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好書_《流亡者》_無處可謂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流亡者》

他們在這兒,暫容之地,同時也不在這兒。
作者阮越清出生於越南,在西貢淪陷那年與家人逃至美國,幾經遷移,如今定居洛杉磯。以長篇小說《同情者》享譽國際,續作《流亡者》則是由八篇短篇小說所組成。
最初是想讀《同情者》,結果看到《流亡者》剛好可以一點領書,於是先領了這本來讀讀。
直接套句導讀的標題來簡述這本書:「以越戰為共通線索、由一群小人物所交織而成的悲歡離合故事」,關鍵字是「越戰」+「流亡」+「親情/愛情」+「祖國/家鄉」+「歸屬感/自我認同」。
讀完第一篇,正中我的喜好,立刻把《同情者》放入購物車。
想起美國文學家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有句名言說,過去不曾死亡過去甚至還沒過去。(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書中的八篇故事分別將時空設定在戰後的異地(美國)或越南,而正如作者所言,「所有戰爭都發生兩次,第一次在戰場上,第二次在記憶裡。」越戰、勞改、避難船、難民營……對於曾經承受戰爭苦難的人而言,那些經歷很難說忘就忘,過去很難真的過去。對於流亡者/倖存者而言,有些傷痛仍是現在式。
有些人離開熟悉的家鄉便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人是不願再回去。越戰前自由的南越、越戰後共產的南越、遠走後扎根的他鄉,哪一個才是祖國?哪裡才是家?對有些流亡者而言,無處可謂家(No place to call home)。
書中每一個短篇都透過絲絲縷縷的記憶穿插交錯來進行過去與現在的自我對話,「越南人在美國」、「越南人遠度美國生活後重返越南」,或「曾參戰投彈的美國人多年後踏上越南這塊土地」等,帶著讀者從不同角度、不同身份去感受所謂「流亡者」的內心掙扎、價值觀與文化的衝突與調適等等。
那些本該成為過去式的記憶,化為深沉陰鬱的黑影籠罩每個生還者的生活,持續糾纏他們的心,支配著一個個在異地漂泊的靈魂。戰爭真的結束了嗎?沒有,戰火轉為另一種形式在每一個倖存者的體內持續延燒,不曾停歇。
如果過去的記憶是一種折磨,那麼遺忘是否就能解脫?
很顯然並非如此。
<黑眼婦人>中,兒時在難民船上的恐怖遭遇讓女孩失去自己也痛失至親,從此避著光,失去了光,懷拽著陰影而活。直到多年後一場跨時空(靈異)的對話與和解,來得晚,但終於來了,透過寫下媽媽口述的、自己挖掘的鬼故事──背後盡是戰爭的悲劇故事──來自我療傷,停滯的指針才終於重新動了起來。
這篇讀得我滿手的雞皮疙瘩。
<但願你需要我>一篇中,講述一對結縭多年的夫妻,丈夫罹患失智後,有天開始喊錯妻子的名字,偶爾會說起妻子壓根兒不知道的「共同記憶」,讓妻子糾結起那個女人究竟是誰,一下妒火中燒,一下心痛不已,一下又懷疑是丈夫的病所創造出的虛幻人物。丈夫為日漸失去過往的記憶而懊惱,妻子則一直記得多年前搭船逃離北越時發自內心擁抱丈夫脫口說出「我愛你」的記憶,而她也一直用著那份真情實意愛著丈夫,將那段刻骨銘心的苦難日子轉換成一股力量支撐著自己去照顧丈夫,即便,丈夫的最愛不是自己。
這篇寫得好細膩,好悲傷,卻好動人。
八篇都很喜歡,若論喜愛度,個人最愛<黑眼婦人>、<戰時年代>與<但願你需要我>這三篇。
我熱愛讀長篇小說,但這幾年也開始喜歡短篇小說,厲害的小說家,總能在有限篇幅中說出迷人的故事,而且很適合每讀完一篇立即再讀一遍,細細咀嚼作者藏於文字後的各種意象與情感(長篇小說就比較有困難),八篇小說都收尾都有種惆悵的餘韻,帶有美麗的憂愁。

<私心給分>

《流亡者》4.5星
http://moo.im/a/egqvNW

《同情者》(待讀)
http://moo.im/a/9bdwPS
_2022.01讀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7會員
181內容數
1.以插圖搭配文字,分享個人的閱讀心得。 2.每月閱畢清單(盡量)無雷的短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圈圈轉圈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阮國非 阮國非,來自越南中北部乂安省,享年27歲。 十年前他為了負擔家計來到台灣工作,七年前他為了更高的報酬而違約離職,成為大家口中的「逃跑外勞」,當時的他大概不會想到半年過後他會在異鄉斷魂。 阮國非的最後一天 2017年,8月的最後一天,越南籍失聯移工阮國非赤裸出現在新竹縣鳳山溪畔。吸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一切未曾遠去>的作者阮越清是一位越南裔的美國人,夾在美國與越南之間,對於越戰甚或戰爭有不同於我們以往的理解。或者說,即便我們可以理解勝利者所寫的歷史一定有其偏頗之處,諸如解放自由之類的冠冕堂皇理由…但是在細節上往往無法更進一步探究。而作者透過本書,以越戰甚或其他美國所發動的戰爭,是如何在媒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起風了,是秋風。每當風起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道身影,在颯颯的秋風中寂寥地淹沒在我的視線。   又是風撩裙擺的季節,突然想起去年夏天參加兒子的親師會,當時除了見到了兒子的老師,另外也認識了兒子同學的母親:安筱艷。私底下她不多話,建言時卻口若懸河。是遠從越南嫁到台灣來的外籍新娘,聽說她在越南已是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阮國非 阮國非,來自越南中北部乂安省,享年27歲。 十年前他為了負擔家計來到台灣工作,七年前他為了更高的報酬而違約離職,成為大家口中的「逃跑外勞」,當時的他大概不會想到半年過後他會在異鄉斷魂。 阮國非的最後一天 2017年,8月的最後一天,越南籍失聯移工阮國非赤裸出現在新竹縣鳳山溪畔。吸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一切未曾遠去>的作者阮越清是一位越南裔的美國人,夾在美國與越南之間,對於越戰甚或戰爭有不同於我們以往的理解。或者說,即便我們可以理解勝利者所寫的歷史一定有其偏頗之處,諸如解放自由之類的冠冕堂皇理由…但是在細節上往往無法更進一步探究。而作者透過本書,以越戰甚或其他美國所發動的戰爭,是如何在媒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起風了,是秋風。每當風起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道身影,在颯颯的秋風中寂寥地淹沒在我的視線。   又是風撩裙擺的季節,突然想起去年夏天參加兒子的親師會,當時除了見到了兒子的老師,另外也認識了兒子同學的母親:安筱艷。私底下她不多話,建言時卻口若懸河。是遠從越南嫁到台灣來的外籍新娘,聽說她在越南已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