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談:雕塑與身體的在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此篇文章寫於2014年1月3日,原封不動,搬移至此。

于吉,1985年出生於上海,2011年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

本次座談會主要探討的主題為『雕塑解剖學的身體以及與其相悖的自然身體:這兩種身體如何在創作中同時成立』,由主持人陳璽安先生開場,告訴與會者邀請于吉來到TCAC演講的緣由。而後,于吉以她之前的作品為前導,以下就其分享順序說明之:



2011年,在新加坡藝術園區的展覽 — 不是青苔。

此展于吉為特邀藝術家,在限定的空間中獨立創作作品,她將毛氈平鋪於地上,在地上及牆上分別安置了石頭雕塑作品,作品上有綠色的『青苔』裝置,但那並非青苔,而是染綠的人的頭髮,于吉打趣地說:『每個人的髮質都不一樣,呈現的效果也很多變,我覺得這樣很有趣,而且也能將人和自然的元素結合在一起。』于吉也闡述了作品和空間的關係,她將整個空間視為一件作品,作品和空間之間彼此有擺放的關係。



新加坡示意圖。

新加坡示意圖。



2013年,在上海的滬申畫廊的展覽 — 某、人、燃、憶、立、窺、合、慢 。

此為于吉的系列雕塑的作品展,她利用廉價的材料水泥,來表現人體的原始美感,特意保留了翻鑄的痕跡和生硬的鐵支架,將不完整的身形雕塑用很直接、簡單的方式鎖釘在牆面上。在展場中,我們不難發現,她巧妙地配置了一個情境,讓此作品與彼作品之間相互對話。



上海示意圖。

上海示意圖。


2011年,在北京C空間的展覽 — 我獨自站立。

此展覽是于吉第一個個展,她想呈現一種很純粹、很乾淨的關係,從她拍攝的照片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橫平』、『豎直』之間的關聯性,極簡的風格。


raw-image


2013年,在上海上午藝術空間的展覽 — 雲深處。

這是于吉第一次嘗試用合作的方式來呈現一個展覽,合作的對象是實驗聲音樂評人、中國知名的聲音藝術家顏峻,他們刻意在回聲很大的地下空間中,安置了如工地般佈滿粉塵、水泥和纖維堆積的不良環境,在演出前,于吉將水泥扔擲於地,此行為于吉喻為『警鈴』,提醒觀眾演出即將開始,而顏峻擺設了兩個大喇叭和三個小喇叭,喇叭沈重的聲音在展示的場域中來回旋繞。其中兩位藝術家對觀眾身體的反饋感到興趣,在填滿水泥碎塊的空間中,觀眾不僅沒有可坐著觀賞的椅子,而且幾乎沒有可供駐足的位置,他們只能倚靠牆角而行,于吉也在表演期間做穿插,例如:在觀眾之間走動和用手輕推觀眾……等等。


2013年,在新加坡拉塞爾學院的展覽 — 落地。

是于吉和趙川老師的合作,趙川是中國知名的作家、評論家和實驗劇場劇作家,他們透由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九個參與者舞動的肢體,讓戲劇和雕塑發生關係,于吉特別提到場上放置的三個青綠色蘋果,它們象徵著生命的遺緒,對比雕塑的生硬和靜止,青綠色的蘋果在鐵灰色的雕塑和純白的空間中顯得格外搶眼、特別。藝術家讓表演者自行尋找身體的可能,探討個人經驗給身體帶來的痕跡。

在座談會的最後,于吉提到:展覽中有很多可控和不可控的部分,而且結果總是超乎我們預期的,而這也是鼓舞她一直前進的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ng Long的沙龍
1會員
18內容數
Jang L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3/20
水俁病,一個曾出現在我們國高中歷史課本的「冰冷」詞彙,在台灣教育脈絡下,常常會被拿來與烏腳病、痛痛病作為考試內容。撇除考試,你可曾好奇:「水俁」究竟是一個人名?還是站名?或者,是一個地名呢?
Thumbnail
2019/03/20
水俁病,一個曾出現在我們國高中歷史課本的「冰冷」詞彙,在台灣教育脈絡下,常常會被拿來與烏腳病、痛痛病作為考試內容。撇除考試,你可曾好奇:「水俁」究竟是一個人名?還是站名?或者,是一個地名呢?
Thumbnail
2019/03/16
「 Paul 一直都在這裡,我的心裡。」 Tillmans 指著自己的心窩,眼角泛著淚光,像是一潭清澈、閃著淋漓波光的小湖,「難怪我無法創造另一個 Paul ,我的心一直不准許我這麼做,我有能力......對,我是有能力創造出完美無瑕的 Paul,但這終究不是他,而且,這不是我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19/03/16
「 Paul 一直都在這裡,我的心裡。」 Tillmans 指著自己的心窩,眼角泛著淚光,像是一潭清澈、閃著淋漓波光的小湖,「難怪我無法創造另一個 Paul ,我的心一直不准許我這麼做,我有能力......對,我是有能力創造出完美無瑕的 Paul,但這終究不是他,而且,這不是我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19/03/16
一股冷流從我頭炸下,是下起了雨嗎?不,我向上一看,是這些餓靈欲深谿壑口水,才發現我已踏入飄散著罪惡的黑暗森林,餓靈乾嘔著、扭曲著,一道閃電霹落,將牠們變成三隻野獸,一步一步向我走來
Thumbnail
2019/03/16
一股冷流從我頭炸下,是下起了雨嗎?不,我向上一看,是這些餓靈欲深谿壑口水,才發現我已踏入飄散著罪惡的黑暗森林,餓靈乾嘔著、扭曲著,一道閃電霹落,將牠們變成三隻野獸,一步一步向我走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寫意人生・盧淳天個展】 韓國藝術家盧淳天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表的作品。 採用鐵、鋁、銅、現成物等媒材創作雕塑作品,以線條、虛實、遺跡為主題,述說人生。 有些作品頗童趣,有些作品則好有人生感,蠻喜歡作品擺放的光影表現。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區西7-2 (台北市中
Thumbnail
【寫意人生・盧淳天個展】 韓國藝術家盧淳天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表的作品。 採用鐵、鋁、銅、現成物等媒材創作雕塑作品,以線條、虛實、遺跡為主題,述說人生。 有些作品頗童趣,有些作品則好有人生感,蠻喜歡作品擺放的光影表現。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區西7-2 (台北市中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小方和部门同事引领嘉宾慢慢聚集到大厅,老董已经站在小演讲台前,身着一套修身的藏蓝色西装,左胸前佩戴着一朵胸花,笑意盈盈地不断向嘉宾点头致意。
Thumbnail
小方和部门同事引领嘉宾慢慢聚集到大厅,老董已经站在小演讲台前,身着一套修身的藏蓝色西装,左胸前佩戴着一朵胸花,笑意盈盈地不断向嘉宾点头致意。
Thumbnail
隨機組構式作品是近年常見的陶藝作品型態,無論是從單元到集合的擴大延展,或是不同元件的組合,考驗作者的詩意與演繹能力,元件與元件組合的構面連結了什麼?企圖引導觀眾前往哪裡?這是看似可以隨機卻是得以窺見功力的部分;或以為可以無需解釋,其實也是最難的難以言說的部分。
Thumbnail
隨機組構式作品是近年常見的陶藝作品型態,無論是從單元到集合的擴大延展,或是不同元件的組合,考驗作者的詩意與演繹能力,元件與元件組合的構面連結了什麼?企圖引導觀眾前往哪裡?這是看似可以隨機卻是得以窺見功力的部分;或以為可以無需解釋,其實也是最難的難以言說的部分。
Thumbnail
【物/我-徐永旭個展】 「物/我」指徐永旭作品與創作者之間互為主體的關係。 徐永旭選擇樸素的白色、黑色陶土,透過揉捏、按壓和堆疊,讓作品記錄創作過程,有些像巢、有些像川、有些像雲,有些又像草木,明明都是陶土,可能性卻無限。 -徐永旭 #徐永旭個展
Thumbnail
【物/我-徐永旭個展】 「物/我」指徐永旭作品與創作者之間互為主體的關係。 徐永旭選擇樸素的白色、黑色陶土,透過揉捏、按壓和堆疊,讓作品記錄創作過程,有些像巢、有些像川、有些像雲,有些又像草木,明明都是陶土,可能性卻無限。 -徐永旭 #徐永旭個展
Thumbnail
創價學會─至善藝文中心,很多人對於這個藝文中心有些陌生,甚至於有疑問,究竟這個藝文場館展示甚麼?在哪裡?他們是甚麼樣的機構?
Thumbnail
創價學會─至善藝文中心,很多人對於這個藝文中心有些陌生,甚至於有疑問,究竟這個藝文場館展示甚麼?在哪裡?他們是甚麼樣的機構?
Thumbnail
你,看到了什麼?一個藝術品之所以能產生強大的感人力量,就在於這個藝術品所經歷的生活世界,正是同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生活世界息息相通的,因而也才使我們產生了共鳴
Thumbnail
你,看到了什麼?一個藝術品之所以能產生強大的感人力量,就在於這個藝術品所經歷的生活世界,正是同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生活世界息息相通的,因而也才使我們產生了共鳴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第一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這個為期四天 (1月17日為VIP日、18~20日則開放一般民眾入場) 的藝術博覽會,共計有來自歐美與亞洲多國等90家頂級畫廊聚集,攜來不少可能唯有在各大國際藝術拍賣會上才能親睹的殿堂級藝術家大作...
Thumbnail
第一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這個為期四天 (1月17日為VIP日、18~20日則開放一般民眾入場) 的藝術博覽會,共計有來自歐美與亞洲多國等90家頂級畫廊聚集,攜來不少可能唯有在各大國際藝術拍賣會上才能親睹的殿堂級藝術家大作...
Thumbnail
本次座談會主要探討的主題為『雕塑解剖學的身體以及與其相悖的自然身體:這兩種身體如何在創作中同時成立』,由主持人陳璽安先生開場,告訴與會者邀請于吉來到TCAC演講的緣由。而後,于吉以她之前的作品為前導,以下就其分享順序說明之。
Thumbnail
本次座談會主要探討的主題為『雕塑解剖學的身體以及與其相悖的自然身體:這兩種身體如何在創作中同時成立』,由主持人陳璽安先生開場,告訴與會者邀請于吉來到TCAC演講的緣由。而後,于吉以她之前的作品為前導,以下就其分享順序說明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