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書架|當「中國模式」引領世界:讀《大外交》

2018/05/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外交》(Diplomacy,臺北:智庫出版1998,林添貴等譯)是美國前國務卿,外交界元老及權威人士季辛吉的代表性著作。當年我在哈佛唸書的時候,這是國際關係領域的必讀書目之一。十幾年過去,當年讀過的東西有些淡漠了,最近拿出來重讀,再對照當今全球秩序的發展變化,比起做學生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啓發和收益。雖然季辛吉在對華政策上的立場我完全不能認同,但是他對外交史的梳理和書中的一些洞見,還是令人欽佩的。
而最令我感興趣的論述,就是他對大國在全球秩序中作用的描述。因為,這會讓我們想到今天的中國,似乎一心想扮演世界領袖的角色——這到底是現實主義的必然結果,還是最失敗的自我定位?
 
按照季辛吉的總結:「似乎是某種自然定律,每一世紀總是會出現一個有實力,有意志且有知識與道德動力的國家,欲根據自身的價值觀來塑造整個國際體系。」他舉例說:「17世紀的法國在黎胥留(Richelieu)樞機主教領導下,引進了以民族國家為基礎、以追求國家利益為終極目標的近代國際關係作風。18世紀的大英帝國將『均勢』(Balance of Power)觀念發揚光大,使實力均衡觀念主宰了後兩個世紀的歐洲外交。」在這裏,他強調了作為世界領袖的大國應當具備的一個基本條件,那就是:能夠給全球秩序帶來有共識的價值基礎。英國、美國都曾經扮演過這樣的角色。
這也是人們對今天的大國最失望的地方。放眼世界,歐洲面臨經濟和社會政策上的挑戰而自顧不暇,美國在川普上台之後重新回到孤立主義的老路上,根本無意延續威爾遜總統的推動全球和平的傳統。俄羅斯已經衰落,自身的價值系統都還在混亂中,談不上為全球做出貢獻。
倒是中國,在經濟實力的支撐下、新的強人政治野心推動下,似乎要向全球提供新的價值基礎,就是所謂的「中國模式」。但這個中國模式的內涵與傳統的普世價值背道而馳,與其說是建設性的,不如說是顛覆性的。總體來看,今天的國際社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出現季辛吉所說的,過去每個世代都曾經有過的那種「有意志且有知識與道德動力的國家」,這恐怕才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的困境。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4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丹書架
王丹
王丹
一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致力于做一個温和,堅定,有建設性的政治反對派;期待未来的中國,能夠重建政治秩序和生活秩序。為北美,港臺多家媒體撰寫專欄。出版有《王丹獄中回憶錄》,《王丹觀點》,《聽風隨筆》,《在梵谷的星空下沈思》,《我異鄉人的身份逐漸清晰》等政治,歷史,文學著作二十餘種,曾為臺北市駐市作家,並獲首屆世界華文文學獎詩歌首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