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強:沈志華盼中共公布隱祕歷史能否成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8年3月26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學者沈志華:盼共產黨將隱祕歷史公諸於世」的報導。中國大陸歷史學者沈志華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希望共產黨揭開自己的祕密,打開自己的檔案,把中美關係、中朝關係的往事以及其它很多內容告訴自己的國民。

沈志華1950年出生在中共高幹家庭,曾兩次入獄,第一次是文革後期曾因反對四人幫獲罪;第二次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因為被指控為美國從事間諜活動,他再次入獄。沈志華表示,間諜指控源於他向一名美國學生提供了一些關於中國農業改革的文章和文件,當時他不知道,當局懷疑這名學生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有關。

1980年代中期離開史學界,到深圳經商並獲得很大成功,成為富商。1990年代初,沈志華從南方返回北京,成立民間歷史學研究機構。沈志華將研究方向定位為蘇聯歷史、中蘇關係史和國際冷戰史。他在這些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蘇聯解體後俄國史學界比較混亂的時期,他抓住機遇,以私人身分斥資數百萬從俄美複印大批前蘇聯解密檔案並無償向學者開放,從而贏得了「文化個體戶」、「體制外專家」、「史學界異類」等稱號。2004年,沈志華以沒有學歷(研究生肄業)、沒有職稱、沒有單位的「三無人員」身分,成為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並受聘於北京大學、人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一流院校,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幾個研究所聘為兼職研究員。

沈志華著有多本專著,在《被誤解的友誼——毛澤東、金日成以及1949年至1976年的中朝關係》一書中,沈志華打破了中國和朝鮮緊密結盟的說法,它們的關係並不像中共宣傳者堅稱的那樣「唇齒相依」。他表示,甚至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之前,兩個剛剛站穩腳跟的共產黨之間的關係也很緊張。朝鮮現任領導人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在沒有通知毛澤東的情況下入侵了韓國。事發三天之後,朝鮮才通知了中國。

沈志華告訴記者,中共領導人有歷史包袱,才不敢公開隱藏的歷史真相。如果他是中共宣傳部門的負責人,他會說:『那些錯誤是過去犯下的,不是現在,我們需要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沈志華因此期盼中共能夠公開封存的歷史檔案,讓中國民眾了解歷史真相。

沈志華教授作為一個有歷史責任感的歷史學者,其願望是美好的,也是積極的。但是,沈志華先生的期盼,註定不會實現。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共統治的基礎,建立在暴力和謊言之上,離開了謊言,中共的統治大廈將會坍塌。

中共從其成立之日起,就充滿了謊言。中共的歷史,就是一部謊言的歷史。中共製造的謊言難以計數,下邊僅僅列出中共無數謊言中的幾個,中共敢公布嗎?

1. 中共每年慶祝的所謂「七一」黨的生日都是假的。

2. 紅軍長征不是北上抗日,其實是一次大逃亡。

3. 中共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而是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

4. 中共根本不是什麼「抗美援朝」,而是「助朝侵韓」。

5. 所謂「三年大饑荒」沒有饑荒,是中共製造的人禍。

6. 六四事件不是天安門反革命暴亂,而是中共對民眾的大屠殺。

7. 江澤民不是烈士遺孤,而是一個偽造檔案的蘇聯間諜。

8. 1999年4月25日萬名法輪功學員不是圍攻中南海,而是和平理性的合法上訪。、

9. 2001年1月23日,所謂的「法輪功練習者在天安門自焚」,其實是一場江澤民集團蓄意陷害法輪功的偽案。

……

這只是中共無數謊言中的冰山一角,值得指出的是,被中共封殺隱藏的諸多歷史真相,絕不是中共犯下的錯誤,而是人神共憤的罪惡:幾千萬中共民眾被屠殺,幾億中國民眾被迫害,數以萬計的法輪功學員被活摘器官,而且如今這種罪惡仍在持續。

因此,只要中共政權存在一天,就會繼續製造謊言,掩蓋真相,以逃避清算。從這個角度來講,沈志華先生對中共公開歷史真相的期盼,不會實現。這一願望,也只有在中共政權解體之後,才能實現。

http://xiaxiaoqiang99.com/shenzhihua-xiaxiaoqiang/.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小強的沙龍
13會員
78內容數
夏小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03
  大紀元和新唐人這兩家海外華人創辦的媒體,經過近20年的發展,如今正在躋身世界主流媒體行列。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每天都看英文大紀元,並稱讚大紀元是真實報導的媒體,值得信任。 那麼,在和美國新聞媒體自由環境完全不同的中國,如今的中共高層都在看什麼媒體呢? 2011年4月22日,中共前總理朱鎔基在清華
2020/02/03
  大紀元和新唐人這兩家海外華人創辦的媒體,經過近20年的發展,如今正在躋身世界主流媒體行列。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每天都看英文大紀元,並稱讚大紀元是真實報導的媒體,值得信任。 那麼,在和美國新聞媒體自由環境完全不同的中國,如今的中共高層都在看什麼媒體呢? 2011年4月22日,中共前總理朱鎔基在清華
2020/02/03
  大紀元從多個渠道獲知,美國總統川普常看英文大紀元。4月13日,正在角逐加州聯邦參議員席位的共和黨參選人保羅.泰勒(Paul Taylor)表示,他得知,川普總統天天都看(英文)大紀元,而且稱讚大紀元是真實報導的媒體,值得信任。 川普總統橫空出世,給美國政壇帶來了新鮮的空氣。一年多來,美國的一些主
Thumbnail
2020/02/03
  大紀元從多個渠道獲知,美國總統川普常看英文大紀元。4月13日,正在角逐加州聯邦參議員席位的共和黨參選人保羅.泰勒(Paul Taylor)表示,他得知,川普總統天天都看(英文)大紀元,而且稱讚大紀元是真實報導的媒體,值得信任。 川普總統橫空出世,給美國政壇帶來了新鮮的空氣。一年多來,美國的一些主
Thumbnail
2020/02/03
武漢肺炎疫情迅猛擴散,中國省份全部淪陷。為阻止疫情傳播到各地,全國各地正在開啓封路模式,從省份、城市到農村,當地民眾接連製造路障封堵相連的道路,甚至鄉間小路都被阻斷。 湖北相鄰的河南、江西,民眾及地方政府相繼調動挖土機挖斷道路,阻止從武漢及湖北來的車輛通過,河南到湖北的大小道路有多條都遭到挖斷,不僅
Thumbnail
2020/02/03
武漢肺炎疫情迅猛擴散,中國省份全部淪陷。為阻止疫情傳播到各地,全國各地正在開啓封路模式,從省份、城市到農村,當地民眾接連製造路障封堵相連的道路,甚至鄉間小路都被阻斷。 湖北相鄰的河南、江西,民眾及地方政府相繼調動挖土機挖斷道路,阻止從武漢及湖北來的車輛通過,河南到湖北的大小道路有多條都遭到挖斷,不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大時代的歷史背景,正是清末民初留洋軍事菁英們的報國時機,但他們留學所受知識分子與現代專業軍人的雙重教育訓練,以及他們所恪守的「軍隊國家化」現代軍人信念,使他們與當時仍保有封建舊習的軍閥體制產生衝突。
Thumbnail
大時代的歷史背景,正是清末民初留洋軍事菁英們的報國時機,但他們留學所受知識分子與現代專業軍人的雙重教育訓練,以及他們所恪守的「軍隊國家化」現代軍人信念,使他們與當時仍保有封建舊習的軍閥體制產生衝突。
Thumbnail
中共與中國人,可謂西門慶與潘金蓮,又可謂周瑜與黃蓋,實為天作之合。 中共之所以能統領中國,除了戰術武器外,人和才是主因。當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腐敗無能,人民的生活受壓迫,不論政治、經濟、社會前路茫茫,此時的中國人民對共產黨顯然認識不透徹,片面從軍紀看,國軍燒殺擄掠,解放軍紀律嚴明,自然民心之所向,大勢
Thumbnail
中共與中國人,可謂西門慶與潘金蓮,又可謂周瑜與黃蓋,實為天作之合。 中共之所以能統領中國,除了戰術武器外,人和才是主因。當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腐敗無能,人民的生活受壓迫,不論政治、經濟、社會前路茫茫,此時的中國人民對共產黨顯然認識不透徹,片面從軍紀看,國軍燒殺擄掠,解放軍紀律嚴明,自然民心之所向,大勢
Thumbnail
多年以後,有很多人想學蔣經國這一套,包括台灣與中國的政治人物都有。可惜的是出身權貴家庭的人,沒有真正苦過,因此畫虎不成反類犬,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人物,摻雜了太多老毛的東西,遠不及真正在蘇俄苦過、歷練過的人,來得原汁原味......
Thumbnail
多年以後,有很多人想學蔣經國這一套,包括台灣與中國的政治人物都有。可惜的是出身權貴家庭的人,沒有真正苦過,因此畫虎不成反類犬,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人物,摻雜了太多老毛的東西,遠不及真正在蘇俄苦過、歷練過的人,來得原汁原味......
Thumbnail
曲青山的文章,如果單獨看,確實像是公開表達了黨內對習近平的不滿。然而,如果考慮到文章的大背景、曲青山的背景以及江金權的文章,這種解讀就站不腳了。相反,這種輿論導向可為中共的「筆桿子」日後在處理「改革開放」時期中共領導層的「問題」和「錯誤」時,歸功於習近平引發的另一次「偉大覺醒」。
Thumbnail
曲青山的文章,如果單獨看,確實像是公開表達了黨內對習近平的不滿。然而,如果考慮到文章的大背景、曲青山的背景以及江金權的文章,這種解讀就站不腳了。相反,這種輿論導向可為中共的「筆桿子」日後在處理「改革開放」時期中共領導層的「問題」和「錯誤」時,歸功於習近平引發的另一次「偉大覺醒」。
Thumbnail
楊碧川認為,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當局與國民黨政權長年反共教育的洗腦之下,不論是對台共、中共,還是對全球社會主義運動都相當無知,所以面對中共,台灣人就只能在極端恐共與媚共之間擺盪,並自言其寫作目的是想讓台灣人更了解中共,不要再被國、共兩黨精心編造的各種歷史謊言與政治話術,牽著鼻子走,任其擺佈。
Thumbnail
楊碧川認為,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當局與國民黨政權長年反共教育的洗腦之下,不論是對台共、中共,還是對全球社會主義運動都相當無知,所以面對中共,台灣人就只能在極端恐共與媚共之間擺盪,並自言其寫作目的是想讓台灣人更了解中共,不要再被國、共兩黨精心編造的各種歷史謊言與政治話術,牽著鼻子走,任其擺佈。
Thumbnail
楊碧川認為,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當局與國民黨政權長年反共教育的洗腦之下,不論是對台共、中共,還是對全球社會主義運動都相當無知,所以面對中共,台灣人就只能在極端恐共與媚共之間擺盪,並自言其寫作目的是想讓台灣人更了解中共,不要再被國、共兩黨精心編造的各種歷史謊言與政治話術,牽著鼻子走,任其擺佈。
Thumbnail
楊碧川認為,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當局與國民黨政權長年反共教育的洗腦之下,不論是對台共、中共,還是對全球社會主義運動都相當無知,所以面對中共,台灣人就只能在極端恐共與媚共之間擺盪,並自言其寫作目的是想讓台灣人更了解中共,不要再被國、共兩黨精心編造的各種歷史謊言與政治話術,牽著鼻子走,任其擺佈。
Thumbnail
2018年3月26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學者沈志華:盼共產黨將隱祕歷史公諸於世」的報導。中國大陸歷史學者沈志華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希望共產黨揭開自己的祕密,打開自己的檔案,把中美關係、中朝關係的往事以及其它很多內容告訴自己的國民。 沈志華1950年出生在中共高幹家庭,曾兩次入獄,第一次
Thumbnail
2018年3月26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學者沈志華:盼共產黨將隱祕歷史公諸於世」的報導。中國大陸歷史學者沈志華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希望共產黨揭開自己的祕密,打開自己的檔案,把中美關係、中朝關係的往事以及其它很多內容告訴自己的國民。 沈志華1950年出生在中共高幹家庭,曾兩次入獄,第一次
Thumbnail
日人學者遠藤譽就謝幼田《中共壯大之謎──被掩蓋的抗日戰爭真相》進一步探究,發掘岩井英一的回憶錄《回想的上海》、日本外務省檔案、蔣介石日記等第一手歷史文獻,確定:毛澤東曾派遣特務潘漢年潛入岩井公館(日方在華的情治機關之一),代表中共中央,向外務省官員岩井英一提出共軍、日軍停戰的構想,還……
Thumbnail
日人學者遠藤譽就謝幼田《中共壯大之謎──被掩蓋的抗日戰爭真相》進一步探究,發掘岩井英一的回憶錄《回想的上海》、日本外務省檔案、蔣介石日記等第一手歷史文獻,確定:毛澤東曾派遣特務潘漢年潛入岩井公館(日方在華的情治機關之一),代表中共中央,向外務省官員岩井英一提出共軍、日軍停戰的構想,還……
Thumbnail
   中國的革命其實也就是一場混亂的內鬥,鬥到最後,就變成了精英與農民的鬥爭,也就是所謂階級鬥爭。精英帶著的他傲慢,想當然,理想與雅量。所以還真下不了狠手,而農民需要的,就是最乾脆的結果。——作者的偏见,可以脑补民进党。
Thumbnail
   中國的革命其實也就是一場混亂的內鬥,鬥到最後,就變成了精英與農民的鬥爭,也就是所謂階級鬥爭。精英帶著的他傲慢,想當然,理想與雅量。所以還真下不了狠手,而農民需要的,就是最乾脆的結果。——作者的偏见,可以脑补民进党。
Thumbnail
雖說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歷史可以解釋。 楊奎松的《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一書在解釋國民黨與共產黨幾十年的糾葛的時候,針對國民黨面對共產黨為何無可奈何,最後拱手讓出江山一事,反覆用歷史事實提供了一個原因——那就是國民黨的內鬥。
Thumbnail
雖說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歷史可以解釋。 楊奎松的《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一書在解釋國民黨與共產黨幾十年的糾葛的時候,針對國民黨面對共產黨為何無可奈何,最後拱手讓出江山一事,反覆用歷史事實提供了一個原因——那就是國民黨的內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