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茲在bossa nova前的三張絕響』

2020/02/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Getz at the Gate: The Stan Getz Quartet Live at the Village Gate | Verve Records

編譯|BbSs社
提到Stan Getz, 一般會直接想到這位高音薩克斯風player和吉他手Charlie Byrd,在1962年將巴西bossa nova 成功的帶進美國主流爵士樂的大件事。
事實上,1961年,也是Getz演奏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篇章。Getz在歐洲住了三年後,在1961年1月回到美國,7月就錄了他演奏史上最棒的專輯之一《Focus》,接著,同年9月又和前搭檔Bob Brookmeyer 錄製了第二張專輯。
只不過,因為《Focus》主要是Getz 即興配合Eddie Sauter 的弦樂作曲; 而9月這張重點是「溫暖的長號聲混高音薩克斯風」,是Brookmeyer在1953-54年,製作Getz Quintet的原作,因為這些因素, 使得這兩張專輯很難展現出Getz當時演奏的獨特魅力。
相較於當時的John Coltrane, 處於轉換期的他, 作曲、獨奏、擔當四重奏的團長,全部統括的向上躍進,成就了一個全新的位置。
隨著這套1961年感恩節週末在紐約的Village Gate的 現場錄音的重新出土, 我們再度確認,Getz的表演,以詩意結合實力的一貫表情,毫無疑問的呈現在錄音裡。
無水準差別的鋼琴手Steve Kuhn, 貝斯手John Neves, 和鼓手Roy Haynes默契十足的絕妙組合, 使得這張據實捕捉了那個冬夜的完美演奏,彷彿回到現場的來到我們的耳邊。
關於這個超級組合。
從Getz歐洲歸來後,邀請了鋼琴手Steve Kuhn, 貝斯手Scoot LaFaro, 和鼓手Pete LaRoca,這組四重奏差點就這樣開始。 但是,沒想到, 貝斯手LaFaro要求Getz將鼓手換成Roy Haynes。
這個嶄新的四重奏, 果然在1961年7月的的Newport 爵士樂節,帶給爵士迷們耳目一新的表演, 沒想到3天之後, 貝斯手LaFaro竟然車禍身亡(年僅25歲)。
但因為兩週後就要錄製《Focus》, Getz找了John Neves做原貝斯手的補位。剛好Neves也是和Kuhn以及Haynes 一樣都是波士頓同鄉,並且在不同場合中分別和鋼琴手、鼓手都合作過, 所以對他們的音樂手法都很熟悉,可以無接縫的立刻合作,毫無間隙感。 果然,這個強力組合接著在九月,馬上進場錄製了歷史名盤《Recorded Fall 1961》。
Getz在這新出土16首高能量的演奏,可能會讓誤認他是酷派爵士代表的聽眾大吃一驚。
其實他的詮釋特色,一直都是同時兼具抒情詩意以及敏銳節奏性的,如果在這晚的現場演奏裡,我們聽出了他比平時更大膽更有彈性的演奏, 那應該歸功於他的四重奏夥伴, 尤其是跟鼓手的互動。
這裡特別介紹一下鼓手Roy Haynes。
他和Getz從1949年開始就合作過了。他也擔當過Charlie Parker三重奏裡的鼓手。195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都和Sarah Vughan合作。Haynes在1958年和Thelonious Monk 的錄音,其實才是奠定他和名鼓手Elvin Jones在爵士重奏技巧裡的新互動方式和打擊的深度感的位置。
這張新出土的現場錄音中,他的打擊部份支撐了整個重奏的複雜性和平衡度, 在第三張B面第一首Thelonious Monk 的《52 nd Street Theme》裡,有一段Haynes 的長獨奏,非常精彩,被清晰的而完整的補捉到了。
這天晚上的演奏, Getz 表現他一貫尊重每一個團員長處的風格,以個別表現為主演風格。
23歲的鋼琴手Steve Kuhn從高中就開始在名爵士樂團當支援。他曾被George Wein 稱為「Leonard Berstein 第二」。Kuhn 也對當晚的選曲有所貢獻。第一張B面第三首長達12分鐘的《Impressions》就是由Kuhn主導,貝斯手和鼓手配合, 有對當時演奏漸漸趨於比較前衛的Coltrane致敬的意味。Steve Kuhn 不久前才在John Contrane的四重奏裡彈過,Coltrane完全不同的風格也在爵士迷中日益熱門。
這兩位sax players的重奏團也常常在同一個jazz club 對決,但他們其實是最互相欣賞的同行。
Coltrane 曾說過:「如果我們都能演奏的像Stan Getz一樣的話, 我們不會另做他想, 就那樣吧。」
《Jumpin’ with Symphony Sid》這首encore 曲,是Getz對他的啟蒙薩克斯風前輩Lester Young 的致敬演奏, 16首中最長的曲子之一份, 充份顯露出Getz吸收了Lester Young經典的輕鬆swing 後,融入自己的特有詮釋。
這套專輯由經驗豐富的後製大師Seth Foster操刀, 成功的讓聽者像坐時光機一樣的回到現場,親耳聽到活力感滿載的演出。
本來像這樣神樣組合,完美的天團,似乎該毫無疑問的攜手走下去, 只不過,正在轉變期的Getz,隔年就改變了路線義無反顧的往巴西bossa nova世界奮力前進, 尤其錄製了第一張暢銷專輯《Jazz Samba》後, 即使鋼琴手Kuhn幾個月後加入了Getz的新四重奏, 但這時候追隨Getz的爵士迷已經對他的《Desafinado》和 《One Note Samba》這種曲風完全入迷了。
現在的我們只能暗自慶幸在那轉變之前的紐約冬夜, 留下了這16首偏現代的後咆勃演奏。
1961年在紐約的Village Gate的 現場錄音的重新出
總共三張16首包括encore曲
經過58年後的重現
由爵士史學家BOB BLUMENTHAL寫的介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陳輝龍
陳輝龍
小說家。 近作: 重翻照相簿子 (2021)、 年記1963:或許,不只三十個短篇(2020)、 69號線的離開(2019)、 多出來的那個人(2018)、 固執的小吃們以及島嶼偏食(2017)、 不論下雨或晴天:陳老闆唱片行(2015年)、 目的地南方旅館(2012)。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