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中尋找創意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馬來西亞,我們很少將建築與創意扯上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建築作品與其所需的花費超越一般創作產品的規模,因此建築師也必須要能夠滿足出資者的需求。不但如此,因為建築物對社會的觀感影響直接,建築師也會面對很多法規上的限制。要能夠真正地進行創作,對建築師來說完全是經歷過重重挑戰以後的事。
我也一直以為,當古蹟保存與環保議題日益受重視以後,空間再利用的意識可以讓建築師有更多發揮空間。可是越發掘卻也越發現,當法規只有嚴實的一套,建築師能施展拳腳的部分是越來越少的,最後建築物也只能乖乖回到某個特定時期的“原貌”。它能否充分地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用途與居住者的要求,或者如何展現其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則很少被討論。
喬治市 Lorong Toh Aka
能遇到暢所欲言的建築師很不容易,但是梅並不是光抱怨的那種人。他語氣平坦,即使說到最讓人氣餒的事,他也沒有皺一下眉頭,反而非常地坦然。他說,古蹟建築最有價值的部分,其實是牆上那些時間留下來的痕跡——這根本就不需要建築師做出來。
他舉例,巴洛克建築在中世紀的意大利是屬於新式建築,如果當時的意大利不允許巴洛克建築的存在,那我們現在看到的意大利街景就會只剩下中世紀時期的建築。這不但抹殺了人類的發展史,對建築史也是一個遺憾。
“每個年代的新都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舊。”他說。
那檳城是否能夠包容與尊重時間留下的痕跡,讓新舊事物可以在下一個世代和諧地在一起?
當然我們都身處於時代的洪流。擁有相關證照的專業人士如工程師、景觀設計師、規劃師等等也都處在這樣的洪流中,一下子要大家都朝著同樣的方向前進並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我們在學校學的都是名家的優越案例,我們很少思考要如何做出一個符合本身社會要求的作品。
喬治市 Lebuh Chulia路口建於1908年的消防局,現已修整並重新粉刷。
梅說,從經驗中學習是很珍貴的,更何況庶民的看法並不一定有誤。比如風水聽起來是個迷信的概念,但實際上卻非常符合人們在生活起居上的一些要求。即使是面對愛到處省錢的客戶也不見得一定是壞事,畢竟省錢是最環保的,可以用最少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目的,這是人類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想法,甚至是最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式。
很多人以為建築師必須要展現一定程度的風格,才能稱之為創意、有想法,但是建築的風格,實際上是建築師聆聽各種的交流過程,再透過轉譯與整理才展現出來的。
我問梅最喜歡的檳城建築是什麼的時候,他跟我提起他的某個菜市場計劃,這完全出乎我預料。
喬治市賣菜街(Lebuh Carnarvon)的新街頭巴剎(Campbell Street Market)。“巴剎”譯自馬來文,是菜市場的意思。拍攝當日附近的居民正在進行普渡儀式。(此巴剎並非文內菜市場計劃裡的巴剎。)
通常在修整一棟建築前,前期調查是第一步。但是梅在這個案子裡決定用比較感性的方式來處理。他第一天先是去寫生。透過繪畫,他不僅僅從中了解了有關建築的結構,也跟周圍圍觀的人們有了溝通。即便這些人不直接跟他說話,他也可以從竊竊私語聽到一些資訊,有些資訊是拿問卷表請他們來寫也寫不出來的;第二天他當起了攝影師,拍了巴剎的黑白照系列;第三天他把所有的成果印出來,到菜市場去辦了個小展覽。
“人們看到展覽以後就開始講故事,我們就開始記錄那些故事。”這個過程讓梅得到很大的啟發,就是這些生活在建築四周的人們,其實比建築師都還要了解這棟建築的結構。它的形態本來就是經過多次的溝通、協調與爭吵等互動下逐漸找到平衡點。
最後,梅的設計圖裡只為這些使用者提供最基礎的設施。因為這些使用者最後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權決定要如何去使用這個建築。
“建築師不是一個decider,也不是creator,而是一個programmer。“
建築師
梅後來也試圖將這樣的想法用在房屋計劃上,雖然還沒有實現。梅希望翻轉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即:通常是建築師是空間的決策者,使用者只能選擇要或不要購買這些房產。而他則希望設計出的房子是可以把人當作主體,人可以自主地去決定自己的空間需要如何被使用,所以其空間必須要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縮性,才能同時滿足不同人們的需求。
但是要調整這樣的想法依然需要時間。畢竟每次建設房產都需要很大的費用,目前還沒有人願意為這樣的新想法冒險,但梅依然坦然面對。
“要懂得生活,才能夠生產出生活所需的建築。不懂得生活的人設計出來的建築,最後會讓住下去的人也無法生活。”
梅的想法對我來說像是個警訊。畢竟我開始思考”創意“這件事,是認為在資本主義的大量複製生產的社會生活裡,人們逐漸失去了自我。當然在科技進步的今天,我們並不想要走回頭路,但是我們有沒有可能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重新期待一個以人為本並且充滿生命力的未來發展可能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4會員
116內容數
在這個城市呆到了第六年才開始想到要怎麼寫。能有這樣的開始也因為我已經沒那麼急著非得要為這個城市做些什麼。但有離心的我也沒有絕望,這個城市有不少熱愛生活的人們,不著急反而能靠近驚喜...想用文字把這幾年來有過的悸動,好好再整理一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英文不好這件事,我一直到最近才能夠面對著自己處理。
他們脫離中國也太久了,有的甚至從來沒踏足過“祖國”的國土,但是如果不把所有的人都攪和在大中華圈裡,權當他們就只些看不清事情真相、把警察與反送中都看成鐵板一塊、在擺盪的政治中想把握一線生存機會、自以為五千年文化傳統能代表什麼的可憐人而已。其實也沒那麼可惡。
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中的大泉洋絕對是演回自己,但是這樣的大泉洋要獨立撐起整部電影還真的很不容易,畢竟他飾演的角色是一個肌肉萎縮,頸部以下幾乎都無法動彈的殘疾人士。他能用來撐起整部電影的,只有一張嘴。
看完《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一整個大領悟。本來已經很厭倦父親每天過量的煮食,雖然後來買了便當盒硬是把可保留的食物弄成明天的便當,但量很多的時候,塞一塞還是很可怕,感覺自己對父親都快失去耐性了。正好在這時候看到這部片真是太好了,我又開始重拾弄便當的樂趣。
我其實不太愛看跟武士相關的影片。那個時代太不可理喻了、太正直不阿、太喜歡切腹了,我不知道自己要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去觀望。 但是,《武士搬家好吃驚》這部我倒是很喜歡。
王子與公主般的浪漫在這個時代實在太理想了,連公主掉到現實世界來、放棄榮華富貴過得像一般人一樣,也不再讓人覺得新鮮。所以事後看到香港的中譯版戲名竟然譯成《星光奇遇結良緣》,差點沒噴飯。命名者顯然沒什麼sense呀。
英文不好這件事,我一直到最近才能夠面對著自己處理。
他們脫離中國也太久了,有的甚至從來沒踏足過“祖國”的國土,但是如果不把所有的人都攪和在大中華圈裡,權當他們就只些看不清事情真相、把警察與反送中都看成鐵板一塊、在擺盪的政治中想把握一線生存機會、自以為五千年文化傳統能代表什麼的可憐人而已。其實也沒那麼可惡。
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中的大泉洋絕對是演回自己,但是這樣的大泉洋要獨立撐起整部電影還真的很不容易,畢竟他飾演的角色是一個肌肉萎縮,頸部以下幾乎都無法動彈的殘疾人士。他能用來撐起整部電影的,只有一張嘴。
看完《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一整個大領悟。本來已經很厭倦父親每天過量的煮食,雖然後來買了便當盒硬是把可保留的食物弄成明天的便當,但量很多的時候,塞一塞還是很可怕,感覺自己對父親都快失去耐性了。正好在這時候看到這部片真是太好了,我又開始重拾弄便當的樂趣。
我其實不太愛看跟武士相關的影片。那個時代太不可理喻了、太正直不阿、太喜歡切腹了,我不知道自己要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去觀望。 但是,《武士搬家好吃驚》這部我倒是很喜歡。
王子與公主般的浪漫在這個時代實在太理想了,連公主掉到現實世界來、放棄榮華富貴過得像一般人一樣,也不再讓人覺得新鮮。所以事後看到香港的中譯版戲名竟然譯成《星光奇遇結良緣》,差點沒噴飯。命名者顯然沒什麼sense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什麼緣故,讓人們對建築設計及工程施工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來由的矛盾?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在座的各位建築先進午安,我們學習的那麼多年的建築,可曾想過「建築」是奠基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若未想過,是這個問題不重要,還是這是個「危機」?事實上,建築教育從未思考過建築學起源的問題,原因除了是不知道如何思考此問題外,更是完全忽視起源問題的重要性。   如同胡塞爾在1936年發表的
Thumbnail
地主在都市更新事業計畫中,因為建商變更建築師而打算提起行政訴訟,引發爭議。文章解釋了變更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時是否需要經過主管機關審議、甚至地主同意等問題,並就建商自行更換建築師的爭議提供瞭解析。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柯布(Le Corbusier)是一位信仰建築極為虔誠的建築師;相信建築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認為營造所講求的是穩固;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其目標在於創造愉悅或安詳的心情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什麼緣故,讓人們對建築設計及工程施工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來由的矛盾?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在座的各位建築先進午安,我們學習的那麼多年的建築,可曾想過「建築」是奠基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若未想過,是這個問題不重要,還是這是個「危機」?事實上,建築教育從未思考過建築學起源的問題,原因除了是不知道如何思考此問題外,更是完全忽視起源問題的重要性。   如同胡塞爾在1936年發表的
Thumbnail
地主在都市更新事業計畫中,因為建商變更建築師而打算提起行政訴訟,引發爭議。文章解釋了變更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時是否需要經過主管機關審議、甚至地主同意等問題,並就建商自行更換建築師的爭議提供瞭解析。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柯布(Le Corbusier)是一位信仰建築極為虔誠的建築師;相信建築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認為營造所講求的是穩固;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其目標在於創造愉悅或安詳的心情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