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雜談──比真花更鮮豔的「纏花」

2019/03/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傻傻的姑娘戴一朵花,等著他回來啊……」
  女孩子打理自己的髮型,是從古自今都有的事,台灣早期婦女也是如此,但除了簪釵銀飾以外,女孩們也會用鮮花、或用彩線製作的仿花來裝扮自己。「花簪有使用造花者,亦有使用生花者。造花係用紅綢或繡線織製,稱春仔花、繡線花、綢春花等。」(臺北市誌)。
客家纏花收藏品(摘自網路)
  這種仿花又叫作「纏花」,是清領至日本時代台灣婦女的髮飾之一,不同族群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閩南族群多稱呼它為「春仔花」,較常見的有龜、百合花、鹿、石榴等基本樣式;金門人則稱為「吉仔花」,在初一、十五燒香拜佛時,插上髮鬢增添喜氣;而客家人稱之為「纏花」或「線花」,不只在髮飾的製作上使用,更作為居家的裝飾品。
  「纏花」製作的主要方法是用紅綢、繡線,在剪好的紙片上,纏繞出各式物件,然後搭配鐵絲,組合成花卉、蝴蝶、蟲獸等造型。雖然並不算太難,所花成本也不多,但非常需要耐心,且需要一雙靈巧的手。
使用繡線纏繞紙片(摘自網路)
  而在纏花的使用上,也會因為族群而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像是閩南的「春仔花」,大多是在婚禮配戴,通常是三公分左右的紅色或桃紅色花朵釵飾,因為身分不同,花朵則有不同形狀與含意。
春仔花(摘自網路)
  大多數情況下,新娘都配戴「石榴」形狀的春仔花,象徵「多子多孫多福氣」;新娘的媽媽與新郎的母親、祖母,則是配戴代表福壽的龜形春仔花;嬸嬸、舅媽一輩,配戴「五福花」;媒人則配戴「梅花」,取諧音「媒」。而在顏色設計上,男方的女生家屬,通常是配戴紅色,而女方家屬則是除了母親是紅色以外,其他都是桃紅色。
  客家族群雖然纏花設計與閩南人有所不同,但也同樣有將纏花用在婚禮上的習俗。
新娘纏花針
  在傳統的客家習俗中,新房在結婚期間要裝飾,因為親朋好友都會來參觀新房,因此新娘們會繡製許多精美的繡品裝飾新房,表現自己的女紅技巧。這時「纏花」,就派上用場了,許多掛飾都是刺繡搭配纏花來展現,這樣除了平面的刺繡以外,更多了幾分立體的美感,例如宮燈、掛飾,都常常是客家新娘們巧手繡製的嫁妝。
纏花繡燈
  除此之外,客家纏花不只在婚禮出現,像是「桌供」,就是客家廳堂常見的清供品。「桌供」通常是兩個一對的簡單四方形木箱,正面與兩側罩上玻璃片擺放在廳堂的供桌上,內部放置利用纏花技巧做出花蕊、蝴蝶、枝葉等,搭配鐵線或銅絲纏繞的綴珠或摘綾的花蕊、花心、昆蟲觸鬚等裝飾,整體顏色艷麗、繁複熱鬧,是一件非常需要製作者巧思的工藝品。
纏花文物(摘自網路)
  纏花的可以說是古早人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下,如何利用身旁物件,在有限的資源裡最大限度的打扮自己,像是繡線的光澤和色彩,可以讓纏花看起來更加艷麗,而紙片更可以塑造出它的立體感。
  現在許多社區大學有在開設製作纏花的課程,網路上也找的到製作纏花材料組合包與書籍。如果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看看,現在有許多重新設計的纏花樣式,配戴起來不只優雅好看,更多了幾分流行的新穎,非常賞心悅目呢。
現代纏花作品(摘自網路)
  如果喜歡,不妨按讚我們的粉專,或是幫我們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台灣這繽紛的一面吧!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costume0707/
  參考資料:鄭惠美〈台灣客家纏花技藝調查研究〉、https://ppt.cc/fx
  (內容圖片均摘自網路,如有不妥立即撤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50會員
    76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