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俠聿:以個體能動性出發的建設性解構者──讀《作為隱喻的建築》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東方如何建立自身的批判座標軸?這是吾輩閱讀日本戰後作品的核心關懷,1980年代,後現代主義思潮進入東方知識人視野,大寫敘事的否定正構造著東亞地域的政治想像,日本的新左翼社群,就生長在戰後以主體建構為目的的啟蒙思潮;他們安保鬥爭中懷疑思索,68學潮面對信仰具體實踐之崩壞,冷戰終焉目睹不分新舊學院左翼的驚慌失措,終於形成特有的思維系譜。
《作為隱喻的建築》是柄谷行人跨越純文學批評之見證。甚麼是自然?甚麼是製作?丸山真男在其日本政治思想史為所謂無思想性的思想下了診斷書,承襲於福澤諭吉對名分論世界觀的反抗,日本樹立自身主體性的過程,每個個體必須基於你做了什麼,而不是在朱子統攝形而上、形而下的世界中永恆安定的位置進行評價,「すること」、「であること」兩大價值觀之間,一個進步的社會選擇依據前者運作。然後呢?批判之後,日本就會照批判者、戰後啟蒙者的想法,走向良性競爭,民主開放的康莊大道嗎?
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然而,從近代日本到現代日本,GHQ(駐日盟軍總司令)到戰後經濟復甦,前近代的思維已被徹底拋諸腦後,高樓大廈是都市的代名詞,解構的批評視角已然可以立足日本放眼世界,這或是一種悲哀,但悲哀之餘,實體的現代問題與批判方法已可移植和內化:都市規劃對都市空間的全面掌控,已然不是拿破崙三世的巴黎或殖民時代的台北可比擬的程度。
「被敲打的對象」是我慣常使用的分析手法,在本作,這個敲打的對象即形式主義,柏拉圖畢達哥拉斯數學觀之間的結合,塑造了建築意志依循自然存在之信念,這個建築具有文本兩歧性,既是指實體的建築,也是指知識論,我知道「我知道」這一信念之基本詮釋,這一信念在二十世紀遭逢連續打擊。胡塞爾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分別消解了兩者,裝作基督徒的樣子敵耶穌,結構破產了;柄谷的獨見則是汲取維根斯坦的外部攻擊方法,邏輯哲學論創造認知體制的建構可能,一個建築師也可以是建築工,柏拉圖式的分工,一個高尚的,體察天意(學院知識)的土木系畢業生,一個只會按表操課,不計算,憑感覺而無數理知識可言的工人,早已被打破,如今的工作在於如何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建築師。
在此,我們看到柄谷離開文藝批評的理由了,隨視野擴大,組織文本的織物以未知的模樣、未知的遊戲規則呈現,但這個遊戲規則是從文學自洽的系統向上尋找的,而非內裡。嘗試理解,將意味著柄谷成為一名真正從割裂的場域下,在差異下構造自己的建築的後現代主義者;柄谷不再是一名反抗、顛覆、創造場域的知識人,而是回歸福澤諭吉、丸山真男以降,以個體能動性出發的建設性解構者。
(補充:丸山真男在日本的思想中提到「是」(である)與「做」(する)兩個概念,說明其對日本倫理觀念考察,前者構造前近代的日本社會,但日本在近代化的過程中,以後者為倫理的社會卻仍未完成)
文:陳俠聿(試讀評論讀者)

《作為隱喻的建築》 柄谷行人 著

後結構主義中,建築的隱喩四處氾濫。 「解構」,唯有對「結構」的徹底追求,才可能達成。

★日本重量級思想家、左翼評論家柄谷行人思想工作的分水嶺,最後一本以「批判」視角考察現代知識體系、同時開始構築獨創體系的名著。
★透過哲學中常見的隱喻——建築,掃射哲學、數學、經濟體系、都市計畫、社會設計等領域,找出有可能實踐的社會主義,抵達對抗資本主義怪獸的終極目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意志一詞富含哲學意義,例如尼采曾批評哲學「追求真相的意志」走入死路,呆滯虛無,否定了人的生命。建築,則呼應西方晚近以德希達為首之解構思想。柄谷行人曾受解構批評家保羅.德曼之邀,至耶魯大學講授日本文學,這本書即反映他受德希達、德曼二人影響,並試圖提出己見之努力。
7/5(日)《從樂活到善終》新書分享會,因傳主王英偉醫師的好人緣,讓各界的貴賓和長官都前來參加,靜思書軒信義店的現場,湧入了100多位讀者。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 攝/張秋燕 他不只是一個醫生,也是醫學生的教科書。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醫務秘書李毅醫師,擔任現場主持人,回憶20年前到花蓮時,就遇到王英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心理學要從語言下手? 宋老師在一開場,就表明心理學要對語言學下功夫,他憶起幾年前和他的譯作《關係的存有》、《翻轉與重建》作者肯尼斯.格根見面時,就有跟他提過這一點,但格根似乎不以為然,反覺得那會殺了心理學。宋老師指出,他所說的語言學是站在較廣義的觀點來看的,可能格根尚未了解這點。知識奠定在語言上,思
黑人是野獸,黑人壞,黑人凶,黑人醜;瞧,一個黑人,他會冷,那個黑人在發抖,那個黑人發抖是因為他會冷,小男孩發抖是因為他怕那個黑人,黑人因為這種絞骨的陰冷而發抖,俊美的小男生之所以發抖,因為他認為那黑人是由於憤怒而發抖,白人小男孩投入母親的懷裡說:媽媽,那個黑人要吃我。
我寫這本書所抱持的目標,就是要告訴臨床工作者如何「逐步」和具有複雜創傷的兒童工作的「方法」。全書對於 EMDR 治療的八個階段都有詳盡的探索,並在每一個治療階段都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技巧和策略,以清晰、實際、具體、創意的方式來幫助難以治療的兒童。
意志一詞富含哲學意義,例如尼采曾批評哲學「追求真相的意志」走入死路,呆滯虛無,否定了人的生命。建築,則呼應西方晚近以德希達為首之解構思想。柄谷行人曾受解構批評家保羅.德曼之邀,至耶魯大學講授日本文學,這本書即反映他受德希達、德曼二人影響,並試圖提出己見之努力。
7/5(日)《從樂活到善終》新書分享會,因傳主王英偉醫師的好人緣,讓各界的貴賓和長官都前來參加,靜思書軒信義店的現場,湧入了100多位讀者。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 攝/張秋燕 他不只是一個醫生,也是醫學生的教科書。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醫務秘書李毅醫師,擔任現場主持人,回憶20年前到花蓮時,就遇到王英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心理學要從語言下手? 宋老師在一開場,就表明心理學要對語言學下功夫,他憶起幾年前和他的譯作《關係的存有》、《翻轉與重建》作者肯尼斯.格根見面時,就有跟他提過這一點,但格根似乎不以為然,反覺得那會殺了心理學。宋老師指出,他所說的語言學是站在較廣義的觀點來看的,可能格根尚未了解這點。知識奠定在語言上,思
黑人是野獸,黑人壞,黑人凶,黑人醜;瞧,一個黑人,他會冷,那個黑人在發抖,那個黑人發抖是因為他會冷,小男孩發抖是因為他怕那個黑人,黑人因為這種絞骨的陰冷而發抖,俊美的小男生之所以發抖,因為他認為那黑人是由於憤怒而發抖,白人小男孩投入母親的懷裡說:媽媽,那個黑人要吃我。
我寫這本書所抱持的目標,就是要告訴臨床工作者如何「逐步」和具有複雜創傷的兒童工作的「方法」。全書對於 EMDR 治療的八個階段都有詳盡的探索,並在每一個治療階段都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技巧和策略,以清晰、實際、具體、創意的方式來幫助難以治療的兒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而推薦《松田行正的設計探偵》的原因有二:第一、它深入淺出、涵括全面,可同時提供設計者或一般讀者較全面的「設計」綱目和歷史源流;第二、這本書可以大致窺探出松田行正寫作的動機、模式與目的。
與我深交的朋友知道,我閱讀的範圍廣泛,但是仍然有所聚焦的。況且,我早就悟到「人生有涯,有所取捨」的道理,自然不敢自陷於胡亂讀書的泥潭。當我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的時候,我就收到日本朋友(6月26日)轉傳的書訊。K現在任教於東京的明治大學講授中國哲學,約莫二十餘年前,亦曾隨夫婿來台居住多年,在文化領域上是
Thumbnail
  張永和,美籍華裔建築師,建築教育家。波爾州立大學環境設計學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學碩士,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邁向通用建築》為張建築師今年4/25在東海演講,在此感謝東海將演講公開上傳。   筆者大學時張建築師曾至淡江演講,具體講了什麼已忘得一乾二凈,只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一般所說的「三觀」,如「刷新三觀」、「毀三觀」、「三觀不正」等,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稱。本書所指的卻是副標題的:「關於建築的本體論、知識論、實踐論」。作者為中國建築學者張欽楠(1947-),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師》及翻譯弗蘭普頓(Frampton, 1930)的《現代建築─一
Thumbnail
  在連續四周聽完王增榮(下稱王大)的課後,有種感覺是從沒在建築系感受過的,即一種與生命呼應震動的感覺,這種感覺過去不是沒有,但多數是在哲學課上,如今在談論建築的課上感受到,可見王大的評論有碰觸到建築的核心。   王大表示,這四堂課都是以他的感覺、他認為的方式談論,意思就是不談學術理論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本文章深入探討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轉變,包括後現代主義的興起及其對城市設計的影響。從CIAM的討論到結構主義的空間組織,再到解構主義的材料與符號重塑,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社會文化的潮流,也揭示了建築師在面對多元化需求時的思考挑戰與創新嘗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而推薦《松田行正的設計探偵》的原因有二:第一、它深入淺出、涵括全面,可同時提供設計者或一般讀者較全面的「設計」綱目和歷史源流;第二、這本書可以大致窺探出松田行正寫作的動機、模式與目的。
與我深交的朋友知道,我閱讀的範圍廣泛,但是仍然有所聚焦的。況且,我早就悟到「人生有涯,有所取捨」的道理,自然不敢自陷於胡亂讀書的泥潭。當我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的時候,我就收到日本朋友(6月26日)轉傳的書訊。K現在任教於東京的明治大學講授中國哲學,約莫二十餘年前,亦曾隨夫婿來台居住多年,在文化領域上是
Thumbnail
  張永和,美籍華裔建築師,建築教育家。波爾州立大學環境設計學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學碩士,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邁向通用建築》為張建築師今年4/25在東海演講,在此感謝東海將演講公開上傳。   筆者大學時張建築師曾至淡江演講,具體講了什麼已忘得一乾二凈,只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一般所說的「三觀」,如「刷新三觀」、「毀三觀」、「三觀不正」等,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稱。本書所指的卻是副標題的:「關於建築的本體論、知識論、實踐論」。作者為中國建築學者張欽楠(1947-),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師》及翻譯弗蘭普頓(Frampton, 1930)的《現代建築─一
Thumbnail
  在連續四周聽完王增榮(下稱王大)的課後,有種感覺是從沒在建築系感受過的,即一種與生命呼應震動的感覺,這種感覺過去不是沒有,但多數是在哲學課上,如今在談論建築的課上感受到,可見王大的評論有碰觸到建築的核心。   王大表示,這四堂課都是以他的感覺、他認為的方式談論,意思就是不談學術理論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本文章深入探討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轉變,包括後現代主義的興起及其對城市設計的影響。從CIAM的討論到結構主義的空間組織,再到解構主義的材料與符號重塑,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社會文化的潮流,也揭示了建築師在面對多元化需求時的思考挑戰與創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