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越病越美麗:「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的魔法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些日子赴北美館觀賞《她的抽象》展覽,該展以台日韓的女性藝術家為主,反思受西方現代抽象藝術影響下的東亞,經在地亞洲女性藝術家轉譯後抽象畫的發展軌跡。

raw-image

一進展間入口,映入眼簾的即是「圓點女王」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畫作,大大小小的圓令人看得目不轉睛,很難想像圓點靈感的緣起竟那麼令人心疼:視網膜因病覆蓋斑點,眼睛所及的世界是一顆顆圓點。

十歲被診斷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的草間彌生,自幼年就處在家庭不和睦的無奈之中,創作之路更頻頻遭母親反對。二十多歲時鼓起勇氣赴紐約追尋自由與名聲,但由於當時紐約藝術圈由男性主導,身為亞洲女性的她,不僅不受重視,也多次遭男性藝術家瞟竊她的創作。

曾在紐約「自殺未遂」的她,十五年後返日。

無奈,回到日本的草間彌生絲毫沒有感受到「回家」的溫暖。日本的保守主義風氣,無法認可她在紐約那些涉及裸露的即興藝術表演,於是,她準備再次自殺。他人眼中「過度前衛」的草間彌生,眼看無發法在家鄉生根了。

事情在她遇上主張「藝術治療」的精神療養院後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她自願住進位在東京的這間療養院,受到良好照顧,精神狀況越趨穩定,終於能放心地在藝術的臂膀下創作一系列暗色拼貼作品。

有趣的是,作品中融入了「生命週期」的元素,艾兒莎認為,她或許是想表達,在生命面前,人人都在自我與求生中拔河,但要建構出最適合自己的樣貌前,可得先直視惡魔才行。

raw-image

創作對患有精神疾病的草間彌生來說,是一扇任意門,一走進創作的四度空間,她可以瀟灑地甩開疾病之苦和外界眼光,與創傷共存。 她常常稱呼自己的作品為「藝術藥物」,好比在紐約受到矚目的畫作《無限的網》,靈感來源正好是從小便跟著她的幻覺問題。

心靈的穩定,冥冥中燒出一柱好香,果不其然,1989年,她受邀在紐約國際當代藝術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s)舉辦大型回顧展,作品重新被世人評價,她以「圓點女王」之姿重新站回紐約藝術舞台。四年後再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如同被加冕一般,日本這個「祖國」終於認可她了。

從草間彌生身上,艾兒莎學到了「接納痛苦」的重要性。

幼年的家庭悲劇、精神疾病的侵擾、男性主義的肆虐,種種都沒有將她打敗,草間彌生找到了一個與創傷共存的方法:創作

raw-image

創作是寄託、是紓壓,在她的藝術之眼裡,全都化成一顆顆南瓜、波爾卡圓點,長在她建構的無限屋裡,自在綻放著。玩味感強烈的普普藝術風是草間彌生的招牌,仔細觀賞她的畫作,彷彿能看到一位愛塗鴉的小女孩,在努力找尋自己的價值,為創作而活;她常說:「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現年90歲的草間彌生,持續貫徹著「白天到工作室創作,晚上回療養院休息」的日常,借助幻覺之力,編織色彩鮮明的魔法世界,震撼每一雙眼睛。

——

追蹤艾兒莎FB,掌握更多職場心法 >>

跟著艾兒莎IG,分享生活、分享心聲 #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 >>

訂閱艾兒莎YouTube頻道,繪聲繪影、經驗不藏私!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兒莎的沙龍
1.4K會員
268內容數
我很努力很努力的,想要用盡一切方式,請年輕人,跟我一起出走。出走到那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體驗前所未聞的故事,實現前所未有的價值。這些出走後的世界,不只也美麗與震撼,也有殘忍不堪的現實。或許不會有純粹的正面或喜悅,但這段闖蕩,終將帶給我們的是無價又無可取代的資產。而生命到最後,比的就是資產不是嗎?
艾兒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20
最近艾兒莎因緣際會下,重看了「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這部片還沒看過的人真的一定要看! 今天艾兒莎想以STS的觀點,以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角度,來剖析這部電影。(文體也會與以往不同,希望各位也能有耐心,好好看完艾兒莎比較研究型的文字啊!!!)
Thumbnail
2020/02/20
最近艾兒莎因緣際會下,重看了「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這部片還沒看過的人真的一定要看! 今天艾兒莎想以STS的觀點,以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角度,來剖析這部電影。(文體也會與以往不同,希望各位也能有耐心,好好看完艾兒莎比較研究型的文字啊!!!)
Thumbnail
2019/10/03
「需求為發明之母。」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或者是發明家在研發新發明時,主要是為了滿足一群目標對象的需求,可不是嗎?然而,現實可不盡然如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產品.其實是在無意間、甚至是因為發明過程中,發生了小意外、小插曲,才開發出了具突破性的商品的!
Thumbnail
2019/10/03
「需求為發明之母。」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或者是發明家在研發新發明時,主要是為了滿足一群目標對象的需求,可不是嗎?然而,現實可不盡然如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產品.其實是在無意間、甚至是因為發明過程中,發生了小意外、小插曲,才開發出了具突破性的商品的!
Thumbnail
2019/09/23
在生命當中,對某些人而言,挖掘被埋藏的寶藏可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然而,對一些人來說,想辦法找到被埋藏的寶藏的位置,才是真正棘手的挑戰!托米.古格里.湯普森(Tommy Gregory Thompson)絕對是屬於後者。
Thumbnail
2019/09/23
在生命當中,對某些人而言,挖掘被埋藏的寶藏可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然而,對一些人來說,想辦法找到被埋藏的寶藏的位置,才是真正棘手的挑戰!托米.古格里.湯普森(Tommy Gregory Thompson)絕對是屬於後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草間彌生自小就罹患神經性視聽障礙,長期飽受幻覺與自殺性傾向的困擾,須透過大量作畫來緩解幻象,克服恐懼,進行自我療癒。她的創作語彙怪奇、多元、無限,被歸類到很多不同的藝術派別,但草間對自己的描述,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
Thumbnail
草間彌生自小就罹患神經性視聽障礙,長期飽受幻覺與自殺性傾向的困擾,須透過大量作畫來緩解幻象,克服恐懼,進行自我療癒。她的創作語彙怪奇、多元、無限,被歸類到很多不同的藝術派別,但草間對自己的描述,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
Thumbnail
「我日日都在和痛苦、焦慮和恐懼奮鬥,我發現唯一能緩解病痛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草間彌生。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療癒的解方,你可以看見藝術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而這些作品也會在某個時刻改變你!
Thumbnail
「我日日都在和痛苦、焦慮和恐懼奮鬥,我發現唯一能緩解病痛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草間彌生。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療癒的解方,你可以看見藝術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而這些作品也會在某個時刻改變你!
Thumbnail
不斷執著於恐懼,反映在創作風格上,「無限」以不同的形式與意義出現,諸如佈滿在巨大的畫作上的幾何形狀、用鏡面創造出的無限空間等,草間彌生以近乎強迫的方式,將觀者拉入她的世界。
Thumbnail
不斷執著於恐懼,反映在創作風格上,「無限」以不同的形式與意義出現,諸如佈滿在巨大的畫作上的幾何形狀、用鏡面創造出的無限空間等,草間彌生以近乎強迫的方式,將觀者拉入她的世界。
Thumbnail
自認不是草間彌生的狂粉,只是單純因為奶奶她太紅了,有展不看太反社會情節,所以有記憶中,大概是看了三次草間彌生的展,最近迎來了這第三次,還是最衝擊的一次,於是久違的掃掃方格子上的灰塵,作為2022的第一篇文章。
Thumbnail
自認不是草間彌生的狂粉,只是單純因為奶奶她太紅了,有展不看太反社會情節,所以有記憶中,大概是看了三次草間彌生的展,最近迎來了這第三次,還是最衝擊的一次,於是久違的掃掃方格子上的灰塵,作為2022的第一篇文章。
Thumbnail
草間彌生是在日本的長野縣出生,小時候及學生生涯都是在日本完成的。1957年時,草間彌生選擇移居到了美國,後來從西雅圖搬到紐約生活。直到了1973年,因為身體的關係而回到了日本,原本要在傷病治癒後回到美國,但因為找不出病因,而決定在日本留下。
Thumbnail
草間彌生是在日本的長野縣出生,小時候及學生生涯都是在日本完成的。1957年時,草間彌生選擇移居到了美國,後來從西雅圖搬到紐約生活。直到了1973年,因為身體的關係而回到了日本,原本要在傷病治癒後回到美國,但因為找不出病因,而決定在日本留下。
Thumbnail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Thumbnail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Thumbnail
她一直被以為是一條奇特的魚,錯生的軀體,駭人的面容。然後在30年後,世人回想才驚覺她是一條獨特的魚,游曳出絕美的姿態。超越時代50年的代價,是一直都不被理解和認同,然而她一直走自己的路。 點止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超越時代50年的圓點瘋子 奇怪與奇特只差一線,奇特是受認可的奇怪。 草間
Thumbnail
她一直被以為是一條奇特的魚,錯生的軀體,駭人的面容。然後在30年後,世人回想才驚覺她是一條獨特的魚,游曳出絕美的姿態。超越時代50年的代價,是一直都不被理解和認同,然而她一直走自己的路。 點止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超越時代50年的圓點瘋子 奇怪與奇特只差一線,奇特是受認可的奇怪。 草間
Thumbnail
誰對生命沒有童話幻想?結果飛來的不是白天鵝,而是黑壓壓的烏鴉,怎麼辦?誰也打敗不了漫天烏鴉,不如利用黑暗的力量,把生命改寫成光明的故事! 1955 年 12 月 4 日,一封信從日本寄往美國,收信人是紅透半邊天的藝術家歐姬芙,寄信人是未成名的畫家,叫草間彌生,如太陽的歐姬芙,會理一點星光嗎?
Thumbnail
誰對生命沒有童話幻想?結果飛來的不是白天鵝,而是黑壓壓的烏鴉,怎麼辦?誰也打敗不了漫天烏鴉,不如利用黑暗的力量,把生命改寫成光明的故事! 1955 年 12 月 4 日,一封信從日本寄往美國,收信人是紅透半邊天的藝術家歐姬芙,寄信人是未成名的畫家,叫草間彌生,如太陽的歐姬芙,會理一點星光嗎?
Thumbnail
前些日子赴北美館觀賞《她的抽象》展覽,該展以台日韓的女性藝術家為主,反思受西方現代抽象藝術影響下的東亞,經在地亞洲女性藝術家轉譯後抽象畫的發展軌跡。 一進展間入口,映入眼簾的即是「圓點女王」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畫作,大大小小的圓令人看得目不轉睛,很難想像圓點靈感的緣起竟那麼令人心
Thumbnail
前些日子赴北美館觀賞《她的抽象》展覽,該展以台日韓的女性藝術家為主,反思受西方現代抽象藝術影響下的東亞,經在地亞洲女性藝術家轉譯後抽象畫的發展軌跡。 一進展間入口,映入眼簾的即是「圓點女王」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畫作,大大小小的圓令人看得目不轉睛,很難想像圓點靈感的緣起竟那麼令人心
Thumbnail
2017年10月1日開幕的草間彌生美術館展示草間彌生作品及相關的貴重資料,希望透過展覽,將草間彌生一直以來提倡、訴求的世界和平與人類大愛,繼續宣傳給世人。 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看到的世界都是圓點?   對我而言,最近的體驗應該是做完操人拉筋運動後的腦黑眼花,讓我睜著眼都是圓呼呼的亮點。   看到
Thumbnail
2017年10月1日開幕的草間彌生美術館展示草間彌生作品及相關的貴重資料,希望透過展覽,將草間彌生一直以來提倡、訴求的世界和平與人類大愛,繼續宣傳給世人。 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看到的世界都是圓點?   對我而言,最近的體驗應該是做完操人拉筋運動後的腦黑眼花,讓我睜著眼都是圓呼呼的亮點。   看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