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事組織戰略想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這篇算是把一些跟人對談的東西整理,也算是把從洪仲丘到阿帕契姊以來,民眾對台灣軍方的改革意見,表達一些個人的見解。在這要先講清楚,本篇不談某些議題,例如台灣是實質的美國軍事藩屬,台灣民眾聽到槍聲就會舉手投降之類的神奇論點。

首先,談論台灣軍事組織該怎麼改造,第一步要討論的是憲法層級與之上的問題,也就是大戰略下台灣的國體政體。這裡可以應用到很多意識形態的討論,像美國基於憲法第二修正案,造就了現在本土有幾億支槍,有作戰經驗的千萬後備軍人,故我們是否應該要把武裝力量下放民間,而非將軍事訓練掌握在國家機器手上?或是與法國大革命後因應危難,實施徵兵制,一人一槍導致最後的一人一票?或者是以色列這種有亡國意識,歷史上有悲慘經歷,所以不分男女皆有強烈衛國意願的狀況?

每個國家都是有獨特的背景,直接搬用外國案例是很值得疑慮的,我們的確需要在本體論上去探討台灣到底應該是什麼國家的問題。只是在這一篇,尤其是討論現實狀態,這種超越憲法層級的社會組成概念,必須先放一邊。在台灣討論大戰略問題,若要基於憲法會有很神奇的狀態,那就是台灣的憲法把中國當領土,理論上我們是要反攻回去,消滅叛亂共匪。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們僅能將憲法的原則,也就是國家存續的這些基本要件當成前提,這也是為何我們必須否認統派所稱的一切回歸憲法,因為根本就超現實。

至少到此為止,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共識,就是必須在台灣這個國家的實體存在的前提下,去規劃軍事戰略。而且台灣的唯一敵人,中國的對台策略,是以消滅台灣為前提,故我們不能隨便將談判當成選項,單一方面的認定中國可以滿足於小範圍的割地賠款,由此產生出的「情境」,才是規劃當下台灣軍事戰略的基礎。

就順序來說,因為海島防衛作戰,陸軍並沒有擔負要進攻的任務,主要防衛的第一線是海空軍。所以,組建高度專業跟技術的海空軍,是台灣的第一要務。陸軍的任務將在其次,這會衍生出大陸軍的問題,後段再述。

海軍當以存在艦隊為目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整體海軍實力仍比台灣高,數量上也優於台灣,尋求艦隊決戰來主動消滅中國的海上實力,有現實上的困難。既然如此,不如把眼光放遠,將艦隊拉到太平洋,逼解放軍做出二擇一,是要在台灣艦隊存在下投入登入部隊,還是將艦隊駛入太平洋先求決戰?不管哪一種,時間與空間都會對台灣有利,更重要的是,美軍勢力圈就是太平洋,假設美日對台灣此時仍是友善,中國就得要考慮到來襲者是誰的問題。

空軍在台灣有極高的重要性,以台灣被動防禦的立場,重點要放在第一擊的存活率,也因此必須在台灣各地設立戰略跑道。各種抗炸機堡跟儘量打散的空軍基地自不待言,以此觀點而言,陸軍有作為保護空軍的存在意義,畢竟我們必須考慮開戰時台灣內部的第五縱隊。海空軍作為專業軍種,需要志願役軍士官兵無庸置疑,義務役是否有在其中的空間?筆者認為是有的,參與海空軍的義務役,必須自己志願參加,經過考試審核,而且薪資水準都要比照專業士兵給予,非軍方主動挑選。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主要原因是台灣不大可能走向全募兵制,現狀就是憲法規定人民有服兵役義務,只是役期的內容有空間可以討論。如果執著在海空軍的專業化,就認定只需募兵制,義務役可以裁撤殆盡,這忽略掉文武關係對於社會的重要性。

台灣的陸軍,義務役的數量多或少,是否可以擔負作戰任務,要有一個假定。就是當解放軍強行登陸時,我們的精銳部隊是否可以反擊成功?戰略規劃不能夠以失敗主義作為前提,這有邏輯上的先後順序。因為海島國家要把重點放在海空軍,所以假定海空軍覆滅就要談判,特別是跟中國談國家被消滅?這本末倒置了。

換句話說,解放軍登陸台灣只有兩種狀況,台灣海空軍被殲滅、或是還存在。這兩種狀態都不等同台灣必須接受投降條件,現實就是你要消滅海島國家,必須派出登陸部隊佔領,使用軍力強行佔領,跟消滅掉抵抗意志,經過談判派駐軍隊,本質上都是同一件事。也就是只要台灣仍然有抵抗意志,就得要建立陸軍的反登陸能量。

這就是陸軍必須存在的軍事理由,文武關係上的理由主要是民眾心理。試想,若馬英九宣布台灣海空軍被殲滅就要談判投降,那陸軍不就去洗洗睡了,把所有當過兵的都當成白癡?這在政治上不可行,國家的存在目的上也不可行,沒有人會明文規定,或是規劃軍事戰略與軍事組織時,把軍隊當成小丑。

我們該討論的是陸軍到底該要有怎樣的組織,現狀是台灣地形破碎,大型步兵師展開困難,所以聯兵旅的設立有其背景,每個區域基本上都有獨立作戰能力。這些部隊作為打擊部隊,肩負反登陸的重責大任,但戰略規劃是否可以只計算這些部隊?當然不可以。

現實很殘酷,解放軍可以登錄台灣海岸的能量,一次頂多幾千人,而且登陸時遇到的炮火會折損返航的裝載量。台灣海峽來回一次最少一天,這幾千人必須在台灣登陸後撐過足足一天才可以。解放軍的難題在此,所以登陸部隊一定是精銳中的精銳,與一般那些魚肉鄉里的普通解放軍不能相比。問題在於台灣軍隊是否可以把這些精銳殲滅掉?

以此為前提,我們會發現,理論上聯兵旅可以在每一個地方,運用裝甲與城鎮在地優勢,將解放軍的登陸部隊殲滅掉。但實際上是很不保險的,換筆者規劃就絕對不會做出解放軍第一波登陸部隊要固守待援這種策略,因為台灣南北地形就算再怎樣切割,即便空中被解放軍掌握空優,一天內要調集數倍兵力圍攻灘頭堡是一點都不困難,配合重裝砲火的連續打擊,解放軍絕對撐不了一天。

要打散台灣守軍的抗敵意志,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小批獨立營連級單位,廣範圍的滲透到台灣防線的後方,捕殺政軍重要人士,製造最大規模的混亂,利用混亂產生的時間,儘快讓第二波部隊上岸。奪取港口固守待援,筆者認為解放軍採取這種做法是自殺,這是邏輯上的必然,因為台灣守軍若已經沒有任何重武裝力量,勢必是海空面都被解放軍佔盡優勢,此時登陸部隊本就可以好整以暇等支援陸軍抵達。若守軍仍有重型武裝,代表解放軍在海空面佔不了便宜,或是根本上沒有能力支援陸軍,固守待援的結果就是被削弱到被殲滅,想利用港口卸載坦克等裝備,這些防禦薄弱的登陸船隻只會成為標靶。

退一萬步說,固守待援的選項成立,每拖過一天,台灣就可以把數百萬的後備軍力逐漸集結,而且台灣大型港口附近都是城鎮,解放軍真的卸載坦克投入作戰,實際上又有多少戰力,足以達成作戰目標?綜合以上,筆者是認為,在解放軍根本沒有大規模登陸能力前,中國執行登陸戰的唯一選項,就是儘可能的打擊民心跟破壞,脅迫台灣的政軍首腦選擇談判。台灣在這些年來的文攻武嚇下,大多數老百姓早就喪失抵抗決心,深信解放軍可以飛天遁地,若不利用這種心理攻勢,就物質方面來說絕無勝算。

所以回到很現實又殘忍的義務役,只有基本訓練的步槍兵,配備簡單的輕兵器,主要任務就是遲滯登陸部隊的進攻,講極端點就是緩衝,替增援部隊爭取時間用的。台海的距離形成一個絕對的時間差,解放軍的第一波登陸部隊上船到搶灘,台灣已經夠時間臨時招集一批剛退伍的義務役士兵,形成登陸部隊想要快速打散的阻礙。

回到義務役存在的意義,不少人覺得義務役沒有用,這種想法並不算錯誤,但往往忽略掉「情境」,今天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要跑去遠方挖壕溝,守衛家園是完全不同的狀況。問題是在於義務役沒有做好對的訓練,才會有這種無用的思維出現。

台灣仍然需要義務役士官兵,理由有三點。第一點是進攻方的心理問題,解放軍如果確知台灣成年男性皆有軍隊經驗,那就不可能放開手腳在台灣的城鎮逛大街,你永遠不知道是否有人拿到武器可以狙擊你,這可以對進攻方心理造成極大的負擔。更別提數以百萬計的後備軍人,只要徵招都可以就近投入作戰,解放軍的第一波部隊必須扛下這種巨大的壓力,稍微一點失敗都會促成他們放棄作戰目標。

第二點是政治性的問題,台灣一般老百姓基本上是沒有投敵這種選項的,現階段能夠賣國求榮的都是有身分地位的政客將軍。這不是說說而已,中國現在會優待台灣人也只有政商地位才可能,你我這種一般老百姓說跑去當中國人,他們會很優待我們嗎?再說,解放軍登陸後,是不可能收俘虜的,幾千人的軍隊面對百萬的後備軍人,他們是要怎麼收容?選項剩下兩個,當場殺掉或是放你走,問題是放你走後誰曉得會不會明天又變成敵軍?這膝蓋想也知道怎麼做最好。

全台灣都有兵役經驗的老百姓,會對政客造成很大的壓力,極端一點的例子來說,馬英九想要宣布統一,迎接解放軍降落台北,如果台灣的軍隊只有少數的職業軍人,那要買通軍隊就簡單多了。一旦解放軍的「王師」抵達,多數沒有軍事事務經驗的人,依照歷史來說都是選擇放棄裝死,就算有志之士選擇抵抗,也會在叛國的軍人跟欠缺武裝的情況下被處理掉。但如果全島數百萬都是後備軍人?這狀況絕對不同,只要有個一成的人要反抗,拿到輕兵器是很簡單的事情。換做你是中國領導人,你會冒風險送幾百個特種部隊來台灣,面對可能的數十萬大軍?若你是馬英九,會決定要這樣做嗎,宣布完後沒一天搞不好就被政變掉了。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台灣面對強敵,在心理上不能選擇閹割,全民皆兵的意義就在於此,中國至少在這二十年內,都沒辦法擁有足夠艦艇,可以一次性輸送數萬名軍隊上岸,而且要面對強烈的防禦砲火。只要台灣在精神上仍有反抗力量,中國就不可能貿然投入軍隊登陸,失敗的下場是政治上的地震,解放軍高層到政治局所有人都會被清算,絕無僥倖可言。

所以問題回到原點,台灣的義務役軍隊組織應該怎樣?現實來說,就是國家真的沒錢,義務役給予兩萬二基本薪資不切實際,但將之抽離社會一兩年,造成的社會成本也不容小覷。故我們依照中國至少到這世紀中,都不可能一次性地送上數萬登陸部隊,連同重型武裝一並上岸的可能下,義務役的任務主要在於遲滯跟消耗解放軍。

故,義務役士兵的役期可以縮短,純粹以防衛作戰的需求論,三到六個月就很足夠,大概就是熟練槍枝操作,還有連級的戰術運作就可以,而且可以專精於城鎮與海岸防衛上。而志願役軍士官,則要大規模的裁撤,因為當前陸軍的規模是以反攻大陸為前提,精實案後帳面上數字下降,實際上的高階軍官還是太多,根本不符實際作戰需求。

但不管怎麼做,我們需要軍隊的骨幹軍官團,而且奠基在龐大後備軍人的前提下,我們需要大量的基層尉官。志願役絕對滿足不了這種需求,這必須從義務役中挑選具有教育水準的預官才可以,但義務役軍官的役期不可能太短,因為戰術指揮等訓練不是機械性的操作。筆者是以為,可以將義務役軍官的篩選改為考試審查,役期內的薪資可以比較志願役標準,甚至可以將役期當成公職考試的加分,提供高等教育人才投入的誘因。而義務役的役期因為縮到到半年以下,薪資可以壓低,而且儘量在地化訓練,假日可以回家休假,總之要把軍隊事務結合民間,不可以將義務役視作志願役的附屬。

這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就是當年軍隊骨幹不合格的事實,當過兵的人都可以佐證。我們有不少海外歸國的軍官,因為沒有參與到軍隊的正常升遷,習性也與傳統不符,殊為可惜。這些海歸軍官可以成為訓練義務役軍官的種子教官,並且在此模式下予以重用。而其他軍官,都必須接受極嚴格無情的汰除,公開的考試與鑑測,尉級軍官要考核其領導組織的能力,是否可以完成基本戰術的操作,校官要審核其管理能力,是否可以理解戰略運作的邏輯。不通過者一律勒令退伍,絕無討論的空間,同一時間汰除教官等軍人轉服的公職,連同公家機關等都一樣,不可以有兩份薪水等情事。

這些當然是說來簡單做來難,但都是政治問題,不然誰可以解釋台灣有數百顆將星,跟數量超龐大的校級軍官理由?不需要的就是要處理,讓軍隊成為高度競爭的場域,沒有外部介入,軍隊自己內部處理必定是劣幣逐良幣。這我們當過兵的每個人都可以確認這件事情,不需要去找理論來佐證了。

這些問題回歸起來,就是一個字:假。

台灣軍隊造假習慣,沒有一個是真的,訓練數據可以造假,莒光園地可以造假,全部都是假的,才會導致我們退伍軍人對軍隊有如此深的反感,也才會有今天所謂的裁撤軍隊的聲音,因為真的是爛到有剩。如果軍隊可以做好該做的事,槍枝跟戰術訓練足夠,哪個人去當兵會覺得整天都在掃地跟做假資料?

這變成一個邏輯謬誤問題,很多人以為只要軍隊把該做的事情做好,組織基本上是不需要調整的。這大錯特錯,就因為現有組織是這副德行,才會搞成啥米事情都做不好。迫使一個腐敗的組織調整,唯一的方法就是引入外部競爭,台灣不可能主動選擇去打一仗迫使軍隊改變,所以裁軍跟政治上去調整組織就是必要的。

只是,我們有這覺悟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作為PTT軍武版鄉民,潛水多年看文章及下面的推文討論,有些高品質推文觀念不錯到直接整頁截圖!如下。 參考大多數公開文章分析及兵推情況,結論判斷美日在台海戰爭不會袖手旁觀。 差別只在何時介入,以及如何介入。 在台灣立場當然希望美日第一時間馳援!但各民主國家國內當然都需要時間去開會決定。 大多數推論:台
Thumbnail
作為PTT軍武版鄉民,潛水多年看文章及下面的推文討論,有些高品質推文觀念不錯到直接整頁截圖!如下。 參考大多數公開文章分析及兵推情況,結論判斷美日在台海戰爭不會袖手旁觀。 差別只在何時介入,以及如何介入。 在台灣立場當然希望美日第一時間馳援!但各民主國家國內當然都需要時間去開會決定。 大多數推論:台
Thumbnail
延長兵役一至一年對台灣的軍事力量有何助益?過去好不容易從徵兵制改為募兵制,而今延長兵役是走回頭路?台灣沒有別的選擇嗎?美國將烏克蘭推向戰場,台灣眼看著將步入後塵,聰明的人一看便知道,被推入風口浪尖,當權的政治人物卻沒有這樣的覺知,而人民不能沒有這樣覺察。
Thumbnail
延長兵役一至一年對台灣的軍事力量有何助益?過去好不容易從徵兵制改為募兵制,而今延長兵役是走回頭路?台灣沒有別的選擇嗎?美國將烏克蘭推向戰場,台灣眼看著將步入後塵,聰明的人一看便知道,被推入風口浪尖,當權的政治人物卻沒有這樣的覺知,而人民不能沒有這樣覺察。
Thumbnail
本篇先從中共是否有能力進犯臺灣,與可能會使用何種方式進犯臺灣,而臺灣國防目前碰到的問題,例如預算不足、戰略過於糢糊等,其實我們無法百分之一百面對中共的進犯,但正如上駟對下駟的問題一樣,只要我們投注資源在正確的地方,便可以已之長打敵之短,建立對方不敢進犯的威嚇能力
Thumbnail
本篇先從中共是否有能力進犯臺灣,與可能會使用何種方式進犯臺灣,而臺灣國防目前碰到的問題,例如預算不足、戰略過於糢糊等,其實我們無法百分之一百面對中共的進犯,但正如上駟對下駟的問題一樣,只要我們投注資源在正確的地方,便可以已之長打敵之短,建立對方不敢進犯的威嚇能力
Thumbnail
中華民國陸軍,跟隨蔣介石政權來到台灣,前身是國民革命軍,也就是國民黨軍。1950年代以後,蔣介石衰老,也無力利用中國文化大革命進行反攻,於是中華民國陸軍變成一個在小島上的大陸軍。接著蔣經國到李登輝時代,1996台灣總統直選,中華民國陸軍開始一波一波的裁軍轉型,黨軍色彩開始減弱
Thumbnail
中華民國陸軍,跟隨蔣介石政權來到台灣,前身是國民革命軍,也就是國民黨軍。1950年代以後,蔣介石衰老,也無力利用中國文化大革命進行反攻,於是中華民國陸軍變成一個在小島上的大陸軍。接著蔣經國到李登輝時代,1996台灣總統直選,中華民國陸軍開始一波一波的裁軍轉型,黨軍色彩開始減弱
Thumbnail
寄戰爭於生活中,不是要人人都想打仗,只是要有相關的準備,當民眾對於戰事是很認真,基礎軍事觀念都具備時,軍人的地位要提升也不難,夠專業的自然會被尊敬。當今的軍人地位低落問題,早已不是軍人自己的程度太低,而是全民軍事常識不足,導致無法辨別軍事專業度,給予相對應的敬意。
Thumbnail
寄戰爭於生活中,不是要人人都想打仗,只是要有相關的準備,當民眾對於戰事是很認真,基礎軍事觀念都具備時,軍人的地位要提升也不難,夠專業的自然會被尊敬。當今的軍人地位低落問題,早已不是軍人自己的程度太低,而是全民軍事常識不足,導致無法辨別軍事專業度,給予相對應的敬意。
Thumbnail
說到底就一句話,台灣人自己願意抵抗,中國就沒有拿下台灣的能力。統派散播的戰爭慘況,或是各種慘無人道的清鄉場景,都只會存在於台灣投降後,被共匪統治的結果。結論就是,用資訊戰把你嚇個半死,或是打下個外島再發動大外宣真的嚇死你,讓你怕到要投降,都比打真的實際多了。
Thumbnail
說到底就一句話,台灣人自己願意抵抗,中國就沒有拿下台灣的能力。統派散播的戰爭慘況,或是各種慘無人道的清鄉場景,都只會存在於台灣投降後,被共匪統治的結果。結論就是,用資訊戰把你嚇個半死,或是打下個外島再發動大外宣真的嚇死你,讓你怕到要投降,都比打真的實際多了。
Thumbnail
本來想講氣墊船一類,比較偏技術性的,但這週遇到比較多人的疑問是,中國真的會用這種「老套」來打侵略戰爭嗎?所以,想想還是乾脆,把中國的對台侵略戰,大體上可能怎樣打,是怎麼個打法,理由跟概念儘量簡單點,算是提供一般人彈藥,去解釋給要被共匪信徒洗腦的對象聽。
Thumbnail
本來想講氣墊船一類,比較偏技術性的,但這週遇到比較多人的疑問是,中國真的會用這種「老套」來打侵略戰爭嗎?所以,想想還是乾脆,把中國的對台侵略戰,大體上可能怎樣打,是怎麼個打法,理由跟概念儘量簡單點,算是提供一般人彈藥,去解釋給要被共匪信徒洗腦的對象聽。
Thumbnail
中共如果對台動武,是可以傷害台灣:例如發射一連串的飛彈,或是宣佈海空封鎖台灣。但是,共軍沒有辦法成功渡海登陸與佔領台灣。結果其實會是:「首戰即獨立」。中共心知肚明,不敢承擔永遠失去台灣的風險。
Thumbnail
中共如果對台動武,是可以傷害台灣:例如發射一連串的飛彈,或是宣佈海空封鎖台灣。但是,共軍沒有辦法成功渡海登陸與佔領台灣。結果其實會是:「首戰即獨立」。中共心知肚明,不敢承擔永遠失去台灣的風險。
Thumbnail
中共如果對台動武,是可以傷害台灣:例如發射一連串的飛彈,或是宣佈海空封鎖台灣。但是,共軍沒有辦法成功渡海登陸與佔領台灣。結果其實會是:「首戰即獨立」。中共心知肚明,不敢承擔永遠失去台灣的風險。
Thumbnail
中共如果對台動武,是可以傷害台灣:例如發射一連串的飛彈,或是宣佈海空封鎖台灣。但是,共軍沒有辦法成功渡海登陸與佔領台灣。結果其實會是:「首戰即獨立」。中共心知肚明,不敢承擔永遠失去台灣的風險。
Thumbnail
<p>在台灣搞統一或搞台獨的人,是不是都覺得自己的「民族偉業」一直搞得很不順?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因為美軍一定會來救啊。</p>
Thumbnail
<p>在台灣搞統一或搞台獨的人,是不是都覺得自己的「民族偉業」一直搞得很不順?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因為美軍一定會來救啊。</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