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再談「假新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香港反送中行動在經歷了五個月的抗爭之後,不但沒有和緩的跡象,反而在十一月十一號之後,掀起另一波高峰。香港再度生波的主因,是香港警察已經完全放開來肆意毆打追捕群眾。香港警方十一月十二號甚至表示,他們為了抓捕所謂的「暴徒」,沒有什麼地方是不能去的;果然,當天晚上他們就衝進了香港中文大學校園,這種行為當然是有識之士無法容忍的,但是在香港警方採取更激烈手段的情況來看,香港騷亂恐怕會持續到明年了。

  在香港警方衝進中文大學之後,有不少人都關注學生的安全,警方的手段,以及事態後續會如何發展。有在校園裡的學生說,目前一切情況未明,因為「假消息太多了」。這句話至少透露出兩個訊息:一個就是如果對峙雙方都採取放消息的方式,企圖影響對方,那麼這已經演變成一場戰爭。因此,說香港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都市戰場,其實也不為過。另外一個則是突顯戰爭當中常用的一種心戰方式,就是輿論戰與信息戰。尤其是在目前,用智慧型手機來傳遞訊息已經極為便利的情況下,很多資訊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第一手查證,這個時候該如何辨明它的真偽?

  這就是我們先前不斷在指出的:所謂「假消息」與「假新聞」的差別。這個社會上,有許多真真假假的消息在流竄著,或許是流言耳語,或許是刻意風聲。做為資源不對等的一方,閱聽人總是比較弱勢的,我們很難迅速判別,什麼消息是真的,什麼消息是假的;而幫助閱聽人判斷消息真假,就是媒體的責任。這就是為什麼說媒體越大,責任越重。如果一個媒體可信度高,那麼相信它的人就越多,它的群眾基礎就越廣,也就越有盈利的可能,這是相輔相成的。換言之,如果一個媒體,凡事有聞必錄,也缺乏查證的工夫,刊登的消息不但以訛傳訛,而且即使荒腔走板竟然也不在意,那麼長此以往,當然就得不到閱聽人的信任。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新聞媒體如果那麼好幹的話,那在資訊滿溢如斯的現代,閱聽人看LINE或臉書就好啦,要你一個有聞必錄的媒體幹嘛?又不是要看逐字稿。從這裡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發現:媒體在訊息傳遞的功能上,有兩個主要特點:一個就是代替閱聽人查證訊息的真偽,還有一個則是篩選,澄清虛假的消息,傳播真確的資訊。

  但這裡又牽涉到另一方面,就是即使媒體傳佈的是事件的本身,但由於看事件的時序與角度不同,因此即使所報導的與事件發生的經過,並沒有什麼不同,你可能也無法說它虛假,但是它可能在某些媒體預設立場的取用之下,被斷章取義了,這就是不少人所說的「去脈絡化」。例如很多人會拿著某句被截取下來的話,大做文章,開始在網路上瘋傳,但是這句話的上下文,卻完全被棄之不顧,這就是一種斷章取義。那麼這種訊息傳播,雖然不是假消息,它真的發生了,但它是不是夠全面,夠完整?還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給嫁接了呢?

  所以,我們必須重申:首先,有「假消息」,但是不會有「假新聞」,假新聞等同散播謠言。正常來講,假消息應該在媒體報導時就應該被查證了,如果沒有查證就報出去,那是媒體的失職。如果是媒體刻意地捏造,則更應該被譴責,這也是有法可辦的,用不著舖天蓋地地大喊大叫著好像世界末日一般,台灣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所謂言論自由就是各種言論都可以出現在公開場合上,讓民眾來判斷,相信鼓吹言論自由的人不會忘記你們在戒嚴時期曾經大力維護的主張。但是另一種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去脈絡化」,無視發言的前後邏輯,只斷章取義一句話,就被拿出來大做文章,這個例子,就像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曾經說過的「你們太陽花已經崩潰了」,如果有看過整段質詢,就知道她的意思並不在於那一句話;但如果被人惡意截取傳佈,那不是假新聞,然而扭曲與斷章取義,又要如何防止呢?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某一些人,或是某一群人,可以有打著政治正確的旗號,判定哪些言論合格或不合格的權力,否則只是從一種極權,轉到另一種極權,如此而已,人類社會會有進步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njamin Yeh的沙龍
6會員
31內容數
不管對這個世界存著如何的喜怒哀樂,總有那麼一天,一切又要歸為無有。
Benjamin Ye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27
距離2020年11月3號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100天的時候,美聯社做了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川普的支持率,來到了32%的新低點,更有高達八成的人認為,川普的防疫政策是錯誤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向淡化新冠病毒疫情的川普,突然警覺了起來,而且還戴起了他最不願意戴的口罩。 一向以開除人為樂的川普,現在應該
Thumbnail
2020/07/27
距離2020年11月3號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100天的時候,美聯社做了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川普的支持率,來到了32%的新低點,更有高達八成的人認為,川普的防疫政策是錯誤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向淡化新冠病毒疫情的川普,突然警覺了起來,而且還戴起了他最不願意戴的口罩。 一向以開除人為樂的川普,現在應該
Thumbnail
2020/06/10
美國明尼蘇達州非裔男子喬治.佛洛伊德疑似遭警方執法過當鎖喉致死,引發幾乎蔓延全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但是「有種族歧視」這個社會現象,與把佛洛伊德視為警方疑似因種族歧視執法的受害者,而無視佛洛伊德卻是到死之前都在犯罪,這是兩回事。 任何一起看似悲劇的大事件,之所以會以「悲劇」為名,就是因為它足以牽動人們
Thumbnail
2020/06/10
美國明尼蘇達州非裔男子喬治.佛洛伊德疑似遭警方執法過當鎖喉致死,引發幾乎蔓延全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但是「有種族歧視」這個社會現象,與把佛洛伊德視為警方疑似因種族歧視執法的受害者,而無視佛洛伊德卻是到死之前都在犯罪,這是兩回事。 任何一起看似悲劇的大事件,之所以會以「悲劇」為名,就是因為它足以牽動人們
Thumbnail
2020/05/27
  中共始終不滿的是: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建成了一個富強的新中國;香港人之所以不認同他們,是因為一直都想當個英國人。其實中共想錯了,香港並不是一直都服從英國的,最知名的例子就是1967年發生的六七暴動。當然,六七暴動有一部份原因,是由於當時中共,聯合香港左派,在內部煽動;可是,若不是香港社會當時貪污腐敗
Thumbnail
2020/05/27
  中共始終不滿的是: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建成了一個富強的新中國;香港人之所以不認同他們,是因為一直都想當個英國人。其實中共想錯了,香港並不是一直都服從英國的,最知名的例子就是1967年發生的六七暴動。當然,六七暴動有一部份原因,是由於當時中共,聯合香港左派,在內部煽動;可是,若不是香港社會當時貪污腐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有時候,我覺得學校有很多好像很嚴重的指控,但是卻永遠合解不了,很多的關鍵就是有一方的說法是正確的,而另外一方的說法是錯誤的,這樣就非常難去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有如老師一直在說的《假新聞》,這些假新聞為什麼和我們遇到的狀況都一樣呢? 經過老師的教導,我終於知道如何查證新聞是真是假,第一步,就是先
Thumbnail
有時候,我覺得學校有很多好像很嚴重的指控,但是卻永遠合解不了,很多的關鍵就是有一方的說法是正確的,而另外一方的說法是錯誤的,這樣就非常難去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有如老師一直在說的《假新聞》,這些假新聞為什麼和我們遇到的狀況都一樣呢? 經過老師的教導,我終於知道如何查證新聞是真是假,第一步,就是先
Thumbnail
這是《媒體素養企劃》正式上線的第一集。 訪談身邊的國高中之後,發現學生們已經意識到了媒體識讀的重要,同意需要辨識接收到的資訊,才不會誤信網路上的錯誤訊息。 但也不難發現學生並不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
Thumbnail
這是《媒體素養企劃》正式上線的第一集。 訪談身邊的國高中之後,發現學生們已經意識到了媒體識讀的重要,同意需要辨識接收到的資訊,才不會誤信網路上的錯誤訊息。 但也不難發現學生並不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
Thumbnail
自己也明顯感受到,公民社會裡的動向和聲音、社會議題的深度探討和批判,越來越難被看得見。
Thumbnail
自己也明顯感受到,公民社會裡的動向和聲音、社會議題的深度探討和批判,越來越難被看得見。
Thumbnail
可是,當沒有一個有足夠公信力的非主流媒體,在傳言滿天飛時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只要公眾的媒體識讀能力稍有不足,配上了資訊認知落差,就會很容易被誤導,引致對社會事實的錯誤理解,矛盾被激化,甚至徹底催毀了社會的根基。
Thumbnail
可是,當沒有一個有足夠公信力的非主流媒體,在傳言滿天飛時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只要公眾的媒體識讀能力稍有不足,配上了資訊認知落差,就會很容易被誤導,引致對社會事實的錯誤理解,矛盾被激化,甚至徹底催毀了社會的根基。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一幕呈現媒體假新聞氾濫的劇情。當其他新聞台在報導泰國普吉島爆炸的新聞,「要贏就是要快!」、「別人都播成那樣了,你還查!」,就算心裡猶豫,她還是一聲令下播出未經充分查證的新聞。隨後,泰國表示爆炸事件為誤報。資深同事一句話道出媒體窘況:「反正假新聞又不是頭一次,習慣就好。」...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一幕呈現媒體假新聞氾濫的劇情。當其他新聞台在報導泰國普吉島爆炸的新聞,「要贏就是要快!」、「別人都播成那樣了,你還查!」,就算心裡猶豫,她還是一聲令下播出未經充分查證的新聞。隨後,泰國表示爆炸事件為誤報。資深同事一句話道出媒體窘況:「反正假新聞又不是頭一次,習慣就好。」...
Thumbnail
  香港反送中行動在經歷了五個月的抗爭之後,不但沒有和緩的跡象,反而在十一月十一號之後,掀起另一波高峰。香港再度生波的主因,是香港警察已經完全放開來肆意毆打追捕群眾。香港警方十一月十二號甚至表示,他們為了抓捕所謂的「暴徒」,沒有什麼地方是不能去的;果然,當天晚上他們就衝進了香港中文大學校園,這種行為
Thumbnail
  香港反送中行動在經歷了五個月的抗爭之後,不但沒有和緩的跡象,反而在十一月十一號之後,掀起另一波高峰。香港再度生波的主因,是香港警察已經完全放開來肆意毆打追捕群眾。香港警方十一月十二號甚至表示,他們為了抓捕所謂的「暴徒」,沒有什麼地方是不能去的;果然,當天晚上他們就衝進了香港中文大學校園,這種行為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香港六月推逃犯條例,引起了大型的示威遊行,不同的民眾都發起了行動去回應逃犯條例,無論是在社交媒體、報章、網上的資訊、新聞都彌漫著一陣緊張的氣氛,社會各界議論紛爭各持分者 今篇文章,不是要說怎樣看逃犯條例、警民衝突,而是提出如何去憑證傳媒資訊的真偽。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香港六月推逃犯條例,引起了大型的示威遊行,不同的民眾都發起了行動去回應逃犯條例,無論是在社交媒體、報章、網上的資訊、新聞都彌漫著一陣緊張的氣氛,社會各界議論紛爭各持分者 今篇文章,不是要說怎樣看逃犯條例、警民衝突,而是提出如何去憑證傳媒資訊的真偽。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社群病毒式傳播的快速,別有居心的假新聞,恐怕是整個社會短時間內很難處理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社群病毒式傳播的快速,別有居心的假新聞,恐怕是整個社會短時間內很難處理的問題。
Thumbnail
拜科技發達所賜,眾多假新聞比起過去更加猖獗,不僅年輕世代逐漸失去對新聞的信任,就連新聞工作者也面臨巨大挑戰,整個新聞生態圈衝擊震盪。要如何透過過去調查新聞的技巧,轉化成為假新聞驗證的方式?抑或是傳統調查技巧要如何轉型應用在科技變化的新傳播生態?
Thumbnail
拜科技發達所賜,眾多假新聞比起過去更加猖獗,不僅年輕世代逐漸失去對新聞的信任,就連新聞工作者也面臨巨大挑戰,整個新聞生態圈衝擊震盪。要如何透過過去調查新聞的技巧,轉化成為假新聞驗證的方式?抑或是傳統調查技巧要如何轉型應用在科技變化的新傳播生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