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婷尹.攝影/董昱
「在我有印象以來,看到戲台上吹嗩吶或拉胡琴的師傅很厲害,從小看戲就有那種崇拜的感覺。」八年級的佐京(彭峻暘)喜歡老東西,不僅製作茶陶,也推廣客家八音。有人這麼形容他,年輕的身體裡,彷彿住著一個老靈魂。
身為北埔在地的客家人,佐京從小對於客家文化耳濡目染,在大小廟會或婚喪喜慶都能接觸到傳統客家八音。客家八音大多流傳於桃、竹、苗及高雄美濃、屏東六堆各地的客家聚落,有嗩吶、大小椰胡、喇叭琴、揚琴、鼓、鑼等近二十種樂器,視節慶規模來出動大團或小團,其中又以嗩吶為主奏樂器。雖說有工尺譜記錄樂曲的架構,但每個師傅可能會在音樂中間加花裝飾音或減字變奏,吹出來都有自己的韻味,得要透過親自口授,才能學到那位師傅的演奏調性。
「客家八音就是客家人在地的文化,後來發現太少人傳承,這樣的文化沒落得很快。」佐京回憶起高中畢業回來北埔那時,因緣際會開始向一位老師拜師學藝,而喜歡動手做東西的他也向前輩們討教製琴手藝,學習如何配比琴身、拿捏尺寸等各種細節,老師、同門的師伯和師叔都是他請益的對象。
談到要如何保存客家文化,佐京坦然地說,其實只要把日常生活再多顯現出來,這就是專屬於在地的文化,對於那些不喜歡傳統文化的人,也沒辦法逼著他,「畢竟他不是我們」。話雖如此,但愈來愈多的年輕人不會講客語、不了解客家文化習俗,傳統與現代之間似乎出現隔閡,文化的存亡不該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而佐京做的事,就像是搭起一座橋梁,除了與同門師兄弟共組八音團,將八音、祭祀習俗等珍貴文化記錄下來,也能藉此吸引更多想認識北埔、客家文化的人來到這裡。「歡迎來北埔,這邊環境很好啊!」如果有人想移住北埔,佐京會這麼對他說吧!
有些人做陶偏好隨興自然的風格,有些人喜歡做工細一點,便會再精進修整。
用手作茶陶說地方故事
除了推廣客家八音,佐京還有另一個身分:茶陶創作者。生長在北埔的茶園世家,純樸的環境、豐萃的人文,能夠按照自己所想的生活步調緩緩前進,這些都是佐京創作養分來源;而老家具的線條與美感,其獨特韻味也展現在他的作品上。
做陶的日子大抵過了七年,最初是母親領他到北埔陶藝家沈東寧老師那兒打工,看見沈老師做陶的專注模樣,讓他心生學陶的念頭,沒想到一學就做出興趣。他與母親也在鎮上覓得一間超過百年的老房子,店鋪落腳於此,命名為「佐京茶陶」,由母親種茶、製茶、經營店面,佐京則是負責製作喝茶用的茶陶。大部分來到北埔的觀光客往往被路面鋪的地磚所指引,而「佐京茶陶」所在的巷弄不若老街的主要幹道那般熱鬧,偶爾會有「不小心」上門的遊客,或是透過熟客口耳相傳。這間店鋪之於北埔,宛如提供在地人喝茶聊天的歇腳處,同時也展售著佐京與其他陶藝家的作品,充滿茶香與藝文氣息。
大多時間佐京會待在北埔山區的工作室裡創作,「梅雨季或冬天的時候,拉坯比較難乾,製作時間就會比較長。」從拉坯、修坯、上釉到窯燒等工序都不簡單,有些人偏好隨興自然的風格,有些人喜歡做工細一點,便會再精進修整。性格沉穩的佐京,擁有發掘北埔和老物之美的獨到眼光,這樣的特性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上,細膩且富有生命力。他口中說著自己現在的程度不盡理想,還想繼續往前;但以旁人來看,北埔未來的藝術發展與文化傳承已從土裡長出新芽,終究會迎來天光日吧。
佐京有時也會捏陶,與拉坯的陶作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格。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北埔藝術小鎮
佐京 x 冇藝宿
作品|丟轉(打八音)
地點|舊市場穿廊(新竹縣北埔鄉南興街51號旁)
展期|10/19-12/15
佐京這次參與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作品「丟轉(打八音)」將以樂譜方式呈現,跳脫以往音樂只能以聽覺傳遞的概念,希望透過視覺讓觀眾身處被傳統音符圍繞的環境,感受老音樂的韻味。
充滿茶香與藝文氣息的「佐京茶陶」,提供在地人喝茶聊天的歇腳處。
佐京茶陶地址|新竹縣北埔鄉南興村南興街63號
電話|0907-945-638
本篇文章出自客家委員會主辦【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北埔藝術小鎮「未來的昔日」】發行之《移住北埔》小誌。
統籌單位|擷果創意
策展單位|山冶計畫
協辦單位|新竹縣北埔鄉公所、北埔慈天宮、南埔社區發展協會、南外社區發展協會
視覺設計|黃英程
編輯企劃|見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