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北上,到姊姊家探訪。姊姊是全職媽媽,照顧兩個小男孩。哥哥4歲,弟弟6個月。小哥哥因為弟弟的出生,無法再獨佔媽媽,媽媽「陪玩」的時間也少了點;加上要配合年幼的弟弟,好動的哥哥顯然在家悶壞了,看到我不斷黏在我身旁,像雀躍的小動物一般,不斷的獻寶他的玩具,燦笑的撒嬌要我這個姨姨陪他玩。
小孩的玩法,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小男孩的玩法,跟我成長經驗更是差距甚遠。玩扮家家酒要煮飯給我吃,問了媽媽想吃什麼,姊姊讓男孩煮佛跳牆。我問姊姊怎麼那麼為難他,結果小男孩三秒鐘不到用塑膠小茶杯裝著一顆兵乓球,跟媽媽說煮好了,而姊姊對我笑了一下。小男孩看看我,大概覺得我廚藝不佳,跟我說他教我煮;我答應了,跟他說我想吃牛排,可以教我怎麼煮嗎?小男孩說這很簡單,白飯加顆蛋就好了,遞給我一小顆黑色的蛋形小球,告訴我牛排煮好了。
我們還玩了一些數學教具,但其實孩子是不懂的。他會拿出一個「8」的積木說要賣給我,我想用7元、8元還是9元跟他買?我笑了笑,告訴他,那我當然用7元囉!男孩很高興的笑了,遞給我8,而我給他7,他又找給我1。我說,是姨姨要給你1喔,你看,7跟1擺在一起,跟8一樣長呢!(積木長度)
孩子認真的說我錯了,然後資產愈來愈少,每筆交易不僅半買半送,根本賠錢傾銷,還附帶贈品。男孩又丟了飛機,把薄薄的保麗龍飛機機頭撞爛,很得意的笑了,完全不介意飛機壞掉不能再飛,卻又淚眼汪汪地大叫媽媽不要丟掉他的飛機。他像個小蝴蝶在小小的客廳裡活潑的旋轉跳躍,像個小陀螺轉呀轉,像個馬條轉過緊的玩具快速地扭動。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挖出一盒桌遊,跟我說這個很好玩,他教我。
小男孩沒有解釋怎麼「贏」,只有告訴我,抽到紅蘿蔔可以轉一圈紅蘿蔔,洞就會跑;抽到兔子,就是往前跳。選了兔子的顏色,我們開始遊戲。
我的兔子前面出現一個洞,抽到跳1步,兔子摔進洞裡。我笑笑說,姨姨輸了呦,你好厲害喔!小男孩笑得開懷,又遞給我一隻兔子,說我們可以摔進去4個兔子(4條命/洞)。於是我拿了新的兔子,從起點開始跳,再次面臨要掉下去的洞。
「我來救你!」小男孩說,而這時候,我們要抽的卡沒有了。我跟他說要洗牌了呦,就把牌拿過來要洗,然後跟他說,你不一定會抽到紅蘿蔔呀!姨姨要摔下去囉!
小男孩說他來洗,把牌面朝上,「洗了一張紅蘿蔔」到最上面,抽了紅蘿蔔,很開心地大喊「我救你」把紅蘿蔔一轉,洞從我的兔子前面消失,然後很開心的對著我燦爛微笑。
「但是變成你的前面有洞洞耶,怎麼辦?」我笑了。小男孩看到自己兔子前面多了個洞,也笑了,笑得很開心的說:「我要掉下去了!哈哈!」
小男孩的兔子掉進洞裡,而我面臨第二個洞。小男孩一次抽兩張牌,遞給我一次跳3步的卡,自己留下跳1步的卡,很高興的跟我說,姨姨你跳過去了,沒有掉進洞裡喔!
我們沒有輸贏,遊戲從一開始就沒有人提到輸贏,當然也沒有人走到中間的大紅蘿蔔。
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那麼在意輸贏?而不是當下一起互助扶持的感覺?什麼時候開始計較分數些微的差數,而不是團隊一起活動的喜悅?
小男孩想要兔子們一起往前走,想要幫我跳過路上的小洞,即使自己會掉下去也沒關係;他把走得比較快的牌給我,即使我會跳到他的前面。這種非屬同盟類型的遊戲,他想要當一起當「紅蘿蔔王」,大家一起吃紅蘿蔔。
我們一起瓜分小弟弟的米餅,一包兩片,一人一片。我把完整個給他,自己拿碎掉的,小男孩看我吃得快,剝開自己的說我們一人一半,我笑著跟他說我們已經一人一片了,他困惑地說我的都很小。我們吃了好多包米餅,每一包都這樣的一人一片,而他總是很「慷慨」的問我要不要一片?或是往自己還在爬行的弟弟嘴裡塞上一小塊。
我跟姊姊說,大概只剩下孩子想要大家一起贏。
看著小男孩在屋內飛來飛去,幾乎已經玩瘋得不亦樂乎,雖然很難理解孩子的雀躍,也不太理解他一直轉圈圈的興奮,但這種單純的天真燦爛,很深刻的直接感染了我。
「他讓我再次相信,人性,真的本善。神的創造,起初,真的很美。」我對姊姊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馬太福音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