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這個角色,讓我在無數個深夜痛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身為女人,我們都該溫柔地放過自己

好幾個夜裡我抱著孩子痛哭

『有了孩子後,我的生活好像回不去了』

原本以為自己準備好了,但是其實我好想反悔

工作、育兒、家庭、自我...太多事情要兼顧讓我失去了平衡

在剛成為媽媽的那段時間,

生活沒有幸福、只讓我覺得煎熬

帶孩子背後不只要付出體力、精神折磨

來自公婆的壓力、和丈夫日行漸遠的空間,

當一切全交雜在一起,

最終造就了我、在時光裡迷失了自己

每次孩子哭鬧或是生病

雖然他們都沒有明說,但我卻從那些眼神裡讀出了這些想法。

「你怎麼沒有把我們家的寶貝顧好!」

#我覺得頓時從公主降階成為女傭

raw-image

作為媽媽、妻子、媳婦,我對自己完美主義的要求,

即使潛意識不斷警告:「再這樣下去你會崩潰!」

獨自奮鬥的路上,

我總想著一定要把母親和工作之間的平衡都做好。

想著做著、直到有天我看著鏡子,

才發現我竟然認不出鏡子裡那個人、是誰?

如此黯淡而憔悴,這難道是現在的我?

鏡子裡的人失去了原先的生命力,失去了自信。

在身心到達極限的情況下,

我再也無法積極地認同、鼓勵自己。

那些挫折感讓我在無數漫長夜晚,

抱著孩子沈默地一個人無聲痛哭、嘶吼。

我恍然大路: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我的世界回不去了。」


我有個好姐妹,我們在相同的年紀生下小孩,

卻選擇完全不同的道路。

我選擇先顧好母親的職責,

放棄了工作,她則因為經濟問題選擇了工作。

但在她身上,我看見另一種可能性。


過去我像是馬戲團的猴子,

手上同時擺著家庭、工作、自己幾個盤子在不停的轉動。

一開始我以為可以同時做好母親、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我以為我可以什麼都想要,

卻忘了人生本就是一場 #選擇遊戲

『當你越是想要兼顧所有,反而只會摔破所有的盤子』


我開始明白:選擇孩子,不代表我從此放棄工作;

如同我的好姐妹選擇工作,並不代表她不愛孩子。

我並沒有永遠地拋棄工作,

我只是暫時將它溫柔地放在一邊,等待時機再將它們撿起。

生活有時會帶我們走一些崎嶇的路,但一定都有其中的道理。

因為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raw-image

「好吧!現在我就先當好媽媽,工作的事之後再說。」

原先我以為放棄會讓我失去所有,可是我錯了。

後來時間讓我明白,

#有時候放棄是為了在人生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孩子上小學後,

黏著我相處的時間,突然間也驟減了許多。

在突然空出的時間裡,

我又開始找回工作的步調、事業的成就感。

我想這是放棄之後、上天送給我的回禮。

『蹲下,是為了跳得更高』

#放棄 讓我學會去活在當下,感受人生不同的狀態,

放慢腳步去更從容的調適、平衡。


我依然是一個完整的人,這點從未改變過。

只是稍微延長了計畫,更專注在眼前的生活,

用心去欣賞生命的流動。

我也學會在取得平衡的過程中,偶爾向周遭「求救」。

學會不要總想著負責任,想要一個人扛下所有。

學會窮途末路的時候,偶爾順著水流漂浮,

讓自己看看不同的景色。


我想所謂的平衡,並不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而是願意接受現實,讓生命帶著你走。

與其固執著掙扎,

我願意面對我的迷茫、和我的缺點共處。

我願意為了取得平衡,#而選擇溫柔地放過自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蘋果的沙龍
12會員
22內容數
曾蘋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0
近年只要接近母親節,不少品牌都會推出系列廣告攻佔消費者目光,期盼顧客購買產品或服務,而往往能夠提升買氣、成為經典的廣告的關鍵便是觸動人心。 今天就帶著大家來看看觸動人心的經典廣告案例。
Thumbnail
2022/04/20
近年只要接近母親節,不少品牌都會推出系列廣告攻佔消費者目光,期盼顧客購買產品或服務,而往往能夠提升買氣、成為經典的廣告的關鍵便是觸動人心。 今天就帶著大家來看看觸動人心的經典廣告案例。
Thumbnail
2022/04/20
🔸創意信手捻來 靈感其實就在你身邊 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設計一部感人廣告所要的關鍵有哪些?你也能打造一部讓大家有感的廣告。
Thumbnail
2022/04/20
🔸創意信手捻來 靈感其實就在你身邊 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設計一部感人廣告所要的關鍵有哪些?你也能打造一部讓大家有感的廣告。
Thumbnail
2022/04/20
有一種好叫做『老闆覺得好』 每天都有大量商品上市銷售,不過消費者對於新服務或新商品的接受狀況不太一樣。有些人很樂於馬上試用嚐鮮,也有些人遲遲難以接受。
Thumbnail
2022/04/20
有一種好叫做『老闆覺得好』 每天都有大量商品上市銷售,不過消費者對於新服務或新商品的接受狀況不太一樣。有些人很樂於馬上試用嚐鮮,也有些人遲遲難以接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自從當了媽媽之後,才深刻了解一件事,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媽媽經,都不管用。 因為所有的媽媽都是獨一無二,所有的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我們無法覬望用同一個規則,來培養不同的孩子。
Thumbnail
自從當了媽媽之後,才深刻了解一件事,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媽媽經,都不管用。 因為所有的媽媽都是獨一無二,所有的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我們無法覬望用同一個規則,來培養不同的孩子。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來自俄羅斯的動畫短片《臍帶》, 完美詮釋了親子間的「掌控」, 最終造成了母子兩人一生悲劇的動畫。 現在的人孩子生得少, 對於孩子的關注又比以往來得更多了。 特別是媽媽這個角色……。 一個女人, 在生了孩子後, 就容易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給了孩子和家庭, 忘了自己的需求。 像個陀螺每天轉不停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來自俄羅斯的動畫短片《臍帶》, 完美詮釋了親子間的「掌控」, 最終造成了母子兩人一生悲劇的動畫。 現在的人孩子生得少, 對於孩子的關注又比以往來得更多了。 特別是媽媽這個角色……。 一個女人, 在生了孩子後, 就容易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給了孩子和家庭, 忘了自己的需求。 像個陀螺每天轉不停
Thumbnail
書名聳動簡直接近標題黨,根據23位年齡不等的以色列媽媽(也有已經是奶奶)的訪談,作者逐步建立起母職的發生以及經歷中的矛盾,而後悔不論在哪個議題上,都是千金難買早知道,藥房沒賣後悔藥的狀態。母職在作者筆下,只是特別病態的不可言說,而訪談挖出了一些她們匿名說了的部分。 先從想不想成為母親談起,過去單身、
Thumbnail
書名聳動簡直接近標題黨,根據23位年齡不等的以色列媽媽(也有已經是奶奶)的訪談,作者逐步建立起母職的發生以及經歷中的矛盾,而後悔不論在哪個議題上,都是千金難買早知道,藥房沒賣後悔藥的狀態。母職在作者筆下,只是特別病態的不可言說,而訪談挖出了一些她們匿名說了的部分。 先從想不想成為母親談起,過去單身、
Thumbnail
身為女兒,妳符合母親的期望嗎? 身為母親,妳希望女兒符合自己的期望嗎? 身為女人,妳符合社會價值的期望嗎? 女性的價值何在? 那些不相干的人與我何干? 理解到接納是一段過程 愛的寬度決定你的幸福
Thumbnail
身為女兒,妳符合母親的期望嗎? 身為母親,妳希望女兒符合自己的期望嗎? 身為女人,妳符合社會價值的期望嗎? 女性的價值何在? 那些不相干的人與我何干? 理解到接納是一段過程 愛的寬度決定你的幸福
Thumbnail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Thumbnail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Thumbnail
我家阿母生了四個孩子,我是最後一個,長大後的我們曾開阿母玩笑,說她上輩子一定是踢破了我爸的骨灰罈,這輩子才被我爸虐待,雖然大家說說笑笑、彷彿雲淡風輕,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
Thumbnail
我家阿母生了四個孩子,我是最後一個,長大後的我們曾開阿母玩笑,說她上輩子一定是踢破了我爸的骨灰罈,這輩子才被我爸虐待,雖然大家說說笑笑、彷彿雲淡風輕,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