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泡沫?

2007/12/3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兩天同事在問一個問題,他們的疑惑是,筆者雖然一向主張不要拯救房市,政府停止發放購屋貸款,讓建商該死的都死一死,那為什麼又不支持立刻實行?反倒要分階段去做?
這問題是筆者同事的疑惑,也是很多人的一個盲點,那就是把「亡羊補牢」的概念帶入政策中,亡羊補牢就個人層面上來說沒錯,但用在國家政策上就會有很多衍生性的問題,乃至於比原本變本加厲的傾向。筆者同事的想法是,既然以前到現在的經濟政策,都是在吹泡泡,好讓那些黨政關係良好的建商,或是政商媒三棲的三流民代大吹法螺的工具,那為什麼不「立即」的加以扭轉與改變?<===原理上這是沒錯的。
再進一步解釋一些問題前,可以先拿美國次貸風暴做對照,為何一個泡泡吹破後,會造成這麼大的震盪?這其實就是一種著眼短期利益,不斷拿未來「可能」賺到的錢投資的惡性循環,正如同房市過熱,那麼不斷的炒作下熱錢會大量流入,這又會鼓勵「外行」的民眾競相進入這市場,在泡泡還沒破之前,靠房地產賺錢的人賺到的可是貨真價實的鈔票,當然不會想到這其實是變相的「信用卡」經濟,自己在拿自己未來的資金下賭注。稍微離題一下,很多人總是認為老闆賺錢就是在「賺的扣掉花的」,這簡稱為利潤,但利潤再怎麼說也只是一堆鈔票,不然就是銀行的流動數字,你不把這些玩意具體化,那一點用處都沒有。具體化就好比說,一個有遠見的老闆,把利潤的九成拿去增加工廠設備,改善員工福利與教育訓練等等,一個沒良心的老闆就是拿九成的利潤去換新車,蓋私人別墅包二奶,拿錢滾錢讓自己過的更爽,然後告訴員工這個月利潤很少,不能發獎金。那麼我們反問一下,這些年來我們到底藉由這些泡泡得到什麼?
如果你不是那些炒房蓋屋的老闆,你只是一個小市民,那你很可能會發現日子很難過,因為你在泡泡最大的時候買了一棟五百萬的房子,貸款每個月兩萬多要繳三十年,當年不覺得這有問題,現在時機歹歹,工作不好找薪水又沒漲,你不會覺得經濟差真是見鬼了。這道理要延伸,就是現在絕對不能繼續吹泡泡,政府決不能繼續弄出「購屋貸款」這類的政績,好像政府幫助青年一樣。拜託,這種貸款除了拯救建商賣出原本賣不掉的房子,還能幫助這些青年多少?除了重現父母輩那種房子買到不正常高點的狀況,什麼都沒改變。換句話說,這是變相的要這一代與下一代青年,繼續為了少數建築相關產業,付出他們至少多十年以上的努力。
但我們可以因為如此,直接了當的把所有以前的錯誤政策取消?這絕對不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台灣的建築相關產業相當龐大,直接一刀砍死的後果,恐怕會比美國次貸還可怕,換言之就是一個產業的興衰會搞死整個國家。這是以往的歷史問題,我們無法輕易解決,眼下可以做的就是不要重蹈覆轍,讓這些吹泡泡的產業慢慢回復正常,當然這照例會引起他們的全面反抗,以及利益民代的從中介入,但這總是要做,除非你認為讓少數人「剝削」多數人是正確的,認為剝削這詞很嚴重?那麼你把房市吹了兩倍大的泡泡勸人買,讓人多付出十年光陰來還房貸,這不是剝削難道是恩惠?
一個簡單的假設,如果台灣現在有一百萬戶是所謂當年買到高點的住戶,平均都還需要十年來還清貸款,那麼現在驟然讓房價對折一半,衝擊所致將會是更多的失業,以及更多還不起貸款,以致於連貸款來的房子都要賣掉,但房價跌一半,表示賣掉都不一定還的起貸款,正好宣告這位民眾十餘年的打拼成果是零,恭喜從頭開始。沒有一個政府會幹這種事情,所以可預見的狀況是,新政府應該會利用所謂陸資炒房等方式,繼續搞大泡泡,好讓房市熱起來,至少不會讓這一百萬戶人家馬上面臨危機
就政策上這作法正確,但這種政策是只看眼前不看未來,因為你等於是逼青年在租很貴的房屋與買很貴的房屋中硬挑一個選項,兩者都無法讓青年在十年後有所真實的獲得,這狀況已經開始出現了,很多現在三十幾歲的青年,就算正值青壯,仍然選擇住在家裡或是租屋,好一點的就會買一個屋子,但貸款大概也還要十年以上才還得清。這若跟我們現在看到的四十幾歲這一代,其實有不小的差距,跟五十歲相比更是如此,這個差距不是看現在,是看當年他們三十歲的狀況。
也許有人說,每一個年代都有每一個年代辛苦的事情,那麼筆者要問,既然我們都可以預見到現在二三十歲這一代,將會因我們錯誤的政策付出多十年光陰的代價,那麼為何現在還要持續下去,只因為不能讓上一代的辛苦白費?如果我們可以花大錢投資在教育,希望下一代可以有更好的成就,那麼這種只顧眼前的房市政策,就是一種自打嘴巴的政策。
那麼具體作法?筆者一貫的認知是,政府不再提供任何貸款,不管是購屋貸款還是青年創業貸款,這些工作丟給銀行去做,政府只要做好授信的管理,不要讓銀行跟建商聯手製造房地產卡特爾的現象(不過這在台灣好像很難),換言之就是讓台灣的房市自然下降,具體的作法筆者不是念財經的,不能保證說調整什麼數字或是實行什麼政策,可以收到多大的成效,筆者的建議是在五到十年內慢慢讓房價回到正常的狀態,只要青年不需要為了過高的房價付出更多年的辛勞,那麼十年後我們會有好幾代人都在富裕的線上,青壯年一代因為不需要多付出十年貸款,提早釋放出其購買力,上一代也因為貸款還盡而把原本該有的購買力放出。這對國家長遠來說就是良性的發展,何必追高經濟成長率呢?
有一點筆者希望讀者能夠留意,英美等先進國家,如果攤平兩百年的發展,那麼經濟年成長率大概都不會超過2%,筆者印象中大約是1.5~1.8%左右,這看起來好像很小的數字,你累積一百年就知道國家財富翻了幾倍。窮國之所以窮,是攤平一百年的經濟成長率,結果不到1%,這一百年可是天壤之別。但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好像認為經濟成長沒有5%6%以上,就是世界末日一樣,這種想法其實很可怕,因為這代表台灣將會「永遠」熱下去,我們不斷的再讓錢滾錢,但是自己卻留不住些什麼。為何說錢滾錢會留不住東西?你手上有一百萬,你預期未來可以一年內翻十倍利益,你會選擇先留五十萬下來買台車子,還是會拿九十九萬去滾?這是很簡單的股票心理學,事實也證明沒經過訓練,一般民眾通常會選擇追高,而不是留點實質資產。
那麼十年後台灣除了滾出一堆不能吃的鈔票,還留下什麼?滿山遍野的環保災難,屍骨無存的文化古蹟,以及腦袋瓜除了錢什麼都沒有的年輕人,這種國家歷史上還沒看過會不亡的。



PS:補充
戰略必須基於現有的基礎上,無論這個基礎多麼的千瘡百孔,也不論之前政策有多爛,因為一個實行多年的政策,就表示一定有受惠者跟牽連者,你可以抓幾個頭頭去槍斃展示決心,但你不能把所有相關人士一併解決,因為當初會選擇跳進去的,也都是看到有利基才進去。但一般人的想法總是很單純,因為這政策以前做錯,所以現在就必須馬上更改,或是因為這政策之前都沒做,所以要馬上去做。這都是很爛的作法,以前做錯現在要馬上更改,會得利的絕對是這政策實行後可以立即得益者,以前沒做現在要馬上做也是如此,戰略必須講求現在的基礎上,怎麼做比較好。
這範例就是:(一)因為以前都沒三通,所以經濟很差,現在要馬上通。(二)因為攻打伊拉克是錯誤的,所以現在要馬上撤軍越快越好。(三)因為日本以前南京大屠殺是錯的,所以現在日本人都該去當中國的慰安婦以示負責。
很愚蠢嗎?這只是程度差別,八年前三通利益最大,不代表這麼多的利益現在一樣會有,這需要全盤重新評估,而不是說「以前沒做,現在不做就太遲」,求婚都要謹慎了,這種認為「以前沒上床是錯誤的,所以現在趕快去登記結婚」這種鳥想法又哪裡對?攻打伊拉克是錯的,所以現在馬上把軍隊全部撤回來,這結果是什麼?是伊拉克將會更亂十倍,美國中東政策全盤失敗,其他勢力將會瓜分阿拉伯,美國利益損失更加慘重十倍,所以現在除了選舉打打嘴砲,民主黨兩候選人也不敢說全數、立即撤軍。南京大屠殺?這很好笑?一點也不,現在中國憤青的想法一堆都是這種「父債子償」,好像現在SM日本這一代就可以替上一代報仇一樣,但這難道不是另一種「以前做錯所以現在要改正」的延伸?
任何一種不是基於現實與未來考量的政策,任何一種只是拿過去作錯或沒做,所以現在要做或改過來當考量的政策,全都該丟進垃圾桶,這種想法不僅會誤國,連亡國都可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4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