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行動在經歷了五個月的抗爭之後,不但沒有和緩的跡象,反而在十一月十一號之後,掀起另一波高峰。香港再度生波的主因,是香港警察已經完全放開來肆意毆打追捕群眾。香港警方十一月十二號甚至表示,他們為了抓捕所謂的「暴徒」,沒有什麼地方是不能去的;果然,當天晚上他們就衝進了香港中文大學校園,這種行為當然是有識之士無法容忍的,但是在香港警方採取更激烈手段的情況來看,香港騷亂恐怕會持續到明年了。
在香港警方衝進中文大學之後,有不少人都關注學生的安全,警方的手段,以及事態後續會如何發展。有在校園裡的學生說,目前一切情況未明,因為「假消息太多了」。這句話至少透露出兩個訊息:一個就是如果對峙雙方都採取放消息的方式,企圖影響對方,那麼這已經演變成一場戰爭。因此,說香港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都市戰場,其實也不為過。另外一個則是突顯戰爭當中常用的一種心戰方式,就是輿論戰與信息戰。尤其是在目前,用智慧型手機來傳遞訊息已經極為便利的情況下,很多資訊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第一手查證,這個時候該如何辨明它的真偽?
這就是我們先前不斷在指出的:所謂「假消息」與「假新聞」的差別。這個社會上,有許多真真假假的消息在流竄著,或許是流言耳語,或許是刻意風聲。做為資源不對等的一方,閱聽人總是比較弱勢的,我們很難迅速判別,什麼消息是真的,什麼消息是假的;而幫助閱聽人判斷消息真假,就是媒體的責任。這就是為什麼說媒體越大,責任越重。如果一個媒體可信度高,那麼相信它的人就越多,它的群眾基礎就越廣,也就越有盈利的可能,這是相輔相成的。換言之,如果一個媒體,凡事有聞必錄,也缺乏查證的工夫,刊登的消息不但以訛傳訛,而且即使荒腔走板竟然也不在意,那麼長此以往,當然就得不到閱聽人的信任。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新聞媒體如果那麼好幹的話,那在資訊滿溢如斯的現代,閱聽人看LINE或臉書就好啦,要你一個有聞必錄的媒體幹嘛?又不是要看逐字稿。從這裡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發現:媒體在訊息傳遞的功能上,有兩個主要特點:一個就是代替閱聽人查證訊息的真偽,還有一個則是篩選,澄清虛假的消息,傳播真確的資訊。
但這裡又牽涉到另一方面,就是即使媒體傳佈的是事件的本身,但由於看事件的時序與角度不同,因此即使所報導的與事件發生的經過,並沒有什麼不同,你可能也無法說它虛假,但是它可能在某些媒體預設立場的取用之下,被斷章取義了,這就是不少人所說的「去脈絡化」。例如很多人會拿著某句被截取下來的話,大做文章,開始在網路上瘋傳,但是這句話的上下文,卻完全被棄之不顧,這就是一種斷章取義。那麼這種訊息傳播,雖然不是假消息,它真的發生了,但它是不是夠全面,夠完整?還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給嫁接了呢?
所以,我們必須重申:首先,有「假消息」,但是不會有「假新聞」,假新聞等同散播謠言。正常來講,假消息應該在媒體報導時就應該被查證了,如果沒有查證就報出去,那是媒體的失職。如果是媒體刻意地捏造,則更應該被譴責,這也是有法可辦的,用不著舖天蓋地地大喊大叫著好像世界末日一般,台灣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所謂言論自由就是各種言論都可以出現在公開場合上,讓民眾來判斷,相信鼓吹言論自由的人不會忘記你們在戒嚴時期曾經大力維護的主張。但是另一種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去脈絡化」,無視發言的前後邏輯,只斷章取義一句話,就被拿出來大做文章,這個例子,就像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曾經說過的「你們太陽花已經崩潰了」,如果有看過整段質詢,就知道她的意思並不在於那一句話;但如果被人惡意截取傳佈,那不是假新聞,然而扭曲與斷章取義,又要如何防止呢?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某一些人,或是某一群人,可以有打著政治正確的旗號,判定哪些言論合格或不合格的權力,否則只是從一種極權,轉到另一種極權,如此而已,人類社會會有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