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日治晚期──職業婦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新興職業婦女


  「高女畢業生希望成為職業婦女,畢業證書不再是新娘嫁妝。」

  這是日治時台灣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的一則報導,而此時,一些針對職業婦女的廣告開始出現,像是「安神湯」,一款號稱可以緩解勞力疲乏的保健食品,廣告中就羅列了各式家庭主婦、女工、採茶工可能會有的職業傷害,還附有醫療專家的背書,解釋這款安神湯的妙用。

  然而,除了傳統的女工以外,隨著日本政府在台灣推動現代化建設,也有了新的建設與店家興起,台灣街頭也出現了許多『新興行業』。

  所謂的「新興行業」,大部分是因應都會而產生的服務業,舉凡事務員(類似秘書)、電姬(電話交換手)、打字員、車掌、店員等,都是屬於當時的新興職業,根據一九三零年的統計,台籍新興的職業婦女大概兩千多人。

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

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

  即便數量不多,且職業婦女也面臨許多如同工不同酬、應徵職位有限、工時過高、職場性騷擾等問題。但擁有屬於自己的工作與薪水,仍是給了當時的女性一個獨立自主、不被丈夫嘲諷為「無為徒食」(米蟲)的生活一些希望。

◆都會女子的新時尚「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中後期,「長衫」,也就是現在稱的「旗袍」,開始在台灣風行起來。

1945年,陳進〈婦女圖〉

1945年,陳進〈婦女圖〉

  即使皇民化運動已經有些苗頭,但太平洋戰爭還沒越演越烈,帶著「支那風情」(中國風)的長衫也還沒開始被禁止,所以許多經濟上能負擔的起的女性,便會裁製一兩件趕赴流行。直到一九四三年左右,台灣因為戰爭而進入空襲時期,長衫才從街頭消失。

  雖然大多職業婦女的照片是穿著洋裝的正裝,但我們參考的陳進的〈婦女圖〉的畫像中,手提包與手錶是極為有特色的一部份,這兩件物品都是如今從事服務業的女性常有的配件,因此思量許久,仍是將新興職業婦女與長衫一同介紹。

raw-image

#西式熱燙

  日治中後期,台灣引進了西方熱燙技術,也有許多台灣人去日本學習髮型與美容專業(美容師),當時燙髮的價錢,大約是新興職業婦女一個月1/4或1/3的薪水。

  雖然一開始民眾對於冒著蒸氣的夾子有些卻步,但接受之後,便開始流行起波紋顯著的S型捲度及小捲度的紋理,讓自己的髮型呈現捲俏的時髦模樣。

#長衫

  日本時代的「長衫」,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旗袍」。臺灣早期慣稱為長衫,意即長及腳踝的連身衣著。

1940年代台中公園明信片

1940年代台中公園明信片

  根據服裝製作權威施素筠教授的分析,他認為台灣式的長衫與當時民國式的旗袍,做工上有所不同,而當時民國的旗袍大多以藍色系的陰丹士林布為主,且在款式上在1940、50年代時也較台灣式的長衫寬鬆,甚至出現長褲與旗袍同時穿著的情形。

#洋布

1935年,陳進〈手風琴〉

1935年,陳進〈手風琴〉

  陳進老師的原畫上,長衫的布料花紋是頗有新意的「衝浪小人&海邊椰子樹」。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紡織業逐漸發展成熟,需要有海外的市場來幫忙消耗其國內過剩的棉織品,而身為殖民地的台灣當然首當其衝,再加上 1930 年代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日本紡織品也開始壟斷台灣市場,也因此在日治晚期時,長衫的布料不再只限於中式風情,開始受西方文化影響或帶有日本風味。

#手錶

  日本在幕末時期即已發展出「和時計」的機械時鐘製造技術,明治維新以後又引進西方的新技術,到1911年時,時鐘的年產量已達八十六萬支。

日本大正時期的手錶保險單

日本大正時期的手錶保險單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正好是日本國內鐘錶業起飛時期,隨著提倡現代化的政策推動,也帶動了機械鐘錶的成長。從1896年的進口總值24201元到1939年320972元,四十四年來需求可以說翻了十三多倍,但由於在日治時期的貿易列表裡,並沒有將「鐘」與「錶」分開,因此沒辦法確切知道懷錶或是腕錶的實際進口量。

#提包

拉鍊手提包,1934年,摘自網路

拉鍊手提包,1934年,摘自網路

  將包包視為裝扮的飾品,大約是在十八世紀末後,由於附有衣袋的波浪型裙子被修身的衣服取代,女士們便紛紛去尋找可以裝載個人物品的袋子。而隨著一戰二戰的開打,物資短缺,晚宴包等華麗的手包頓時成了奢侈品,而簡潔甚至粗糙的提袋、提包,卻在之後開啟了新的流行。

#露趾跟鞋

  這是遵照〈婦女圖〉中,畫家陳進在作品裡的設計。高跟鞋是日治摩登女性必備的裝扮之一,1931年有一則剖析臺灣摩登女孩(modern girl)的文章,描述當時在街頭上,時常可以見到三五成群的短髮女孩們手牽著手,穿著能讓足部線條更為豐美的白色高跟鞋無拘無束又活潑潑地往來著。

◆政府不允許的美麗

  「初見楊女士,容貌姿麗,有如我小說『楚楚公主』中的美少女。心想她是適合穿長衫的人,但在巡警會用剪刀剪斷長衫裙裾的時代,她並沒有穿長衫出現於編輯室。」

──(西川滿,1941)

  「皇民化運動」,是二戰時日本對少數民族、殖民地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希望藉政策讓這些族群認同自己身為日本人的身分,也因此具有「支那色彩」(中國風)的旗袍,很快地便被警務單位列為「挑發性服裝」。

  而新興職業婦女更常遭到政府的注意,例如政府就曾要求女給或酌婦(陪酒女性),改穿著樸素的洋裝或兩件式套裝,或是宣導民眾把中式的盤扣改成西式扣、把開衩縫成裙等等。

  即便西川滿回憶中的楊千鶴女士並不會穿著長衫出現在編輯室,但這位台灣首位女記者楊千鶴,確實有許多穿著長衫走在街上的回憶。


  『……如果不是和日本人朋友同行,穿長衫對我而言實在麻煩費勁,起初也沒有意識到這些,但有時察覺到他人責備似的眼神,都不免讓穿長衫的我心頭一驚。』

  『參加日軍攻陷新加坡的慶祝遊行,擦肩而過的年輕日本人女性拋下的那句「真是適合非常時期啊」,彷彿就是針對自己的長衫說的。』

  在皇民化時期,男孩女孩們穿著的服裝不再只是一件單純的布料,更是一種思想培養,比如中學校開始將詰襟制服改成卡其色的戰時服裝,並加上綁腿;女校多了許多關於和服製作的課程,希望能透過服裝,讓台灣的少男少女對於日本更加認同。

  各個女孩穿著長衫的理由皆不相同,有些女孩用長衫背後的政治意涵,表達自己的立場;也有女孩是單純喜愛那優美的線條,在戰爭時代努力用一匹布料活出自己的色彩。

  如果服裝一直都是性別與政治的角力場,那麼她們在大環境下對美麗的小堅持,或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對自我的追求吧。

繪師:顏文字
參考資料:陳進〈婦女圖〉、洪郁如〈旗袍•洋裝•モンぺ(燈籠褲):戰爭時期台灣女性的服裝〉、明道學術論壇〈長衫的時尚觀察-日治晚期臺灣女性的自主性意識展現〉、鄭麗玲《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日治時期台灣機械鐘錶市場的發展(1895-1945)〉---呂紹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268會員
78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日本人有和服,韓國人有韓服,那麼臺灣人有「臺灣服」嗎?或許跟和服、韓服的意義有點不同,但歷史上真的「臺灣服」喔!「臺灣服」,是怎麼樣的服裝呢?
Thumbnail
  日本人有和服,韓國人有韓服,那麼臺灣人有「臺灣服」嗎?或許跟和服、韓服的意義有點不同,但歷史上真的「臺灣服」喔!「臺灣服」,是怎麼樣的服裝呢?
Thumbnail
臺灣古代究竟穿些什麼呢?這是我們之前的「歷繪重現」專題做的總整理懶人包(漢人篇),介紹台灣史上四百年來,每個年代的服裝。
Thumbnail
臺灣古代究竟穿些什麼呢?這是我們之前的「歷繪重現」專題做的總整理懶人包(漢人篇),介紹台灣史上四百年來,每個年代的服裝。
Thumbnail
「高女畢業生希望成為職業婦女,畢業證書不再是新娘嫁妝。」,1940年代的台灣因為科技發展,也興起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興職業」,許多婦女也投入職場工作。那麼,從事新興職業的婦女們,都穿些什麼呢?
Thumbnail
「高女畢業生希望成為職業婦女,畢業證書不再是新娘嫁妝。」,1940年代的台灣因為科技發展,也興起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興職業」,許多婦女也投入職場工作。那麼,從事新興職業的婦女們,都穿些什麼呢?
Thumbnail
曾經穿過旗袍嗎?現在許多景區有提供旗袍租借的服務,曼妙的女子踩著娉婷的步伐走過,更為古色古香的街道增添一道風景。但是「旗袍」,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在台灣的呢?
Thumbnail
曾經穿過旗袍嗎?現在許多景區有提供旗袍租借的服務,曼妙的女子踩著娉婷的步伐走過,更為古色古香的街道增添一道風景。但是「旗袍」,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在台灣的呢?
Thumbnail
日治初期,地方仕紳穿什麼呢?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這之中經歷了各種流行與政策的更迭,也因此我們用始政(1895年-1915年)同化(1915年-1937年)皇民化(1937年-1945年),簡稱為前中後三個時期,跟大家介紹日本時代的服裝穿著。 
Thumbnail
日治初期,地方仕紳穿什麼呢?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這之中經歷了各種流行與政策的更迭,也因此我們用始政(1895年-1915年)同化(1915年-1937年)皇民化(1937年-1945年),簡稱為前中後三個時期,跟大家介紹日本時代的服裝穿著。 
Thumbnail
清領後期閩籍少女穿什麼?
Thumbnail
清領後期閩籍少女穿什麼?
Thumbnail
立繪重現-荷西時期的漢人女性穿什麼?
Thumbnail
立繪重現-荷西時期的漢人女性穿什麼?
Thumbnail
  日本時代的「長衫」,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旗袍」。臺灣早期慣稱為長衫,意即長及腳踝的連身衣著。日本時代台灣的旗袍流行怎麼樣呢?
Thumbnail
  日本時代的「長衫」,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旗袍」。臺灣早期慣稱為長衫,意即長及腳踝的連身衣著。日本時代台灣的旗袍流行怎麼樣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