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共和國一同長大的「幸福兒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的共和國的光輝之下,他們被告知他們正處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他們被告知他們是最幸福的一代,他們也對此深信不疑。
儘管後來他們經歷過這樣或那樣多的苦難與不幸,目睹或耳聞過大量的醜惡、邪惡、殘酷與不公正,他們仍然願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年代,不願意更正他們對於當今中國的整體認識。
他們總是願意相信那些一二再,再二三的無恥辯解,總是不願意直面事實與進行具有邏輯性的深入探討。他們願意相信中國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將那些重大的過錯及災難看成是必然要付出的代價,認為不可能有更好的結果。他們極力為之辯解與遮掩。
總之,他們仍然願意相信自己是一個「幸福兒童」,享有來自于極權者慈祥的父愛或母愛。
無疑,「幸福兒童」患有「斯得哥爾摩綜合症」。他們的青春與生命已經與中國當代歷史緊密地綁在了一起,如果否定了或部分否定了當代中國,那就等於否定了自己的生命毫無意義與價值。這對於那些曾經為這段歷史傾注了大量熱情與心血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只有內心相當堅強的人才敢於做出這種否定。大多數人都不敢,不然就會跨掉。所以,拒絕真相,佯裝自己依然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便成了他們無奈的選擇。
面對「幸福兒童」,我時常面臨著兩難,是應該擊碎他們已然搖搖欲墜不堪一擊的幻象呢?還是仍由他們沉醉下去?
2008年6月10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331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集權主義或國家主義得以建立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個體之間無差異化或差異化很小。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蜜蜂或螞蟻這樣實施生理分工的社會性生物群體中觀察到。在蜜蜂或螞蟻社會中,個體被簡單地劃分幾大功能性群體,如工蜂和公蜂,而在功能性群體內部,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甚小。 因此,國家主義是以犧牲個體的個性來實現其整體利益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及社會發展五階段論對歷史的發展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它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對不同的文明不具有普遍意義,五階段論最多只適合於西歐文明。馬克思本人是意識到它的五階段論的局限性的,所以稱中國農耕社會的生產方式為一個特殊形態,謂「亞細亞生產方式」。 實際上,我們可以用各種文明或文化獲取經濟資
1861年4 月,距今155年,美國爆發了北方自由資本主義制度與南方奴隸制度之間的戰爭。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 戰爭歷時4 年,於1865年4月結束。代價十分慘重,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戰爭以北方勝利而告終,消滅了南方的奴隸制,黑人獲得自由。雖然戰後,美國黑人沒有取得完全平等的政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爆發於1919年5月4日,距今將近百年。今天,我們將「五四」運動爆發日設立為青年節,以資紀念。 「五四」運動雖然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政治運動,但其影響之廣泛深遠,其意義不僅限於青年。可以說,「五四」運動及其思想前導新文化運動,建立起了中國人的國家意識。自此之
在杜鵑山中,雷剛被描述為一個勇於反抗但卻沒有階級覺悟只想著復仇的勞苦百姓。在共產黨的眼裡,雷剛無異於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 最終,在經歷了與地主階級的代表毒蛇膽(個人認為,沒有給這個反面角色一個名字,削弱了其藝術效果)的幾次殘酷鬥爭後,在黨代表的開導下,雷剛具有了階級意識,樹立了解放全中國、解放全人類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集權主義或國家主義得以建立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個體之間無差異化或差異化很小。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蜜蜂或螞蟻這樣實施生理分工的社會性生物群體中觀察到。在蜜蜂或螞蟻社會中,個體被簡單地劃分幾大功能性群體,如工蜂和公蜂,而在功能性群體內部,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甚小。 因此,國家主義是以犧牲個體的個性來實現其整體利益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及社會發展五階段論對歷史的發展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它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對不同的文明不具有普遍意義,五階段論最多只適合於西歐文明。馬克思本人是意識到它的五階段論的局限性的,所以稱中國農耕社會的生產方式為一個特殊形態,謂「亞細亞生產方式」。 實際上,我們可以用各種文明或文化獲取經濟資
1861年4 月,距今155年,美國爆發了北方自由資本主義制度與南方奴隸制度之間的戰爭。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 戰爭歷時4 年,於1865年4月結束。代價十分慘重,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戰爭以北方勝利而告終,消滅了南方的奴隸制,黑人獲得自由。雖然戰後,美國黑人沒有取得完全平等的政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爆發於1919年5月4日,距今將近百年。今天,我們將「五四」運動爆發日設立為青年節,以資紀念。 「五四」運動雖然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政治運動,但其影響之廣泛深遠,其意義不僅限於青年。可以說,「五四」運動及其思想前導新文化運動,建立起了中國人的國家意識。自此之
在杜鵑山中,雷剛被描述為一個勇於反抗但卻沒有階級覺悟只想著復仇的勞苦百姓。在共產黨的眼裡,雷剛無異於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 最終,在經歷了與地主階級的代表毒蛇膽(個人認為,沒有給這個反面角色一個名字,削弱了其藝術效果)的幾次殘酷鬥爭後,在黨代表的開導下,雷剛具有了階級意識,樹立了解放全中國、解放全人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經歷了從革命到共和的艱辛過程,面對著袁世凱的崛起與獨裁統治。隨後的國共內戰將國民政府迫至臺灣,開啟兩岸分治的歷史。經過數十年的威權治理和國際變遷,中華民國實現了臺灣化,並逐步走向民主化。這篇文章探討中華民國的歷史、挑戰以及其在臺灣的轉型過程。
必需先建立「台灣共和國」有「國家主權」,才夠格談「民主」制度。民主、自由與國家主權是一體之兩面,需要有「國家主權」作為後盾,才能擁有民主、自由。香港過去再如何建立民主、追求自由,因為不是國家,結果目前被北京政府獨裁統治。
Thumbnail
《》為何卡馬拉·哈里斯的存在讓共和黨如坐針氈?這並非簡單的政治對立,而是一場關乎美國未來的價值觀之爭。 哈里斯的崛起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美國社會深層的矛盾和焦慮。她的多元背景——非裔、亞裔、女性——恰恰是保守派最難以接受的組合。在他們眼中,這代表著傳統白人男性主導的權力結構正在崩塌。 然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即使我們的童年過得悲慘不幸,但是跟我們不如意十常八九的成人世界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相對還是單純許多,相對還是比較少憂愁。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賴總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政治性說法,一方面是為安撫、欺騙各黨派的台灣人,一方面在國際上則是為避開美、中對峙維持中立,因為承認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國),其實具有台灣領導人向中國北京投靠之意義。對此台灣本土派團體應該要有正確的認識,有必要採取積極主動的具體行動,論述互不隸屬的意義。
Thumbnail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經歷了從革命到共和的艱辛過程,面對著袁世凱的崛起與獨裁統治。隨後的國共內戰將國民政府迫至臺灣,開啟兩岸分治的歷史。經過數十年的威權治理和國際變遷,中華民國實現了臺灣化,並逐步走向民主化。這篇文章探討中華民國的歷史、挑戰以及其在臺灣的轉型過程。
必需先建立「台灣共和國」有「國家主權」,才夠格談「民主」制度。民主、自由與國家主權是一體之兩面,需要有「國家主權」作為後盾,才能擁有民主、自由。香港過去再如何建立民主、追求自由,因為不是國家,結果目前被北京政府獨裁統治。
Thumbnail
《》為何卡馬拉·哈里斯的存在讓共和黨如坐針氈?這並非簡單的政治對立,而是一場關乎美國未來的價值觀之爭。 哈里斯的崛起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美國社會深層的矛盾和焦慮。她的多元背景——非裔、亞裔、女性——恰恰是保守派最難以接受的組合。在他們眼中,這代表著傳統白人男性主導的權力結構正在崩塌。 然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即使我們的童年過得悲慘不幸,但是跟我們不如意十常八九的成人世界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相對還是單純許多,相對還是比較少憂愁。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賴總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政治性說法,一方面是為安撫、欺騙各黨派的台灣人,一方面在國際上則是為避開美、中對峙維持中立,因為承認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國),其實具有台灣領導人向中國北京投靠之意義。對此台灣本土派團體應該要有正確的認識,有必要採取積極主動的具體行動,論述互不隸屬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