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沒去上專業整理課程前,我自己在家就很喜歡整理,我自認自己空間和收納概念算不錯,但是整理後一段時間,沒多久就亂了(這邊指的亂不是生活過的痕跡,而是東西即使擺好了,還是找不到東西或馬上就亂掉的狀態)。
上了JALO(Japan Association of Life Organizers,日本生活規劃顧問協會)課程後,我第一次了解到整理需要全盤性的規劃,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使用者的習慣,規劃動線和定位方式。
我在上課時繳的第一份整理作業是整理自家冰箱,以前怎麼整理大約一個禮拜就亂了,而且常會找不到醬料,或把醬料用到過期,葉菜類放到爛掉。而先生、小孩也老是找不到他常吃的食材,常常翻冰箱翻很久,總是要問我才翻得到。
我想這也是許多人家中常見的狀態,怎麼整理都老是會變亂。總是需要定期做一次大整理才能回到正常的狀態。我在整理自己家和開始到府整理後,發現整理後,空間還是會混亂,可歸納出以下幾個原因:
· 原因一:未好好檢視空間、物品的狀態
從來沒有仔細考量空間有多大,東西一買回來就塞進儲存空間。導致物品一直被藏在深處,甚至放到壞掉、忘掉。
· 原因二:物品未妥善分類
所有物品都擺在一起,沒有區分是否要使用、種類,要使用時,常發生找不到的狀態。
· 原因三:未考慮使用者(包含同住家人)習慣、使用頻率做定位管理
沒有考量所有使用者的習慣、和使用頻率。導致物品常有隨手擺的情況發生,或是沒有預留備品存放的空間,導致買回來後,沒地方放容易亂塞。
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整理完就覆亂的原因。
而我發現問題在於:我沒有把使用者習慣考慮進去以及做到明確的定位管理。因此重新確定冰箱空間尺寸,試著用繪圖的方式,清楚標示定位位置:把公用空間和家人專用的食材存放空間分開,並考量家人身高,調整擺放位置。
整理後,至今冰箱仍然維持原有的樣子,東西也好找多了。雖然仍常常會有突發的狀況(娘家突然寄來大量的食材),但是整理過後,因為分類明確,所以還是很容易找到食材,東西過期或放到忘記的情況很少發生。
最重要的是,一開冰箱,就清楚知道食材在哪裡,做菜的效率不僅提高,心情也變得很好。這份整理作業不僅讓我的生活效率倍增,也讓家人更健康快樂,更讓我看到了整理工作的價值–「媽媽家事有效率,一個家庭更和樂」。
如果您想更了解整理師在做什麼,歡迎您加入我的粉絲團
綺莉生活