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逃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身為一個媽媽,小孩是媽媽的生活重心,從飲食起居,到事業工作,時時刻刻都會圍繞著小孩.尤其在中部這傳統的家庭裡,身為一個媽媽,我的行為舉止就要成為長輩心中的好媳婦,溫良的妯娌,姑嫂等形象,雖不需要給人人稱讚,但絕對不能有汙點,或者被發現負面形象,而我的小孩逃家,從此以後,我在這姻親大家庭中,我就有個無形的標籤,我不是個好媽媽!
我的第二個小孩在她高三下學期逃家了,她從國中時期數次逃學逃家紀錄,在這同時不面進到警局,或我們家長到警局報案協尋,因為她當時未滿18歲,我必須對社會負起管教責任.我經常在上班中接到學校來電,接到小孩的同學來電,多半是告訴我,我的小孩未到學校,或小孩再予人鬧事等等.我從擔心,驚恐,奔走,到痴痴等待,無奈,無力...心情受挫到憂鬱.
現在小孩22歲,已經不說她「逃家」,改為「離家出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204內容數
我曾經是個上班族,結婚後我們成為雙薪家庭.我有3個小孩,職場31年,我們已經擁有自己的房子,以及投資的房地產3-4戶.雖然稱不上富有,卻也能在同儕中數一數二的優越了.這全靠夫妻倆勤儉的工作與儲蓄,更需有賴我的理財手法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曾在社交平台上討論家庭議題的粉專看到一段描述: 很多女孩長大後是沒有家的,夫家把她們當外人,有朝一日離了婚離開夫家,也回不了娘家,娘家原本就沒有她們的位置。 多麼貼切,又多麼悲哀。
Thumbnail
故事二、快樂的家庭是孩子的願望 很多時候家長總以為孩子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病痛便能健康成長,這個孩子叫○慈,生長在高風險的家庭中,靜默寡言、團討課時總自顧自地玩著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被抽離到其他教室上課。有一天媽媽帶著社工來到學校,那時她的世界已因婆媳戰火而顛覆著。 自從奶奶搬來同住後,○慈陷入一
最近又重播一些劇,人嘛,總是會找同溫層,在同溫層裡取暖,說說怨氣,聊聊不公不平之事。 " 星漢燦爛 "劇中的女主,打一出生就被放養在老家,其他孩子則是跟著父母披甲上戰場,無論多小。 一個從小就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孩子,是不是就像以前老一輩的說,有些國家的小孩,一出生就把嬰孩丟入水中,會掙扎努力活
Thumbnail
身為一個高需求又高敏感孩子的母親,以前最常被長輩說:「這個小孩就是生來糟蹋人的!」而尋求同輩的經驗與協助,得到的建議也總是小孩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要屈服,否則就會被吃得死死的,以後會越來越難教育。 曾經,我也相信以上的說法,也實際執行過暫時隔離的方式,結果小孩的
工作了10多年,職場有一定的資歷,我算晚婚晚生的女性,為了孩子的教養與家庭分工中斷職場,斷斷續續當了全職媽媽近5年,最近自主進修職場溝通與心理課程,自我覺察後發現自己在這5年似乎忘了自己,不自覺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但這是自己思考過所選擇的,絕對不是一個苦情的故事。 我有兩個孩子,沒有後援,先生工作
Thumbnail
被討厭的結果總是同樣的——我再一次被送走了。這次,父親把我送到了姑姑家。姑姑家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孩是家中的長女,已經結婚,並在附近開了一家鞋廠。當時,我大約是國小五年級,還在懵懂地成長,而姑姑家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沒有人還需要讀書或帶便當去學校。 然而,我成為了這個家庭中那個被忽視的
『妳該出去住了,木棉花。』 我從小和家庭的關係就相當冷漠及疏離。 或許是因為這樣,爸爸在我從學校畢業後,就選擇把我逐出家門,讓我自生自滅。 記得那時,我的妹妹……露出了稍顯不快的表情,這讓我感到些許欣慰,但還是有不禁冒出稍顯奢求的想法——請挽留我。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曾在社交平台上討論家庭議題的粉專看到一段描述: 很多女孩長大後是沒有家的,夫家把她們當外人,有朝一日離了婚離開夫家,也回不了娘家,娘家原本就沒有她們的位置。 多麼貼切,又多麼悲哀。
Thumbnail
故事二、快樂的家庭是孩子的願望 很多時候家長總以為孩子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病痛便能健康成長,這個孩子叫○慈,生長在高風險的家庭中,靜默寡言、團討課時總自顧自地玩著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被抽離到其他教室上課。有一天媽媽帶著社工來到學校,那時她的世界已因婆媳戰火而顛覆著。 自從奶奶搬來同住後,○慈陷入一
最近又重播一些劇,人嘛,總是會找同溫層,在同溫層裡取暖,說說怨氣,聊聊不公不平之事。 " 星漢燦爛 "劇中的女主,打一出生就被放養在老家,其他孩子則是跟著父母披甲上戰場,無論多小。 一個從小就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孩子,是不是就像以前老一輩的說,有些國家的小孩,一出生就把嬰孩丟入水中,會掙扎努力活
Thumbnail
身為一個高需求又高敏感孩子的母親,以前最常被長輩說:「這個小孩就是生來糟蹋人的!」而尋求同輩的經驗與協助,得到的建議也總是小孩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要屈服,否則就會被吃得死死的,以後會越來越難教育。 曾經,我也相信以上的說法,也實際執行過暫時隔離的方式,結果小孩的
工作了10多年,職場有一定的資歷,我算晚婚晚生的女性,為了孩子的教養與家庭分工中斷職場,斷斷續續當了全職媽媽近5年,最近自主進修職場溝通與心理課程,自我覺察後發現自己在這5年似乎忘了自己,不自覺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但這是自己思考過所選擇的,絕對不是一個苦情的故事。 我有兩個孩子,沒有後援,先生工作
Thumbnail
被討厭的結果總是同樣的——我再一次被送走了。這次,父親把我送到了姑姑家。姑姑家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孩是家中的長女,已經結婚,並在附近開了一家鞋廠。當時,我大約是國小五年級,還在懵懂地成長,而姑姑家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沒有人還需要讀書或帶便當去學校。 然而,我成為了這個家庭中那個被忽視的
『妳該出去住了,木棉花。』 我從小和家庭的關係就相當冷漠及疏離。 或許是因為這樣,爸爸在我從學校畢業後,就選擇把我逐出家門,讓我自生自滅。 記得那時,我的妹妹……露出了稍顯不快的表情,這讓我感到些許欣慰,但還是有不禁冒出稍顯奢求的想法——請挽留我。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