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數學:摺紙裡的學習密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玩中學。學中玩。
說到摺紙與我的關係,是由戀愛產生的力量開始的。(自主學習的最高級啊啊啊)


raw-image

學生時代的情人摺紙玫瑰;給朋(偶)友(像)的祈願星星(還罐裝);以及為了製造驚喜給當時還是男友身份的伴侶,年年的生日卡我都走手(省)作(錢)路線,最後的顛峰之作是摺出我們戀愛時期的各種印記(?!)


raw-image
前陣子因為籌備冬令營的課程,再次接觸了摺紙。我想對孩子來說,拿出色紙並不會馬上聯想到「數學」(?)更多想到的是「美術」(?),在我看來摺紙是數學的一種感性表徵能用這種跳脫學科刻板印象的學習方式去認識數學,會不會是一種與數學產生關係裡,比較能感到愉快的其中一種呢?
因年前染上流感,婷婷老司放手一搏冬令營的私房課程不得已只好取消停辦(大崩潰),於是必需閉關在家的時間變得多很多,當心情煩躁時,我會想用摺紙靜心,而那些因教案而生的摺紙活動,便延伸成了我年節期間的安神儀式。


raw-image

初一該走春,掂両著身體已康復了九成,索性往北晃遊踩新點感受過年的氣氛。通勤中準備了二項驅乏法寶一本書與一疊紙。(我單純想少滑點手機讓推拿師父與我的約會可以間隔時間久長些……)

因為書與主題無關暫且不談,但這個紙可威了,是我用於研發課程時試玩的單人桌遊,在2017年初購入。這之中我在不同時空的通勤日子裡,有時會想起帶上它驅乏於移動之間,但並不總是持續,間斷的玩到2019才破到第二階紫關的31題而已。但我在當下發現了自己以往在操作時所沒有的行為模式產生了!這一切要回顧到我之前因研發摺紙的開端談起。因為想了解摺紙與數學更深入的關係,我買了幾本日本與歐洲學者的摺紙書來研究,有些解構太艱深讓我直覺在看故宮文物的出土藝品讓人感到很有距離,但有些則淺而易懂的讓人想一探究竟的嘗試不想停。


raw-image
記得多年前還有力(心)操持手作賀卡的時期,GOOGLE了一個神奇的國外摺紙網站,分類細且每張圖除了有動態解構功能外,還附上YOUTUBE影片真人實境摺給你看(!),因為有了這個經驗,就能較容易判別那一類的的摺紙書解構出來的步驟是適合程(資)度(質)一(平)般(庸)的初學者使用,GOOGLE上國外的網站解構的步驟都能輕易的讓初學者產生無比的信心,不論是標示山谷摺亦或翻轉的面向,每個過場都順暢不已讓初學者第一次摺紙就上手的成功率幾乎百分百。所以當有這些基本的鑑別能力時,再去審視不同摺紙書裡的解構步驟,便能清楚感受每個作品在產生過程裡,帶給讀者的解讀吸收好感度處於什麼級別了。



但慢慢由易入難的閱讀經歷,會幫助我們在面對不夠清晰的解構圖時,調出過去的舊經驗去推敲這個作者在這個步驟中所可能要指示的訊息為何,當然一定有摺不出來而開始生氣的時候,我所能做的就是,放下它們,改日再戰。這並不只是休息而已,根據科學理論的實驗,如《大腦喜歡這樣學》一書中提及的,大腦在發散型模式時比較能放鬆找到原本沒想到的解方,太過投入於專注型模式,會循例固定的路線反倒會固化繼有的思考型態,而無法跳脫框架找尋出更多元可能性的答案。
結果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次都讓我體現了這個事實,因為有時候腦會騙人,太操它其實不是件好事。

有時候不堅持到底,成了可以更接近成功的另類詮釋;
打鐵莫太熱,也開始成為有理的科學証明了。
回到主調,談起年節期間又重新啟動的單人桌遊摺紙習作。因為在這一年來我陸續接觸了不同的摺紙類型的練習書,而經驗都是處於保持胃口心情愉快的狀態中進行而來,所以我在重啟這個桌遊時,把過去摺不出來的題目再拿出來反覆推敲時發現,我用了不一樣的技法去解構原本的題目,因為經驗多了,所以嘗試的方法也變得廣泛,除了完成時間有明顯變短外,更重要的發現是,我學著用其他摺紙項目中獲得的經驗(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去用在以往我可能想不到可以這麼使用的題目上,於是曾經想不出來的現在卻想出來了!

不打壞胃口的學習步調,讓我在面對解題時的心是進取的愉悅的,這也是會想一試再試的關鍵之鑰。
於是我想起數學課裡的圖形單元,操作時學生過往的接觸經驗反應在完成度的高低快慢上,但在課後我總是向家長強調切勿打鐵趁熱的回去重覆操練同一種類型的圖形項目,那只會造成反效果,不但打壞胃口,更是加劇了思考的僵化程度。但可以多鼓勵孩子去把玩各式各樣的圖形玩具,像是樂高或拼圖,也都是認知幾何很好的玩具。


raw-image


不用刻意的要拼排出什麼才是學習,倒是把心力用在如何讓孩子想拿起來把玩比較是大人需要在意的,因為玩本身就是學習也就能帶動自主的去探索些什麼,這些學習都會發生在孩子把玩後,感受圖形在不同面向中被孩子感知到的「形感」,平面的立體的都會產生多重對於「形感」的感知經驗,而這些感知經驗在玩之中被不斷吸納在自己的操作經驗裡慢慢發酵。


“橫移以往那些看似大雜燴的學習經驗(大人眼中的隨便亂玩也是),都會再覆寫於腦內對於「形感」的認知系統中被收存起來,當孩子下次再玩到不同的圖形時,舊經驗(身心都是)會引領他找到與這個圖形的關係,玩出不同的樣態及翻轉方法,所謂的「能力」,也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堆疊上去被累積起來的。”


玩中學。學中玩。是本能也是最人性化的學習模式了。保持胃口永遠是最重要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阮靖婷(婷婷老司)數學暖坊陪伴心沙龍
46會員
27內容數
我心中想望教育理念實踐場的縮影,都在這些圖文裡。即使停更,但現場自己還第一線行動著!在這個AI社群過曝的時代,高品質的陪伴有方向性的觀察孩子特質給予適性的引導,是無可取代的珍稀。如果剛好妳和我在乎一樣的事,數學力的啟蒙是我的強項,我在這之中盡可能的給予上述我想要實現的一切~請與我相遇。
2020/12/11
如果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別停下來,它會成為注入你討生活時的能量,說不準還能為你的工作現場帶來不一樣的化學變化!爆炸?點亮?總之喜歡的,都給自己來一點。 我覺得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這樣的回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請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請保有自己愛的事物去持續感知持續享受的能力,那會是你的光你的能量!
Thumbnail
2020/12/11
如果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別停下來,它會成為注入你討生活時的能量,說不準還能為你的工作現場帶來不一樣的化學變化!爆炸?點亮?總之喜歡的,都給自己來一點。 我覺得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這樣的回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請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請保有自己愛的事物去持續感知持續享受的能力,那會是你的光你的能量!
Thumbnail
2020/08/24
/骰子的二三事/數學教具分享。 每個人需求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起來才會持久。孩子也是,可以試著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使用感受,啟動學習的方式最前端就是「沈浸」在「想要學習」的「氛圍」中。祝福大家能夠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親子共玩的美好回憶,找到自己投入其中的樂趣。進而發展自己對數學更多的想像與喜歡。
Thumbnail
2020/08/24
/骰子的二三事/數學教具分享。 每個人需求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起來才會持久。孩子也是,可以試著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使用感受,啟動學習的方式最前端就是「沈浸」在「想要學習」的「氛圍」中。祝福大家能夠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親子共玩的美好回憶,找到自己投入其中的樂趣。進而發展自己對數學更多的想像與喜歡。
Thumbnail
2020/06/26
/從小玩積木摸索創造出自己空間視圖的轉換力/ 圖形空間的敏感度,每個人先天各有能力強弱的分別。只要創造給孩子的「感知經驗」足夠,啟發學習適當,幼兒時期到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特質接收器多是「視覺」與「體覺」,引導者能注意吸引力法則是如此的話,學習動機被啟動,創造成功經驗,七上的桌遊小班玩起來也很可以哦!
Thumbnail
2020/06/26
/從小玩積木摸索創造出自己空間視圖的轉換力/ 圖形空間的敏感度,每個人先天各有能力強弱的分別。只要創造給孩子的「感知經驗」足夠,啟發學習適當,幼兒時期到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特質接收器多是「視覺」與「體覺」,引導者能注意吸引力法則是如此的話,學習動機被啟動,創造成功經驗,七上的桌遊小班玩起來也很可以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跌入記憶的長河裡,常常會被那流年的馨香微醺著,悠悠地想,淡淡地念,陶醉其中。那些曾經走過的腳步,劃過的痕跡,又總是那樣的深刻,恰似一支蘸有濃濃香墨的筆,在微宣的白紙上,勾畫出了童年歡快的畫面一樣深刻。小時候,摺紙簡單易做,那麼熾愛,那麼玩的入迷。承載著那些記憶,沿著時間長河漸漸地遠去......
Thumbnail
跌入記憶的長河裡,常常會被那流年的馨香微醺著,悠悠地想,淡淡地念,陶醉其中。那些曾經走過的腳步,劃過的痕跡,又總是那樣的深刻,恰似一支蘸有濃濃香墨的筆,在微宣的白紙上,勾畫出了童年歡快的畫面一樣深刻。小時候,摺紙簡單易做,那麼熾愛,那麼玩的入迷。承載著那些記憶,沿著時間長河漸漸地遠去......
Thumbnail
#摺紙皮夾 午休剛到教室、樂樂就跑來:"勞絲我的作業寫完了。"...... 又有功課,又要讓他們可以操作才不會閒閒沒事吵別人 課後班不是美勞課,平均1:20(每次是否請假人數不同) 有人要問作業,有人要改考卷,有人一直概念沒弄懂 如果還要手把手教摺紙的眉角、就是搞洗寄己T^T 所以 每次為了找
Thumbnail
#摺紙皮夾 午休剛到教室、樂樂就跑來:"勞絲我的作業寫完了。"...... 又有功課,又要讓他們可以操作才不會閒閒沒事吵別人 課後班不是美勞課,平均1:20(每次是否請假人數不同) 有人要問作業,有人要改考卷,有人一直概念沒弄懂 如果還要手把手教摺紙的眉角、就是搞洗寄己T^T 所以 每次為了找
Thumbnail
#學以自用 的作者,從跟女兒一起學了西洋棋、因為講話發聲的問題去學唱歌,進而參加社區合唱團、學衝浪、學素描、學游泳、學雜耍、學鑄造戒指,看得我心癢癢。 中年學習,是為了我自己,不是為了分數、不是為了升遷;在孩子面前學習,是為了當榜樣,告訴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Thumbnail
#學以自用 的作者,從跟女兒一起學了西洋棋、因為講話發聲的問題去學唱歌,進而參加社區合唱團、學衝浪、學素描、學游泳、學雜耍、學鑄造戒指,看得我心癢癢。 中年學習,是為了我自己,不是為了分數、不是為了升遷;在孩子面前學習,是為了當榜樣,告訴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Thumbnail
小時候我不懂這些是他們的愛,還覺得很委屈。現在回想這兩件童年趣事,覺得他們都很盡力,用文字來表達對我的愛。也因為父母的愛,我才可以在自己的成長歲月裡,讓文字帶給我更多的感動和力量,且讓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小時候我不懂這些是他們的愛,還覺得很委屈。現在回想這兩件童年趣事,覺得他們都很盡力,用文字來表達對我的愛。也因為父母的愛,我才可以在自己的成長歲月裡,讓文字帶給我更多的感動和力量,且讓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隨著上課鐘聲響起,乘載著你我之間的秘密紙條也隨即出發。經歷重重關卡後順利抵達你手中,枯燥的課程也因你而開始期待。
Thumbnail
隨著上課鐘聲響起,乘載著你我之間的秘密紙條也隨即出發。經歷重重關卡後順利抵達你手中,枯燥的課程也因你而開始期待。
Thumbnail
我們一段時間就會與共一下,然後去過各自的生活,似乎足夠有趣了,就是下一個可以相見的節奏,我們不用想念來說,在一起寫作、想東想西的很快樂,那就是我們的語言。
Thumbnail
我們一段時間就會與共一下,然後去過各自的生活,似乎足夠有趣了,就是下一個可以相見的節奏,我們不用想念來說,在一起寫作、想東想西的很快樂,那就是我們的語言。
Thumbnail
簡單的實驗游戲,理論上隨便畫,只要是花就可以了。爲了讓他們玩得盡興,我決定大量生產,有打印機后就是可以任性。
Thumbnail
簡單的實驗游戲,理論上隨便畫,只要是花就可以了。爲了讓他們玩得盡興,我決定大量生產,有打印機后就是可以任性。
Thumbnail
"橫移以往那些看似大雜燴的學習經驗(大人眼中的隨便亂玩也是),都會再覆寫於腦內對於「形感」的認知系統中被收存起來,當孩子下次再玩到不同的圖形時,舊經驗(身心都是)會引領他找到與這個圖形的關係,玩出不同的樣態及翻轉方法,所謂的「能力」,也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堆疊上去被累積起來的。"
Thumbnail
"橫移以往那些看似大雜燴的學習經驗(大人眼中的隨便亂玩也是),都會再覆寫於腦內對於「形感」的認知系統中被收存起來,當孩子下次再玩到不同的圖形時,舊經驗(身心都是)會引領他找到與這個圖形的關係,玩出不同的樣態及翻轉方法,所謂的「能力」,也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堆疊上去被累積起來的。"
Thumbnail
日常 很難 不捨得 丟掉 或許是 物品 時間有眼睛
Thumbnail
日常 很難 不捨得 丟掉 或許是 物品 時間有眼睛
Thumbnail
嗨!縮圖是摘用自編輯小姐Yuli的繪圖日誌FB發文 這是早上歇息起來就在整理的新篇 []1回顧小朋我 Salve! Istituto 開頭是從FB的動態回顧所產生的回復,筆記的功能之一就是時間
Thumbnail
嗨!縮圖是摘用自編輯小姐Yuli的繪圖日誌FB發文 這是早上歇息起來就在整理的新篇 []1回顧小朋我 Salve! Istituto 開頭是從FB的動態回顧所產生的回復,筆記的功能之一就是時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