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演奏樂(60)春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流行音樂亦是一種「藝術」,那是經歷了很多人的摸索與嘗試所得出來的經驗,隨著城市愈趨快速的生活節奏,揚棄了古典的冗贅。「現代」這個形容詞,在餐飲而言就有即食文化,在音樂歌曲而言就有「標準長度」,在那三兩分鐘內就要激起音頻上最大的共嗚,這是創作人夢寐以求的新境界,十多個音符彈射出來,便讓人目瞪口呆,驚為天人,這樣的功力,不用人為去宣傳,甫一發布立時就成為經典,阿根廷鋼琴家Raul di blasio 所演繹的《Spring Rain》就有這樣的高度。


Raul di blasio《Spring Rain》


上世紀 Disco 風格的音樂席捲全球,這「全球」絕不誇張,很多經典演奏樂都被大師們改編成 Disco 版本,例如 Paul Mauriat 手底下就有《 La reine de Saba》及自己成名曲《Love is Blue》編成 Disco 風格, Percy Faith 也將自己的成名經典《A Summer Place》如法泡制,後人對此卻有批判的反響,將經典改成 Disco 版本是自毀長城,因為這些新創作不能跟本身有過的經典相題並論,甫一比較就原形畢露。於是最後期竟然論說 Disco 音樂與垃圾無異。


然而 Disco 這風格本身是有自己經典的,只在開始創作時立下堅定的意志,一些歌曲證實出 Disco 其實也是具有自己迷人的樂風,阿根廷音樂巨人 Bebu Silvetti 的成名作就是《Spring Rain》,南美樂師們大都擁有相同的迷人氣質,他們都有能力將古典、爵士樂、拉丁音樂等等混成一爐,由於出色的音色觸角,當他有意用 Disco 去創作時,就點燃了這樣的火花:

Bebu Silvetti《Spring Rain》


曾介紹過的純音樂之之后《Love's Theme》本身也是迷人的 Disco 風格被遺忘的演奏樂

被遺忘的演奏樂(6) 《Love's Theme》Barry White


Barry White 經典 Disco 樂風 《Love's Theme》


我的目標,是要介紹 100 首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





avatar-img
116會員
538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vid T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Raul Di Blasio 生於阿根廷,長於阿根廷,他的演繹作品很多都是南美流行 曲,不但讓聽眾可以一窺南美流行音樂的魅力,更叫人訝異於這是一個十分 愛樂的民族,他們亦摸索出鋼琴配合管弦樂的那種震撼力,因此 Raul Di Blasio 的演奏通常就像輕音樂團的音樂會。
Richard Clayderman《Ballade pour Adeline》 有關法國「Delphine–公司」的傳奇,這是五輯中最後的一輯,亦是達芬五虎中最成功的人物出場,他就是當代的鋼琴王子「Richard Clayderman」。「達芬唱片公司」在 1974年 起始成立, O
Jean-Claude Borelly《Dolannes Melodie 》 之前三輯一連串介紹了法國「Delphine – 達芬唱片公司」在 1974年 起始成立的野心, Olivier Toussaint 是商業奇才, Paul de Senneville是樂壇高手,他們要精挑細選
Jean Philippe Audin 《Toute Une Vie 只此一生》 對於「樂師」在另外一個角度而言,成名作是否一種羈絆?如果一生的事業,總是無法超逾賴以成名的初期起始飛升之作,是否一種遺憾? Jean Philippe Audin 1955年生於法國,極其熱愛演奏大提琴,日
Nicolas De Angelis 《Quelquer Notes Pour Anna 安娜小箋》 Olivier Toussaint 在法國樂壇是一位大忙人,Paul de Senneville 可以說是他的御用作曲家,兩人合作的創造簡直左右了樂壇舞台,他們在 1974 年成立了「Delp
Ron Goodwin 《Theme From 633 Squadron》 偉大的創作是怎樣產生的?歷史上有過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中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亦有過太多的感人事跡,戰事結束不久,很多「名」戰役場景被撰文成書,這裡面看到另一種「文學寫作」,字裡行間包含了「官階」、「武器型號」、「地
Raul Di Blasio 生於阿根廷,長於阿根廷,他的演繹作品很多都是南美流行 曲,不但讓聽眾可以一窺南美流行音樂的魅力,更叫人訝異於這是一個十分 愛樂的民族,他們亦摸索出鋼琴配合管弦樂的那種震撼力,因此 Raul Di Blasio 的演奏通常就像輕音樂團的音樂會。
Richard Clayderman《Ballade pour Adeline》 有關法國「Delphine–公司」的傳奇,這是五輯中最後的一輯,亦是達芬五虎中最成功的人物出場,他就是當代的鋼琴王子「Richard Clayderman」。「達芬唱片公司」在 1974年 起始成立, O
Jean-Claude Borelly《Dolannes Melodie 》 之前三輯一連串介紹了法國「Delphine – 達芬唱片公司」在 1974年 起始成立的野心, Olivier Toussaint 是商業奇才, Paul de Senneville是樂壇高手,他們要精挑細選
Jean Philippe Audin 《Toute Une Vie 只此一生》 對於「樂師」在另外一個角度而言,成名作是否一種羈絆?如果一生的事業,總是無法超逾賴以成名的初期起始飛升之作,是否一種遺憾? Jean Philippe Audin 1955年生於法國,極其熱愛演奏大提琴,日
Nicolas De Angelis 《Quelquer Notes Pour Anna 安娜小箋》 Olivier Toussaint 在法國樂壇是一位大忙人,Paul de Senneville 可以說是他的御用作曲家,兩人合作的創造簡直左右了樂壇舞台,他們在 1974 年成立了「Delp
Ron Goodwin 《Theme From 633 Squadron》 偉大的創作是怎樣產生的?歷史上有過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中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亦有過太多的感人事跡,戰事結束不久,很多「名」戰役場景被撰文成書,這裡面看到另一種「文學寫作」,字裡行間包含了「官階」、「武器型號」、「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1967年由Scott McKenzie創作的熱門歌曲《San Francisco》,該曲一度在美國和歐洲引起熱潮,吸引大量年輕人造訪這座城市。此外,70年代大量輕音樂團體以古典樂風格重編流行曲,文中並介紹了多位演奏此曲的著名音樂家。這些演繹版本各具特色,展現了音樂的多樣性和競爭的魅力,
Thumbnail
《Till》是一首法國流行曲,卻有英語,有義大利、德語、芬蘭語版本,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去見證法國音樂文化的軟實力並非浪得虛名。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充滿快節奏,想辦法忙裡偷閒讓自己慢下來,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平衡,例如慢慢品嘗美食,聞聞花草的香氣,聽聽喜歡的音樂,靜靜觀察周遭的人事物或是做幾個深呼吸,今日筆者分享六首以慢慢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Iwu12DAy4第一首是慢歌 屬於 Jazz Ballade 曲名 But Beautiful (藍芽喇叭的時鐘不準喔~我是昨天下午錄音的) 這次中間那段旋律,也是自己寫即興的,不是很純熟,但是勉強還可以堪用😂😂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CldvzLuqQE昨天早上錄音鋼琴的部分, 今天早上錄音單簧管(+配鋼琴YT影片)的部分 再用威力導演轉檔上傳到YT (夏川里美)的 淚光閃閃 改編曲 (也是沖繩民謠) 最近「早上清晨」的天氣很涼爽, (像極了
Thumbnail
昨日從陽台向外拍了一張相片,午後接近黃昏的陽光。 腦中閃現一段德布西的音樂片段。是那種特別的黃顔色光,無端興發起想找那一段自己都記憶不清的旋律。找了很久都找不着。我後來終於找到,而且是很棒的版本。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1967年由Scott McKenzie創作的熱門歌曲《San Francisco》,該曲一度在美國和歐洲引起熱潮,吸引大量年輕人造訪這座城市。此外,70年代大量輕音樂團體以古典樂風格重編流行曲,文中並介紹了多位演奏此曲的著名音樂家。這些演繹版本各具特色,展現了音樂的多樣性和競爭的魅力,
Thumbnail
《Till》是一首法國流行曲,卻有英語,有義大利、德語、芬蘭語版本,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去見證法國音樂文化的軟實力並非浪得虛名。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充滿快節奏,想辦法忙裡偷閒讓自己慢下來,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平衡,例如慢慢品嘗美食,聞聞花草的香氣,聽聽喜歡的音樂,靜靜觀察周遭的人事物或是做幾個深呼吸,今日筆者分享六首以慢慢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Iwu12DAy4第一首是慢歌 屬於 Jazz Ballade 曲名 But Beautiful (藍芽喇叭的時鐘不準喔~我是昨天下午錄音的) 這次中間那段旋律,也是自己寫即興的,不是很純熟,但是勉強還可以堪用😂😂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CldvzLuqQE昨天早上錄音鋼琴的部分, 今天早上錄音單簧管(+配鋼琴YT影片)的部分 再用威力導演轉檔上傳到YT (夏川里美)的 淚光閃閃 改編曲 (也是沖繩民謠) 最近「早上清晨」的天氣很涼爽, (像極了
Thumbnail
昨日從陽台向外拍了一張相片,午後接近黃昏的陽光。 腦中閃現一段德布西的音樂片段。是那種特別的黃顔色光,無端興發起想找那一段自己都記憶不清的旋律。找了很久都找不着。我後來終於找到,而且是很棒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