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這篇之前,我要先說明這篇的上位概念(註1)是
人類應該要相信互利比獨贏更優
也就是說通篇我不會試圖證明為何合作是有益的,但論述將以此作為展開。
註1:我的上位概念用法並非表達A想法比B想法更重要,而是強調B想法是從A想法延伸。

九品芝麻官
不要說謊
很多人會覺得這我也知道阿,還用你說嗎?說謊不好有人不知道嗎?
對。很多人沒有真的「知道」。
訪間很多書、文章很喜歡教人 ,工作的時候遇到不會、面試的時候對方問「你會不會?」,不要說「我不會」,要說「我願意學」
……
沒感覺?當你沒有真的 願 意 學 的時候,你就是在說謊!你不會跟你願意學並沒有劃上等號,你意圖依靠欺騙來獲取利益(註2),你並沒有不要說謊。
當這樣欺騙的人多了,當有人對某件事沒有100%保握(但可能有90%把握)的時候,他說「我試試看」,對方只會覺得「喔,他不會。」
也就是你的說謊導致了人類的互信破滅,互利不存,社會倒退。時間被浪費在互相懷疑、重複檢查、爾虞我詐之間。
註2:這裡特別強調獲取利益的情況。假如路上遇到不太熟的親戚,對方問你「呷飽未」,你邊回答「呷飽阿呷飽阿」邊準備去吃飯,我覺得大概可以算是敷衍而非欺騙。

面試
狡辯
有些人說我當下回答的時候想學阿,我只是沒有空/後來忙/忘了而已。
這兩種有差嗎?
有差也沒差。你可以去辨識一個人的話語可信度,一個人的說謊習慣,一個人的人品,來達到事前分辨。也可以從事後結果來論證,尤其在你注意到他一點都不忙/他記得別的事情的時候。他是存心說謊或是信口許諾就結果都一樣-這個人不可信。
改善環境
當(你辨識出)有人說謊的時候,為了達成社會的信賴。你還應該制裁他,這裡的制裁,包含了對於此次的回饋,以及對於這個人的標籤-說謊者。是的,當沒有這樣的標籤的時候,你又怎麼有資格怪罪有人願意說謊(來獲得利益)呢?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高機率殺頭但不是一定被殺頭的生意才有人做!
一定會被殺頭的生意也不會有人去做。當一件事的可能代價太高的時候,就能夠有效遏阻想要僥倖的人。當說謊者會被制裁的時候,社會上願意說真話的人才會變多。如果今天欺騙今天爽,明天沒人會記得。那麼人與人之間再無互信。
劣幣之所以可以驅逐良幣,是因為沒有人打擊劣幣- 劉鶴
- 不要說謊
- 不要被騙
- 制裁說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