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的點閱率感覺一直都不太高,這篇文章,卻是在一夜之間便衝到近六千的點擊率。
我還記得那天晚上,我瞪著那莫名其妙一直以倍數增加的點閱率時的心情,一連串的問號充斥在我的心裡,甚至想要認真懷疑一下是不是平台的系統出了啥問題,可我知道並沒有,因為其它文章動都不動一下,動的只有這一篇。
文章是傍晚發出去,在我發出去後的四五個小時中,它的點閱率很慢地才達到一百多,但突然在晚上十一點時瘋狂的被點閱,大家可以想像一群網路大軍突然莫名其妙衝進來的感覺嗎?簡直以可怕及不可思議來形容。
是,我自然猜得出是臉書轉發所帶來的流量,如果是平台的讀者一篇篇找出來看發現的,速度不可能快成這樣,剛開始是按一下多幾個人,再來是按一下多十幾個人,再來是按一下多二三十個人,而「按一下」這個更新的動作只要一秒的時間。
這股力量讓我當真是誠惶誠恐呵。其實,這世上文章點閱率破數千上萬的所在多有,卻大部份絕不是一夜之間造成的,當晚我觀察了快一個小時後就沒再看下去跑去睡了,而睡前,那篇文章的點閱數才一千,沒想到等我一覺醒來打開電腦,它已經衝到快六千,說是一夜,其實之間相隔的時間也才八九個小時。
除了莫名其妙之外,我更想知道的是,究竟是哪一個臉書社團或粉絲團有這等威力,只是幫我轉發一下就可以瞬間帶來如此可觀及迅速湧進的流量?大家要知道,臉書轉發文通常觸及率都不高,就算接觸到讀者了,人家也不一定真的會點進來看文章,所以,這轉發的群可是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可至今卻是個謎啊。
那麼,身為一個作者,第一個會思考的點是,究竟這篇文章是打到哪一群人呢?
現在來公佈答案,這篇一夜之間在方格子平台上創造六千讀者點閱率的文>>
乍看到這篇文的標題時,大家一定會說:「啊,那一定是減重的關係。」
不只你會這麼認為,我的朋友也都直覺地這麼認為。
畢竟減重是大家很感興趣的話題,但真的是因為這個嗎?轉發的那位一定是看過文章內容才轉發到群裡的,不可能只是因為標題上有個減重二字就去轉發,而如果有進來看過這篇文章,就會知道它的重點根本就不是減重......
可既然大家都如此認為,而我又一向不喜隨便下結論,也不喜旁人輕易下結論,為了測試,後來我又寫了另一篇減重限定文,事實證明,這一夜之間衝出六千點閱率的文應該真的跟減重二字無關,因為另一篇文的點閱率不超過三百。
「那自然就是咖啡了。」後來大家只能如此猜測。
不是因為減重,就是因為咖啡啊,不然呢?
對我來說,這可能是永遠的謎。一個每次想起來都感到"神秘力量"的謎。
這就是網路世界的奇妙處,大家都在找可以吸引讀者眼球的話題,卻偏偏大家都找不到,像瞎子摸象般,就算一時之間以為自己找到了,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罷了。
又或者大家一窩蜂的投入,一下子便讓人膩了,然後,大家再繼續接著找另一個可以吸引人家眼球的話題,如此,一直循環不息......
就像這篇文,我之所以這樣下標,想跟大家分享這樣的內容,也是認為或許可以吸引到大家的眼球。(一笑)
話說回來,雖然這個事件讓我不得不忽視網路世界的某種神奇力量,但又不禁讓我思索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夜之間六千的點閱文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效益呢?
答案是:並沒有。
沒有增加我的追蹤者,沒有多加一個愛心,因為他們或許根本壓根兒不是方格子平台原來的讀者群,他們可能來自世界各地的各個角落,所以無法使用這些功能甚至是留言。
就算我的文章破萬,也只是被看見而已,甚至只是因為其中某個主題吸引到他們,所以這樣的「被看見」並不能為創作者本身帶來任何附加效益。
有其它在方格子玩的作者說,方格子無法替創作者帶來流量,那些流量通常是作者本身從臉書或是其它地方帶來的,基本上或許是對的,因為平台本身讀者的屬性,或是平台本身運行的機制,讓平台的讀者也許無法主動或是很容易的觸及到你。
但也不完全對,畢竟,在方格子很多的訂閱專題上,也可以看見還不錯的成果。而在這篇衝破六千的文章之後,我不得不思考一些關於創作內容的問題,或許標題影響著流量,但轉發者一定是因為你的內容才轉發,因此,內容更影響著流量。
不管在哪個平台,都有可能因為一篇文章從平台外頭帶來流量,重點是,這些流量能為創作者帶來何種價值?
方格子創立的訂閱制專題,或是Matters和LikeCoin的結合,目的就是希望讓創作有價,但究竟是哪一種模式才能更好的存活下來並發揚光大呢?我們只能慢慢拭目以待了。
無論如何,我相信這個方向是對的,只是尚需要時間慢慢摸索而已,對於寫作者而言,我們終是要回歸初心,找到自己最初提筆的那份情鍾。
不管這些平台帶來的是人流還是金流,重要的是創作者本身可以持之以恆,如果我們因為這些外來的干擾,不管是掌聲還是噓聲而無法提筆繼續寫下去,無法寫的長久、寫的快樂、寫的幸福,不管你得到的是人流還是金流,在人生這條長河裡,最終也只是過眼雲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