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gen的起步與重生……從哪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原本已經寫了半篇文章,講我從前的客戶Luxgen為什麼會是現在的狀況;但是寫到一半覺得,雖然有一些數據支持,但自己的臆測部分還是太多,不夠科學,所以放棄,重寫一篇。

來源:Luxgen官網
中秋連假,國內汽車界出現震撼彈,被視為前執行長嚴凱泰畢生夢想的納智捷董事長換人,過去貫徹嚴凱泰品牌夢的集團二把手陳國榮請辭,同步卸任副執行長。連續兩周裕隆話題不斷,先是宣布實施華創廠辦合一,再來又是人事布局,嚴陳莉蓮的大動作,真能救納智捷?
──裕隆鐵娘子連揮兩重刀 救得了嚴凱泰的納智捷?
除了媒體上報導的原因之外,先講兩點不科學的:
  1. 從產品開發初期就把中國市場看得太重(這一點我有些根據,但仍然是臆測),但卻沒有得到預期的回饋。
  2. 初期目標設定就是「造出能在中國大賣的車」,而不是「造出XX級距中最好的車」或是「一輛好的世界車」(我的臆測),直接越級挑戰,但自己又沒有掌握獨特的技術或設計。
這兩件事,其實也可以說是同一件事。
要先說的是,把主力市場設定在中國,並不是不對或不可以;如果能打進中國市場、一年賣個100萬台賺大錢,當然是你的本事,完全沒有問題。
然而事情有這麼容易嗎?「針對XX市場設計車子,XX市場就一定會埋單」這樣嗎?更不要說還有其他不可預期的因素、強大的競爭、同一市場不同區塊天差地遠的需求,以及網路時代的酸民意見,都有很強的殺傷力。
雖然中國有十幾億人口,但每年買新車的族群只有其中一部分、又要給至少幾十家車廠分;其中只要有幾個具影響力的潛在用戶或媒體說你爛,那一年的努力就算完了。
雖然每一家車廠都可能有這樣的遭遇,但你的產品和團隊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可以熬得過來?
我的不科學說法,就是Luxgen十幾年來花了這麼多錢,只是想打造出一個討好中國市場(這句話沒有政治意味,純講消費市場)的汽車品牌;但這些投資轉換成讓Luxgen可以在全球市場跟豐田、現代、甚至吉利或比亞迪競爭的技術和品牌成果,卻是完全不成比例的。
納智捷近年來銷售低迷,已經是不爭事實。根據台灣監理站統計數字,納智捷品牌汽車2018年在台灣銷售9,690輛,但今(編按:2019)年1~8月銷售僅3,059輛,8個月的銷量尚不及某些熱門車款一個月的銷售,自有品牌夢碰到了嚴厲的挑戰。
──裕隆集團納智捷人事大地震 國產汽車品牌即將走到盡頭?
你說Luxgen沒有嘗試或努力過全球其他市場嗎?有,並不是沒有。他們在中東、東南亞、中南美都有外銷成績(某一年在中東某車展的英文行銷手冊還是我寫的)。
然而一來出手時機已晚(遠晚於早進去的Toyota、晚進去的韓國現代)、二來產品不夠出色、三來在地市場服務也不如其他老品牌強,所以並不算非常成功、產品也打不進歐美等先進國家的汽車大市場。
或許換個角度看,Luxgen還在走韓國現代汽車走過的路:當時現代的產品爛又醜、但價格便宜(最適合買給高中畢業生當禮物到處撞、或是當買菜車)。
但現代一直沒有放棄,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藉由產品設計更新、質感提升、撞擊測試成績拉高等方式,成為中階品牌。
近年來,現代更仿效當年日本車廠的「高級副牌」(例如Lexus之於Toyota)方式,以Genesis高級車系打進了「雙B等級」的精品轎車市場;現在,現代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跟過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這一段路,現代汽車走了40年。我並不是要說Luxgen也會、或是也要這樣走;終究時空背景不同、市場狀況也天差地遠,即使全盤照抄,得到的結果並不一定相同。
只是說,如果Luxgen仍然只想走中國市場,那麼今天的問題恐怕會一再發生;而如果它從今天起想擁抱全球市場,那麼韓國現代走過的路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故事。
在汽車業,想不經過長時間消費者考驗而成功的,如果是「極少量手工打造怪物超跑」之類的模式,或許還有機會一鳴驚人;然而在真實世界裡,想在技術上或市場經營上越級打怪的,通常都會被打到寶物掉滿地、回新手村重練。
先把台灣的Toyota計程車、中國的現代或大眾計程車當做目標市場,好好經營平價市場,在設計、製造、量產、服務、產品耐用度、品牌形象上確實練兵,再求往上、往多擴展,或許是方法之一。

題外話1:大約10年前我到北京上海時,街上的計程車絕大多數都是「上海大眾」或「一汽大眾」(也就是Volkswagen品牌)的車子,但近年來幾乎全部都是韓國現代出品。你覺得,現代的戰略是怎麼做的?
題外話2:這邊就不討論電動車的事情了。因為電動車(以它目前相對小的市場而言,尤其是中國)競爭太過激烈、成熟新產品也多,Luxgen/華創車電的競爭力更低。
題外話3:雖然我不是很愛「Luxgen」這個品牌名稱和它的商標設計,不過這不是重點、也不是造成現況的主要原因(請參閱以下引文的後半段):

但無論如何,Luxgen究竟還是個(包括華創車電在內,也拿了不少稅金補助)台灣品牌,如果能夠成功,究竟也還是件好事。
除了給予祝福之外,我更想看到的是Luxgen在新的領導階層和新的策略之下,有些不同於以往的方向和做法;或許得花(幾)十年的時間,但期待最終仍能在全球市場大放異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中文行銷文案寫得不錯、但剛開始學寫英文文案的人,經常會忽略掉中英文之間詞性用法和用途的差異;我最近做了一個案子,對業主也有這樣的說明。在這裡,就藉由這個例子來分享一下經驗。
被稱為「宅物」的東西很多,但網路、動漫、AV這三樣是最常出現在我朋友圈(或者說是「同溫層」)的幾個選擇。
有朋友問我,這句出自佛教金剛經的話該怎麼翻譯。於是想了一下,並且記錄下來這可以怎麼「用英文表達」(跟「翻譯」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意思)。
一位客戶丟了一句話過來,說是她的朋友問的,問下面這句標語該怎麼寫成英文;以下就是英文版標語的思考過程。
有人跟我堅持翻譯要照字算(尤其是堅持一字一元已經很高的那種),我就跟他說:「你幫我翻『床前明月光……』,翻到好我給你20塊。」
可能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在開公司很久之後才知道,必須要有員工出勤紀錄供勞動局檢查之用,否則可能會遭到處罰。
許多中文行銷文案寫得不錯、但剛開始學寫英文文案的人,經常會忽略掉中英文之間詞性用法和用途的差異;我最近做了一個案子,對業主也有這樣的說明。在這裡,就藉由這個例子來分享一下經驗。
被稱為「宅物」的東西很多,但網路、動漫、AV這三樣是最常出現在我朋友圈(或者說是「同溫層」)的幾個選擇。
有朋友問我,這句出自佛教金剛經的話該怎麼翻譯。於是想了一下,並且記錄下來這可以怎麼「用英文表達」(跟「翻譯」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意思)。
一位客戶丟了一句話過來,說是她的朋友問的,問下面這句標語該怎麼寫成英文;以下就是英文版標語的思考過程。
有人跟我堅持翻譯要照字算(尤其是堅持一字一元已經很高的那種),我就跟他說:「你幫我翻『床前明月光……』,翻到好我給你20塊。」
可能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在開公司很久之後才知道,必須要有員工出勤紀錄供勞動局檢查之用,否則可能會遭到處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網路上經典的酸Luxgen段子,真的挺好笑的。 這個文章重點其實倒不是Luxgen有多爛,而是體現了中國廠商社群經營的專業和犀利,一篇小文章可以幫比亞迪抵過幾億元的廣告,然後輕輕鬆鬆把Luxgen消滅。像裕隆、宏達電這種連基本行銷和公關都做不好的土財主型廠商,哪知道怎麼對抗,只能被人家秋風掃落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和泰車的兩大品牌Toyota與Lexus在台灣人心中絕對是品質的保證,兩個品牌在台灣的市占率合計達三分之一,有著響亮的品牌作為堅強的後盾,不管是車輛的銷售或是延伸出去的周邊服務,絕對都是獲利的保證。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4月國產車逆轉擺脫連兩個月衰退陰霾,是好消息。讓人眼睛一亮的是,Top20中市佔率擴張Top5,有3家MG、納智捷、Nissan同屬於裕隆汽車集團。(文/張維) 衰退期來臨?!2024年4月,台灣轎車銷量持續第3個月衰退。 據了解,2024年4月轎車總銷量3萬810輛,同期衰退4
Thumbnail
(圖片/納智捷) 裕隆汽車旗下自有品牌納智捷 (LUXGEN) 的純電休旅車N7近期交車量再創新高,持續展現其在電動車市場的強勁表現。根據最新數據顯示,N7在4月份交車量已突破千輛大關,達到1,055輛,成功奪得單月電動車銷售冠軍的頭銜。 這項成就不僅是 N7 自 3 月份首次上路以來交
Thumbnail
「台灣4月新車銷量出爐:整體市場呈現疲軟態勢」 台灣汽車市場在農曆新年紅利結束、距離競賽月尚有一段時間的影響下,於4月份呈現疲軟的銷售表現。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總市場銷量為37,038台,較去年同期減少3.1%,月減更達10.3%。這一趨勢表明,消費者購買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儘管整體市
Thumbnail
早期台灣為了發展國產汽車,以高關稅方式來保護相關產業。但經過了50年,國產品牌並沒有起色,收到補助的都是外國品牌在台灣的組裝車,打著國產的名義跟政府拿補助,價格更是直接比原產地貴上2~3倍車價,相當昂貴。
Thumbnail
前言 在日產國際分工體系下,裕隆日產汽車仍積極創造符合華人品味的優勢車種,將市場從台灣推向亞洲,面對許多國際大廠的強勢競爭,裕隆日產汽車在設計、 研發、行銷、服務等方面,皆以提供『創新產品與服務』為要務,將提高顧客滿意度作為裕隆日產汽車的終極目標,矢志成為汽車產業「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 的標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網路上經典的酸Luxgen段子,真的挺好笑的。 這個文章重點其實倒不是Luxgen有多爛,而是體現了中國廠商社群經營的專業和犀利,一篇小文章可以幫比亞迪抵過幾億元的廣告,然後輕輕鬆鬆把Luxgen消滅。像裕隆、宏達電這種連基本行銷和公關都做不好的土財主型廠商,哪知道怎麼對抗,只能被人家秋風掃落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和泰車的兩大品牌Toyota與Lexus在台灣人心中絕對是品質的保證,兩個品牌在台灣的市占率合計達三分之一,有著響亮的品牌作為堅強的後盾,不管是車輛的銷售或是延伸出去的周邊服務,絕對都是獲利的保證。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4月國產車逆轉擺脫連兩個月衰退陰霾,是好消息。讓人眼睛一亮的是,Top20中市佔率擴張Top5,有3家MG、納智捷、Nissan同屬於裕隆汽車集團。(文/張維) 衰退期來臨?!2024年4月,台灣轎車銷量持續第3個月衰退。 據了解,2024年4月轎車總銷量3萬810輛,同期衰退4
Thumbnail
(圖片/納智捷) 裕隆汽車旗下自有品牌納智捷 (LUXGEN) 的純電休旅車N7近期交車量再創新高,持續展現其在電動車市場的強勁表現。根據最新數據顯示,N7在4月份交車量已突破千輛大關,達到1,055輛,成功奪得單月電動車銷售冠軍的頭銜。 這項成就不僅是 N7 自 3 月份首次上路以來交
Thumbnail
「台灣4月新車銷量出爐:整體市場呈現疲軟態勢」 台灣汽車市場在農曆新年紅利結束、距離競賽月尚有一段時間的影響下,於4月份呈現疲軟的銷售表現。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總市場銷量為37,038台,較去年同期減少3.1%,月減更達10.3%。這一趨勢表明,消費者購買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儘管整體市
Thumbnail
早期台灣為了發展國產汽車,以高關稅方式來保護相關產業。但經過了50年,國產品牌並沒有起色,收到補助的都是外國品牌在台灣的組裝車,打著國產的名義跟政府拿補助,價格更是直接比原產地貴上2~3倍車價,相當昂貴。
Thumbnail
前言 在日產國際分工體系下,裕隆日產汽車仍積極創造符合華人品味的優勢車種,將市場從台灣推向亞洲,面對許多國際大廠的強勢競爭,裕隆日產汽車在設計、 研發、行銷、服務等方面,皆以提供『創新產品與服務』為要務,將提高顧客滿意度作為裕隆日產汽車的終極目標,矢志成為汽車產業「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 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