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家》的旅途上,我們都有個越南朋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此文首刊於 思想坦克,為筆者首篇媒體公開刊載之書介
如果害怕在不知覺中犯了歧視,請務必看這書寫著越南朋友與台灣友情的見證作品。
樂鹿:《回家》的旅途上,我們都有個越南朋友 | Voicettank | 思想坦克
一個臺灣人奔走他鄉,在遙遠的異地關心那些被人遺忘或不在意的異國朋友。我們一般人可以當個不負責任的觀眾、雇主,事情做完、聘雇關係結束,有什麼移工問題、仲介糾紛,抱歉兩手一攤,政府的事,XXX沒做好,結案。可是作者的角色沒辦法如此,她並非只是為…www.voicettank.orga
一篇小說,最好看的都是文字寫不上去的情感;一個人講話,最重要往往是那些說不出口的弦外之音;一本描寫越南移工們回家旅程的書,最深刻的部分實則是想提醒台灣人,抬頭看一眼這親愛的家變成了怎樣。
顧玉玲歷時十五年往返臺灣、越南奔走,她身為工運組織者,影響了許多越籍移工的生命,對抗了諸多缺漏的制度,再進一步化身為文學作者,將之化成一篇篇動人的故事,意圖打破層層厚重的田野研究、社會學理,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儘可能向最多的臺灣觀眾訴說這些情感。
關於東南亞移工的非虛構書寫,網路上我們看了很多移工們命運多舛的起手式撰文,《回家》除了如實描述這類悲苦際遇的前後脈絡,重點更放在「發生了,然後呢?」的那部分,也是作品中最珍貴的觀點。畢竟這是作者花了前後十餘年的追蹤觀察、感情投注以及議題辯證,能將生命最寶貴的光陰傾瀉在此的作者又有幾人?其文字所帶來的面向就如同苦行十餘年持續不懈的紀錄片導演,對同一些人事物的反思與感受,早已深入骨髓血液,除了移工們在臺灣的遭遇詳實書寫,更對於他們回家之後發生的衝突、轉化、重生等面向,用不同的個案,溫柔地道出一篇篇真情肺腑的故事集。
臺灣人會因為相隔萬里的相思感到痛苦、因為老闆上層的剝削處心積慮想要爭取權益、因為看到城鄉差距而奮起、會因為婚外情的丕變感到絕望;這些不管是什麼國籍的人都共有的情緒,細膩地被描述到故事中,差別只在於越籍移工往往拿的是一手爛牌,就算把所有對手的牌都攤給他看,他也無法勝過一次。
這不是誰的錯,這是一個時代演進、資本市場發展的脈絡,就像六十年前的臺灣,那個都是水田犁車的時代,其實把書中的場景人物搬到大臺北也是同個樣子,而作者確實地將客觀的社會歷史,小心地放在這些動人故事中,讓人輕易理解移工主角們的際遇,也更容易體會兩地在文化、經濟上對個人所帶來的衝突與不公義。
「你看他,好愛哭。說出去人家都不會相信,他這麼高大的人,這麼黏。」阿清很自然地說著他,毫無忌諱與悲情,彷彿文遠等會兒下班就要回來了。(頁127)
這段故事是一位堅強的妻子回越南後,換手她帥氣的丈夫前往臺灣工作,不料丈夫卻猝死他鄉,而這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在女主角充滿愛的思念下,早已脫離了悲愴淒美,更多的是那面對人生無常的智慧。
數十篇的人生故事,浪漫的、熱血的、哲理的、苦難的、驚悚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性格在作者筆下齊聚彈跳,生動鮮明。其中有一段關於和解的場景:
「我說過。」長久沉默後,同受庇護的移工阿香遲疑地舉起右手:「覺得你很討厭,好像看不起別人。」「我也不想殘廢。」金燕說:「我才怕,被看不起。」
「對不起,我也說過。」一隻接一隻舉起致歉的手,金燕多年後仍記得清清楚楚。
原來,示弱與認錯,竟是關係融冰的起點……(頁207)
如果我們只將《回家》視為類似紀實影片觀賞,那會很可惜,這饒富衝突的一場戲,多麼帶有院線劇情片的峰迴路轉。這是讀小說的樂趣,《回家》也將之囊括其中。
有時也許會感到來自作者觀點的介入,那是顧玉玲紮實的工運背景顯現之時,較為強硬、批判的語氣,夾雜在這些章回故事與角色行為之中。但《回家》卻必定需要這種元素,因為我們切入的角度是「臺灣」這個觀點。
一個臺灣人奔走他鄉,在遙遠的異地關心那些被人遺忘或不在意的異國朋友。我們一般人可以當個不負責任的觀眾、雇主,事情做完、聘雇關係結束,有什麼移工問題、仲介糾紛,抱歉兩手一攤,政府的事,XXX沒做好,結案。可是作者的角色沒辦法如此,她並非只是為了創作而駐留越南,還有關於社會研究、制度調查種種重擔集結於一身。她對於當地的人物、土地多所連結(書中也提到她一同耕田的經驗),這個有份量、主見強烈的旁觀者,透露出的作者角度某程度會幫助閱讀,當感覺太過的時候,她會將鏡頭輕輕還給移工主角們,這觀點上的拿捏,相當有意識地控制其中,不僅書中照顧著移工,書外更體恤著讀者。
最後作者踏上回臺灣的歸途時,行李大小包都是託運在兩地間的心繫,甚至為了一位移工朋友,不惜在銀行大鬧,這些都是她將社會實踐具體落實在故事中的表現,身為一個旁觀者,又是重要的參與者,她將自己身為工運組織者的角色適當地放入故事中。
我們可將《回家》視為一部考察嚴謹的紀錄片,富有短片集的跨界調性,並將富詩意的文字淡化稜角,而最令人激賞的部分是,作者始終保護著這些移工朋友們。這令我想起一部真正的紀錄片《蘆葦之歌》(2015,導演吳秀菁),此片內容是講述關於慰安婦阿嬤們的康復之路。
《回家》擁有和《蘆葦之歌》一般共同的調性:保護被攝者、不消費被攝者、陪伴與協助被攝者走出傷痛。在這種針對特定族群的題材裡,作者一方面須保持不濫情,一方面要維持吸引人的敘述線,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對於悲痛瘡疤的部分,用「尊重故事裡真實主角們願意呈現的面向」來表達人物,讀來不讓人捶胸頓足,並帶有真正的省思力道。
最後要推薦讀者《回家》的原因還有一個重點,作者在長年田調的過程中,依循國藝會與教育部的補助,持續耕耘,以致此作品順利產出。我們常說:「我們的稅都繳到哪裡去了?」、「文化發大財唬人的吧?」,然而《回家》卻有很大部分是靠社會的力量得以誕生,這是完完全全屬於臺灣的優質文化力道與證明。在資訊量如此巨大的時代,閃過眼前的資訊何其多,書本更是一本本無止盡的上市,但有些重要的東西,是會被揀選而出的珍珠,就像《回家》。
這不是一本關於移工議題的書,這是一本關於臺灣人和越南朋友的書。
作者: 顧玉玲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4/10/03
語言:繁體中文
SBN:9789865823900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avatar-img
21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文刊載於皇冠雜誌778期
※此文刊載於皇冠雜誌778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星期天,與受訪者相約北車大廳會面。每次踏進這裡都再次提醒我: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從 1990 年代跨國婚姻與工作普及,東南亞移民、移工人數至今已步入近 80 萬人,無疑成為台灣 人的一分子。雖然東南亞的移民的議題獲得愈來愈多關注,但是一般民眾看見的卻大多是新 聞中的社會案件,那些「台灣人」觀點的詮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我想,大概只有內心極度柔軟的人,才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昨晚臨時北上,約了之前一起在北越工作的朋友吃飯,S君和L小姐。他們陸續回台灣後,只留下我在北越。我們的交往不深不淺,但是卻又能自然的相處一起。 S君是同事,L小姐則是任職於隔壁公司。我們都在同一個工廠園區。工作上往來雖不多,但在北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起風了,是秋風。每當風起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道身影,在颯颯的秋風中寂寥地淹沒在我的視線。   又是風撩裙擺的季節,突然想起去年夏天參加兒子的親師會,當時除了見到了兒子的老師,另外也認識了兒子同學的母親:安筱艷。私底下她不多話,建言時卻口若懸河。是遠從越南嫁到台灣來的外籍新娘,聽說她在越南已是國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星期天,與受訪者相約北車大廳會面。每次踏進這裡都再次提醒我: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從 1990 年代跨國婚姻與工作普及,東南亞移民、移工人數至今已步入近 80 萬人,無疑成為台灣 人的一分子。雖然東南亞的移民的議題獲得愈來愈多關注,但是一般民眾看見的卻大多是新 聞中的社會案件,那些「台灣人」觀點的詮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我想,大概只有內心極度柔軟的人,才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昨晚臨時北上,約了之前一起在北越工作的朋友吃飯,S君和L小姐。他們陸續回台灣後,只留下我在北越。我們的交往不深不淺,但是卻又能自然的相處一起。 S君是同事,L小姐則是任職於隔壁公司。我們都在同一個工廠園區。工作上往來雖不多,但在北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起風了,是秋風。每當風起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道身影,在颯颯的秋風中寂寥地淹沒在我的視線。   又是風撩裙擺的季節,突然想起去年夏天參加兒子的親師會,當時除了見到了兒子的老師,另外也認識了兒子同學的母親:安筱艷。私底下她不多話,建言時卻口若懸河。是遠從越南嫁到台灣來的外籍新娘,聽說她在越南已是國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