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古代史編年綱要(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王氏閩帝國及後續

唐乾符六年(879) 黃巢流民軍十餘萬人由仙霞嶺攻入福建。建州刺史李乾佑和福建觀察使韋岫棄城逃遁。閩地土豪和部分地方官員紛紛組織部隊與之對抗, 其中又以建州黃連洞人陳巌的部隊最強,號稱"九龍軍"。

同年 黃巢在建州、福州大肆殺掠之後,率軍前往嶺南。

唐廣明二年(881) 黃巢攻入唐帝國首都長安。

同年 唐派遣鄭鎰擔任福建觀察使,鄭鎰主持加固福州城墻。

同年 壽州(安徽壽縣)屠夫王緒與其妹夫劉行全聚衆起兵,攻占壽州和光州(河南光山)。王緒投靠蔡州(河南駐馬店)節度使秦宗權,但不堪其勒索而與之絕交,遭秦軍攻擊,便裹挾數萬軍民渡淮河,模仿黃巢向南流竄。光州固始縣土豪,原任縣吏的王潮和他的二弟王審邽、三弟王審知也捲入其中。

唐中和四年(884) 曾任泉州刺史的李岩因犯罪被貶,怒而聚徒黨和蠻族攻擊福州,被陳巌擊破。鄭鎰懾於陳巌威名,將福建觀察使的官位讓給陳巌,得唐朝廷許可。閩人自此獲得自治權力。

唐中和五年(885) 王緒軍經虔州,汀州,潮州,漳州,抵達泉州境内。王緒迷信巫術,嫉妒王潮才能,意圖殺害王潮。王潮在軍中同志的支持下,設計抓捕並囚禁了王緒,被公推為統帥。王潮率軍準備返回故鄉,行至沙縣時,泉州土豪張延魯等人攔住王潮,請求王潮幫助他們推翻作惡的刺史廖彥若。

唐光啓元年(886) 王潮攻陷泉州,斬殺廖彥若,派人向陳巌報告。陳巌任命王潮為泉州刺史。史載,王潮"罷役寬征,保境息民,泉人德之",可見,王潮自入閩以來,就廢除帝國苛政,與閩地方勢力建立友好關係,獲得閩人的擁戴,為閩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唐光啓二年(887) 福州壽山寺建立。不久後,寺僧在當地發現了著名的寶石--壽山石。

唐景福元年(892) 陳巌逝世,遺命將職位由王潮繼承,然而陳巌妻弟範暉矯詔不從,自稱留後。王潮聞訊,派從弟王彥復和三弟王審知率軍進攻福州。

同年 範暉不得閩人擁護,閩人和土著紛紛運輸糧秣支持王潮軍。王潮軍包圍福州,但一時難以攻下。範暉恐懼,派人向浙東的威勝節度使董昌求援,董昌遣五千兵援助範暉。

唐景福二年(893) 王彥復和王審知鑒於福州城堅難攻,心生怯意想要退兵,遭到王潮斥責,兩人恐懼,遂身先士卒作戰,一舉攻破福州城。董昌軍聞訊撤退,範暉潛逃候不久被部下所殺,王潮入福州自稱留後。

同年 建州土豪徐歸範起兵攻殺刺史熊博,歸附王潮。汀州刺史鍾全慕也歸附王潮。閩境内二十多股土豪民兵也紛紛歸順,王潮統一全閩。唐正式封王潮為福建觀察使。

唐乾寧元年(894) 黃連洞的土著起兵反叛王潮,王潮派將軍李承勛剿滅。

唐乾寧二年(895) 詩人,莆田人黃滔登進士第。後來,他曾在王審知幕府中服務,擔任重要職位。

唐乾寧四年(897) 唐封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王潮于同年底逝世。

唐光化元年(898) 王審知繼任威武軍節度使,王審邽為泉州刺史。

同年 浦城人章仔鈞上書王審知,獲賞識,受命防禦建州西北邊境,在西岩山建立要塞。

同年 王審知請高僧雪峰義存來福州説法講經,並捐贈大筆資產修繕雪峰寺。

唐天復元年(901) 吳越王錢鏐的母親逝世,王審知派使者致祭,並令黃韜撰寫祭文。兩國自此建立睦鄰友好關係。

唐天復三年(903) 王審知在福州修建高達十三層的定光塔。

唐天祐元年(904) 唐封王審知為琅邪王。

同年 王審邽逝世,子王延彬繼任泉州刺史。

唐天祐二年(905) 王審知製造佛經五千零四十八卷,藏於壽山。

同年 詩人韓偓得罪朱全忠,率全族來閩避難,定居于泉州南安。

同年 王審知大舉擴建福州城,新建城墻四十里。約同時,又在福州疏通河道,開發水運,並開闢了甘棠港(位於今寧德市境内)。

同年 三佛齊囯遣使來閩訪問。

同年 唐為表彰王審知對朝廷的支持,為王審知建立生祠。

唐天祐三年(906) 吳軍入贛消滅洪州的鍾氏政權,令王審知深感威脅。

同年 王審知鑄造數尊大佛像,安置在福州各寺。

同年 印度高僧聲明三藏來閩訪問。

同年 唐為表彰王審知而建''琅邪王德政碑''。

梁開平元年(907) 朱全忠篡唐建梁,對此,閩政府内部異見紛起。王審知審時度勢,決定尊梁,繼續向中國進貢。

梁開平二年(908) 王審知進一步擴建福州城,筑南北夾城。

同年 王審知建立鼓山湧泉寺,命高僧神晏為國師。

約同時 王審知在今寧德市境内開闢了甘棠港。

梁開平三年(909) 吳軍消滅撫州的危全諷政權。吳遣使張知遠來閩,張出言不遜,被王審知処死,吳閩斷絕關係。

梁開平四年(910) 王審知開闢福州西湖,工程規模宏大,方圓達四十里,灌溉田地無數。另外,他還曾在福清開闢兩處大塘。

同年 梁封王審知為閩王。

同年 王審知遣使至南粵拜見南海王劉隱,兩國自此建立睦鄰友好關係。

梁乾化元年(911) 王審知設閩清縣。

同年 劉隱逝世,王審知遣使致祭。

梁貞明二年(916) 閩與吳越聯姻,王審知二女嫁給吳越王五子錢傳珦,錢傳珦親自來閩迎親。

同年 王審知鑄造鉛錢。

梁貞明三年(917) 劉隱之弟劉巖在廣州稱帝,建立漢帝國。閩與漢聯姻,劉隱之女嫁給王審知次子王延鈞。

同年 占城國使節訪問閩國。

梁貞明四年(918) 吳出動大軍圍攻虔州的譚全播,企圖吞并全贛。閩、吳越、楚三國共同發兵援救,閩軍從雩都進攻。可惜吳越、楚軍均無戰果,虔州仍被吳攻陷,閩軍撤回國内。

梁貞明六年 (920) 泉州刺史王延彬與僧人浩源等謀叛被發現,王延彬遭貶,其餘同謀伏誅。

梁龍德二年(922) 漢帝劉巖藉口避災,到閩邊界窺探虛實。汀州刺史王延美發奇兵偷襲,劉巖狼狽逃竄,僅以身免。

同年 王審知鑄造鉄錢。

唐同光元年(923) 李存勖稱帝,滅梁建唐。王審知繼續遵奉中國政權,遣使進貢。

唐同光二年(924) 漢帝劉巖發兵報仇,與閩軍在汀、漳邊界交戰,大敗逃回。

唐同光三年(925) 王審知逝世,傳位子王延翰。

同年 汀州土豪陳本趁閩政權交接,起兵三萬圍攻州城,被王延翰鎮壓。王延翰撤換汀州刺史鍾翺,由王氏宗族繼任。鍾翺逃亡吳國。

閩政權本爲外來征服勢力和閩土著勢力相互妥協的產物。王審知在世時,能夠以威望和手腕籠絡地方豪傑,並適當分權,保持閩政權的穩定。王審知去世以後,土著與外來勢力的矛盾加深,王氏宗族又内鬥不斷,閩政權逐步衰弱。

唐天成元年(926) 王延翰召集眾官員將領,傳示無諸傳記,發佈獨立宣言: "閩,自古王國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 稱大閩國王,設置百官,但仍奉中國正朔。王延翰在福州大造宮殿,稱"水晶宮",又在民間采擇宮女。

同年 王延翰與諸弟不睦,閩第一次内亂。建州刺史王延稟聯合泉州刺史王延鈞合謀反叛,出兵襲擊福州。王延稟軍先到,擊敗福州守將陳陶,俘獲王延翰。王延稟以王延翰毒害父親爲名,將其處死。

唐天成二年(927) 王延稟為王審知養子(此為内亞風俗,且唐代光州為淮西節度使管内,曾有大量内亞人移防此地,故王氏可能亦有内亞血統。),而王延鈞為親子,故王延稟讓王位予王延鈞。王延鈞恐懼王延稟的兵權和建州的地勢,對其深加提防。

唐天成三年(928) 王延鈞丈量土地,賜給佛道二教大量土地。又度民數萬人為僧。

唐天成四年(929) 唐封王延鈞為閩王。

唐長興元年(930) 王延鈞將隨王潮入閩的將士後代整編為拱宸、控鶴二都,保衛福州。但從後來二都的長官皆爲閩本地人看,此時這些人應已與閩人融合。且按理分析,王氏内部矛盾重重,王延鈞亦應更注重扶持本地人。

同年 女道士陳靖姑在爲民祈雨的過程中不幸身亡,後來被閩人尊爲神靈,稱"臨水夫人"。

唐長興二年(931) 閩第二次内亂,王延稟與子王繼雄率水軍南下進攻福州,遭守將王仁達以詐降計擊敗,被殺。王延鈞派弟王延政接管建州,王延稟的黨羽逃到吳越囯。

同年 王延鈞在福州建造道觀寳皇宮。

唐長興三年(932) 吳越王錢鏐逝世。王延鈞請求唐朝廷將錢鏐的封爵轉賜給他,遭拒。

龍啓元年(933) 王延鈞正式稱大閩皇帝,改元龍啓,改福州為長樂府,模仿唐帝國建立官制。閩的官制中最特殊者為掌管財政商業的國計使,反映當時閩以商立國的情況。

同年 王延鈞設立德化縣、寧德縣、永貞縣(後改為羅源)、同安縣、桃園縣(後改為永春)。

同年 建州土豪吳光來福州朝見王延鈞,卻被國計使薛文傑謀害,吳光大怒,帥部曲投奔吳國,請求吳信州刺史蔣延徽發兵攻擊建州。薛文傑又與巫師盛韜合謀,殺害樞密使吳英。王延鈞還誣衊王仁達謀叛,將其誅殺。

龍啓二年(934) 蔣延徽率部在浦城擊敗閩守軍,圍攻建州。王延鈞向吳越求援,又派兵增援建州。然而援兵在半路嘩變,逼迫王延鈞將薛文傑交出。薛文傑竟被士兵生吃。

蔣延徽雖屢次獲勝,但發兵不得吳官方支持,被吳執政徐知誥召還。退軍途中被閩軍追擊,死傷慘重。徐知誥將其貶斥,遣使與閩和好。

約同時 建州人張暉在建州北苑開闢茶園,將產品進貢朝廷,為後世著名的"北苑貢茶"之始。

永安元年(935) 閩第三次内亂。王延鈞在内外交困之下準備扶植以皇后,福州人陳金鳳爲首的外戚集團。但當年病重,太子王繼鵬趁機聯合皇城使李仿發兵反叛,殺死王延鈞和陳金鳳一黨之後繼位。王繼鵬隨即設計謀害了李仿,李仿的部屬怒而焚燒福州宮門,逃往吳越囯。

通文元年(936) 王繼鵬封道士陳守元為天師,陳守元干涉政事,導致閩政局日益混亂。王繼鵬又召集市井,建立宸衛都,以抗衡拱宸、控鶴二都。

通文二年(937) 王繼鵬建造規模豪華的紫微宮。

同年 徐知誥篡吳建唐,遣使來閩通好。

通文三年(938) 王繼鵬大殺宗室,處死父輩及同輩多人。

永隆元年(939) 閩第四次内亂。王繼鵬有意將拱宸、控鶴二都調往泉、漳,士兵怨恨。二都的指揮使朱文進、連重遇不得王繼鵬信任,決意發動叛亂。拱宸、控鶴二都聯合擊敗了王繼鵬的親兵宸衛都,殺死王繼鵬,奉王繼鵬叔父王延羲為主。

永隆二年(940) 閩第五次内亂。王延羲派人去建州監軍,與王延政發生矛盾。王延政發兵擊破了南平的福州守兵,王延羲起兵四萬大舉進攻建州,包圍建州城。王延政向吳越求救,又偷襲王延羲軍營寨,大敗王延羲軍。

同年 吳越將仰仁詮率軍來到建州,卻發現戰事已結束。仰仁詮拒不囘軍,反而駐扎在建州城旁。王延政畏懼,致信王延羲謝罪求和。王延羲派兵援助,又出奇兵切斷吳越軍糧道。王延政出兵攻擊斷糧的吳越軍,仰仁詮大敗逃回。

同年 唐帝李昇遣使勸説王延羲與王延政和好,兩人表面上重歸於好,但各自心懷鬼胎,分別整修城防、擴軍備戰。

永隆三年(941) 王延政招納泉州刺史王繼業,被王延羲發現,王繼業被滿門抄斬。王延羲又懷疑汀州刺史王延喜與王延政合謀,將其囚禁。以此,王延政和王延羲雙方再起戰端。

同年 王延政和王延羲在建州和福州之間大戰,一時難分勝負。王延政又攻擊汀州,被汀州刺史許文稹阻擋,沒有戰果。

同年 王延政終於攻破王延羲的水軍,攻到福州城下,但被擊退。

永隆五年(943) 王延羲遣使至唐、吳越通好。

同年 王延羲設立長泰縣。

同年 王延政在建州稱帝,國號為"殷",年號天德。王延政設將樂縣為鏞州,又設南平縣為鐔州。

永隆六年(944) 王延羲殺死朱文進和連重遇的黨羽魏從郎,兩人恐懼。王延羲皇后李氏不滿王延羲寵愛尚貴妃,慫恿朱連二人刺殺丈夫,二人遂趁王延羲一次出宮的機會將其殺死。

同年 朱連二人殺王延羲後,一不做二不休,屠殺福州的全部王氏宗族。朱文進稱閩主,連重遇執掌兵權。兩人又派手下接管泉州和漳州事務。

同年 泉州將領留從效率部捕殺朱文進派來的泉州刺史,又派部下陳洪進赴建州投誠。漳州和汀州也先後歸附王延政。朱文進派兵攻擊泉州,留從效在王延政支援下擊破朱文進軍。

同年 王延政再次攻擊福州城未能攻剋,又派兵進占福州鄰近各縣。

同年 唐扣留朱文進派來的使者,並出兵入閩,但在建州和邵武被擊敗。

天德三年 (945) 福州發生兵變,建州籍將領林仁翰、林仁肇兄弟不願為朱、連效力,率手下殺死二人,向王延政軍投降。福州人遣使建州迎王延政入福州,但王延政不願離開建州,僅恢復閩的國號,派侄兒王繼昌守福州。

同年 唐再次派軍入閩,擊敗王延政軍,進抵建州。

同年 福州再發生兵變,原福州將領李仁達唆使陳繼珣、黃仁諷殺死王繼昌,立僧人卓儼明為傀儡。王延政派兵征討,被李仁達擊敗。李仁達隨後殺死陳、黃、卓等人自立,稱臣于晉和唐。

同年 唐分兵攻擊汀州遭刺史許文稹擊敗,但在建州取得多次勝利,包圍建州城。王延政從福州調來的援軍部分士兵厭戰,王延政竟假裝放他們回鄉,收繳他們的武器,在半路上把他們全部殺死,割肉做成軍糧。此爲閩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食人事件! 王延政自食其果。隨後不久,唐軍即攻破建州,俘獲王延政。泉、漳、汀州都歸附唐。王氏閩國政權至此滅亡。

同年 唐軍意圖在建州屠城。建州原守將章仔鈞的夫人練氏為保全居民,出面向唐軍求情。唐軍雖未屠城,仍在建州大肆燒殺搶掠,當年冬天天氣寒冷,大批居民仍凍餓而亡。建州人感念練夫人,爲她立廟祭祀。章氏亦自此成爲浦城望族。

遼會同(注)九年(946) 李仁達出兵攻泉州,留從效趁機發動兵變,掌握泉州兵權,又率軍擊敗李仁達軍。南唐封留從效為泉州刺史。

注: 此時閩國已亡,只能以中國年號紀年。統治中國的晉帝國實爲遼帝國藩屬,且次年又為遼所滅,中國法統應歸於遼,故采用遼的年號,以下皆同。遼亡後,即用金年號,金後用元年號。至於遼/契丹,金/女真,元/蒙古等具體國號問題,因與閩無關,故均從簡處理。

同年 唐調閩各州部隊攻福州,擊敗李仁達,包圍福州。李仁達向吳越求援。

同年 唐調動建州各縣百姓生產北苑貢茶。

遼大同元年(947) 唐軍内部不協調,留從效泉州軍和董思安漳州軍保存實力,消極避戰。吳越軍乘船從閩江口登陸,擊敗唐包圍部隊衝入福州城。唐軍撤退,在吳越軍追擊下崩潰,死傷慘重。

同年 留從效趁機驅逐唐駐在泉州的將吏,又遣兄從愿接管漳州,建立閩南獨立政權。唐無力征討,只能默認留從效的獨立,並加以封賞,封他為清源軍節度使、晉江王。

同年 李仁達企圖再次兵變驅逐吳越軍,吳越將領鮑修讓先發制人,殺死李氏一黨。福州至此被吳越控制。自本年開始,閩呈現三分的局面。

遼天祿二年(948) 唐在南平置劍州,以尤溪縣和沙縣來屬,又設置順昌縣。

遼天祿三年(949) 唐派查文徽在建州整兵備戰,準備再攻福州。

遼天祿四年(950) 吳越派間諜到建州偽報吳越軍要撤出福州的消息,查文徽中計,率大軍南下攻擊福州。吳越軍開門迎接查文徽軍入城,但設伏在内。查文徽中伏被俘,唐軍再次大敗。

遼天祿五年(951) 唐設松源縣(後改為松溪)。

遼應曆四年(955) 留從效應泉州土豪詹敦仁的申請,設立清溪縣(後改為安溪),詹敦仁為首任縣令。詹敦仁得到安溪百姓擁戴,去世後被奉爲當地的守護神。

遼應曆五年(956) 唐派水軍攻福州,擊敗吳越軍後撤回。

遼應曆七年(958) 唐設歸化縣(後改為泰寧)。

遼應曆八年(959) 留從效遣使到中國的周帝國,但周不願與留從效直接建立關係,將使者禮送回國。

同年 吳越修築福州城。

遼應曆九年(960) 趙匡胤篡周建宋。留從效遣使與宋建交。

遼應曆十一年(962) 留從效逝世,傳位于侄留紹鎡。留從效部下陳洪進發動兵變,推翻留紹鎡,奉張漢思為主。

遼應曆十二年(963) 陳洪進再發動兵變,推翻張漢思自立。

同年 唐設建寧縣。

遼應曆十三年(964) 吳越在福州建越山吉祥禪院 ,後來改爲華林寺。其大殿保留至今,是東亞大陸揚子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同年 宋封陳洪進為平海軍節度使。

約同時 陳洪進在晉江修建陳埭。

遼應曆十七年(968) 陳洪進再向宋進貢。為支付巨額貢品開支 ,陳洪進不得不在閩南加增繁重的賦稅。中國的所謂''史學家''竟然恬不知恥地將此歸咎於陳洪進!

遼保寧六年(974) 吳越再次修築福州城。

同年 詩人楊億(974-1020)在浦城出生,楊億曾參與修撰《冊府元龜》,又始創''西昆體''。

遼保寧七年(975) 宋攻占金陵,滅唐,唐屬下閩地各州淪于宋的統治。

遼保寧八年(976) 吳越修復福州的忠懿閩王祠,並立碑祭祀。

同年 宋威逼陳洪進到汴京入朝,陳洪進啓程不久後,恰逢趙匡胤死去,陳洪進囘泉州發喪。

遼保寧九年(977) 趙光義又逼迫陳洪進到汴京入朝,陳洪進抵達汴京後就被扣留。

遼保寧十年(978) 陳洪進被迫上獻土表,將泉漳二州獻與宋。陳洪進被封為公。

同年 吳越也向宋獻土投降,閩全境淪于宋的統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okkien的沙龍
51會員
76內容數
一次訂閱本專題可閱讀查看所有《末刻拍案驚奇》系列故事的大結局
Hokki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5
人肉車和酸湯米粉的故事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3/05
人肉車和酸湯米粉的故事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4/12/21
中華人民共和國陷入動盪,習近平遷都漢中以後,如何發展AI人工智能?伊斯蘭國滅掉習近平政權後,如何破除封建迷信?請看此文
Thumbnail
2024/12/21
中華人民共和國陷入動盪,習近平遷都漢中以後,如何發展AI人工智能?伊斯蘭國滅掉習近平政權後,如何破除封建迷信?請看此文
Thumbnail
2024/11/04
趙彌賽亞所寫的關於拿破崙的詩
Thumbnail
2024/11/04
趙彌賽亞所寫的關於拿破崙的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複合者,秦檜之罪也。
Thumbnail
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複合者,秦檜之罪也。
Thumbnail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Thumbnail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Thumbnail
1. 東西魏與北齊北周 2. 北周統一華北 3.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1. 東西魏與北齊北周 2. 北周統一華北 3.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1. 司馬氏的江南夢 2. 僑姓士族 3. 北府、西府
Thumbnail
1. 司馬氏的江南夢 2. 僑姓士族 3. 北府、西府
Thumbnail
在公元 502 年梁帝國梁武帝初即位時,嶺南在帝國地圖上的州只有 4 個,而及至公元 550 他的統治結束的時候,嶺南在帝國地圖上的州達到了 15 個。這些州的建置在公元 520 年代之後迅速增長,同時伴隨着史籍上無前例地頻繁出現對兩河地區的軍事侵略記錄,雖然這些記錄缺乏詳細的信息如日期等等,但是透
Thumbnail
在公元 502 年梁帝國梁武帝初即位時,嶺南在帝國地圖上的州只有 4 個,而及至公元 550 他的統治結束的時候,嶺南在帝國地圖上的州達到了 15 個。這些州的建置在公元 520 年代之後迅速增長,同時伴隨着史籍上無前例地頻繁出現對兩河地區的軍事侵略記錄,雖然這些記錄缺乏詳細的信息如日期等等,但是透
Thumbnail
公元二世紀末,東亞封建餘脈已被漢帝國收割殆盡,東亞地方社會因地方組織持續退化而散沙化。狂熱的宗教組織——張角的太平道崛起,太平道滿足了流民對共同體組織的需求,填充了地方組織度真空的間隙而聚攏了散沙流民。黃巾軍以太平道爲信仰組織了起來,他們揚起了反漢的大旗,席捲了東亞北方。黃巾軍的反漢起義受到了各路諸
Thumbnail
公元二世紀末,東亞封建餘脈已被漢帝國收割殆盡,東亞地方社會因地方組織持續退化而散沙化。狂熱的宗教組織——張角的太平道崛起,太平道滿足了流民對共同體組織的需求,填充了地方組織度真空的間隙而聚攏了散沙流民。黃巾軍以太平道爲信仰組織了起來,他們揚起了反漢的大旗,席捲了東亞北方。黃巾軍的反漢起義受到了各路諸
Thumbnail
新興僭主帝國西晉在討平了吳帝國之後,其在東亞大陸的統治權也底定。交趾與廣州的行政權也落到了晉帝國手中。爲避免像東漢末年那樣各地州官軍事實力坐大而擁兵作亂,晉帝國罷免了東漢帝國以來的州郡兵制度,卻唯獨在嶺南的交州保留了這一制度。原因是交州刺史陶璜認爲交趾南部的林邑國襲擾交趾不絕,而且兩河之間的諸南粵部
Thumbnail
新興僭主帝國西晉在討平了吳帝國之後,其在東亞大陸的統治權也底定。交趾與廣州的行政權也落到了晉帝國手中。爲避免像東漢末年那樣各地州官軍事實力坐大而擁兵作亂,晉帝國罷免了東漢帝國以來的州郡兵制度,卻唯獨在嶺南的交州保留了這一制度。原因是交州刺史陶璜認爲交趾南部的林邑國襲擾交趾不絕,而且兩河之間的諸南粵部
Thumbnail
王氏閩帝國及後續 唐乾符六年(879) 黃巢流民軍十餘萬人由仙霞嶺攻入福建。建州刺史李乾佑和福建觀察使韋岫棄城逃遁。閩地土豪和部分地方官員紛紛組織部隊與之對抗, 其中又以建州黃連洞人陳巌的部隊最強,號稱"九龍軍"。 同年 黃巢在建州、福州大肆殺掠之後,率軍前往嶺南。 唐廣明二年(881) 黃巢攻入唐
Thumbnail
王氏閩帝國及後續 唐乾符六年(879) 黃巢流民軍十餘萬人由仙霞嶺攻入福建。建州刺史李乾佑和福建觀察使韋岫棄城逃遁。閩地土豪和部分地方官員紛紛組織部隊與之對抗, 其中又以建州黃連洞人陳巌的部隊最強,號稱"九龍軍"。 同年 黃巢在建州、福州大肆殺掠之後,率軍前往嶺南。 唐廣明二年(881) 黃巢攻入唐
Thumbnail
四 第二次北屬時期 陳天嘉五年(564) 陳廢閩州。 陳天嘉六年(565) 陳文帝下詔允許侯景之亂逃難閩中者回歸本籍。 陳光大二年(567) 陳重新在閩立豐州,治晉安郡。 同年 原爲贛地土豪、後附陳攻閩的余孝頃因陷入陳的宮廷鬥爭,被陳廢帝誣蔑謀反而遭誅殺。 陳至德三年(585) 曾在閩犯下戰爭罪行的
Thumbnail
四 第二次北屬時期 陳天嘉五年(564) 陳廢閩州。 陳天嘉六年(565) 陳文帝下詔允許侯景之亂逃難閩中者回歸本籍。 陳光大二年(567) 陳重新在閩立豐州,治晉安郡。 同年 原爲贛地土豪、後附陳攻閩的余孝頃因陷入陳的宮廷鬥爭,被陳廢帝誣蔑謀反而遭誅殺。 陳至德三年(585) 曾在閩犯下戰爭罪行的
Thumbnail
一 史前-閩越囯時期 約一萬-五千年前  漳州蓮花池山、閩侯曇石山等遺址發現的考古證據顯示,閩地已進入石器時代。  約五千-二千五百年前 閩地進入青銅器時代, 該時期出土考古證據表明, 當時青銅器已用於農耕和戰爭。另外出土的陶器、紡織品、舟船等遺物表明,閩地先民的手工業水平已相當高超。 同時 《周禮
Thumbnail
一 史前-閩越囯時期 約一萬-五千年前  漳州蓮花池山、閩侯曇石山等遺址發現的考古證據顯示,閩地已進入石器時代。  約五千-二千五百年前 閩地進入青銅器時代, 該時期出土考古證據表明, 當時青銅器已用於農耕和戰爭。另外出土的陶器、紡織品、舟船等遺物表明,閩地先民的手工業水平已相當高超。 同時 《周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