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見的領子名稱

雜談-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見的領子名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中式服裝裡,「領子」,一直是服飾中很重要的一環。旗袍、藍衫、大祹衫,甚至是現在的一些復古風服飾,總是有各種不同的領子,那麼你知道這些領子的演變和名稱嗎?

  由於台灣氣候溼熱,許多服飾保存不易,大部分台灣服飾文物的研究,大多都是清末時期開始。而像是荷西、明鄭時期,服飾紀錄多為版畫或是鄭家畫像;而清領前期圖像的部分,則多為描繪平埔族。漢人的服飾則是多在縣志紀載,因此必須與中國同年代服飾比對推測。

  在查資料時,領子總是我們的關注焦點,今天就趁著這次雜談,和大家聊聊那些常見到的領子啦!

(註:服飾名稱會因為時代而有所改變,這邊引用的一些資料大多是來自日本時代的紀錄文獻,會盡可能將一些演變在文中補充。)

【圓領】

圓領(清中葉)

圓領(清中葉)

 「圓領」,是台灣清領到日本時代的服裝裡,最常見的領子之一。

  圓領領口部分是呈現圓弧狀,有時會帶有緄邊裝飾(如圖),由於只有一到兩公分高,也因此在炎熱的台灣非常普遍。

  另外,「圓領」這個名稱,許多人會把它與漢服裡的「圓領」(唐稱「曲領」,明稱「盤領」或「團領」)混淆。在清朝時,由於開襟方式和後人命名方式不同,這裡的圓領,可以想像成比較低的立領,和常聽到的圓領袍的領子是不一樣的。

【立領】

立領(清領末期)

立領(清領末期)

  「立領」,是晚明後開始流行起的一種領子形式。無法得知在明鄭時期的台灣是否也流行立領,但就文物看來,台灣開始流行立領大約是在日本時代中期。

  受當時的流行影響,女性服裝開始有高領子出現,起初三到四公分,後來甚至高於臉頰。日本時代晚期,不再流行過高的領子,但喜歡在領子上以多顆扣子固定,可以說是非常有特色呢!

立領(日本時代)

立領(日本時代)


【交領】(在一些日本時代文獻中稱為「曲領」)

  交領是右衽交疊,最終而呈現的一個Y字的領口,在荷西時期的版畫、明鄭時期的畫像皆有出現過。然而在在清代之後,交領的衣服就較為少見,大多數都是出現在童子衣的「和尚衫」身上,現今傳下來的文物也是如此。

交領(曲領)

交領(曲領)


【瓜子領】

  這是這次介紹的領子裡,唯一一個沒有圖片支援的領子。「夏衣之領多上圓而下尖,半露其胸,曰瓜子領,不論頸之肥瘦也。」(淡水廳志)。

  這是清領前期的紀錄,官員形容民眾穿著浮誇、衣衫不整的文章。可以想像一下,瓜子領大概是有點像是V領,但是不同的是,這個V領會露出胸膛……哎呀想想就害羞啊!(>艸<)

  我們這次的雜談就介紹到這裡啦!參考了一些書目如:傳統藝術中心的《台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台灣早期民間服飾》。
  另外,圖中的圖片皆來自於數位典藏中心: 
https://www.mygoods.com.tw/search

  如果喜歡,不妨幫我們按個追蹤與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喔!

avatar-img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268會員
78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的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裡,有件稱不上太帥氣的衣服,很少登上我們的宣傳頁面,但不管是服飾誌初期還是出版,我們都有把它收錄進去。 這是一件有意義的服裝,它畫的是一個清朝臺灣的官職:「通事」,出自清朝繪製的臺灣原住民風俗圖《番社采風圖》中。 但「通事」其實是一個漢人的職位,為什麼漢人會出現在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今年的4月23日,憲法法庭召開「死刑」的言詞辯論會。而這次的辯論,是由於台灣最老的死刑犯「王信福先生」,與其他36名死囚共同提出了釋憲聲請。細看之下會發現,聲請的發起人王信福先生──他最初被判定有罪的原因,竟然跟我們關注的「服裝」有關。
我們的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裡,有件稱不上太帥氣的衣服,很少登上我們的宣傳頁面,但不管是服飾誌初期還是出版,我們都有把它收錄進去。 這是一件有意義的服裝,它畫的是一個清朝臺灣的官職:「通事」,出自清朝繪製的臺灣原住民風俗圖《番社采風圖》中。 但「通事」其實是一個漢人的職位,為什麼漢人會出現在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今年的4月23日,憲法法庭召開「死刑」的言詞辯論會。而這次的辯論,是由於台灣最老的死刑犯「王信福先生」,與其他36名死囚共同提出了釋憲聲請。細看之下會發現,聲請的發起人王信福先生──他最初被判定有罪的原因,竟然跟我們關注的「服裝」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