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與「人」有關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附圖:「人、入、內」字形演化】

【附圖:「人、入、內」字形演化】

漢字「人」的甲骨文寫爲抽象的側視人形。

漢字「入」的甲骨文中有ㄧ個類似 Λ 的符號「𠆢」,後來經由「人」字形又演變成「入」字形,雖然看起來有點類似「人」字,但其實「入」字和「人」字是無關的。

《說文解字》說:「入,內也。」,也就是說漢字「內」是「入冂」的組合而不是「人冂」的組合。

台閩語「入」發音 lî,「內」發音 lâi。說明了最初表達「內」之概念的符號「𠆢」也可能同時是一個借自 Greek 字母 Λ (lambda) 的一個聲符,類似 English 之 L 的發音之一如「了」或「ㄌ」,也是漢字「內」的本字。所以,如果與「內」有緊密的關係,就有了「納」的意思。華語「入」發音 rù 起音接近 Λ (lambda) 而「內」卻發音 nèi,可能是受到後來「男主外,女主內」的禮教所影響,因爲據說在殷商甲骨文時期男女的性別角色沒有分得那麼清楚,當時的ㄧ位王后「婦好」甚至也帶兵狩獵打仗而且功績顯赫。

甲骨文中的符號 Λ 和 A 常常容易被混淆,台閩語 abhà 是「盒子」的意思,把 abhà 的拼音字母寫成大寫就是 ABHÀ,其中就有 A ,而「盒」字的上面也有類似 A 形的符號,代表盒子的蓋子。現代 English 中表示「盒子」的 box 可能是把 abhà 的 a 省略,又把 hà 改爲 o 同時加了 x。現代台灣國語或華語或北京話等的「盒」發音 hé,則可能從 abhà 的 hà 衍生而出。

所以說,如果要讀懂漢字古文,多了解幾種語言,尤其是台閩語,可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附圖:希臘文 (Greek) 字母表 (圖片採自網路)】

【附圖:希臘文 (Greek) 字母表 (圖片採自網路)】

P.S.1. 甲骨文象形字「衣」是形似 Λy 的符號之上下組合,可能 Λ 形就有代表遮蓋內部的意思,y 可能轉自希臘字母的 Υ ,可能是聲符,類似 üpsilon 的發聲,和什麼「左衽」、「右衽」的講法可能是沒關係的,如果ㄧ定要說有關係的話,其實在甲骨文中「左衽」和「右衽」的形式都同時存在。台閩語「內衣」有點發音類似 lâisä (其中 sä 帶有鼻音,此處以「..」象徵兩個鼻孔以表示鼻音,「ˆ」則表示入聲的發音方式),即「內裳」或「內衫」,顯然是源遠流長的稱呼,所以「衣」可能比較像「外衫」或「外裳」。直到現在,有些布料或塗敷材料等還是會稱爲什麼什麼龍的,例如:尼龍 (譯自 nylon)、鐵弗龍 (teflon)......等等,也許就是和希臘字母的 Y -- üpsilon 中的 lon 有關呢!頗爲耐人尋味。(P.S. 現代希臘語稱「絲絨」爲 veloùdo)

【附圖:衣字演化】

【附圖:衣字演化】

P.S.2. 希臘字母 Λ 的小寫 λ 幾乎和「入」字相仿,其字母名稱 lambda 也和台閩語「內褡」相似,可能有穿在裏面的貼身衣服之意。雖然漢字「人」和「入」無關,但是希臘字母 lambda (形似「人符記號」,或本指「領動物鞭條」或「令鞭條」,所以也可能旁通「領導」之語意) 卻可能和漢字「人」有關,因爲台閩語「人」正好也有 láng 的發音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聖爾的沙龍 / LS. Salon / LSSL
76會員
1.3K內容數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2025/04/27
漢字「圖書館」的「館」字內含漢文「食」,但是在一般圖書館中是不能一邊看書同時一邊飲食的,可見此處的「食」可能是指「精神食糧」之意。……
Thumbnail
2025/04/27
漢字「圖書館」的「館」字內含漢文「食」,但是在一般圖書館中是不能一邊看書同時一邊飲食的,可見此處的「食」可能是指「精神食糧」之意。……
Thumbnail
2025/04/18
完整標題:libra 與「秤;天平;天秤;量秤;量拜;量衡;天拜;天平量衡;天秤量衡;兩邊量衡;兩方量衡;衡;衡平;辟;磅;鎊」等的橋接
Thumbnail
2025/04/18
完整標題:libra 與「秤;天平;天秤;量秤;量拜;量衡;天拜;天平量衡;天秤量衡;兩邊量衡;兩方量衡;衡;衡平;辟;磅;鎊」等的橋接
Thumbnail
2025/04/09
據說古漢字「禪」本來是指「帝王祭天之禮」或 yield (揖讓;禮讓;禪讓) 之意,所以可能為了避免搞混,English 就用 Zen 來表達另一個和 Buddhism (悟道) 比較相關的「禪」,而這個「禪」(Zen) 其實源自 Sanskrit 的 dhyāna 及 Bali 的 jhāna。
Thumbnail
2025/04/09
據說古漢字「禪」本來是指「帝王祭天之禮」或 yield (揖讓;禮讓;禪讓) 之意,所以可能為了避免搞混,English 就用 Zen 來表達另一個和 Buddhism (悟道) 比較相關的「禪」,而這個「禪」(Zen) 其實源自 Sanskrit 的 dhyāna 及 Bali 的 jhāna。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開啟永生之門|強大的驅魔保護力 「生命之鑰」的解讀非常多,真正的形象意義仍舊是個謎。 有古埃及學者認為它是子宮的形像,也有解讀成是鞋帶,圓環的地方是讓腳踝套入的,也有學者提出在早期該標誌是由諸如布或蘆葦之類的柔性材料形成的結,因為該標誌的早期版本顯示了Ankh的下橫條,因為兩個分開的長度的
Thumbnail
開啟永生之門|強大的驅魔保護力 「生命之鑰」的解讀非常多,真正的形象意義仍舊是個謎。 有古埃及學者認為它是子宮的形像,也有解讀成是鞋帶,圓環的地方是讓腳踝套入的,也有學者提出在早期該標誌是由諸如布或蘆葦之類的柔性材料形成的結,因為該標誌的早期版本顯示了Ankh的下橫條,因為兩個分開的長度的
Thumbnail
本文介紹神祕語言的起源和特徵,解開了人類和宇宙所隱藏的法則和原則,並揭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奧祕。
Thumbnail
本文介紹神祕語言的起源和特徵,解開了人類和宇宙所隱藏的法則和原則,並揭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奧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神祕語言的特點和起源,從象形文字和寓言到標誌和符號的解析,揭示在神祕學和文明發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神祕語言的特點和起源,從象形文字和寓言到標誌和符號的解析,揭示在神祕學和文明發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神祕語言的元素,包括符號語言、寓言、以及神話的隱藏含義。神話不是虛構的,而是傳達事實的手段。從符號學的角度呼籲對古代神話進行多角度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神祕語言的元素,包括符號語言、寓言、以及神話的隱藏含義。神話不是虛構的,而是傳達事實的手段。從符號學的角度呼籲對古代神話進行多角度研究。
Thumbnail
介紹自己在幹嘛時,往往追加的問題都是盧恩文字是什麼?大家習慣說成「盧恩符文」,楔形文字卻不會被讀成楔形符文,為什麼呢?我想主要是因為,人們在台灣首次接觸盧恩時,多少都涉及魔法、占卜、身心靈吧?那麽,為什麼明明按理屬於考古語言學範疇的盧恩文字,會變成盧恩符文呢?
Thumbnail
介紹自己在幹嘛時,往往追加的問題都是盧恩文字是什麼?大家習慣說成「盧恩符文」,楔形文字卻不會被讀成楔形符文,為什麼呢?我想主要是因為,人們在台灣首次接觸盧恩時,多少都涉及魔法、占卜、身心靈吧?那麽,為什麼明明按理屬於考古語言學範疇的盧恩文字,會變成盧恩符文呢?
Thumbnail
儘管我不常寫占卜或魔法用途的盧恩 (Rune),但是,關於這方面的立論基礎並不是沒有。有鑑於常見市售「盧恩符文」(Rune divination/magic) 從水晶、環氧樹脂到紙牌,染色從墨水、鑲金到炫彩亮片等應有盡有;就是罕見木質搭配血液的組合,實在可惜,這是古訓有言的經典款式。
Thumbnail
儘管我不常寫占卜或魔法用途的盧恩 (Rune),但是,關於這方面的立論基礎並不是沒有。有鑑於常見市售「盧恩符文」(Rune divination/magic) 從水晶、環氧樹脂到紙牌,染色從墨水、鑲金到炫彩亮片等應有盡有;就是罕見木質搭配血液的組合,實在可惜,這是古訓有言的經典款式。
Thumbnail
上帝已經將每個創造物「程式化(Programming)」到最後的細節,因此只需要在話語中以一個創造性的火花能量,就可以使它成為創造物,凡此種種都生動活潑地隱藏在漢文字當中,像是「神、靈、田、福、雨、替、品、巫、先、生、造、光、祖、西…」等字...。
Thumbnail
上帝已經將每個創造物「程式化(Programming)」到最後的細節,因此只需要在話語中以一個創造性的火花能量,就可以使它成為創造物,凡此種種都生動活潑地隱藏在漢文字當中,像是「神、靈、田、福、雨、替、品、巫、先、生、造、光、祖、西…」等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