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2020/08/23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前言

不要說非暴力溝通了,我們平時可能連基本的溝通都不會,這些無意間的言語,悄悄形成了暴力溝通,你以為這沒什麼,實際上一點一點這在破壞你們的關係,等到你發現關係有裂縫時,可能就像三峽大壩就要崩塌了。
溝通絕對不是既定的公式,首先要學會表達自己和傾聽他人很重要,要讓對方感受到重視是談判溝通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在爭執過程中,往往只顧著爭辯事實,卻忘記要安撫對方的情緒,讓彼此早已忘卻誰對誰錯,甚至還會翻舊帳做情緒勒索,下次試著先禮讓,或許事情會不一樣。
在言談中常常無意間傷害到對方的感情,或許不是真的想要評判,但你就是這樣做了,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都有不同的際遇,但我們不該分化人與人,我們都有權利去信奉自己的價值觀,更不該要求他人配合,因為我們應當以不傷害他人為前提下,追求自我最大的利益,但總是有人分不清界線,以為世界繞著他轉,如果對方勉為其難配合你,那也只是臣服於恐懼或內疚罷了。

遲早,好人裝不下去,關係就破滅了。

接下來介紹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

Don't judge me!這似乎只是個口號,我們最喜歡對人指指點點,對於那些不認識的明星我們更是口無遮攔,更何況是身邊的人,加上這個世代的媒體最喜歡吸引眼球,暴力美學最吸睛,因此我們都喜歡看到壞人被懲罰,那究竟怎樣的人是壞人?只要和我們價值觀不符的人就是壞人嗎?只要不是同一掛的,他或許沒犯法,但你就會抨擊他,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事情。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比較正是感到無力感的一根刺,看到別人成功就會心生怨懟,想要在成長過程中放棄,所以我們開始迴避責任,推卸一切,我們聽從別人的指令,如果犯錯就說:我不得不這麼做!這是多麼理想的推卸阿,請看這幾個例子:
  1. 我們的成長歷程,自我形象:為什麼喝酒?>因為我是酒鬼
  2. 上級的命令:為什麼欺騙顧客?>因為老闆教我這麼做
  3. 同伴的壓力:為甚麼要抽菸?>因為同梯的都抽菸
  4. 社會腳色:為甚麼我必須做我討厭的工作:因為我不僅是一個丈夫,而且是一個父親。
  5. 無法控制的衝動:為甚麼吃巧克力?>因為吃巧克力的衝動征服了我
現在請丟棄上述的想法,開始用負責任的語言改變,別在用"不得不"去推卸責任。請善用溝通,沒有誰規定誰一定要做什麼事情,但是我們卻有意無意地強人所難,你當然可以強迫別人按你的期待過活,但那終究是受壓迫的,想要改變他人,絕不是用這種方式,不能責罵也不能稱讚,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說不喜歡被評判,但我們最喜歡的溝通方式就是批判命令和比較,而不是說出心裡想法,遑論傾聽,我們只顧著講出自己想講的話,卻不靜下心問問自己心裡的感受,久而久之,你再也不知道你心裡的感受是甚麼,因為你找到心上那一把鑰匙了。

你可以用選擇做,去代替不得不,透過這個練習:

1.你覺得那些事情沒意思,卻又認為自己不得不做,請寫下來
2.列好清單後,向自己承認,你做這些事情是你選擇做,而不是因為你不得不做。
3.一旦承認某個行為是你的選擇,請寫下:我選擇做__是因為我想要___。,加深自己的意念,並思考自己為甚麼要選擇做這件事。

《1.我的觀察是甚麼/2.我的感受如何?》

<Matthew>第七章1-2節:因為你們用什麼判斷來判斷,你們也要受什麼判斷;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For as you have been judging, so you will be judged, and with your measure will it be measured to you)
我們很常把自己的觀察變成批評,思考一下:如果有個人在下午睡覺,雨天不出門,這樣她是懶惰的人嗎?還是他只是討厭下雨出門,認知不同,角度不同,事實和意見是兩回事,我們常常搞混,因此嫌隙就出現了。我們都討厭被別人貼標籤,但我們又很喜歡幫人貼標籤。
要如何不帶評論的觀察呢?很難,連很難也是個評論!凡是涉及誇大(每次,總是,從未)還有頻率(經常,很少)詞彙都是種評論,真正的觀察要舉出事實,要具體講出來,這樣才是觀察,模糊會讓人誤解,這也是爭執的開端。
觀察完就要進入第二個層次:感受,我們都害怕說出心裡話,都很喜歡拐彎抹角,直到病入膏肓時才想說出實話,這時傷害通常都已造成了。
我們都喜歡逞強,直到情緒潰堤,問問自己多久沒跟我們最親密的人表達感受了,如果不開心都只會說沒事,然後悶在心裡,絕對會生病,潛規則叫我們要堅強,不過到底誰制定這些鳥規則的,一定要等紙包不住火時才說嗎?請學會區分感受和想法並試著提出請求:

想法>感受>請求:

  • 我覺得我粉絲專頁經營得不好>作為經營者,我有些失落,需要你給點建議。
  • 我覺得我被誤解了>做為另一半,我很難過,需要你的全心傾聽。
  • 我覺得這司機開車很慢>做為一個守時的人,我很焦慮,需要安撫。
我們常常講出想法,卻不是說出感受,我覺得(I think)太模糊,請說我認為(I consider),感受和想法很像,這不是文字遊戲,千萬別說很好,還好,不好!誰知道你有多好,好是有多好,不好是有多糟,具體明確講出感受很重要,別把對方當成你肚子裡的蛔蟲,如果你肚子這麼多蛔蟲你早就營養不良了!請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麼對方會有這些情緒和想法,但我們總是喜歡把話說一半,甚至講反話,得不到想要的回應時,再責怪對方說你從來都不了解我,言下之意是我們想要向你打開心房,對方卻會因此自責而覺得是自己的錯,在關係中何必存有這些扭捏呢?
你以為你在拍八點檔嗎!和展現脆弱一樣,我們害怕說出自己的需要被拒絕,因此我們就隱晦的表達,常常詞不達意,需求因此從來都沒被滿足。

《3.那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我們的感受都是因為我們有所求,你的憤怒和淚水只是手段,用來得到需求的工具,你當然有權利生氣,但你沒有理由怪罪別人。
我們經常想利用他人的內疚去勒索對方,這種勒索只是為了迎合對方,不是真的想要做出改變。
如果看到社會不公很生氣怎麼辦?這就是一種評判,請專注於自己的需求,你看到不公可以去協助,但別人也有他的自由,但通常憤怒會促使我們去懲罰別人(言語暴力),而不是去滿足需要,因此與其沉浸在憤怒中,不如傾聽自己和他人的需要,然後去改變現況。

請告訴自己:我生氣是因為我需要OOXX,來取代我生氣是因為他們OOXX。

你討厭某些人一定是因為你有需要沒被滿足,透過這樣,我們可以把注意力擺在自己的需要上,而不是去評判他人,並且不要指責他人,我們不是聖人,但可以選擇用不同姿態面對,別再陷入對立,讓這世界多一點愛。

【如何正確表達憤怒:】

1.停下來深呼吸
2.留意我們的批判性想法
3.體會我們的需要
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在情緒上頭時,你無法好好傾聽,因此你也不可能體會需要,所以先深呼吸好好讓自己冷靜,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具有批判性,不想要被批判就不要批判人,想要被傾聽你也需要先豎起耳朵,請放慢你說話的速度,這有助於避免對方認為你在指責他,最糟的是對方開始領悟到自己錯了,但對方沒有感受到妳的痛苦,這樣他下一次勢必會再犯錯,因為你只是讓他陷入自我懲罰罷了,就算對方很可恨,你也需要理解對方所受的痛苦。
不正當的懲罰往往加深彼此嫌隙,使雙方關係更加疏遠!唯有對方打從心底樂意去做,你的強制力才有效。
體罰是最常見不正當懲罰,這會讓小孩子無法體會父母的愛,話絕對可以好好講,這只是你合理化你肢體暴力的藉口,試想一下如果你使用(語言)暴力解決問題(故意不給甜投也算懲罰),長大以後他是否也會這樣解決生活上問題呢?甚至變本加厲呢?
當人們為了迴避懲罰去做事情時,就可能忽視事情本身的價值,不是真的想做這件事,而是為了規避懲罰,我們通常只想要對方照我們的想法做,卻不想想"我希望他基於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4.為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甚麼?》

我們喜歡告誡自己和他人不要做的事,但我們該做的是說出自己該做到的事,我們該具體說出自己的需求,像是"我想要做自己","我需要一點時間"都很抽象,你的一點時間是幾個點,誰會知道?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面對這種情況很棘手,因此才需要多練習,畢竟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抱持著不期不待,才不會受傷害的心態,因此無法表達正確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缺一不可,要說出請求和感受,否則別人可能會誤解成命令。
因此我們可以在真正提出需要後,請求回饋,以確認對方是否了解你的意思,但要小心你的口吻,別讓對方以為你在命令,別讓對方以為你把他當蠢蛋,請小心用字。
而當我們說出自己的請求後(展現脆弱),就會想知道這三件事情,等待的過程最怕說出請求後被潑冷水!
  1. 對方此時此刻的感受
  2. 對方正在想甚麼
  3. 對方是否接受我們的請求
請求和命令最容易搞混的地方就在此,千萬不能施壓給對方,別讓對方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責罰,這邊很容易出現情緒勒索,這種請求會在對方眼中轉變為命令,而一個很常責罵的人,更常會被下意識認為是命令,即使對方沒有這個意思,我們愈是表達出自己被拒絕的失望時,情緒勒索更是加倍。
當我們已經鼓起勇氣提出請求,這種情緒在所難免,但這是你自己的課題,不要藉機勒索別人,請傾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對方也有他的難處,別把他人當物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一定要為你負責。
如果我們只是想改變他人去讓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這就是暴力溝通,你沒有尊重他人自由意志,不過有個例外,有時候勢必要強硬,因為真的要把事情做好,這對於管理階層來說就很難取捨,因此千萬別以為非暴力溝通能套用在所有場合之中,有時候強硬才是正解。
有個前提是人都需要彼此尊重,人與人之間沒有上下之分,不管是上級還是長輩,我們都應該互相尊重,如果我們覺得自己被使喚,內心就會不舒服,因此去對抗對方。

《如何全身心傾聽》

傳統的傾聽很容易,而全身心傾聽很難,我們常常左耳進,右耳出,更別忘了我們那副帶著牢固的有色眼鏡, 常常我們只是假裝在聽,只想要給予對方建議,安慰或表達出我們的感受,這就很像你告訴分手的人不要再難過,分手當然很難過,你卻叫我們掩飾悲傷?當然這個誤解在近年有慢慢被糾正,但多數情況還是急於給予對方協助,有時候對方只是需要一個聽眾,全身心傾聽意味著我們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
我們需要感性的回饋,卻常常收到理性的建議,而語氣在回饋中很重要,若講出正確的回饋語氣卻不對,當你的口吻中充滿著暗諷,即使你猜對了,對方也會感覺被侵犯。
有時候甚至被認為是要套話,代表你還不夠值得對方信任,可能是你沒有真的全心全意傾聽,你只需要專注在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對方就會感受到你的誠意,反之,如果在對方傾訴過程中,你不停評判,就會失去對方的信任,最終,傾聽也只是淪為形式,因為你根本壓根不想了解事情真相,請好好檢討自己。
有時候我們想要的很簡單,而對方卻遲遲感受不到,我們不停想用鑰匙去開鎖,卻沒想過門或許沒有鎖。
若雙方都感受到痛苦時怎麼辦?主動表達出自己的需要,讓對方也知道你需要傾聽,但當我們發現另一半痛苦時,我們卻常常武裝自己,深怕對方無法承受自己也很痛苦的事實,當你害怕關係破滅時,關係就會破滅,大聲說出自己的需求吧!偽裝只是讓你徒增距離,當然如果對方處在高亢情緒時,請斟酌提出自己的需求,或許先讓雙方緩一緩(退一步),因為對方可能無法好好思考(傾聽),下次再遇上他人遇上不幸時,千萬別急著給建議,更不要安慰,請放下心裡頭的判斷,全心全意傾聽對方,傾聽就是最好的安慰劑。

在我們個人成長過程中,通常包括以下這三個進程:

  1. 情感的奴隸:相信自己需要對他人情緒負責,但任何人都不必為對方負責,從小如果養成這種習慣,長大後在面對愛情時,會時時不安,只要對方一個不悅,心裏就會無限小劇場,愛情不是犧牲自己滿足對方,你們要互相尊重。
  2. 面目可憎:終於受夠犧牲自己,這時就會進入惱怒期,我們無視他人感受,都把責任推給對方,即使是你造成的也會怪罪於人,因為你受夠為他人的情緒負責。
  3. 生活的主人:放下負面情緒,開始基於純粹的愛去幫助他人,不是出於恐懼甚至自卑,而是自由的選擇,我們了解只需要對自己的感受和行動負責任,我們學會了割捨他人的課題,我們不必為他人的情緒負責,那是對方的課題,除非是你的行為傷害到對方,你才需要做調整。
我們的情緒來自我們自身的需要,來自我們心中的渴望,別指責對方,請直接說出你的需求,像我自己,從小就幾乎沒要求過父母任何玩具,因此我很少向他人說出自己的需要,但說出你的需要,對方才會知道你到底需要甚麼!

你在生活中看重甚麼?

我們想改變應該要出自生命的愛,而不該出於負面情緒(羞愧和內疚),羞愧會讓我們自我蹭恨,”應該”是很多人心中的大魔王,我們心裡頭很常冒出這種想法:我應該早點知道,我不應該這麼衝動,應該意味者我們認為當初自己毫無選擇的餘地,這讓我們感受到無奈和沮喪,同時卻心有不甘,不願屈服。
和應該很像的叫做"必須",我們不該強迫自己,應該問問自己有什麼樣的需求沒獲得滿足,自責就是尚未滿足需要的一種可悲表達方式,我們有這些情緒都只是因為我們有需求沒有被滿足,情緒是想推動我們前進的方式,請試著寬恕自己,有時候你做對的事卻沒有得到預期結果,就很容易陷入自怨自艾。
傾聽除了可以運用在他人,當然也可以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請包容過去犯錯的你和陷入後悔情緒的你。
我們常常為了滿足他人需求,卻忘記了自己的需要,常常我們會陷入自我衝突,又想要得到他人認可,卻覺得心累,請好好愛護自己,請不要讓自己陷於無趣中,真正你有熱忱的事情,就算旁人看似多麼枯燥乏味,也是你的熱愛,如果你的工作只是義務,職責,恐懼甚至內疚,再怎麼好玩的事情也無法讓你提起勁。
1.錢:錢是社會給予個人外在回報的主要形式,如果我們的行動是為了得到報酬,通常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失去生活的樂趣,錢不會是一個需要,它只是用來滿足某種需要的一種策略之一。
2.贊同:我們渴望受到他人認同,但我們的價值實際上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認可,如果我們只是想要尋求他人的喜愛,就真的很可悲,當你的行為出於對生命的愛,你就會自然而來讓人感到感激,這種認同是你刻意追求不到的,不用刻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逃避懲罰:你會討厭繳稅就是因為你繳稅的目的是避免被罰錢,何不想成這是對未來的投資呢?
4.不想感到羞愧:我們遵從很多潛規則就是因為怕丟臉,怕和別人不同,因此我們給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負荷。
5.為了避免內疚(履行職責):這和追求認同很像,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怕讓別人失望而做這些事情,你就只是被情緒勒索罷了,你不是真正想要做這些事情,你是認為你必須做,你不是機器人,你有自由意志,你有選擇的權利,請放下那些你不得不做的事情,你有選擇的權利!

請專注於尚未滿足的需要,請愛惜自己,你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別人!

我們的文化(潛規則)傾向把我們個人的需要看作是消極的,但我們怎麼在沒有滿足自己的情況下為別人負責呢?這就是大家搞混了自私和自利,我們都把自利錯認為自私,讓我們頻頻互相勒索。
我們互相為對方戴上手銬,然後大家都找不到鑰匙在哪裡,其實鑰匙就在你心裡,因此請傾聽你內心的聲音吧!手上的枷鎖會不自覺粉碎。
哪有這麼簡單,我們內心一定有這種聲音,事實上就是這麼簡單,前提是不可以損害他人的利益,請利用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去和自己對話,傾聽需要,解決矛盾!你不但能夠滿足心理的渴望還可以排解壓力,很多時候我們的壓力都源自於自己心裡的不滿足,我們只顧著滿足他人,卻忘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只這樣,體會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可以釋放壓力,我們都有血有淚,別把別人(自己)當作機器人分析,請真誠對待他人,別人也會真誠對待你。
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我們不夠完美,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我們無比強大。一旦我們從自我的恐懼中解放出來,我們的存在,也會讓他人得到解放。
我是良藥苦口,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也請大力的按讚、留言、分享!
同場加映:
你追求的名聲只不過是心裡想獲得愛:
脆弱的力量:
💊 關於良藥苦口(GROOTSAYWHAT)
1.Instagram: grootsaywhat
4.ETORO(投資金融即時分析):https://www.etoro.com/people/wb102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行動藥師-良藥苦口
行動藥師-良藥苦口
我的文章名符其實,可能會讓你覺得不舒服,就像吃藥完的苦澀,歡迎您來溫補一下。 線上免費用藥諮詢服務上架囉~ Line ID:@pharmwithu 預約線上用藥諮詢:https://reurl.cc/NANxj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