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鴉片戰爭看中央帝國的應急機制
方格精選

從鴉片戰爭看中央帝國的應急機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鴉片戰爭將中國拖進了全球體系,使得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這使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英國人船堅炮利,中國人的土槍土炮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失敗的最初反應,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其實,物質軍事手段的落後只是非常次要的部分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帝國的國民缺乏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的意識與能力,也缺乏相應的物質手段。

raw-image

按說,即使英國人船堅炮利,不也就兩三千人嗎?按憤憤們的說法,大清國的幾萬萬臣民,每人一口唾沫也淹死他們了。這麼說,似乎也有道理呀。

然而問題在於,當面臨英軍的突然來襲時,大清國的地方民眾並不能有效地自我組織起來抗擊外敵,並缺乏相應的物質與軍事手段,人再多也是無用的。

因為大清實施專制制度,它必然要奴役、愚化臣民與阻礙臣民發展其能力,以鞏固其統治;更因大清是一個中央帝國,朝廷集中掌握與支配了整個國家的大部分財富與軍事力量,所以,地方上缺乏可以自主調配的財物與軍事力量。

這樣,當戰爭與災害突然發生時,遭受外敵入侵與災難的地方,就無法有效地組織起足夠的力量,來抵抗入侵或救助災難。只有坐等朝廷的指令而行事,從而貽誤戰機。

中央帝國的應急機制缺乏及時性與有效性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根源於其政體。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毫無優越性可言。民主政體一樣可以集中力量,並可以對突發事件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而中央帝國的「集中力量辦大事」不過是犧牲無數眾多的小利益而成就一項大利益而已,而無數眾多的小利益之和肯定是遠遠大於「大事」所帶來的利益的。

2008年5月28日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集權主義或國家主義得以建立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個體之間無差異化或差異化很小。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蜜蜂或螞蟻這樣實施生理分工的社會性生物群體中觀察到。在蜜蜂或螞蟻社會中,個體被簡單地劃分幾大功能性群體,如工蜂和公蜂,而在功能性群體內部,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甚小。 因此,國家主義是以犧牲個體的個性來實現其整體利益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集權主義或國家主義得以建立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個體之間無差異化或差異化很小。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蜜蜂或螞蟻這樣實施生理分工的社會性生物群體中觀察到。在蜜蜂或螞蟻社會中,個體被簡單地劃分幾大功能性群體,如工蜂和公蜂,而在功能性群體內部,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甚小。 因此,國家主義是以犧牲個體的個性來實現其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