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次貸風暴:監管、槓桿與利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是愚蠢將我們推入困境,為什麼它無法將我們拉出困境?-威爾・羅杰斯



次貸風暴從銀行交易博弈理論出發,探討了政府、銀行、商人之間的關係,並論述了為什麼美國房地產這項基礎資產會惡化,現在我們想要來看看政府這個監管者在次貸危機緩慢膨脹的幾十年中,是否有盡到妥善監管的角色。

監管失敗


銀行在解除設置分行的禁令之後開始大肆擴張,這個時候其實政府正不知不覺地提供兩項補貼

  1. 存款保險
  2. 大而不倒的隱性擔保

銀行自己在衡量可以得到政府多少補貼的時候會有兩項標準,第一,規模標準,當銀行規模越大的時候得到政府隱性擔保補貼的價值越高。

第二,負債對所有者權益比例標準,對銀行或是政府支持企業而言,自己擁有的資本越少,代表槓桿越高,那獲得安全網的補貼價值也就越高。

所以就銀行的角度而言,他會做出兩件事,首先,積極地擴大自己的規模,當銀行規模越大,能影響越多人,他就越不能倒,第二,不自願的投入大量資本權益作為資金來源,因為既然錢可以用借的,那何必用自己的錢下去冒險呢?兩個綜合起來的行動就是,銀行開始透過擴大債務來積極擴大業務規模。

這時候能向銀行規定企業股東投入足量資本的規範也被《政府支持企業法》所綁架,《政府支持企業法》支持提供住房與城市發展的借款義務,還允許政府大規模舉債去履行這些義務。

例如提供房地美、房利美(兩房)只要有2.5美元的自有資本就可以持有100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剩下的97.5美元可以用超低利率借入,而兩房將這些債券打包之後發包出去給商業銀行購買,這時候政府又說因為是兩房所發行的證券化商品,所以商業銀行只要有1.6美元的自有資本就可以持有100美元的兩房證券化商品,因為這些商品間接享有美國政府的隱性擔保。

商業銀行購買了住宅抵押證券化商品之後又發現了新的商機,銀行把住宅抵押證券化商品當作高品質的擔保證券與其他等級較低的債券打包,再度證券化,即擔保債務憑證(CDO),擔保債務憑證對銀行來說可說是一項利器,因為住宅抵押證券化商品對外部的吸引力不足,這時藉由打包就可以讓資產活化,到2006年時,CDO的規模高達5,000億美元,是2004年規模的500%。

銀行的另一項武器就是信用違約交換(CDS),簡單來說就是銀行或是保險公司給出的承諾,承諾在信用違約事件發生的時候,保險公司會提供本金的保障,就是債務的保險。所以兩項武器合在一起就會變成以下情況:

一家銀行創立了擔保債務憑證,該憑證持有次級貸款予次優及住宅抵押貸款作為基礎資產,然後銀行又與一家AAA級的保險公司簽訂信用違約交換作為債務的保險,那麼從監管的角度出發,這些被擔保的債務憑證視同為AAA級處理。

這裡容易被誤會的是,資產證券化這項發明導致了次貸危機,但是我們在看這項危機時還是應該回歸到“基礎資產”的風險,如果基礎資產的風險低,只要一點點資本就可以覆蓋損失,不然就是在資產證券化的這一條鍊子上有一方的資本足以覆蓋損失,如果這兩點都無法做到,危機發生時,就只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看著它倒塌。

多米諾骨牌,牽一髮而動全身

多米諾骨牌,牽一髮而動全身


著火了,政府趕著提油救火


政策制定者眼睜睜的看著危機爆發難道都沒有作為嗎?有的,他們提了三桶油來救火

  1. 將監管工作外包給評級機構,例如:穆迪、惠譽、標準普爾
  2. 評級機構作出精準評級的動機本就不足,決策者的政策更弱化了這一動機
  3. FED的貨幣政策,鼓勵購房者承擔更大的風險

一個擔保債權憑證要被視為AAA等級,就必須要靠評級機構認為是AAA等級,但是這種外包的評級機構其實具有利益衝突,因為獲得高評級的債券發行人可以用更低的資金就會獲得優惠待遇,發行人會要求三大評級機構在發布評級之前,提前告知,哪一家給出的評級最差,發行人就不選那一家。

評級機構的動機本就有利益衝突了,政府在2006年又發布了“反降級”(anti-notching)規定,釋放政府鼓勵承擔住房抵押貸款風險的訊號。最後配合寬鬆的貨幣政策,讓人民更願意承擔風險,可以說是標準的提油救火型選手。

在商言商,一切都是利益


次貸危機是政治交易的結果,政府想要拿到選民的支持、解決社會問題,銀行想要積極擴張獲取利潤並讓政府提供隱性擔保,而貧困者則藉由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有安身之地,看似完美的平衡之下,一場精彩的博弈就此展開。

當然決策者與監管機構完全理解現在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可以加大管制貸款的條件,也可以提高持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資本要求,從而停止這場賭局,但是在商言商,又有誰想拿著一個針去戳破一顆氣球呢?

如果說次貸風暴有什麼能值得我們學習的,也許就是不要期待政客或監管者會為了下一次銀行業危機作出很大的努力,「利益」是每一個時代的共同標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個讚或追蹤,謝謝你的鼓勵!

Facebook : 查思慢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查理的沙龍
82會員
75內容數
因為世界很大、很有趣,更希望用多元思維模型來了解不同的事物。 透過不同的角度,讓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完整一點~
查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6
在職涯中,我發現許多初階工作者在職場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已經對行業有所瞭解,忽視了其他同事的重要性與專業角色。這篇文章探討了自以為是的心態及缺乏當責心態對職場的負面影響,並強調成熟的工作者應建立負責任的心態,主動解決問題,與團隊共同協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氛圍。
Thumbnail
2024/08/06
在職涯中,我發現許多初階工作者在職場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已經對行業有所瞭解,忽視了其他同事的重要性與專業角色。這篇文章探討了自以為是的心態及缺乏當責心態對職場的負面影響,並強調成熟的工作者應建立負責任的心態,主動解決問題,與團隊共同協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氛圍。
Thumbnail
2024/08/01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2024/08/01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2020/07/21
只有兩種人會去預言未來,一種是一無所知的人,另一種則是不曉得自己其實一無所知的人。我們給歷史找原因,給未來找理由,但 真的看得透嗎?
Thumbnail
2020/07/21
只有兩種人會去預言未來,一種是一無所知的人,另一種則是不曉得自己其實一無所知的人。我們給歷史找原因,給未來找理由,但 真的看得透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金融危機蠢蠢欲動 矽谷銀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新創企業,他反應的與其說是金融危機,不如說是科技業的危機,因為聯準會的快速升息讓消費電子行業與科技業受到打擊,矽谷銀行事件應該不會擴散出去,造成系統性風險,因為這家銀行還沒有大到不能倒,還沒有大到不能救。但是,這不等於美國將來不會有重大金融風暴,只是不會由這
Thumbnail
金融危機蠢蠢欲動 矽谷銀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新創企業,他反應的與其說是金融危機,不如說是科技業的危機,因為聯準會的快速升息讓消費電子行業與科技業受到打擊,矽谷銀行事件應該不會擴散出去,造成系統性風險,因為這家銀行還沒有大到不能倒,還沒有大到不能救。但是,這不等於美國將來不會有重大金融風暴,只是不會由這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最近美國幾間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的根本原因,與過往美國政府對於金融業所做得體質改善努力,最後還分析了這次拯救銀行的工具利與弊之處。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最近美國幾間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的根本原因,與過往美國政府對於金融業所做得體質改善努力,最後還分析了這次拯救銀行的工具利與弊之處。
Thumbnail
HBO於2011年出品的『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是一部以2008年的次貸風暴為背景,從美國財政部長亨利.鮑爾森( Henry Paulson)的視角描述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影片。
Thumbnail
HBO於2011年出品的『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是一部以2008年的次貸風暴為背景,從美國財政部長亨利.鮑爾森( Henry Paulson)的視角描述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影片。
Thumbnail
「債」究竟是什麼?借貸真的是不好的東西嗎?如果真的萬惡的淵藪,那為什麼不能全面禁止,甚至還演變成資本主義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相信經濟將來還會持續成長,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獲利,銀行也就願意放貸更多的款項,收取更多的利息。
Thumbnail
「債」究竟是什麼?借貸真的是不好的東西嗎?如果真的萬惡的淵藪,那為什麼不能全面禁止,甚至還演變成資本主義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相信經濟將來還會持續成長,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獲利,銀行也就願意放貸更多的款項,收取更多的利息。
Thumbnail
多桑總經講古時間(9) 回顧上一講 【就業】 https://vocus.cc/article/6142e987fd89780001d509ff 感謝好友Jaff邀約,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逆回購】、【國內常設回購】、【國外永久化措施】 先前有提到一個國家的債務是由該國財政部發行國家擔保
Thumbnail
多桑總經講古時間(9) 回顧上一講 【就業】 https://vocus.cc/article/6142e987fd89780001d509ff 感謝好友Jaff邀約,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逆回購】、【國內常設回購】、【國外永久化措施】 先前有提到一個國家的債務是由該國財政部發行國家擔保
Thumbnail
【貨幣政策】 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貨幣政策】主要是由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所主導,它最主要的目的是維持通膨、就業、貨幣與經濟的穩定功能。工作不外乎是匯率,利率,貨幣的穩定調整。通常一個國家的央行都是屬於公部門,是屬國家下面的中立行政機關,但是美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聯準會的股票權是有部
Thumbnail
【貨幣政策】 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貨幣政策】主要是由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所主導,它最主要的目的是維持通膨、就業、貨幣與經濟的穩定功能。工作不外乎是匯率,利率,貨幣的穩定調整。通常一個國家的央行都是屬於公部門,是屬國家下面的中立行政機關,但是美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聯準會的股票權是有部
Thumbnail
新聞點評:該打房嗎?央行:房市屬「有基之彈」 投資者要能看懂政府的玄機,幾天前我就說央行不打房了(詳見:1091022放心買房,政府不打了),不到一周,今天就得到央行老大的背書。老大說的清楚懂: l 央行關注的是銀行授信是否控管良好 l 利率處低檔,有助減輕民眾房貸負擔 l 房市包含金融穩定問題
Thumbnail
新聞點評:該打房嗎?央行:房市屬「有基之彈」 投資者要能看懂政府的玄機,幾天前我就說央行不打房了(詳見:1091022放心買房,政府不打了),不到一周,今天就得到央行老大的背書。老大說的清楚懂: l 央行關注的是銀行授信是否控管良好 l 利率處低檔,有助減輕民眾房貸負擔 l 房市包含金融穩定問題
Thumbnail
作者: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出版商: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06 書摘作者 : 蔣竣植 ( CFP ) 自由經濟理當能讓民眾的生活都能變的更好,為何經歷一場金融風暴後,反而拉大了貧富差距?
Thumbnail
作者: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出版商: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06 書摘作者 : 蔣竣植 ( CFP ) 自由經濟理當能讓民眾的生活都能變的更好,為何經歷一場金融風暴後,反而拉大了貧富差距?
Thumbnail
次貸風暴從銀行交易博弈理論出發,探討了政府、銀行、商人之間的關係,並論述了為什麼美國房地產這項基礎資產會惡化,現在我們想要來看看政府這項監管者在次貸危機緩慢膨脹的過程中,是否有盡到妥善監管的角色。
Thumbnail
次貸風暴從銀行交易博弈理論出發,探討了政府、銀行、商人之間的關係,並論述了為什麼美國房地產這項基礎資產會惡化,現在我們想要來看看政府這項監管者在次貸危機緩慢膨脹的過程中,是否有盡到妥善監管的角色。
Thumbnail
次貸風暴10年了,大家可能還對房市泡沫破裂、雷曼兄弟破產...這些詞語還有些印象。但是如果要問:你知道次貸危機是怎麼來的嗎?應該還是有許多人答不出來,畢竟我們從新聞上得到的訊息都是碎片化的知識。這幾篇想用故事的方式幫大家理解「次貸風暴」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次貸風暴10年了,大家可能還對房市泡沫破裂、雷曼兄弟破產...這些詞語還有些印象。但是如果要問:你知道次貸危機是怎麼來的嗎?應該還是有許多人答不出來,畢竟我們從新聞上得到的訊息都是碎片化的知識。這幾篇想用故事的方式幫大家理解「次貸風暴」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