走進臥房後,刻意將鏡頭留在起居室,那種沉浸在角色互動時,卻突然拉出來讓你感受到隱藏在空間的餘韻,成為一個當下的觀看者。
又或者我個人非常喜歡作家艾莉絲在第6章對於自身身分的描寫,這位基於魯尼本身所寫出來的角色,看待作家與讀者間的關聯實在拍案叫絕,也讓我這個常常想去了解作家背景的讀者來說暗暗心驚。前面才講到不要擅自把他人呈現的樣貌來判斷為人,但我是否也透過作品來自以為了解作者們是什麼樣的人?
而這段魯尼透過艾莉絲之口,講述自己如何閱讀,也非常符合我看待這本乃至於閱讀書本的心理狀態阿~
在整本書當中讓我投射最多的就是愛琳,這個自卑,沒有安全感的角色,即便知道或許有人愛著自己,卻又怕深受傷害,將那些愛往外推,但又想做點什麼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而到最後,她終於開始接受她不必證明什麼,不需要與眾不同,就是值得被愛時,我忍不住為她掉淚。
「我覺得一切皆有可能,沒有任何一扇門會在我背後關上,在某個地方,雖然還是個未知的地方,會有人愛我,欣賞我,希望我快樂。也許從某個程度上來說,這也可以解釋我為何會對世界抱持開放的態度——或許因為一無所知,所以我可以期待未來,我可以等待徵兆出現。」
美麗世界的意義?
即便在書中魯尼用了各種不確定性,沒有解答,「賦予意義的工作仍待完成」;即便這是一個過度消費、太資本主義、疫情又尚未止息,連所謂當下也被切碎而不連貫的世界,她卻依然書寫身邊已知的種種,不刻意構築、不譁眾取寵,也沒有要塑造一個烏托邦,她將這個定義回歸到你我身邊,書寫你我依然有的徬徨。
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直到我們動動手指就能看遍世界大小事的現在,或許大太陽下早已沒有新鮮事,但我們對於美麗世界的想像,又何嘗不是建構在我們已知,卻又依然要去實踐後,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自己的美好世界呢?
說不定我們生來就是要為我們所認識的人而愛,而擔憂,就算有更重要的事情該去做,也還是繼續愛,繼續擔憂。如果這意味著人類要因此而滅絕,又何嘗不是滅絕的好理由,何嘗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最好的理由呢?
而在驗證的過程之中,或許我們也會慢慢發現,所謂美好的世界,就是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看似無用的細節組成。這些情感和愛,或許無法三言兩語的被定義完成,但我們確實在當中嘗試失敗、找到存在,也發現這個美好的世界,不分地點,就在你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