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手心手背的溫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久沒寫關於孩子的事。收養之路的專題剛開始時,是希望趁自己記憶猶新,記錄下流程和心情,畢竟經歷那麼繁複費時又忐忑的過程,也希望能給同樣在這條路上的人,一點分享和安慰。但果真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不只是法律程序,也因為養育本身的困難。

先說說自己吧。作為全職照顧者六年的時間,剛離職的時候還蠻有鬆一口氣的感覺,終於可以好好陪小孩玩,一起午睡,不用再為了趕工作,對半夜哭鬧的孩子發脾氣,也不用為了怕孩子的快手來亂,一直站著看稿。

後來弟弟出生,兩年多後再收養妹妹。一天大半時間在孩子和家務上,時常過到不知道今天是幾月幾號。幾年下來,雖然盡量用零碎時間看書,看電影,學新的語言,也試著創作。但自我形象還是在下降,常常想二度就業的話自己還能做什麼。

家人朋友常搬出母親的價值,家庭的重要,和孩子共度的時光多麼美好,諸如此類的話來安慰。但在低落的時候,這些話都只能停留在理性認知中,感受上就是很難放得下。

raw-image

一個朋友最近向我訴苦,訊息傳來多是感情問題,「要怎麼認識對象?」「我該跟這個男生見面嗎?怕被放鴿子。」「我不像以前年輕了,很沒自信。」

給了幾次建議之後,沒多久又會有類似的煩惱跳出來。我也暗想,沒有就沒有吧,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何必鑽這個牛角尖。

這樣想雖然不無道理,但於對方而言,應該完全是風涼話吧。畢竟在外人看來,我已經是有家庭有孩子,嚐到「開花結果」的人,如何能夠理解單身多年,可能會有的孤獨,甚至自我否定。又或者,就算我是個快樂的單身女子,從來不曾為沒有對象而苦惱,那也只能說明,自己在這方面有看得開的福氣,卻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過得了這個關。

看看現在,我不也一樣用工作否定自己的價值嗎?

我是基督徒,信仰多少也緩解了一些憂慮,相信「凡事都有定時」,急也求不得。但是那種隱隱的失落,還是會在心裡的一個角落,趕走一些喜樂,提醒你自己沒有那麼好。

當然負面情緒也不全然是壞事,好像恐懼會讓人警醒一樣,失落和否定的存在,也是為了能讓我們學習謙卑和更努力吧。如果事情真的盡如人意,也不一定就會滿足。

確實是難啊。一生的關卡何其多。

想想,還是把冠冕堂皇的風涼話吞回去了。

妹妹

妹妹三個月大的時候就來家裡。我們很幸運,從她翻身開始,每個成長階段都沒有錯過。現在快三歲,已經是個話講不停的小孩。

她很有自己的個性,許多方面和哥哥們不一樣,比如說特別勇敢,打針從來不哭,不怕高也不怕速度快。性子也獨立好強,什麼都堅持自己做,去公園一溜煙就不見人影,玩半天也不找爸媽在哪。有時我會笑著搓搓她的小臉說「你是女漢子啊!」

一體兩面的是,她也倔降,小小的人執拗起來卻像個青少年,有時會弄不懂她的小腦袋,怎麼這個也能生氣。

raw-image

三個小孩,三個個體,三種脾氣,再加上腦袋已經瀕臨固化的爸爸和我,家裡總是不免要吵吵鬧鬧。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哥哥小時候也不好帶,個性有很多稜稜角角,但那時只有一個孩子,花在他身上的時間相較之下比弟弟妹妹更多,不懂的就找書,知道體罰不好,威脅不好,就盡可能避免。也因為哥哥的個性像我,爸爸束手無策的時候,我會想到自己以前也是這樣在意著什麼,想著什麼,就比較能同理他的感受。

但收養的關係,讓父母有更大機會,遇見和雙方性格都截然不同的孩子。無關優劣,只是不一樣。就像我不懂得她的好強,不明白脾氣何以來得如此快又強烈。要試著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之外去懂得,孩子的不同,且不去連結到生父母的言行,始終對孩子有信心,我想是很大的考驗。

前陣子看台劇《茶金》,有一幕製茶師傅為了控制溫度,把手在茶葉上方反覆翻轉,因為師傅說,手心和手背感受到的溫度是不一樣的。

現在慢慢體會到,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孩子,受到的教養也很難完全相同。對男孩對女孩,對老大對老么,真的能完全一樣嗎?即或父母覺得自己不偏心,很公平,但同樣的教養方式,不同孩子感受到的,又會一樣嗎?

父母都盡力在做好,但似乎貼心的孩子還是比較招人疼,頑皮的孩子還是會挨較多的罵。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我有時會覺得自己變了。變得溫柔愈來愈少,煩躁愈來愈多。特別是當小孩們吵鬧,不停互相告狀,真的會想把被子往頭上一矇,不聽不看,當作自己不在這個時空。

有時不禁想,如果妹妹是在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長大,是不是會得到父母更多的心力和愛?她的情緒是不是可以更好的被引導?如果我沒有這麼多關於自我和理想的想像,是不是就能更享受在和他們相處的每個時刻,不會想要逃走?

想到這裡,就覺得對每個孩子都有虧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1會員
57內容數
林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1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2023/06/21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2023/03/19
這個世代對於收出養的態度,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它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不再專屬於傷痛和缺憾。就像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喜怒哀樂也需要出口和共鳴。近年有很多圍繞在收養主題的電影,從生父母、養父母、孩子、到收養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著墨。
Thumbnail
2023/03/19
這個世代對於收出養的態度,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它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不再專屬於傷痛和缺憾。就像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喜怒哀樂也需要出口和共鳴。近年有很多圍繞在收養主題的電影,從生父母、養父母、孩子、到收養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著墨。
Thumbnail
2022/01/25
經過了說明會、書面審查、上課、面談,漫長的前期作業終於到了尾聲,一旦通過最後的資格審核,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等待媒親。好像工作面試一樣,一關之後還有一關,然後忐忑地守著電話等待錄取通知。差別只在於審核是透過社工,申請人不用直接面對審查委員。我們的審核過程還算順利,但有一點關於夫妻的問題...
Thumbnail
2022/01/25
經過了說明會、書面審查、上課、面談,漫長的前期作業終於到了尾聲,一旦通過最後的資格審核,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等待媒親。好像工作面試一樣,一關之後還有一關,然後忐忑地守著電話等待錄取通知。差別只在於審核是透過社工,申請人不用直接面對審查委員。我們的審核過程還算順利,但有一點關於夫妻的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3/07/01每當我有沈重的情緒感受(痛苦、焦慮、擔憂、恐懼…),我都會跟我自己對話,我的靈魂、我的潛意識,其實都會告訴我許多關於人事物的狀況發生後,我沒有發現到的視角。 在我曾經自責自己是不是很糟糕,沒有像其她媽媽那樣負責任照顧好孩子們的時候,有許多‘’過去的發生‘’、‘’過去的選擇‘’,在
Thumbnail
2023/07/01每當我有沈重的情緒感受(痛苦、焦慮、擔憂、恐懼…),我都會跟我自己對話,我的靈魂、我的潛意識,其實都會告訴我許多關於人事物的狀況發生後,我沒有發現到的視角。 在我曾經自責自己是不是很糟糕,沒有像其她媽媽那樣負責任照顧好孩子們的時候,有許多‘’過去的發生‘’、‘’過去的選擇‘’,在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陪伴小孩的成長,對我來說是個既甜蜜又有許多需要自我調整的地方。常常聽到大家說,育兒比上班還要累,對我來說,真正累的不是生理上的累,而是心理的壓力與調適。當寶寶清醒的時候,媽媽就沒有休息的時刻,不是幫他換尿布、清洗屁股、陪他玩,唸故事書,就連家務事都無法好好完成,上廁所也是門戶敞開供孩子觀賞以免爆哭,
Thumbnail
陪伴小孩的成長,對我來說是個既甜蜜又有許多需要自我調整的地方。常常聽到大家說,育兒比上班還要累,對我來說,真正累的不是生理上的累,而是心理的壓力與調適。當寶寶清醒的時候,媽媽就沒有休息的時刻,不是幫他換尿布、清洗屁股、陪他玩,唸故事書,就連家務事都無法好好完成,上廁所也是門戶敞開供孩子觀賞以免爆哭,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都說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我原本也很在意這個「保存期限」,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過期」了,過了所謂的「父母賞味期」。 但漸漸地,開始懂了,也是要常常讓自己保持「新鮮」,才不會持續用「老掉牙」的方式去愛,才不會誤把「索取」當成「愛」。
Thumbnail
都說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我原本也很在意這個「保存期限」,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過期」了,過了所謂的「父母賞味期」。 但漸漸地,開始懂了,也是要常常讓自己保持「新鮮」,才不會持續用「老掉牙」的方式去愛,才不會誤把「索取」當成「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