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品的理想樣貌-無伴奏大提琴作品-〈Sept Papillon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除了電子與後製作品,當代作品對於原聲樂器演奏應該要有怎樣的思維或哲學性探討呢?在此我淺顯地使用芬蘭女作曲家Kaija Saariaho於2000年完成的的無伴奏大提琴作品〈Sept Papillons〉來談談我心目中理想的當代作品應該呈現的樣貌以及美學觀。


1. 器樂演奏技巧運用:
當代作品的創作時期,由於已經歷經了數百年西方音樂歷史並且累積了可觀的作曲理論及作品,因此對於一項樂器的演奏技法與極限應該更為寬廣。當代作曲家的使命之一就是妥善地運用這些累積下來開發完備的樂器音色來傳達他內心的理想音色。如果當代作曲家只會運用莫札特、貝多芬等人的手法來譜寫他內心的音樂,我們無法批評他的作品技巧拙劣,但也不可能認為他能夠站在莫札特、貝多芬等人之上而有立足之地。

Kaija Saariaho的這部作品「Sept Papillons」當中,適當地運用了弦樂器已被妥善運用的演奏技巧諸如sul ponticello(近橋演奏)、sul tasto(近指板演奏)、natural harmonic(自然泛音)、左手撥弦、senza arco(左手指敲打指板以發出音高),並且善於運用左右手壓力變化來改變演奏音色。而natural harmonic(自然泛音)部分,作曲家相當擅長運用泛音列來架構出一個趨近於D大調(有時是b小調)的調性;甚至在無法發出自然泛音的音高,使用人工泛音來補足。

2. 意象描述:
既然這作品與蝴蝶有關,七個樂章當中便各有相關手法來引領聽者感受到蝴蝶翩然的姿態。最多出現的方式,就是左手利用兩個不同的泛音來顫音,這樣展現出來的音色相當輕盈,還有一種模糊曖昧性,像是在進行單一或少數蝴蝶的特寫;另一種是用右手顫弓,這樣呈現出來的音色通常較重,再利用近橋演奏以及遠橋演奏的轉換,還有爆裂音色的使用,有時會讓人感受到數量龐大的蝴蝶群飛舞。

音色的轉換也是作曲家使用相當頻繁的手法,除了前述近橋演奏以及遠橋演奏的轉換以外,左手也有實音與泛音轉換的技巧,還有利用弓壓呈現正常音色與爆裂音色轉換,某些片段會讓人聯想蝴蝶的蛻變,這是屬於比較不同層次的意象描寫。

3. 哲學性以及美學呈現:
每個時期的作曲家,對於人性、大自然、個人情感與社會情節多有所著墨,而Kaija Saariaho的這首作品「Sept Papillons」,則讓人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界瞬息萬變的面貌。以往有許多器樂作曲家寫過關於蝴蝶的作品,像是法國的Faure利用連弓拉奏快速音群、捷克的Popper利用快速分弓拉奏快速音群,無不是用某些手法來呈現他們所看見的蝴蝶飛舞姿態。然而在今日來看,雖有巧思,但作曲技法未免單調。

Kaija Saariaho的「Sept Papillons」,對於蝴蝶的姿態、生命蛻變,甚至是在大自然中相互依存的生態,我想,不僅僅是觀察敏銳,還想得透徹,甚至套用人類生命的各種歷練蛻變,竟也毫無違和。這樣思維之下創作的作品,演奏者與聆聽者不自覺地感受到「無常」,也就是佛家思想中當所認為的:每一「瞬」皆不同,稍縱即逝,不但無法複製也不能回到相同的「瞬」。

由於許多手法皆已被前人廣泛運用,二十世紀以來作曲家們不斷地嘗試新的手法、發展新的規則來限制作曲(例如十二音列技法),雖然許多人無法馬上接受這些乍聽之下不甚悅耳的作品,但要真正理解一部作品,除了從感官訓練以外,還要從更多面向去思考作品背後的意涵,也因此現代作曲家或許越來越孤獨,但其成就也更非凡。

註:
北歐芬蘭出身的女作曲家Kaija Saariaho,作品中偶有東方哲學作為根基。建議可欣賞她的〈Six Japanese Gardens〉,看她如何用電腦音效與打擊樂器重新塑造她心中的日本庭園。


*本文原刊載於MPlus云閱讀


歡迎前往嵐音社FB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我們的最新動態!
更歡迎您訂閱嵐音社Youtube頻道,收看大提琴教學影片!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很讚,歡迎您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700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放風箏樂團由古箏才女許嫚烜與手風琴演奏家蔡偉靖組成,2023年發行首張創作專輯《蒂卡波的星空》,以流行演奏、爵士、電子等近代音樂元素,重譯來自歐美的香頌、探戈、佛朗明哥,與東方經典漁舟唱晚,以及台灣原住民的大地音調。手風琴和古箏重構東西兩方古老鮮明的文化圖騰,將地球上美麗且獨特的景觀、生物蒐羅呈現。
Thumbnail
放風箏樂團由古箏才女許嫚烜與手風琴演奏家蔡偉靖組成,2023年發行首張創作專輯《蒂卡波的星空》,以流行演奏、爵士、電子等近代音樂元素,重譯來自歐美的香頌、探戈、佛朗明哥,與東方經典漁舟唱晚,以及台灣原住民的大地音調。手風琴和古箏重構東西兩方古老鮮明的文化圖騰,將地球上美麗且獨特的景觀、生物蒐羅呈現。
Thumbnail
想像一個人對音樂的熱愛、工作的熱忱,不管婚前還是產後,對她來說,音樂就是她生命中的魂,生活中的根,這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想像一個人對音樂的熱愛、工作的熱忱,不管婚前還是產後,對她來說,音樂就是她生命中的魂,生活中的根,這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最理想的音樂就是你常常不知不覺就把它聽完了;而你稍微抽出一點注意力來聽它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如此」!這樣的音樂,少一點存在感,多一點疏離感,但這疏離不是你與它之間的隔閡使然,而是它「自然」。
Thumbnail
最理想的音樂就是你常常不知不覺就把它聽完了;而你稍微抽出一點注意力來聽它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如此」!這樣的音樂,少一點存在感,多一點疏離感,但這疏離不是你與它之間的隔閡使然,而是它「自然」。
Thumbnail
世界名曲往往是旋律動人、雅俗共賞的,能夠演奏這樣的世界名曲,對於學習樂器的人來說,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但是這往往也意味著,我們要在較為複雜、困難的技巧上琢磨,無論是音準、音樂性的細膩度。希望各位能夠跨越這道牆,有天能夠愉快地拉奏這首樂曲。
Thumbnail
世界名曲往往是旋律動人、雅俗共賞的,能夠演奏這樣的世界名曲,對於學習樂器的人來說,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但是這往往也意味著,我們要在較為複雜、困難的技巧上琢磨,無論是音準、音樂性的細膩度。希望各位能夠跨越這道牆,有天能夠愉快地拉奏這首樂曲。
Thumbnail
這首選自巴哈的鍵盤組曲,作品編號BWV822,原為G小調,為了教學方便,鈴木大提琴改為C小調。 這首嘉禾舞曲,在原來的作品中,完整的名稱是「Gavotte en Rondeau」,也就是「輪旋曲式」的嘉禾舞曲。因此我們先來簡單講解何謂「輪旋曲式」:
Thumbnail
這首選自巴哈的鍵盤組曲,作品編號BWV822,原為G小調,為了教學方便,鈴木大提琴改為C小調。 這首嘉禾舞曲,在原來的作品中,完整的名稱是「Gavotte en Rondeau」,也就是「輪旋曲式」的嘉禾舞曲。因此我們先來簡單講解何謂「輪旋曲式」:
Thumbnail
為何 聲音如同生命一般,沒有空氣,便無法活命? 本節討論許多樂器發聲的共同概念, 還有,何謂好琴?
Thumbnail
為何 聲音如同生命一般,沒有空氣,便無法活命? 本節討論許多樂器發聲的共同概念, 還有,何謂好琴?
Thumbnail
作曲手法只是創作的手段,最重要的還是音樂本身的呈現。
Thumbnail
作曲手法只是創作的手段,最重要的還是音樂本身的呈現。
Thumbnail
這是鈴木教材到目前為止最複雜的變奏,但是抽絲剝繭,從中尋找相似之處,對練習會有很大幫助喔!而右手換弦與連弓的音色相當重要,避免雜音而使得整首曲子聽起來心浮氣躁!
Thumbnail
這是鈴木教材到目前為止最複雜的變奏,但是抽絲剝繭,從中尋找相似之處,對練習會有很大幫助喔!而右手換弦與連弓的音色相當重要,避免雜音而使得整首曲子聽起來心浮氣躁!
Thumbnail
對於蝴蝶的姿態、生命蛻變,甚至是在大自然中相互依存的生態,我想,不僅僅是觀察敏銳,還想得透徹,甚至套用人類生命的各種歷練蛻變,竟也毫無違和。這樣思維之下創作的作品,演奏者與聆聽者不自覺地感受到「無常」,也就是佛家思想中當所認為的:每一「瞬」皆不同,稍縱即逝,不但無法複製也不能回到相同的「瞬」。
Thumbnail
對於蝴蝶的姿態、生命蛻變,甚至是在大自然中相互依存的生態,我想,不僅僅是觀察敏銳,還想得透徹,甚至套用人類生命的各種歷練蛻變,竟也毫無違和。這樣思維之下創作的作品,演奏者與聆聽者不自覺地感受到「無常」,也就是佛家思想中當所認為的:每一「瞬」皆不同,稍縱即逝,不但無法複製也不能回到相同的「瞬」。
Thumbnail
或許因為舒伯特慢慢感受到死亡的逼近,這段時期完成的作品如聯篇歌曲【冬之歌】、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改編自同名藝術歌曲)等,都讓人感到一股孤寂與淒涼;但又由於舒伯特平易近人、體貼關懷人性的個性,這些作品又不時地像是濃厚的雲當中透出的一點陽光,陪伴著秋冬旅人孤獨地走下去。
Thumbnail
或許因為舒伯特慢慢感受到死亡的逼近,這段時期完成的作品如聯篇歌曲【冬之歌】、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改編自同名藝術歌曲)等,都讓人感到一股孤寂與淒涼;但又由於舒伯特平易近人、體貼關懷人性的個性,這些作品又不時地像是濃厚的雲當中透出的一點陽光,陪伴著秋冬旅人孤獨地走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