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夢一場?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有一篇還算蠻夯的教改文,大意是說英國將要徹底更改中學升學制度,改變免試回考試,然後中間穿插的一些歷史脈絡,最後回到台灣的教改應該要引以為鑑。
恩,不意外,整篇都是去脈絡化的敘述,然後預設很多議題的立場,引導讀者走向結論,這個結論在台灣大家都很清楚,就是考試比較公平,聯考萬能超棒的。
筆者在這篇就不罵人了,在此先請教各位,教改的目的是什麼?促進階級流動,還是篩選出最佳的人才,抑或是要提供國家社會優質勞動力?其實,在你回答上述的選擇時,你是在表達自己的價值取向,除此以外沒能證明什麼。
教改到今天,網路的文章來回幾百篇,各種論述都出現,大致上不脫階級流動、人才篩選跟職業訓練等幾個方向,這些論述對錯呢?每一個都是對的。而反對跟支持教改的,也會對各種教育現象提出看法,像是補習變多與否、升學管道公平性以及學生程度是否變差之類,這些現象的說明有沒有錯誤?一樣都對,沒有錯。
單純討論現象當然不會有錯,但拿著現象就指稱發生何事,這種解釋的功夫就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絕大部分的人,包括筆者的同僚在內,幾乎都是依照經驗判斷,根據從小到大的教育經驗,去對現象做論斷。
那好,講了那麼多,教改到底是不是夢,所謂的免試跟考試入學,到底好壞在哪?這是假議題,因為英國的免試不是我們想的免試,考試也不是我們想的那種單選題考試。再說,公立跟私立學校,在英國可沒標準的課本,各家學校使用教材差異遠遠高過台灣。真的要說,那就是台灣的教育死板保守的程度太過分,根本連拿去比較先進國家教育的資格都沒。
一個從小學到大學,公立或私立都被教育部,國家牢牢控制的制度,拿英國的脈絡來套,本身就是荒謬。比較教育學,是要拿各國狀況來研究,整理歷史脈絡後,找出一些適合台灣現狀的建議,過去二十年的教改路,絕大部分都是由教育專家去制定跟修正的,他們不是白癡,手上有大數據跟研究分析,很清楚一般人認知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唯一在過去教改二十年,會徹底政治指導教育,修正整套制度甚至教學內容的,只有上一任總統。
下台就下台,也不扯他太多了,砍死他也是得收爛攤子。
先進國家各國的教育制度變革,歸納後可以得到一種擺盪,也就是若把制度列成幾個雙向箭頭,免試對考試、公立對私立校、常態對菁英編班,每個國家幾乎都是過個十幾年就從一邊轉到另一邊,差別只在於有的是快速轉變,有的是緩慢調整。為何會這樣,難道沒有一個標準的教育制度解答嗎?當然沒有啊,教育制度根據社會結構會轉變的,每當社會、經濟乃至於政治目標發生變化,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跟著改變。
會認為有一套超棒制度,除此以外都很爛,這種想法才奇怪。
筆者寫過很多酸考試制度的文,但不代表反對考試,恰好相反,考試是測驗學生學習成效,極具效率的一種方式。但正因為太過於效率,所以才要更加小心,知道考試制度的利弊所在。而大部分的人之所以支持聯考,或是反對免試,大部分都是膝反射的概念,或是拿著自己的一些個人經驗,甚至是腦補跟幻想,就認為自己是對的。
筆者具體來解釋一下,教育制度是一種階級的複製工具,而且理所當然會複製這個社會的統治結構、菁英喜好。而為了下一代的複製,現在的高階級勝利組,會有極大的誘因傾向不改變,好讓自己有充分的時間跟經驗去面對。也因此,這批被訓練出去的人,很容易回頭成為下一代的教師跟公務人員,以及各行各業的菁英,他們又會回過頭鞏固這個讓自己出頭的制度。
多元入學,開了很多後門,讓低階級的人沒辦法出頭,難道不是嗎?當然不是,數據證明聯考並沒比較公平,結果恰恰相反,相同的考試題型適合反覆操練,對於中產階級有閒錢補習的人最好。多元入學看似有才藝跟科展加分,似乎只會給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方便,實際上這種人少的可以,比例低得要命。而且很有趣的是,沒人相信那些大學教授跳出來說,絕對沒有開後門這種事,大家都會聽朋友的老爸的外甥的小孩的哪個人,靠了某種方式進了哪間大學。
道聽塗說遠比真憑實據的多。
那回過頭來說,台灣的教改方向對還是錯?坦白說,沒人知道,但對教育有長期研究的人,絕大部分的共識都是,傳統的那一套絕對不能繼續用。原因很簡單,因應不了未來的變化,我們的教材太僵化,反覆演練跟死背,只能挑選出記性跟耐性好的菁英,然後其他人放生。這些菁英有比較能夠面對全球化的世界?沒有啊,不然台灣今天的慘況,難不成是這些剛畢業的20歲小鬼害的喔。整天罵草莓族沒能力,問題是出在誰有領導跟指揮力吧?
第一次聽過打仗輸了,將軍毫無責任,小兵必須揹責任斬首的。
教改會不會是夢,筆者坦言不知道,但觀看各國教育的變革,以及近年來網路跟全球化的狀況,可以肯定既有的那種僵化考試模式鐵定失敗。
考試不是錯,錯在考試的內容,如果極端點來說,我們讓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一半分數改成現場實驗操作,社會科全部都是申論簡答題,這種考試難道會沒有鑑別度嗎?先不論實務上難以辦到,絕大部分的家長聽到這種主觀判分法,就會氣得跳腳了。
台灣鄉親要的是標準答案,沒有任何空間可以討論的非一即二選擇,至於這個世界其實不考是非題,並沒有那麼在意。
教改的人不是白癡,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問題始終出在政治問題,各科的學術龍頭,總會希望基礎教育多教一點對自己有利的。產業界更希望學校幫它們培養即戰力,自己就不需要教育訓練。
多想一想,你支持的那種考試,是否其實只是一種讓人搭順風車的做法,很多教育問題會看得比較開,不會那麼的膝蓋反射下結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張子健,我們結婚吧,真的嗎?安妮,那明天我們在紅棉路等吧。」「安妮,真的嗎?你可別騙我,我什麼時候騙過你?」「安妮,安妮⋯⋯」原來,一切都是夢,而因著這很早就醒了,看看牆上的掛鐘,原來才七點半,破盡這三個多月以來的記錄, 我己經忘了有多久沒有這麼早起床了,上一次這麼早起床,大概是那些年,大學年代趕
一年容易又聖誕,我已經辭掉工作三個多月了,街中愛人一對對, 確實有佳節的氣氛,記得我和米雪剛談戀愛的時候,就在那五枝旗桿下發過誓「我答應你,捱過了這一次,你得到的會是全世界,你就是我的世界。」這是我聽過最浪漫的諾言,也就是因為這個諾言,我們結婚後,我一直心甘命抵的成為她身邊的小男人。 那是我們剛在一
「紅眼睛幽幽的看著這孤城,如同苦笑擠出的高興」在這座城當中,因著你我的任性,一切似是注定 ,任性到不求改變,或者以為低下頭來屈服於現實便是上帝最好的安排,這到底是基於自身的慵懶還是迫於無奈的選擇,到底在金錢與婚姻面前,理想到底還有沒有立足的餘地,沒有人知道,而我亦不過是這群人當中的一員,對,曾經我也
Thumbnail
為什麼做一樣的事情,但結果卻不相同。一個國家興盛時,會有哪些癥兆?一個國家快衰亡時,又會有哪些現象?誰是能幫助大家的賢人?誰又是禍亂國家的奸人?什麼樣的人會成功?什麼樣的人會失敗?從歷史中學習。
Thumbnail
吵架過後女朋友決定分手,縱然相識相戀這麼些年 二年過後女朋友結婚, 而他仍是單身,這樣的宅男,更走不出情傷 於是離開台灣來到雲南工作 千里之外陌生環境,思念更甚 雲南姑娘春喜美麗能幹善良,聽說才離婚一年 台灣同事瞎起鬨要湊合 其實兩個也沒很刻意的就大夥一起工作一起玩樂 一天春喜吐的嚴重去住院....
Thumbnail
看完《我們》就像是做了一場噩夢:一種明知荒謬無比,卻讓人感覺距離很近,彷彿自己熟悉的環境隨時可能冒出危險的恐懼感:作為喬登皮爾的第二部導演長片作品,《我們》玩著更多有趣的超現實元素,以及更讓人想不透的影像空間。
Thumbnail
<p>這是我在2012年寫的人物報導,主人公張釗維是我唯二寫過人物報導的台灣人之一。從這位「野百合世代」身上,年輕的我曾獲得許多教益,包括文化和歷史差異帶來的思考和震撼。</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張子健,我們結婚吧,真的嗎?安妮,那明天我們在紅棉路等吧。」「安妮,真的嗎?你可別騙我,我什麼時候騙過你?」「安妮,安妮⋯⋯」原來,一切都是夢,而因著這很早就醒了,看看牆上的掛鐘,原來才七點半,破盡這三個多月以來的記錄, 我己經忘了有多久沒有這麼早起床了,上一次這麼早起床,大概是那些年,大學年代趕
一年容易又聖誕,我已經辭掉工作三個多月了,街中愛人一對對, 確實有佳節的氣氛,記得我和米雪剛談戀愛的時候,就在那五枝旗桿下發過誓「我答應你,捱過了這一次,你得到的會是全世界,你就是我的世界。」這是我聽過最浪漫的諾言,也就是因為這個諾言,我們結婚後,我一直心甘命抵的成為她身邊的小男人。 那是我們剛在一
「紅眼睛幽幽的看著這孤城,如同苦笑擠出的高興」在這座城當中,因著你我的任性,一切似是注定 ,任性到不求改變,或者以為低下頭來屈服於現實便是上帝最好的安排,這到底是基於自身的慵懶還是迫於無奈的選擇,到底在金錢與婚姻面前,理想到底還有沒有立足的餘地,沒有人知道,而我亦不過是這群人當中的一員,對,曾經我也
Thumbnail
為什麼做一樣的事情,但結果卻不相同。一個國家興盛時,會有哪些癥兆?一個國家快衰亡時,又會有哪些現象?誰是能幫助大家的賢人?誰又是禍亂國家的奸人?什麼樣的人會成功?什麼樣的人會失敗?從歷史中學習。
Thumbnail
吵架過後女朋友決定分手,縱然相識相戀這麼些年 二年過後女朋友結婚, 而他仍是單身,這樣的宅男,更走不出情傷 於是離開台灣來到雲南工作 千里之外陌生環境,思念更甚 雲南姑娘春喜美麗能幹善良,聽說才離婚一年 台灣同事瞎起鬨要湊合 其實兩個也沒很刻意的就大夥一起工作一起玩樂 一天春喜吐的嚴重去住院....
Thumbnail
看完《我們》就像是做了一場噩夢:一種明知荒謬無比,卻讓人感覺距離很近,彷彿自己熟悉的環境隨時可能冒出危險的恐懼感:作為喬登皮爾的第二部導演長片作品,《我們》玩著更多有趣的超現實元素,以及更讓人想不透的影像空間。
Thumbnail
<p>這是我在2012年寫的人物報導,主人公張釗維是我唯二寫過人物報導的台灣人之一。從這位「野百合世代」身上,年輕的我曾獲得許多教益,包括文化和歷史差異帶來的思考和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