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CD:《輪迴交響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聽說」實體CD(1)快要淡出歷史舞台,情況好像實體書將會被電子書或網上閱讀取代、淘汰一樣。也許實體CD最終不敵網絡數位音樂庫,不再顯赫,變得和紙本實體書一樣,默默地存在下去。但間中取出陳舊的CD,眼看、手執,聆聽伴隨成長的音樂,體感相隨,這種體驗是數位音樂暫時難以提供的。
若果再加上語言文字,又如何?我說的不是CD內頁封套那些文字。
我為接下來一系列文字起一個題目:「聽\\說CD」。聽一聽,說一說,不是深度樂評(其實是力有不逮),也不想單純停留在悅耳、好聽的個人觀感層面,希望用文字展示多一點音樂之美妙,引得同好都來「聽一聽」。
首先聽\\說的,名字也許有點陌生:藝能山城組。何許人也?雖然不是甚麼大紅大紫的天團,但也曾替經典動畫《亞基拉 Akira》擔任配樂(2),非池中之物。藝能山城組出道多年,網絡上的深度評論甚多,我會多談自己的聆聽體驗。
第一次接觸藝能山城組的作品,就是《輪迴交響樂》,共有四個段落,全碟播放時間約39分鐘(3)。當時筆者並非因為慕名而選取,只因偶然看見《輪迴交響樂》的CD封套,設計風格很詭異,好奇之下,在圖書館用耳筒聆聽,結果嚇了一跳!
聆聽CD有甚麼好驚恐的?
涉獵過立體聲理論的人都知道,人類左右兩耳接收的聲音,其強弱、相位總有些微差異,人腦卻能夠辨別這極細微的分別,進而對聲源準確定位。故此,間或聽聞有「發燒友」選取幽靜的環境,對著準確擺放的揚聲器,聆聽優異的交響樂錄音,感受交響樂團個別樂器的擺放位置。《輪迴交響樂》極致「把玩」這些錄音技巧,背後可能是透過調整音量、相位;甚至錄音器材移放等,令歌者(頌經人)的位置飄忽轉變,在我耳邊左右移動。
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熙來攘往的圖書館,我這個不知就裡的聆聽者,誤以為有人走(飄)到我背後頌經,猛然嚇了一跳!那一段是《輪迴交響樂》第二段落開始那一分鐘,大家不妨聽一聽。
極致把玩的,除了位置,還有場景。第一段落(05:52–07:57)的人聲,感覺非常宏大。在今天數碼音效神通廣大的日子,那種天地荒涼的迴響,彈指按鈕可達。然而在80/90年代,一切仍徘徊在模擬(Analog)世紀末,漸次過渡至數碼新世代的時空,那是一種引人入勝的聲音。段段洪荒乍現、莫以名狀的聲音,極具劇力,難怪在90年代初,間中聽見《輪迴交響樂》的片段出現在舞台劇或電視宣傳片中,成為配樂或音效。
聆聽《輪迴交響樂》,需要注意器材配套。《輪迴交響樂》剛開始,就有(疑似)太鼓(Taiko)聲伴隨,配置subwoofer播放,低音會太強,「淹沒」了其他聲音的細緻部份;反之若果揚聲器或耳筒的低音表達能力不足,太鼓部份就會黯然失色。
至於其他讀者會否同樣會被嚇一跳,懇請告知,讓我知道自己並非「孤苦伶仃」。
註:
(1) CD的原來/完整名稱,例如Compact Disc、雷射唱片、光碟等,總覺累贅或不夠親切,故此還是直呼CD。
(2) 當代日本最前衛的音符:「藝能山城組」 http://blog.sina.com.tw/newagemusic/article.php?entryid=59517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間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若果辯論也是一件武器,誰人用?如何用?
當我今天企圖「以今非古」批評古人傳承武術用語「不科學」時,應該理解時代的局限。不用陰陽五行丹道術語,難道指望古人懂得用微積分、向量、人體力學表述拳理?
中學時代已經直接閱讀原典,見前人走過的路,肯定一生受用。法國人透過培養學生深度思考;尤其是通過前人留下的智慧、筆觸,從不同角度,了解身處的複雜世界,比起靠盲目背誦或靠小聰明鑽營,更能應對或面對變幻莫測的未來。
我們這一輩對南丁格爾的認識,大多來自小學語文課本的「夜裡提燈」描述,然後評介她如何天使一般關顧病人,是護士的典範等等。但張文亮這本短篇傳記「南」,描繪的南丁格爾卻遠遠不止於此,小學課本的場景,不過是克理米亞戰地醫院中的一個小片段。
選枝、折枝可視作筆者在「血氣」與「求真」兩者的拉扯,基督教會折取其他文化枝椏,表面看來令教會紛紛擾擾,沒有統一口徑,但筆者看來,這才呈現天父所造的繽紛世界。
《時間裁縫師》真的十分肥皂劇,家庭倫理間諜戰爭愛情成長友誼甚麼也有一點點,是用心編寫的肥皂劇。
若果辯論也是一件武器,誰人用?如何用?
當我今天企圖「以今非古」批評古人傳承武術用語「不科學」時,應該理解時代的局限。不用陰陽五行丹道術語,難道指望古人懂得用微積分、向量、人體力學表述拳理?
中學時代已經直接閱讀原典,見前人走過的路,肯定一生受用。法國人透過培養學生深度思考;尤其是通過前人留下的智慧、筆觸,從不同角度,了解身處的複雜世界,比起靠盲目背誦或靠小聰明鑽營,更能應對或面對變幻莫測的未來。
我們這一輩對南丁格爾的認識,大多來自小學語文課本的「夜裡提燈」描述,然後評介她如何天使一般關顧病人,是護士的典範等等。但張文亮這本短篇傳記「南」,描繪的南丁格爾卻遠遠不止於此,小學課本的場景,不過是克理米亞戰地醫院中的一個小片段。
選枝、折枝可視作筆者在「血氣」與「求真」兩者的拉扯,基督教會折取其他文化枝椏,表面看來令教會紛紛擾擾,沒有統一口徑,但筆者看來,這才呈現天父所造的繽紛世界。
《時間裁縫師》真的十分肥皂劇,家庭倫理間諜戰爭愛情成長友誼甚麼也有一點點,是用心編寫的肥皂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平常聆聽的頌缽音樂清單,以及關於頌缽的起源和製作過程。文章中提到了不同的頻道和音樂,希望大家都能探索自己喜歡的音樂。
Thumbnail
因為朋友推薦的podcast聽到這本書的介紹,才知道這本書是我很喜歡的日本樂團YOASOBI將小說音樂化的「小說」,有一陣子我很喜歡YOASOBI輕快又奇妙的旋律,加上電音的快感,雖然聽不懂日文,但音樂把我帶進一個超現實世界,以前從來沒想過要把書找來看,因為podcast的介紹更加深了我的好奇。
Thumbnail
音樂與聲音療癒在當今社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手碟作為一種金屬打擊樂器,擁有柔和、空靈的音色,非常適合用於冥想音樂、靈性音樂或其他需要靜心的音樂。本文分享了幾位手碟演奏家的作品,,並介紹了手碟的起源和製作過程。
Thumbnail
  「當真能譜曲,但都是些簡易的小曲,多半是輕快的調子,旨在使人明白音律的好處。」歸終回答歌塵的疑問。   歌塵看上去依舊不甚高興,她說:「妳說,聽我撫琴時能感受其中意境,共感於心,那是因為譜寫曲子時,我費心將自身情感灌注其中,曲子代表的是作曲人所欲傾訴之事,是情感和故事的體現。」
Thumbnail
在串流媒體和線上購物盛行的現代,我們常常會覺得音樂隨手可得,但多數樂迷們還是嚮往在唱片行翻箱倒櫃尋找夢寐以求的專輯,又或是偶然發現那些從未聽聞過的樂團,而即使在今天,仍有無數精彩作品正等待著人們去發掘,像是車庫搖滾樂團Gin 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Thumbnail
要解釋為何日本至今實體唱片仍然興盛絕對不只一種說法,那更像是一種一代接著一代深根複雜的產業模式和文化情懷,雖然在串流音樂和年齡層的交接下影響難免,但我想,至少這輩子是無緣見到日本實體唱片滅亡的一天,這樣的氛圍對一個愛樂人來說實在深刻難以忘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思本之心》接續《思本進行曲》這是所有曾經待過思高儀隊的人都知曉的。〈思國〉管弦樂演奏,慷慨激昂陽剛的,不得不讓群眾聽出思高儀隊配樂不只是管弦樂樂團還有搖滾樂團一塊。當日阿杰王紹凱等大槍哥等人早已在訓練場上聽過,只是透過更高檔的音響播放,他們整個人顫抖著,心臟沸騰,精神抖擻得咬齒握拳。
Thumbnail
選曲:來自Yiruma的作曲,是一首屬於3/4拍的舞曲 -------------------------- 4/3那天的大地震, 似乎鋼琴也或多或少有震動到, 影片裡面彈到某一個音(琴絃似乎會發出有些金屬雜音聲), 今天彈到這首剛好特別明顯😵😂😳 ----------------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小時候,老家阿嬤床頭擺著一台24小時播著賣藥電台的攜帶式"喇吉歐"(Radio),收音機裡主持人口沫橫飛介紹貴得要死的仙丹妙藥,穿插著旋律大同小異的台語情歌,構築出我腦中代表童年的聽覺印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平常聆聽的頌缽音樂清單,以及關於頌缽的起源和製作過程。文章中提到了不同的頻道和音樂,希望大家都能探索自己喜歡的音樂。
Thumbnail
因為朋友推薦的podcast聽到這本書的介紹,才知道這本書是我很喜歡的日本樂團YOASOBI將小說音樂化的「小說」,有一陣子我很喜歡YOASOBI輕快又奇妙的旋律,加上電音的快感,雖然聽不懂日文,但音樂把我帶進一個超現實世界,以前從來沒想過要把書找來看,因為podcast的介紹更加深了我的好奇。
Thumbnail
音樂與聲音療癒在當今社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手碟作為一種金屬打擊樂器,擁有柔和、空靈的音色,非常適合用於冥想音樂、靈性音樂或其他需要靜心的音樂。本文分享了幾位手碟演奏家的作品,,並介紹了手碟的起源和製作過程。
Thumbnail
  「當真能譜曲,但都是些簡易的小曲,多半是輕快的調子,旨在使人明白音律的好處。」歸終回答歌塵的疑問。   歌塵看上去依舊不甚高興,她說:「妳說,聽我撫琴時能感受其中意境,共感於心,那是因為譜寫曲子時,我費心將自身情感灌注其中,曲子代表的是作曲人所欲傾訴之事,是情感和故事的體現。」
Thumbnail
在串流媒體和線上購物盛行的現代,我們常常會覺得音樂隨手可得,但多數樂迷們還是嚮往在唱片行翻箱倒櫃尋找夢寐以求的專輯,又或是偶然發現那些從未聽聞過的樂團,而即使在今天,仍有無數精彩作品正等待著人們去發掘,像是車庫搖滾樂團Gin 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Thumbnail
要解釋為何日本至今實體唱片仍然興盛絕對不只一種說法,那更像是一種一代接著一代深根複雜的產業模式和文化情懷,雖然在串流音樂和年齡層的交接下影響難免,但我想,至少這輩子是無緣見到日本實體唱片滅亡的一天,這樣的氛圍對一個愛樂人來說實在深刻難以忘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思本之心》接續《思本進行曲》這是所有曾經待過思高儀隊的人都知曉的。〈思國〉管弦樂演奏,慷慨激昂陽剛的,不得不讓群眾聽出思高儀隊配樂不只是管弦樂樂團還有搖滾樂團一塊。當日阿杰王紹凱等大槍哥等人早已在訓練場上聽過,只是透過更高檔的音響播放,他們整個人顫抖著,心臟沸騰,精神抖擻得咬齒握拳。
Thumbnail
選曲:來自Yiruma的作曲,是一首屬於3/4拍的舞曲 -------------------------- 4/3那天的大地震, 似乎鋼琴也或多或少有震動到, 影片裡面彈到某一個音(琴絃似乎會發出有些金屬雜音聲), 今天彈到這首剛好特別明顯😵😂😳 ----------------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小時候,老家阿嬤床頭擺著一台24小時播著賣藥電台的攜帶式"喇吉歐"(Radio),收音機裡主持人口沫橫飛介紹貴得要死的仙丹妙藥,穿插著旋律大同小異的台語情歌,構築出我腦中代表童年的聽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