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見的領子名稱

2019/03/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中式服裝裡,「領子」,一直是服飾中很重要的一環。旗袍、藍衫、大祹衫,甚至是現在的一些復古風服飾,總是有各種不同的領子,那麼你知道這些領子的演變和名稱嗎?

  由於台灣氣候溼熱,許多服飾保存不易,大部分台灣服飾文物的研究,大多都是清末時期開始。而像是荷西、明鄭時期,服飾紀錄多為版畫或是鄭家畫像;而清領前期圖像的部分,則多為描繪平埔族。漢人的服飾則是多在縣志紀載,因此必須與中國同年代服飾比對推測。

  在查資料時,領子總是我們的關注焦點,今天就趁著這次雜談,和大家聊聊那些常見到的領子啦!
(註:服飾名稱會因為時代而有所改變,這邊引用的一些資料大多是來自日本時代的紀錄文獻,會盡可能將一些演變在文中補充。)

【圓領】
圓領(清中葉)
 「圓領」,是台灣清領到日本時代的服裝裡,最常見的領子之一。

  圓領領口部分是呈現圓弧狀,有時會帶有緄邊裝飾(如圖),由於只有一到兩公分高,也因此在炎熱的台灣非常普遍。

  另外,「圓領」這個名稱,許多人會把它與漢服裡的「圓領」(唐稱「曲領」,明稱「盤領」或「團領」)混淆。在清朝時,由於開襟方式和後人命名方式不同,這裡的圓領,可以想像成比較低的立領,和常聽到的圓領袍的領子是不一樣的。

【立領】
立領(清領末期)
  「立領」,是晚明後開始流行起的一種領子形式。無法得知在明鄭時期的台灣是否也流行立領,但就文物看來,台灣開始流行立領大約是在日本時代中期。

  受當時的流行影響,女性服裝開始有高領子出現,起初三到四公分,後來甚至高於臉頰。日本時代晚期,不再流行過高的領子,但喜歡在領子上以多顆扣子固定,可以說是非常有特色呢!
立領(日本時代)

【交領】(在一些日本時代文獻中稱為「曲領」)

  交領是右衽交疊,最終而呈現的一個Y字的領口,在荷西時期的版畫、明鄭時期的畫像皆有出現過。然而在在清代之後,交領的衣服就較為少見,大多數都是出現在童子衣的「和尚衫」身上,現今傳下來的文物也是如此。
交領(曲領)

【瓜子領】

  這是這次介紹的領子裡,唯一一個沒有圖片支援的領子。「夏衣之領多上圓而下尖,半露其胸,曰瓜子領,不論頸之肥瘦也。」(淡水廳志)。
  這是清領前期的紀錄,官員形容民眾穿著浮誇、衣衫不整的文章。可以想像一下,瓜子領大概是有點像是V領,但是不同的是,這個V領會露出胸膛……哎呀想想就害羞啊!(>艸<)

  我們這次的雜談就介紹到這裡啦!參考了一些書目如:傳統藝術中心的《台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台灣早期民間服飾》。
  另外,圖中的圖片皆來自於數位典藏中心: 
https://www.mygoods.com.tw/search

  如果喜歡,不妨幫我們按個追蹤與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台灣服飾誌
    台灣服飾誌
    幾個愛好者籌備的台灣服飾誌,述說從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到日本時代的服飾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costume0707/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