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譯教學領導力(7)_何謂組織

超譯教學領導力(7)_何謂組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Chester I. Barnard的著作<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中提到,所謂組織(organization)是指「兩人或兩人以上,有意識地調配各種行為或各種力量後形成的一個體系。」

"A system of consciously coordinated activities or forces of two or more persons."

組織是一個體系,而且是集合「行為或力量」而非「集合人」,所以當力量調配得順利,整體展現的成果也會超出預期。而能有意識調配力量的人,其實就是領導人。

組織其實有兩個端點:機械的(mechanistic)與有機的(organic)。前者公式化程度高、工作分配嚴密、階層多;後者公式化程度低、工作分配彈性、階層少。要用哪種型態也是得看環境,像是環境穩定時,用機械化的型態績效比較好,這型態也比較偏向帝王學的「上下關係」;可是環境不穩定的現今(科技快速進步時),其實用有機組織較好,而這也呼應了領導學的「前後關係」。

文章這邊提到了有趣的點,那就是「組織是力量的集合」,也就是說在討論組織時,個人並不是最為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我們每個個人能夠提供什麼力量給組織,讓這個組織能夠達成原先設定的目標。反過來說,當一個組織沒有達成目標時,討論的不會是「誰」的問題,而是討論「力量的調配出了什麼問題」。屏除了「人」的因素,在組織經營上,或許能更快速的釐清問題本身吧?

教學時常出現「沒有達成目標」的狀況,或是老師覺得一堂課上得很失敗。或許有人會有類似「是某某學生在課堂上亂」或是「我教得太差」的想法,但這並沒有真的看到問題本身。

問題本身不會只是歸因於「人」,該思考「是不是當下的氣氛剛好不適合進行這個活動」、「課程設計是否有哪裡不夠連貫」、「小孩是不是在之前遇到了哪些狀況」。

無論是組織或學校,「對事不對人」才有辦法真正看到問題的核心,進而解決。這也是一位領導人需要做到的。


參考文獻:圖解團隊領導學

avatar-img
黃蓋瑞的沙龍
7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會放上與科學教育、科學哲學相關的探索(inquiry)文章。「硬殼」就是要你探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蓋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信心或信賴則位於兩者中間,confidence是自己的信心或對同伴的信任,它的字根confide-有「出於信賴而透露秘密」的意思。也就是說,當有人對你說出「我信任你」時,也表示了對方願意與你交流資訊,尤其可能是機密的資訊。當彼此都感受到信賴關係時,團隊將更團結一致,更能共同贏得勝利。
教學上,若要讓學生朝你預期的方向思考與行動,事前必須模擬好一系列的提問與情境設定,一步步讓他們感覺自己有能力決定、二來是覺得自己的決定很棒、最後就是他們會非常想要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
領導人若能了解團隊發展的典型進程,相信更能發揮適當的領導力。我覺得更有趣的,是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些與我無關」,因為覺得自己不是領導人。若這樣想,就落入了「帝王學的迷思」當中。因為領導人不代表一個團隊的最高決策人,領導人是「看到最遠、走在最前方」的人。
回到教學現場,對象就算是孩子,若能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決策參與度,其實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被信賴,進而產生責任感。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慢慢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同時教導他們負責任的重要性,也就是漸變的從PM轉至pm,以「培養孩子自主能力」而言,會是很有效的一個教學法。
在教學時也是一樣,你需要針對教學現場的狀況,決定應該用哪種方式經營班級。但同時,若你心中已經建立了某種班級氛圍的想像,你也可以善用領導風格創造出環境。
所謂的領導力(leadership),其中的lead是指「走在前面的人」,並不是「站在最高位的人」。你可能在某個領域看的(稍微)比別人遠,(稍微)走得比別人前面一些。你指引了一條可以讓後面的人接續著走的道路。路不一定是你刻意開拓的,人走過了,本就會有路。
信心或信賴則位於兩者中間,confidence是自己的信心或對同伴的信任,它的字根confide-有「出於信賴而透露秘密」的意思。也就是說,當有人對你說出「我信任你」時,也表示了對方願意與你交流資訊,尤其可能是機密的資訊。當彼此都感受到信賴關係時,團隊將更團結一致,更能共同贏得勝利。
教學上,若要讓學生朝你預期的方向思考與行動,事前必須模擬好一系列的提問與情境設定,一步步讓他們感覺自己有能力決定、二來是覺得自己的決定很棒、最後就是他們會非常想要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
領導人若能了解團隊發展的典型進程,相信更能發揮適當的領導力。我覺得更有趣的,是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些與我無關」,因為覺得自己不是領導人。若這樣想,就落入了「帝王學的迷思」當中。因為領導人不代表一個團隊的最高決策人,領導人是「看到最遠、走在最前方」的人。
回到教學現場,對象就算是孩子,若能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決策參與度,其實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被信賴,進而產生責任感。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慢慢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同時教導他們負責任的重要性,也就是漸變的從PM轉至pm,以「培養孩子自主能力」而言,會是很有效的一個教學法。
在教學時也是一樣,你需要針對教學現場的狀況,決定應該用哪種方式經營班級。但同時,若你心中已經建立了某種班級氛圍的想像,你也可以善用領導風格創造出環境。
所謂的領導力(leadership),其中的lead是指「走在前面的人」,並不是「站在最高位的人」。你可能在某個領域看的(稍微)比別人遠,(稍微)走得比別人前面一些。你指引了一條可以讓後面的人接續著走的道路。路不一定是你刻意開拓的,人走過了,本就會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