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手心手背的溫度

2022/11/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久沒寫關於孩子的事。收養之路的專題剛開始時,是希望趁自己記憶猶新,記錄下流程和心情,畢竟經歷那麼繁複費時又忐忑的過程,也希望能給同樣在這條路上的人,一點分享和安慰。但果真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不只是法律程序,也因為養育本身的困難。

先說說自己吧。作為全職照顧者六年的時間,剛離職的時候還蠻有鬆一口氣的感覺,終於可以好好陪小孩玩,一起午睡,不用再為了趕工作,對半夜哭鬧的孩子發脾氣,也不用為了怕孩子的快手來亂,一直站著看稿。
後來弟弟出生,兩年多後再收養妹妹。一天大半時間在孩子和家務上,時常過到不知道今天是幾月幾號。幾年下來,雖然盡量用零碎時間看書,看電影,學新的語言,也試著創作。但自我形象還是在下降,常常想二度就業的話自己還能做什麼。
家人朋友常搬出母親的價值,家庭的重要,和孩子共度的時光多麼美好,諸如此類的話來安慰。但在低落的時候,這些話都只能停留在理性認知中,感受上就是很難放得下。
一個朋友最近向我訴苦,訊息傳來多是感情問題,「要怎麼認識對象?」「我該跟這個男生見面嗎?怕被放鴿子。」「我不像以前年輕了,很沒自信。」
給了幾次建議之後,沒多久又會有類似的煩惱跳出來。我也暗想,沒有就沒有吧,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何必鑽這個牛角尖。
這樣想雖然不無道理,但於對方而言,應該完全是風涼話吧。畢竟在外人看來,我已經是有家庭有孩子,嚐到「開花結果」的人,如何能夠理解單身多年,可能會有的孤獨,甚至自我否定。又或者,就算我是個快樂的單身女子,從來不曾為沒有對象而苦惱,那也只能說明,自己在這方面有看得開的福氣,卻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過得了這個關。
看看現在,我不也一樣用工作否定自己的價值嗎?
我是基督徒,信仰多少也緩解了一些憂慮,相信「凡事都有定時」,急也求不得。但是那種隱隱的失落,還是會在心裡的一個角落,趕走一些喜樂,提醒你自己沒有那麼好。
當然負面情緒也不全然是壞事,好像恐懼會讓人警醒一樣,失落和否定的存在,也是為了能讓我們學習謙卑和更努力吧。如果事情真的盡如人意,也不一定就會滿足。
確實是難啊。一生的關卡何其多。
想想,還是把冠冕堂皇的風涼話吞回去了。

妹妹

妹妹三個月大的時候就來家裡。我們很幸運,從她翻身開始,每個成長階段都沒有錯過。現在快三歲,已經是個話講不停的小孩。
她很有自己的個性,許多方面和哥哥們不一樣,比如說特別勇敢,打針從來不哭,不怕高也不怕速度快。性子也獨立好強,什麼都堅持自己做,去公園一溜煙就不見人影,玩半天也不找爸媽在哪。有時我會笑著搓搓她的小臉說「你是女漢子啊!」
一體兩面的是,她也倔降,小小的人執拗起來卻像個青少年,有時會弄不懂她的小腦袋,怎麼這個也能生氣。
三個小孩,三個個體,三種脾氣,再加上腦袋已經瀕臨固化的爸爸和我,家裡總是不免要吵吵鬧鬧。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哥哥小時候也不好帶,個性有很多稜稜角角,但那時只有一個孩子,花在他身上的時間相較之下比弟弟妹妹更多,不懂的就找書,知道體罰不好,威脅不好,就盡可能避免。也因為哥哥的個性像我,爸爸束手無策的時候,我會想到自己以前也是這樣在意著什麼,想著什麼,就比較能同理他的感受。
但收養的關係,讓父母有更大機會,遇見和雙方性格都截然不同的孩子。無關優劣,只是不一樣。就像我不懂得她的好強,不明白脾氣何以來得如此快又強烈。要試著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之外去懂得,孩子的不同,且不去連結到生父母的言行,始終對孩子有信心,我想是很大的考驗。
前陣子看台劇《茶金》,有一幕製茶師傅為了控制溫度,把手在茶葉上方反覆翻轉,因為師傅說,手心和手背感受到的溫度是不一樣的。
現在慢慢體會到,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孩子,受到的教養也很難完全相同。對男孩對女孩,對老大對老么,真的能完全一樣嗎?即或父母覺得自己不偏心,很公平,但同樣的教養方式,不同孩子感受到的,又會一樣嗎?
父母都盡力在做好,但似乎貼心的孩子還是比較招人疼,頑皮的孩子還是會挨較多的罵。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我有時會覺得自己變了。變得溫柔愈來愈少,煩躁愈來愈多。特別是當小孩們吵鬧,不停互相告狀,真的會想把被子往頭上一矇,不聽不看,當作自己不在這個時空。
有時不禁想,如果妹妹是在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長大,是不是會得到父母更多的心力和愛?她的情緒是不是可以更好的被引導?如果我沒有這麼多關於自我和理想的想像,是不是就能更享受在和他們相處的每個時刻,不會想要逃走?
想到這裡,就覺得對每個孩子都有虧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5會員
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