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誰距離比較近其實是由「情報」、以及平常的準備來決定的,而不是看誰開車過來的里程比較近。
美國在西太平洋屯駐大批的軍火,而台灣就位於這個軍火庫的旁邊,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戰略地圖。(引自上文)
其實引文中所說的這些,都是認真一點的軍事觀察者知道的事情(但當然不會是大多數人知道的事情)。至於說到「解放軍跟美軍誰離台灣近」,有時候並不是地理距離的問題,還有其他因素需要考量(後面會提到)。
純就時間順序來看,如果要再細分一點,還可以從幾個因素來看:
以下都假設美國願意介入台海戰爭、也先假設沒有人使用核子武器。
- 沖繩的空軍機抵達,進行空優作戰和阻絕登陸所需的時間:幾小時;
- 可就近由日本、韓國、以及其他太平洋基地調派的美國海軍艦隊(包括航空母艦戰鬥群、潛艇封鎖周圍海域、陸戰隊小規模部隊抵達):幾小時到幾天;
- 有哪些設備可以先空運或空投抵達部署(例如彈藥、輕型火砲、移動式飛彈陣地等等):幾小時到幾天;
- 陸軍快速反應部隊抵達(例如82和101空降師):幾天;
- 周邊國家駐軍調派抵達(日、韓、甚至中東):幾天至幾星期;
- 引文中說的「陸軍重裝師一個月抵達」應該是指從美國本土、或是歐洲之類的地方調派。不過說實在話,無論勝負,除非演變成全面戰爭(老共發射飛彈打美國本土之類的),一個月後戰爭應該已經結束了。
如果老共要打台灣,用飛機和飛彈進行飽和突襲是有可能的,也必定會收到一定程度的戰果;先前的例子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及德國打波蘭的閃電戰。
但如果要以大部隊跨海或空降登陸,最大的問題在於事先準備和集結的消息一定會走漏(幾萬人以上的調動、集結、物資準備、機艦準備很難不被衛星、預警雷達、以及情報單位偵知)。
即使是準備用飛機和飛彈飽和突襲,也需要準備和調度,情報也多半會外洩,只是守方能掌握的反應時間,會比攻方以人員登陸進攻要短很多。離現在比較近的例子,則是美國在沙烏地阿拉伯集結,攻打1990年被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以及之後的伊拉克本土。
而這一點就是前面說的「不是地理距離的問題」:雖然距離很近,但可能在跨出第一步之前就已經打草驚蛇。
這一點是作為攻擊一方比較吃虧的地方:如果對方(包含台灣、以及美國和其盟國)已經知道你要過來、而且已經有隨時可動員的常備武裝,就只是必須思考要不要「先下手為強」而已。
就政治層面來說,其實這才是最難的部分;而一般的解法會是在另一方的「道德勸說」之下以「大局為重」,姿態表達清楚之後各自回家休息,明天再電話聯絡。
在已經偵知對方動態的前提下,守方如果決定先出手,無論最後勝負如何,攻方必定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例如登陸船艦集結區遭到飛機和飛彈的先制轟炸,造成大量兵員傷亡,甚至導致整個攻擊計畫必須取消或延後。
當初偷襲珍珠港或閃電戰,都是在守方只有諜報人員(事實上都有人報過信)的情況下,才能達到奇襲效果;但在現今衛星隨時從頭頂上通過的狀況下(是說衛星兩邊都有),聯合艦隊突擊、或是諾曼第登陸風格的大部隊作戰,大概都不可能再有神來一筆的奇效了。
簡言之,如果台海真的有動靜、而且美國決定會介入(這一點沒人敢打包票;但即使是就
美國自己的戰略利益來看,介入的機會很高),這一場仗的勝負是從第一發子彈射出之前就已經開始,而且很可能在美軍陸戰隊登陸之前就已經決定結果。
參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