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家》的旅途上,我們都有個越南朋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此文首刊於 思想坦克,為筆者首篇媒體公開刊載之書介

如果害怕在不知覺中犯了歧視,請務必看這書寫著越南朋友與台灣友情的見證作品。

樂鹿:《回家》的旅途上,我們都有個越南朋友 | Voicettank | 思想坦克
一個臺灣人奔走他鄉,在遙遠的異地關心那些被人遺忘或不在意的異國朋友。我們一般人可以當個不負責任的觀眾、雇主,事情做完、聘雇關係結束,有什麼移工問題、仲介糾紛,抱歉兩手一攤,政府的事,XXX沒做好,結案。可是作者的角色沒辦法如此,她並非只是為…www.voicettank.orga

raw-image

一篇小說,最好看的都是文字寫不上去的情感;一個人講話,最重要往往是那些說不出口的弦外之音;一本描寫越南移工們回家旅程的書,最深刻的部分實則是想提醒台灣人,抬頭看一眼這親愛的家變成了怎樣。

顧玉玲歷時十五年往返臺灣、越南奔走,她身為工運組織者,影響了許多越籍移工的生命,對抗了諸多缺漏的制度,再進一步化身為文學作者,將之化成一篇篇動人的故事,意圖打破層層厚重的田野研究、社會學理,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儘可能向最多的臺灣觀眾訴說這些情感。

關於東南亞移工的非虛構書寫,網路上我們看了很多移工們命運多舛的起手式撰文,《回家》除了如實描述這類悲苦際遇的前後脈絡,重點更放在「發生了,然後呢?」的那部分,也是作品中最珍貴的觀點。畢竟這是作者花了前後十餘年的追蹤觀察、感情投注以及議題辯證,能將生命最寶貴的光陰傾瀉在此的作者又有幾人?其文字所帶來的面向就如同苦行十餘年持續不懈的紀錄片導演,對同一些人事物的反思與感受,早已深入骨髓血液,除了移工們在臺灣的遭遇詳實書寫,更對於他們回家之後發生的衝突、轉化、重生等面向,用不同的個案,溫柔地道出一篇篇真情肺腑的故事集。

臺灣人會因為相隔萬里的相思感到痛苦、因為老闆上層的剝削處心積慮想要爭取權益、因為看到城鄉差距而奮起、會因為婚外情的丕變感到絕望;這些不管是什麼國籍的人都共有的情緒,細膩地被描述到故事中,差別只在於越籍移工往往拿的是一手爛牌,就算把所有對手的牌都攤給他看,他也無法勝過一次。

這不是誰的錯,這是一個時代演進、資本市場發展的脈絡,就像六十年前的臺灣,那個都是水田犁車的時代,其實把書中的場景人物搬到大臺北也是同個樣子,而作者確實地將客觀的社會歷史,小心地放在這些動人故事中,讓人輕易理解移工主角們的際遇,也更容易體會兩地在文化、經濟上對個人所帶來的衝突與不公義。

「你看他,好愛哭。說出去人家都不會相信,他這麼高大的人,這麼黏。」阿清很自然地說著他,毫無忌諱與悲情,彷彿文遠等會兒下班就要回來了。(頁127)

這段故事是一位堅強的妻子回越南後,換手她帥氣的丈夫前往臺灣工作,不料丈夫卻猝死他鄉,而這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在女主角充滿愛的思念下,早已脫離了悲愴淒美,更多的是那面對人生無常的智慧。

數十篇的人生故事,浪漫的、熱血的、哲理的、苦難的、驚悚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性格在作者筆下齊聚彈跳,生動鮮明。其中有一段關於和解的場景:

「我說過。」長久沉默後,同受庇護的移工阿香遲疑地舉起右手:「覺得你很討厭,好像看不起別人。」「我也不想殘廢。」金燕說:「我才怕,被看不起。」
「對不起,我也說過。」一隻接一隻舉起致歉的手,金燕多年後仍記得清清楚楚。
原來,示弱與認錯,竟是關係融冰的起點……(頁207)

如果我們只將《回家》視為類似紀實影片觀賞,那會很可惜,這饒富衝突的一場戲,多麼帶有院線劇情片的峰迴路轉。這是讀小說的樂趣,《回家》也將之囊括其中。

有時也許會感到來自作者觀點的介入,那是顧玉玲紮實的工運背景顯現之時,較為強硬、批判的語氣,夾雜在這些章回故事與角色行為之中。但《回家》卻必定需要這種元素,因為我們切入的角度是「臺灣」這個觀點。

一個臺灣人奔走他鄉,在遙遠的異地關心那些被人遺忘或不在意的異國朋友。我們一般人可以當個不負責任的觀眾、雇主,事情做完、聘雇關係結束,有什麼移工問題、仲介糾紛,抱歉兩手一攤,政府的事,XXX沒做好,結案。可是作者的角色沒辦法如此,她並非只是為了創作而駐留越南,還有關於社會研究、制度調查種種重擔集結於一身。她對於當地的人物、土地多所連結(書中也提到她一同耕田的經驗),這個有份量、主見強烈的旁觀者,透露出的作者角度某程度會幫助閱讀,當感覺太過的時候,她會將鏡頭輕輕還給移工主角們,這觀點上的拿捏,相當有意識地控制其中,不僅書中照顧著移工,書外更體恤著讀者。

最後作者踏上回臺灣的歸途時,行李大小包都是託運在兩地間的心繫,甚至為了一位移工朋友,不惜在銀行大鬧,這些都是她將社會實踐具體落實在故事中的表現,身為一個旁觀者,又是重要的參與者,她將自己身為工運組織者的角色適當地放入故事中。

我們可將《回家》視為一部考察嚴謹的紀錄片,富有短片集的跨界調性,並將富詩意的文字淡化稜角,而最令人激賞的部分是,作者始終保護著這些移工朋友們。這令我想起一部真正的紀錄片《蘆葦之歌》(2015,導演吳秀菁),此片內容是講述關於慰安婦阿嬤們的康復之路。

raw-image

《回家》擁有和《蘆葦之歌》一般共同的調性:保護被攝者、不消費被攝者、陪伴與協助被攝者走出傷痛。在這種針對特定族群的題材裡,作者一方面須保持不濫情,一方面要維持吸引人的敘述線,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對於悲痛瘡疤的部分,用「尊重故事裡真實主角們願意呈現的面向」來表達人物,讀來不讓人捶胸頓足,並帶有真正的省思力道。

最後要推薦讀者《回家》的原因還有一個重點,作者在長年田調的過程中,依循國藝會與教育部的補助,持續耕耘,以致此作品順利產出。我們常說:「我們的稅都繳到哪裡去了?」、「文化發大財唬人的吧?」,然而《回家》卻有很大部分是靠社會的力量得以誕生,這是完完全全屬於臺灣的優質文化力道與證明。在資訊量如此巨大的時代,閃過眼前的資訊何其多,書本更是一本本無止盡的上市,但有些重要的東西,是會被揀選而出的珍珠,就像《回家》。

這不是一本關於移工議題的書,這是一本關於臺灣人和越南朋友的書。

作者: 顧玉玲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4/10/03
語言:繁體中文
SBN:9789865823900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鹿的沙龍
21會員
21內容數
樂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我沒想到自己居然會那麼喜歡這部電影……後勁溫柔但生命力強悍,役所廣司的演技節制而紮實,隔天想起劇情都還會想開心想笑的那種
Thumbnail
2025/04/25
我沒想到自己居然會那麼喜歡這部電影……後勁溫柔但生命力強悍,役所廣司的演技節制而紮實,隔天想起劇情都還會想開心想笑的那種
Thumbnail
2025/04/18
前陣子才聽到魏導強調楊德昌如何使用空間來創作電影,再看到《羅馬》時發現竟完美地呼應這主題
Thumbnail
2025/04/18
前陣子才聽到魏導強調楊德昌如何使用空間來創作電影,再看到《羅馬》時發現竟完美地呼應這主題
Thumbnail
2025/04/14
每個大師導演在早期作品都會證明能把大眾向的故事說得很好。
Thumbnail
2025/04/14
每個大師導演在早期作品都會證明能把大眾向的故事說得很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戰爭,一直是大家心中的瘀痕和創傷。我們不免俗在教育著我們的學科課本裡讀到「片面」的戰爭流變和種種。只顧著背誦改朝換代或戰爭前因後果,而你是否有想過,一隻筆、一雙眼、一本書、一個人的故事,就算歷經風霜,也能在文字的雕琢下開花結果。
Thumbnail
戰爭,一直是大家心中的瘀痕和創傷。我們不免俗在教育著我們的學科課本裡讀到「片面」的戰爭流變和種種。只顧著背誦改朝換代或戰爭前因後果,而你是否有想過,一隻筆、一雙眼、一本書、一個人的故事,就算歷經風霜,也能在文字的雕琢下開花結果。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從90年代新住民家庭開展的故事。飄洋過海嫁來台灣的越南女孩文慧,隔著話筒向遠方的家人報平安,「媽媽啊,我很好,他們也對我很好。」話像是對親人說的,也像是對自己說的。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從90年代新住民家庭開展的故事。飄洋過海嫁來台灣的越南女孩文慧,隔著話筒向遠方的家人報平安,「媽媽啊,我很好,他們也對我很好。」話像是對親人說的,也像是對自己說的。
Thumbnail
如果過去的記憶是一種折磨,那麼遺忘是否就能解脫?
Thumbnail
如果過去的記憶是一種折磨,那麼遺忘是否就能解脫?
Thumbnail
以越南勞工為主題的台灣紀錄片《逃跑的人》紀錄2012到 2018整整6年間逃逸外勞草雲與維興在台灣的故事,他們支付上千美元的仲介費用到台工作,卻因為工作異變不能還債、生活與寄錢回家選擇期限到後逃逸,在台灣各處繼續賺錢,而這不是個例,是上萬移工在台的青春經歷。
Thumbnail
以越南勞工為主題的台灣紀錄片《逃跑的人》紀錄2012到 2018整整6年間逃逸外勞草雲與維興在台灣的故事,他們支付上千美元的仲介費用到台工作,卻因為工作異變不能還債、生活與寄錢回家選擇期限到後逃逸,在台灣各處繼續賺錢,而這不是個例,是上萬移工在台的青春經歷。
Thumbnail
最近閱讀札記的產量高到不可思議(欸,雖然我只是想說不要在閱讀器上留那麼多看一半的書,結果不知不覺為什麼又看完一本覺得該寫下來的書了😂 再跟大家安利一次,kobo99真的很值得認真看書單然後當天下手,這次又是一本99的好書!雖然我這是半年前買的99現在才看完,不過我也是有去年買了還沒開的 流亡者
Thumbnail
最近閱讀札記的產量高到不可思議(欸,雖然我只是想說不要在閱讀器上留那麼多看一半的書,結果不知不覺為什麼又看完一本覺得該寫下來的書了😂 再跟大家安利一次,kobo99真的很值得認真看書單然後當天下手,這次又是一本99的好書!雖然我這是半年前買的99現在才看完,不過我也是有去年買了還沒開的 流亡者
Thumbnail
為了擺脫貧窮,移工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面對未知的命運,有人衣錦還鄉、有人卻厄運連連甚至就此殘缺,但不變的卻是回到故土後,仍必須努力活下去的現實。
Thumbnail
為了擺脫貧窮,移工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面對未知的命運,有人衣錦還鄉、有人卻厄運連連甚至就此殘缺,但不變的卻是回到故土後,仍必須努力活下去的現實。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此文首刊於思想坦克,為筆者首篇媒體公開刊載之書介。
Thumbnail
※此文首刊於思想坦克,為筆者首篇媒體公開刊載之書介。
Thumbnail
外國移工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工作,要承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要習慣異鄉的歧視,甚至還有更多你我都無法體會的辛酸與血淚,希望從此刻起,讓我們放下偏見,一同接納他們。
Thumbnail
外國移工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工作,要承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要習慣異鄉的歧視,甚至還有更多你我都無法體會的辛酸與血淚,希望從此刻起,讓我們放下偏見,一同接納他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