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模灰的極致—毛森江の建築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清水模灰的極致 #毛森江の建築工作

週六很幸運的去了嘉義勇氣書房聽了銘傳大學建築教授對於Carlo Scarpa的分享,更幸運的是藉由這個演講,對這本書分享的26個案子中的其一有了很深的明白。

-

新舊

好好保存著舊的樣子、

整修舊了傾頹的部份讓它回歸初始的模樣、

將舊到壞了倒了的部份與新融合。


雖然說沒有一個絕對,但是哪樣才是比較好的呢。演講中我接受到的認知是第三項。毛先生在2004年臺南何宅的案子做了很棒的融合,總基地87坪中保留了59坪的古厝。「『……學習過去、融合現代、攜手走向未來,我們這個時代一定要想辦法讓其存在,否則一味的修整,在未來追憶建築時將會從過去跳到未來,現代發生的將無法存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Órlaaamnesia的沙龍
6會員
1內容數
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充滿了無法讀書的藉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停耕一段時間了,最近的生活完全進入另一個軌道,也沒多餘的空間去思考有的沒的,這篇簡單打打當記錄吧。 最近聽了一場講座,楠弘舉辦的【當代建築的永續共融與典範創新】,講者是龔書章教授......
Thumbnail
停耕一段時間了,最近的生活完全進入另一個軌道,也沒多餘的空間去思考有的沒的,這篇簡單打打當記錄吧。 最近聽了一場講座,楠弘舉辦的【當代建築的永續共融與典範創新】,講者是龔書章教授......
Thumbnail
房子是現在的我們看到的所有存在,空間像疊加成此時此刻的這個樣子,當我們說要去把什麼東西拆掉、「修回去」的時候,我們反而是把現在我們覺得那個存在的,實存的東西抹除掉,然後去修成一個我們從來都沒見過的東西。
Thumbnail
房子是現在的我們看到的所有存在,空間像疊加成此時此刻的這個樣子,當我們說要去把什麼東西拆掉、「修回去」的時候,我們反而是把現在我們覺得那個存在的,實存的東西抹除掉,然後去修成一個我們從來都沒見過的東西。
Thumbnail
依照上篇大家的建議,我開始進行大量翻閱資料以及蒐集各個學校的建築畢業設計作品,我打算將案例分析的內容分成4個部分,分析各個作品的相關議題是如何發展、基地選址的方法分析、針對設計的操作手法、最後建築型態的呈現。
Thumbnail
依照上篇大家的建議,我開始進行大量翻閱資料以及蒐集各個學校的建築畢業設計作品,我打算將案例分析的內容分成4個部分,分析各個作品的相關議題是如何發展、基地選址的方法分析、針對設計的操作手法、最後建築型態的呈現。
Thumbnail
太精彩的講座了!昨天聽完開心到忘了跟大家分享了!列表機的掃瞄機一直跟我作對呀!一直掃不出彩色.我承認我真的每天讓他工作太辛苦了! 今天會好好對他,擦拭他一下。 有興趣的還是可以讀陳茂雄老師的書喔!寫得更詳細更精彩
Thumbnail
太精彩的講座了!昨天聽完開心到忘了跟大家分享了!列表機的掃瞄機一直跟我作對呀!一直掃不出彩色.我承認我真的每天讓他工作太辛苦了! 今天會好好對他,擦拭他一下。 有興趣的還是可以讀陳茂雄老師的書喔!寫得更詳細更精彩
Thumbnail
午餐吃完,畫了張圖,但屋頂上色時, 已經毀了!就當毛胚屋吧! 畫畫的不純熟, 總讓我常上色時就已經不知道在哪了! 但下張再修正, 人生也是,常不是完美演出, 很多的糗態, 但一點一滴進步, 只要這一秒比上一秒有好的成長, 就給自己掌聲吧!
Thumbnail
午餐吃完,畫了張圖,但屋頂上色時, 已經毀了!就當毛胚屋吧! 畫畫的不純熟, 總讓我常上色時就已經不知道在哪了! 但下張再修正, 人生也是,常不是完美演出, 很多的糗態, 但一點一滴進步, 只要這一秒比上一秒有好的成長, 就給自己掌聲吧!
Thumbnail
石上純也(建築家)+田根剛(建築家)對談 收錄於LIXIL出版社「石上純也──Freeing Architecture」自由的建築』
Thumbnail
石上純也(建築家)+田根剛(建築家)對談 收錄於LIXIL出版社「石上純也──Freeing Architecture」自由的建築』
Thumbnail
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
Thumbnail
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